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的肺腑之言。进而左宗棠请旨敕下沈葆桢于“未任事之先,所有船局事宜,仍一力主持,以系众望而重要工”。①
左宗棠对船政局的接替人如此看重是有其道理的。他奏请创办船政时已列出社会上纷纷扬扬的 7个难题,此时他要离闽
西行,最担心的就是船政局的主持人问题。他建议由沈葆桢总理船政的上奏也被清廷采纳。清廷原拟由吴棠接任闽浙总
督,并“特经谕令吴棠接办”船政,现“据左宗棠奏清派重臣总理船政接管局务一折”,决定由沈葆桢“总司其事,并
准其专折奏事”。②不出左宗棠所料,他“西行以后”,新任闽浙总督吴棠到任后,“务求反臣所为,专听劣员怂恿。
凡臣所进之人才,所用之将弁,无不纷纷求去”。因此,他再次吁请清廷:“船局一事,蒙皇上天恩,交沈葆桢经理,
事有专司。”③正是在左宗棠的一再呼吁、清廷的积极支持和沈葆桢勇于以船政为己任的情况下,才使得福州船政局的
兴办和早期经营能够有所起色。沈葆桢从同治六年六月十七日(1867年 7月 18 日)正式担任总理船政大臣到光绪元年
十月初一日(1875年 10 月 29 日)赴两江总督任的 8年多时间内,对船政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福州船政局设总理船
政大臣,这是左宗棠的灼见,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空前的创举。总理船政大臣的有折奏事的权力,地位相当
于督抚,这是只设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所望尘莫及的,反映出福州船政局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左宗棠
在举荐沈葆桢总理船政的同时,还奏请将“二十年前从臣读书湘中,颇能刻苦立志,为有用之学”①的周开锡和“才长
心细,熟谙洋务”②的胡光墉交由沈葆桢差遣,以协助沈主持局务。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一日(1866年 12 月 7日),左
宗棠收到清廷于十月十三日下发的任命沈葆桢总理船政的谕旨,感到“船政交沈葆桢总理,尤深幸慰”。③正是鉴于船
政“接办有人”的情况,左才于得悉清廷这个谕旨 10 天后放心地启程离闽。
    ③《调补陕甘未能迅速卸篆起程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38页。
    ①《筹款购买轮船机器请令沈葆桢仍管船政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56—157 页。
    ②《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军机大臣字寄》,《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17 页。
    ③《遵旨密陈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81页。
    ①《请敕署福建藩司周开锡久于署任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83—184 页。
    ②《请简派重臣接管轮船局务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5页。
    ③《恭报西征起程日期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5页。
    在经费方面,左宗棠估算购机及机器的保险、装运,洋员的薪水及往来盘费、募雇洋匠的盘费、盖造铁厂、船槽、
船厂学堂及外国员匠公所住屋,并置办一切用器、购买地基等项费用“约需银四十三四万两”,请“准由四成结款项下
拨银四十万两”④,作为建厂经费。清廷在左宗棠的奏折中批道:“著照所请”。⑤除上述购机建厂费用外,左宗棠还
奏请船政局每年的造船等项经费,即常年经费由闽海关六成项下每月拨银 5万两,“概行拨充轮船经费”。①对此,清
廷也谕令“如数筹拨,毋许迟误”。②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胡光塘偕同日意格、德克碑到达福州。日意格等向左宗
棠禀呈经白来尼印押担保的《保约》、《条议》、《清折》以及《合同规约》各件,经左“逐加复核”,认为“均尚妥
洽”。接着,左宗棠与日意格、德克碑商定:“所有铁厂、船槽、船厂、学堂及中外公廨、工匠住屋、筑基砌岸一切工
程,经日意格等觅中外殷商包办”。日意格、德克碑俟厂工估定,“即回法国购买机器、轮机、钢铁等件,并购大船槽
一具,募雇员匠来闽”。船政局开设学堂,名曰“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颖、粗通文义子弟入局肄习”,
“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画法”,“此后机器、轮机可令中国匠作学造”。③
左宗棠除将日意格、德克碑所呈禀《保约》、《条议》、《清折》、《合同规约》照抄咨报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存案外,他还亲自制订并“胪举船政事宜十条”,和“艺局章程”,上奏呈报清廷。
    《船政事宜》(即《船政章程》)所胪列 10 条中的主要内容为:第一,船政局雇洋员为正、副监督。即“以日意
格通晓官话汉字”,“令德克碑推日意格为正监督,德克碑为之副”。“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第二,船政局
内设立艺局“以拔人材”。“艺局之设,必学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精研算学,乃能依书绘图,深明制造之法,并通
船主之学,堪任驾驶”。“此项学成制造、驾驶之人,为将来水师将材所自出”。
    第三,规定 5年期限。“轮船一局,实专为习造轮机而设。俟铁厂(按指机器厂)开设,即为习造轮机之日。故五
年之限,应以铁厂开厂之日为始”。
    第四,定轮机马力,并搭造小轮船。大轮船轮机马力以 150匹为准,除拟买现成轮机两副外,其余 9副由铁厂自造。
5 年期内造 150匹马力大轮船11艘, 80 匹马力小轮船 5艘。第五,饬洋员与洋匠要约。与“洋人共事,必立合同”。
船局所雇洋匠的“赏罚、进退、辛工路费,非明定规约,无以示信”。第六,预定奖格,以示鼓舞。“洋员及师匠人等,
须优定奖格,庶期尽心教导,可有成效”。5 年限满,教习中国员匠能自按图监造,并能自行驾驶轮船,加奖洋员、洋
匠银共 108000 两。
    第七,从国外购买机器须交纳按洋法包装费和由洋行保险费。第八,凡需用纹银之项,应准开销银水。闽省通行银
色,向较江、浙、广东为低。船局支发各款,除在闽境采办物料无庸补水外,其采买洋料等用
    ④《开造轮船请暂动结款折》,《左宗掌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97页。
    ⑤《开造轮船请暂动结款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98页。
    ①《闽海关展限月协五万两请拨充轮船经费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198页。
    ②《上谕》,《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49 页。
    ③《详议创设船政章程购器募匠教习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7页。
    款,应准将补水银两作正开销。第九,宜讲求采铁之法。轮机水缸需铁甚多。据日意格说,中国所产之铁与外国相
同,但开矿之时,熔炼不得法,故不合用。现拟于所雇师匠中,择一兼明采铁之人,就煤、铁兼产之处开炉提炼,“庶
几省费适用”。
    第十,轮船中必需之物宜筹备。轮船中应用星宿盘、量天尺、风雨镜、寒暑镜、罗盘、水气表、千里镜、玻璃管,
以及垫轮机的软皮等件,现饬日意格等回国探问制造器具价格,如所费不过数千金,即由日意格等筹购一分,并约募工
匠一人同来,“一并教造”。①《艺局章程》分为 8条,主要是明文规定了船政学堂学生的学习纪律、学堂的规章制度、
奖惩办法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待遇等问题。左宗棠派人对该章程加以刊刻,“出示招募艺局于弟”,“逐加遴选,方准报
充,以昭慎重”。②日意格、德克碑向左宗棠所禀呈的《保约》实际上是一个担保合同书。该《保约》中称:“所有奉
委采买外国傢伙物料、募雇员匠教造轮船并造船傢伙,及开设学堂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教导监造驾驶诸事务,理合
出具保约。除拟呈详细条议附开款目清折并拟定合同规约与外国员匠要约外,合具保约是实。”《条议》共 18 条,其
主要内容为日意格等遵奉左宗棠“宪谕饬查募雇外国员匠制造轮船暨采办外国傢伙、物料一切价目,并开设学堂教习英
法两国语言文字、造船、算法及一切船主之学,教成中国员匠能自监造驾驶各事宜款目”,“开具条议”。《清折》则
为“遵议采买制造轮船各厂傢伙及轮机物料先领银两,分别全半数目,开具清折”。①《合同规约》为船政局正、副监
督日意格、德克碑承左宗棠令,与所雇外国“谙练员匠三十七名”所订立的规约,共 14 条。其中规定:“今本监督等
荷蒙中国大宪饬委监督制造,倘有尔等正副监工及各工匠等办理不妥,系归本监督等两人自问”。外国员匠受雇期间自
铁厂开工之日起以 5年为限。“五年限内,该正副监工及工匠等务各实心认真办事,各尽所长,悉心教导各局厂华人制
作迅速精熟,并应细心工作,安分守法,不得懒惰滋事”。“该正副监工及各工匠等或不受节制,或不守规矩,或教习
办事不力,或工作取巧草率,或打骂中国官匠,或滋事不法,本监督等随即撤令回国,所立合同作为废纸,不给两月辛
工,下发路费”。本《合同规约》至“限期满工竣日销”。②上述《船政章程》等项条文的制订,表明左宗棠设厂造船
的构想已经有计划地着手实施,反映出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所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的,其特点有二:首先,明
文规定了船政局使用外国人监督和指导造船属于雇佣性质。作为正、副监督的日意格和德克碑是由左宗棠“责成”其
“承办”,他们是“荷蒙中国大宪饬委监督制造”。其他外国员匠由日意格、德克碑代船政局雇来,受到合同的约束。
船政局雇佣日意格等 39 名员匠明确定下受雇期为 5年,限满予以辞退。这种以合同的形式雇佣外国员匠指导造船的方
法实力左宗棠的开创之举,而与福州船政局同一个时期创办的金陵机器局(1865年由李鸿章创办)、天津机器局(1867
年由崇厚创办)分别以英人马格里和英人密妥士
    ①《洋议创设船政章程购器募匠教习折》,附清单,《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9—342 页。
    ②《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42页。
    ①《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左宗棠咨呈附清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36 、37、40页。
    ②《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左宗棠咨呈附清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43 ─46页。
    为监督,却根本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以致于马格里、密妥士在局中飞扬跋扈,自行其是,辞退他们也颇费周折。正
是由于左宗棠在雇佣洋员洋匠的过程中先与立约,才使得船政局的筹建和早期经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且船政局的大
权一直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日意格在致沈葆桢函中承认这一点,他说:“中国创造船政,派钦宪为总理大臣,盖总
中国外国员匠而理之也。总理之下,设立监督,固有约束洋员匠督工教造之任,然而每事必请示于钦宪而后行,盖以钦
宪膺船政之重责也”。①就连法国驻华公使伯洛内在致总理衙门的函中也声明,日意格等人在船政局的活动“均应随便
中国做主,本大臣绝不过问”。②因此那种认为船政局长期被法国势力所把持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其实,左宗棠在创
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雇佣外国员匠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对此沈葆桢讲了一句剀切之言,他说:“当左宗棠之议立船
政也,中国无一人曾身历其事者,不得不问之洋将。”③其次,明确规定在 5年期内不仅要造成大、小轮船 16 艘,而
且更重要的是当 5年限满时外国员匠须教会中国员匠能按图自造轮船和自行驾驶轮船,船政学堂“学成制造、驾驶之人,
为将来水师将材所自出”。这表明左宗棠不但要把船政局建成国内第一个近代化的造船工厂,进而还要将它发展成为一
个培养海军人才的基地。可见左宗棠在实现 5年的近期目标时考虑更为周密的是达到自造、自驾轮船的长远目的。诚如
左宗棠所说:兹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授受,为永远之利也,非如雇买轮船之徒取济一
时可比。??窃谓海疆非此,兵不能强,民不能富。雇募仅济一时之需,自造实擅无穷之利也①如果轮船学造已成,夺
彼所恃,彼将弭耳贴伏,不敢妄有恫喝矣。??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
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十月间,左宗棠布置“买用马尾山下
民田二百余亩作为局厂地基”,③为建厂开工做好准备。他还荐举“好善急公,熟习洋务”①的广东补用道叶文澜及参
与议拟船政章程的侯补同知黄维煊入船局差遣。派五品军功贝锦泉亲自驾驶闽省新买一只取名“华福宝”的轮船“由上
海展轮来闽”。“并令贝锦泉多募宁波少年,在船习练驾驶,庶将来成一轮船,即有驾驶一轮船之人,无须外雇。迨五
年轮船成,局中船主之学亦成,人才固不可胜用也”。②他还认为对“士绅民商中可用之才,应由沈葆桢随时搜访,札
调入局差遣”。③这样,左宗棠自九月初六日接奉总督陕甘的谕令后,经过 50 多天的“赶紧筹商”和连日奔波,“至
十一月初三日,轮船局务俱有眉目”。④于是,他
    ①《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211页。
    ②《海防档》(乙),《福州船厂》,第 1册,第 68 页。
    ③《同治十一年四月初一日沈葆桢折》,《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 5册,第 115页。
    ①《详议创设船政章程购器募匠教习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38页。
    ②《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342页。
    ③《铁船槽多用银两拟就续拨关税年提用片》,《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