《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②《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2页。
    ③《铁船槽多用银两拟就续拨关税年提用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5页。
    ①《咨送闽浙官绅交船政大臣差遣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7页。
    ②《咨送闽浙官绅交船政大臣差遣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7页。
    ③《咨送闽浙官绅交船政大臣差遣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8页。
    ④《复陈业经交卸闽浙督篆情形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6页。
    在十一月初五日连续呈递了上述《恭报西征起程日期折》、《复陈业经交卸闽浙督篆情形片》、《详议创设船政章
程购器募匠教习折》等有关船政局的8 个折、片。十一月初十日(12月 16 日),他自福州西行。清廷收到左宗棠的这
些上奏后,在“上谕”中称:“此次创立船政,实为自强之计”。“自当坚定办理,方能有效。左宗棠所见远大,大臣
谋国,理当如此”。“其所议优待局员酌定程限甚为周妥,均著照所请行”。“其余所议各条亦属妥协,并著照所议办
理”。“左宗棠虽赴甘省,而船局乃系该督创立,一切仍当预闻”。此后“遇有船局事宜”的陈奏,“均著仍列左宗棠
之名,以期始终其事”。①左宗棠得此高度评价,是当之无愧的!他“身虽西行,心犹东注”②的愿望也得到了清廷的
认可。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66年 12 月 23 日),船政局的建设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福州船政局的正式成立。③
自此至同治十二年底左宗棠与日意格等订立的合同期满④,外国员匠被遣散,船政局培养的员工、学生已能担负轮船的
自造工作,这 7年可以划为福州船政局的早期经营阶段。对这一阶段的情况作些简要的叙述,可以进一步明晰左宗棠所
议船政章程等条款的实施结果。
    在建局工程方面,自同治五年冬开工后,先筑起船坞,然后在坞内滨江处依次建有船槽及铁厂、轮机厂、机器厂等
厂房。船坞的东北面为船政局办公处所,附近设有外国员匠住房、船政学堂等。依山而上,建有中国员匠住房及护厂楚
军营垒等。到同治七年底,船政局的基建任务基本完成,“计建造衙、廨、厂、坞、洋房等八十余所”,局内设有铁厂、
水缸厂、打铁厂、铸铁厂、合拢铁器厂、模厂、轮机厂、船厂、钟表厂、帆缆厂、火砖厂、舢板厂等 16 个分厂①,工
人数目达到 2500 人,成为中国第一个大型近代造船局厂。
    在轮船制造方面,日意格依照合同的规定,于同治五年底动身去法国办理购买机器、轮机和招募洋员匠等事宜。次
年九月,他带领所雇洋员匠回到福州。十一月,由日意格从法国购到的各种机器及轮船所装配的轮机运至船政局。十二
月,船台建成,为轮船的组装、制造做好准备。同治七年正月(1868年 1月),沈葆桢、日意格亲自督率中外师匠开始
“绘一百五十匹马力船式于地板之上”,“按图仿造”第一号轮船。到同治八年五月初一日(1869年6 月 10 日),这
艘被命名为“万年清”号的轮船造成,“自陆入水,微波不溅”,“且一律用中国人驾驶”。②八月底,该船展轮北上,
驰驶天津海口,由清廷派大臣勘验。总理衙门大臣奕䜣等人对福州船政局试造轮船的成功给予肯定,并认为:“该船均
系中国人驾驶,并不搀用洋人,尤为难得。”③
    ①《上谕》,《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48 —49页。
    ②《答杨石泉》,《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六○。
    ③《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59 页。
    ④左宗棠与日意格所订合同规定“五年限期以铁厂开厂之日为始”,铁厂于同治七年底基本建成,日意格向沈葆桢
提出 5年之限以同治八年正月初一日(1869年 2月 11 日)为始。《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82 页。
    ①[清]林维煊:《福建船政局告成记》,《怡善堂賸稿》,卷上,光绪十九年刻本。
    ②《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沈葆桢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84 页。
    ③《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204页。
    福州船政局为轮船自驾确实开了个好头。福州船政局在早期经营阶段共成船15艘,其中 150匹马力轮船 9艘, 250
匹马力轮船一艘, 80 匹马力轮船5 艘。根据左宗棠与日意格订立合同规定应造 150匹马力轮船 11 艘,因第 7号轮艘
“扬武”号改为 250匹马力,日意格认为该船的费用与制造难度相当于两艘 150匹马力轮船,得到沈葆桢认可。因此,
造船计划是与左宗棠原议基本相符的。值得称道的是,从同治十年制造第 5艘轮船“安澜”号始,船政局所造的其他 8
艘 150匹马力轮船的轮机全部为自造,也实现了合同的要求。“扬武”号的制成,提高了造船技术,该船以其马力大的
优势后来成为福建水师的旗舰。第 13 号轮船“海镜”号以商船模式制造,后来被轮船招商局承领。此外,从第一号轮
船制造起,“船上铁轴、铁胁俱能打造”,“大而铁柱,小而齿轮,俱可成功”。其他配件、配物,“大自桅舵、烟筒、
煤舱、舢板,小至明窗、水管、绳缆、栏梯,精自舵表、气表、远镜、号气钟,粗至帆旗、衣装”等,各分厂均能“逐
件制造”。①这样,福州船政局在造船和驾驶两方面的成绩,与左宗棠“设厂制造轮船、习造轮机兼习驾驶为当今应办
急务”②的初衷是相符合的。同治十年,远在西北的左宗棠深为“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而感到高兴,认为:“去海之害,
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贪弱而富强,实基于此,快慰奚如。”③左宗棠在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十分重
视设立船政学堂以培养制造和驾驶人才,他在离闽之前在福州城内初设学堂。沈葆桢同样看重人才的造就,认为:“船
政根本,在于学堂。”④同治六年(1867年),船政局学堂基建工程基本结束,原由左宗棠设于福州的学堂迁至此处,
名为“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即制造学校,专习法文和轮船制造技术。后学堂即驾驶学
校,专习英语和轮船的管轮驾驶技术。此外,为培养制图人才,这一年又增设绘事院。第二年又创办培养技术工人的艺
圃 4所。在船政局就学的艺童、艺徒有 300多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轮船制造和驾驶人才。同治十二年六月(1873年 7
月),也就是在船政局按合同遣散外国员匠半年之前,沈葆桢今日意格逐厂考校,挑出中国工匠艺徒之精熟技艺、通晓
图说者为正匠头,次者为副匠头,由外国员匠付给造船图表,“即不复入厂,一任中国匠头督率中国匠徒放手自造,并
令前学堂之学生、绘事院之画童分厂监之,数月以来,验其工程,均能一一吻合,此教导制造之成效也”。后学堂学生
学习天文、地理、数学等课程,“就船教练,俾试风涛”,“现保堪胜驾驶者已十余人”。“管轮学生凡新造之轮船机
器皆所经手合拢,分派各船管车者已十四名”,“此教导驾驶之成效也”。①船政前、后学堂的学生已能胜任轮船的监
造和驾驶任务,这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对于船政学堂所取得的成绩,左宗棠曾兴奋他说:“今船局艺堂既有明效,
以中国聪明才力,兼收其长,不越十年,海上气象一新,雅片之患可除,国耻足以振矣!”②
    ①《同治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沈葆桢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86 页。
    ②《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五三。
    ③《答胡雪严》,《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五四。
    ④《同治六年八月初八日总理船政沈葆桢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55 页。
    ①[清]沈葆桢:《船政教导成功吁恳奖励折》,《沈文肃公政书》,卷四,页六六,光绪六年刊。
    ②《答沈幼丹中函》,《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八至九。
    十月十八日(12月 7日),沈葆桢在《船工将竣谨筹善后事宜折》中认为:“中国匠徒能放手自造,与遣散洋匠两
无妨碍”。于是,他决定按合同如期遣散洋员洋匠。沈葆桢还指出:“此后如为节省经费起见,则停止造船”,那么
“不免尽弃前功,而鹊巢鸠居,异族之垂涎尤可虑”。因此,他建议每年“仍造船两号,则已成之绪不致中乖,而洋人
辛工岁可省十余万”。他意识到“中国员匠能就已成之绪而熟之,断不能拓未竟之绪而精之”,要求派遣前、后学堂学
生分赴法、英两国留学,以“窥其精微之奥”,①迎头追赶西方先进的造船与驾驶技术。总理衙门对沈葆桢的建议表示
赞赏,并将其同意每年造船 2艘和拟派留学生赴法、英的意向函告左宗棠。左宗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说:“幼
丹诸疏,语语切实,能见甚大。尊疏议允其每年造船两只,庶几有基无坏,日起有功,洵为开物成务要图”。“今幸闽
厂工匠自能制造,学生日能精进,兹事可望有成。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藉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
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②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1874年 2月
16日),由左宗棠与日意格等所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 5年限期届满,福州船政局辞退了外国员匠,进入自造轮船阶段。
    应该指出,外国员匠在福州船政局受雇期间并非尽心竭力,他们“大率唯利是趋,节黠者又居其半,动辄挟制居奇”。
③并且“随事沾沾自喜,虽极平常之法,亦不胜珍惜,必几经催促,而后出以示人”。①“日意格等本非精于造船之人,
所募洋匠帮办艺亦平平,所造之船多系旧式,即如康邦机器,外国通行已久,而该局迟至光绪年间始行改用”。他们还
故意拖延工程进度,“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饷,往往派华匠造一器,必先宽其期;有先期而成者,必以为不
中程式弃之”。②这是应当引以为训的。
    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如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制成,其排水量仅 1500
吨,而此时英国所造成的“朱庇特”
    号轮船的排水量已达 10000吨。③但是,不能就此来否定福州船政局的创办。要求福州船政局在短短几年中就赶上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造船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近代造船业能够从无到有,且培养了轮船自制和驾驶人才,这是
应当肯定的。至于同治十年十二月(1872年 1月)清朝内阁学士宋晋所说:“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
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④,对福州船政局大加指摘,无
非表现出封建顽固派的目光短浅、冥顽不化。而 1874 年英国势力所操纵的《北华捷报》把福州船政局说成“不过是个
大玩具而已,完全
    ①[清]沈葆桢:《船工将竣谨筹善后事宜折》,《沈文肃公政书》,卷四,页六四。
    ②《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四○至四一。
    ③《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207页。
    ①《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193页。
    ②《光绪六年六月初八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䜣等片》,《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247页。
    ③[美]罗林森:《中国为发展海军的奋斗》(J。L。Rawlinson ,China'sStruggleForNavalDevelopment,
    1839—1895),第 52 页,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 1967 年版。
    ④《同治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内阁学士宋晋片》,《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105页。
    无用“①,则是纯属诬蔑不实之词。福州船政局恰是在不断提高造船技术方面求生存的,在其创办 21 年后的 1887
年,它的发展情况是:”昔者匠作悉借洋员,今则尚象考工,华人能集其事也;昔者机器购由外国,今则绘图模式,厂
所各擅其能也;昔者船皆木质,器尽立机,马力不过百五十匹,今则由木质而铁胁,而快船,由立机而卧机,而康邦,
其马力且由七百五十匹推而大至二千四百匹也。“②总之,由左宗棠创办的的福州船政局,使我国有了第一家机器造船
工厂,有了第一所船政学堂,派出了第一届留学欧洲学生,有了第一代轮船布防于沿海 7省。这些,为左宗棠和福州船
政局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①《北华捷报》,1874年 3月 5日。
    ②《船政奏议汇编》,卷三五,页一八至一九,光绪戊子(1888年)刊本。
    第五章用兵陕甘
    一、“进剿”捻军
    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而改任陕甘总督,纯系清廷鉴于“回氛甚炽”,而前往陕甘总督杨岳斌“办理未能有效”,便以
“左宗棠威望素著,熟娴韬略,于军务、地方俱能措置裕如”为由,特授左为陕甘总督,“以期迅扫回氛,绥靖边圉”。
①这样,左宗从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交卸闽浙督篆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的近 7年时间内,先后镇压了捻军
和陕甘回民起义,在其历史上又留下了暗淡的一面。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十日(1866年 12 月 16 日),左宗棠从福州启程,拟经江西、湖北、取道河南赴京“入觐天颜”。
十二月间,他行至江西九江,忽接清廷于初六日命其“驰赴甘肃督办军务”、“暂毋来京陛见”的谕令。紧接着,清廷
于十六日和十九日又因陕西巡抚刘蓉对捻军督剿不利,复令行至湖北的左宗棠“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