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真法界哪些众生?那都是法身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佛位,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你看看诸佛如来还是随他们的心现相。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是有念,这个念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这四十一个阶级,给诸位说,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他们所有的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为什么有四十一个阶级?起心动念的频率不相同。这位置低的像十住、十行,他的频率比较高,波动比较明显;到十地菩萨,他这个频率很微细;到等觉菩萨差不多已经接近水平,极其微细的频率;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了。这个理事,我们都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修行真正用功用什么功?无非是在根尘相接的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在这个里头就炼,真正去炼去学习,先学最粗的,最粗的是执著,放下一切执著。
  我们常说,这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用功在哪里?处事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学放下执著。具体的来讲,我们只举几个例子,因为它这个境界太复杂了,我们只举几个例子。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我常常讲这十六个字,从这个地方入门,在生活上炼,在工作上炼,在处众、跟大众相处的时候炼,在物质环境里头炼,从这里入门。你要不肯放下,还是贪恋,那你这一生没指望了。纵然你经教学得很多,你也能够有好的记忆力,能说得天花乱坠,没用处,你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念佛都不能往生。这一点要知道。
  念佛,虽然讲你这些烦恼习气没有断,断太难太难了,但是你能够伏住,虽有不起作用。有贪爱的习气,有瞋恚的习气,但是对事对人对物,我这个贪瞋痴能控制得住,它不会发作。顺自己意思的境缘不起贪恋,违背自己意思的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要在这里下功夫。这个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你就能成就的,初学总是会起来,顺境里面会有爱心,逆境里头还有瞋恚,你必须要一年比一年轻,你修行的功夫有进步。如果今年跟去年还一样,完了,你这一年白过了,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说是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贪心、瞋恚心还在继续不断增长,那你完全是倒退了。你要晓得,这三种东西增长,结果是什么?是三途果报在增长,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这三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是堕三恶道,堕一道其他两道都不能避免。
  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可难!你想想看,不但你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所造的一切恶业要在这里头消尽,消尽就是你所有一切果报你统统都要受,你要受尽,你才能出离。出离之后,你一定还带著余业,《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还带著这个习气,恶道的习气,你纵然是离开三恶道,得到人天了,但是在人天依旧造恶业。天上有造恶业的吗?有,天阿修罗就是。这一点福报享尽,你的恶业又现前了,又再堕下去,很麻烦。所以《地藏经》不能不读,熟读深思你自己就明白了。
  因此,我们要向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齐,向他们学习,他们「依无相而为相」,依无相就是第一句所说的「恒住涅盘」,这是无相。而为相是随心化现,有体有用。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注解里面讲得很好,这是「无住涅盘,凡小难到」,凡夫小乘他达不到这个境界。什么叫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就是十法界,不住生死,恒住涅盘,不住涅盘,随心化现;随心化现,不住涅盘。虽然随心化现,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涅盘,这个说法容易懂得多了。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生死;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涅盘。但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过去发的愿要兑现,不能那个愿也失掉了。发的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证得涅盘了,众生也不要了,你违背你的誓愿。你曾经发过这个愿,那怎么办?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那么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给你说,决定没有。决定没有,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教?这经教是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出来的?是的,没错,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佛的,是众生的,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佛的说法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不起心动念,佛是一句话都没得说,不但没有法说,佛也没现身。佛现身是众生有感他有应,现身如是,说法亦如是。他现身没有身相,怎么说没有身相?不是明明有这个身相出来吗?对,是有这个身相,他没有执著。确确实实人无我、法无我,这两句话是形容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对我、对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就是住涅盘。但是怎么样?他又有这个身体,跟大众相处活活泼泼,和光同尘,跟众生没有两样!众生看到佛,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的。佛很慈悲,没有不教化众生的。这种示现教化,不住涅盘。
  体用是一不是二,体用决定没有障碍。理无碍(理是性体),体无碍,相无碍,用也无碍,体相用都没有障碍。所以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跟我们讲四种无碍,这是从根本上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哪个法界无障碍?一真法界无障碍,这个我们听了点头。实际上告诉你,一切法界都无障碍,为什么?一切法界是一法界,《华严经》上说得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乘教里头佛常讲: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哪来的障碍?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饿鬼、地狱没有障碍,清净平等。觉悟的人在十法界里头跟一真法界里头清净平等,无二无别。可是众生境界里头不平等,不平等从哪里来的?不平等从分别执著来的,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所以离分别执著,清净平等就现前了。
  菩提心里面我们现在说了五条,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学习从哪里入门?从清净、平等入门,一个得到,五个都具足了。清净心得到,必定自自然然里面包括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平等心得到,自自然然圆满具足真诚清净正觉慈悲。我们的功力就在这两条四个字上去用。清净是不染著,执著是明显的染著,严重的染著。真用功在哪里用?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物物不再执著。不再执著是什么?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真也好,假也好,善也好,恶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说好?对自己好。一有执著,一有执著就不好,一有执著就是你在造轮回业。你要晓得,执著分别是轮回心,从这里面所有一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叫轮回业,天天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你要想出轮回,不要再造轮回业,不造轮回业就是不要再执著了。
  可是在办事的时候,有时候不能不执著。譬如持戒,持戒就是执著,我们要不要执著?要,这个执著,执著就是不执著,你能不能懂这个意思?我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执著,事上很执著,做给别人看的,他们迷得深,他们没有办法觉悟到这个境界,先要帮助他断恶修善。怎么帮助他?我做给他看。不杀生,我做给他看,不但没有杀生的行为,伤害众生的行为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都没有,这条戒才清净。你虽然说是不伤害众生,可是你还有念头,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你不清净。形式上你是做到了,念头上不清净,这个不行,这个不圆满。小乘戒里面你及格了,大乘戒你做不到,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这两个差别很大。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容易。这个经是大乘经。
  不偷盗,要在你意念里面把占别人便宜的这个念头断掉,你这一条戒就清净了。常常还想占别人的便宜,在世间里面想占公家的便宜,譬如公用电话,你有个技巧你用公用电话可以不要付钱,这就占便宜,盗心。学佛的人占常住的便宜,寺院庵堂这里面一切设施是四众同修的供养,你可以受用,你要知道节俭,你要知道爱惜,你可不能浪费。学佛明理,更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到一个人,周邦道先生,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以后我们在台湾又见到了,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学佛,到台湾之后住在台中,李老师是经常在台中讲经,他这么样认识的,以后跟李老师学佛。人是真正好人,读书人,很守本分,持戒这一条他真做到了。
  他在台湾做考选部政务次长,就等於副部长,考选部政务次长,公家配给他的有车,家里面公家给他装了电话。这个老先生不是公务的事情他不坐他的车,他出门去坐公共汽车。私事,出门坐公共汽车。他自己本身这样做,他家儿女那就没有话说了,车停在家里,不是公事不可以坐,替公家节省汽油。不是公事不用电话,私事,到外面有公用电话,到那里去打电话。到这种地步,我们听了都摇头。我们老校长穿的那一套中山装,我看至少有三十年,非常节俭,收入有限。自己省吃俭用,因为在国内还有亲戚朋友,更穷苦的,他常常寄钱来救济他们,这样的佛教徒恐怕今天在全世界很难找到第二个了。我们学生们,那个时候在台湾的学生差不多将近两百人,看到老师的行谊没有不受感动的,对老师佩服五体投地,做出来给你看。他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生活节俭,学佛之后全家吃长素,一丝毫浪费都没有,督促他自己的儿女,一点都不浪费。
  他的夫人,我们称师母,见过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向她化缘,那个时候她没有学佛,她没有给他。以后学了佛之后非常后悔,那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那个印象很深,一生忘不了地藏菩萨。学佛的时候那么样的虔诚,那么样的认真,感应多!她的大悲水在台中是有名的,也传到整个台湾,非常灵验能治百病,那是什么?大悲心!她真正有大慈悲心加持这个大悲水,管用。抗战期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对师母特别尊敬,为什么?她把我们学生照顾到比她的儿女还周到,我们感动。自己的生活行为真的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修行用功入门要知道从清净、从平等。
  佛法里头晚近修行成就不外乎禅跟净这两个法门,现在到末法时期,禅已经很难了。印光大师常讲,往后除了净之外,很难成就。但是净也不是容易事情,说净土是易行道,那是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因为那些法门都是断惑证真,禅亦复如是,断惑证真,净是带业往生。带业,古大德说得太多了,带旧业不带新业,不是说你天天造业没有关系,我都带业往生,没这个道理。所以净宗讲求的是要伏,伏烦恼,你就能往生,不需要断。禅宗跟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你才能出得了三界。这经教里头讲得太多了,见思烦恼断了,你超越六道轮回;财色名食睡五欲断了,你超越欲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见思断掉之后,你超越六道轮回,都是断。净宗的方便,伏,伏容易,我们能够做得到,断真是不容易做到。
  我们用什么方法去伏?用这一句佛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境界现前(境界现前就是你起心动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是贪爱或者是瞋恚,都是业,都是属於情执。所以不管是什么念头才起,古大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因为你是凡夫,哪有不起念的道理?不起念你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凡夫哪有不起念的。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过来。所以念头只有一个,这一念起来,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伏烦恼。
  烦恼常常起现行,你就常常用这个方法压,这叫用功,这叫功夫。压住了是功夫,压不住,努力天天干、时时干,念念不忘干这个事情。久而久之效果出来了,这个烦恼它起来的频率少了,能够保持二个小时、三个小时不起念头,这不错了。二、三个小时不起一个妄念,就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你都能控制得住,一般人修行要多长的功夫?要十年,你才能够压到二、三个小时。古来祖师大德的经验是一枝香,一枝香长香是一个半小时,一枝香还有三、五个杂念,就是说一个半小时当中还会有三、五个念头,这要多长的时间?一般讲真正用功要三年。这样养成习惯,临终往生就有把握。
  如果烦恼习气常常起现行,你忘记了,把佛号忘记了,让这个烦恼习气念念相续,这个麻烦大!这样下去,临命终时肯定跟著烦恼走,这叫业力。经论上讲得太多了,临终的时候业力强者先牵,哪一个业力强跟著哪个去。你善的念头强,你就生三善道;恶的念头、瞋恚的念头强,报复的念头强,你就堕三恶道。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训练先断恶念,把这个放在第一,决定不容许自己有恶念。那个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们不能够以恶念对他,为什么?我要用恶念对他,我自己堕三恶道,於他有没有损害?没有,自己伤害自己,这个要觉悟。如果他以这些恶意来对待我,我没有丝毫瞋恚,没有丝毫恶念对他,那么他这种行为对我来说是好事情,他来考验我,他来帮助我,帮助我提升,我更没有理由去怨恨他。你要是真正觉悟,你会感恩他,感谢他让我晓得我自己功夫到什么境界,我不断的在提升,你会对他产生感恩的心,你怎么会怨恨他?我们以感恩的心对他,他造作的是恶业,他这个恶业将来受果报,果报会减轻。为什么减轻?那个结果是好的、是善的,他帮助我提升。他造作恶业帮助我提升,他那个恶业也要受报,受报报得轻。
  如果他以恶意对我,我也以恶意对他,我们两个都堕落,这个堕落后来也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为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