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色列史综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圣经和圣经外的资料,都记载亚伯拉罕的年代。学者中,特别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对这些资料的估价,颇有差异。自由派学者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其年代自十五世纪后半期(注十八)至廿世纪之间(注十九);保守派学者较赞成早期的年代,许多学者认为亚伯拉罕的诞生是在廿二世纪的中期(注二十)。这件事依三个因素而决定: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间,以及在亚伯拉罕诞生起至雅各和他的家庭下到埃及之间的长短。

一、圣经的证据

    对于这三个因素圣经说了很多,而对于第三个因素,保守派的学者都觉得圣经的答案是没有问题的。当以撒出生的时候,亚伯拉罕一 ○○岁(创廿一5)。当雅各出生的时候以撒六○岁(创廿五26)。雅各是一三○岁时下到埃及(创四七9),所以总共二九○年。

    1.出埃及的年代:第一因素,出埃及的年代,保守派也有几乎肯定的答案(注廿一),那就是认为出埃及发生在第十五世纪中期稍后。一般认为是主前一四四六年左右,这与所谓「晚期」年代——十三世纪(注廿二)比较起来,可说是「早期」的年代了。决定这年代,是根据广泛的圣经及圣经外的有关资料,将在后面有一章中加以评估(注廿三)。现在只从圣经中列举四点有利于「早期」年代的资料:第一、在列王纪上第六章1节提到所罗门王开始建殿(约主前九六六年)之前四八○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第二、在士师记第十一章26节耶弗他(Jephthah)说到在他的时代,以色列人已拥有那块地三百年之久;第三、分析士师时代时间的长短,看出可能比「晚期」年代所估计的还要长;第四、从埃及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看出十五世纪更符合圣经中出埃及的记载,而非十三世纪。

    2.居留在埃及时期的长短:关于第二因素,是居留在埃及的长短,在保守派的学者之间,有更多不同的意见,然而在此也有相当肯定的结论,那就是居留的期间有四三*年。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二一五年。在后面有一章(注廿四)将会讨论一些有关的事情,在此仅列出主张较长时间的主要论点:第一、出埃及记第十二章40节,希伯来原文叙述这个时期有四三○年;第二、在创世记第十五章13节,神预言亚伯拉罕的后裔,要在异乡被苦待「四百年」(约略的整数);第三、司提反(Stephen)在使徒行传第七章6节也有相似的话,再提到四百年的数字;第四、雅各的家族,加倍到超过二百万人的国家,其所需要时间,不太可能少于四三○年很多。

    在这三项决定性的因素里看出,亚伯拉罕的年代,是很容易估计的。主前九六六年是所罗门开始建圣殿的年代;加上四八○年是根据列王记上第六章1节所讲出埃及到建殿的期间;加上四三○年,是以色列人定居埃及的期间;再加上二九○年,是雅各下到埃及至亚伯拉罕诞生的期间。结果其年代是主前二一六六年(注廿五)。

二、圣经外的证据

    圣经外的资料也提供丰富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有三方面:

    1.迦南地的情况:假如亚伯拉罕出生于主前二一六六年,则他到达迦南的年代是主前二○九一年,因为那时他是七五岁(创十二4)。当时,反映在创世记故事中的迦南地环境,是否与考古学对那年代的研究所显示的一致?答案是肯定的(注廿六)。

    因为研究结果就是那时迦南人口的稀疏。我们已注意到亚伯拉罕的故事显示出这种情形,特别是亚伯拉罕能自由地在示剑和别是巴之间迁徙,几乎是随意搭蓬、放牧牲畜。考古学的证明相仿(注廿廿),特别是内陆区域,就是亚伯拉罕移居的地方。这种人口稀疏的情况维持不久,因为在十九世纪约但西边的许多城市再度住满了人(注廿八)。这件事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以撒和雅各(注廿九)在这地方,也享受相当程度的迁徙之便,意思就是说,亚伯拉罕在这些城市再建造之前,一定生活得很好。上面所说的年代——廿一世纪与此相符合。

    更甚者,关于亚伯位罕时代,在所多玛(Sodom)和峨摩拉(Gomorrah)地区(注三十),存在的众多人口也与考古学一致。虽然亚伯拉罕自由迁徙,经过巴勒斯坦高地的人口稀疏区,罗得却在约旦河平原找到许多城市(创十三12;十四2~7;十九29)。但是葛鲁克(Nelson  Glueck)(注三一)的研究显出这些城市在廿世纪或十九世纪时被毁。他指出这些城市,以及其他外约旦和南地的一般人口中心,在「亚摩利人」(Amorite)的破坏临到巴勒斯坦本土时,仍住满人,但它们却因某种原因,而在稍晚,即全被废弃。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高地区域全被毁之后,及约旦平原的城市被毁之前,亚伯拉罕和罗得,一定在这个地方住过一段时间;换言之就是在主前二一○○年至一九○○年左右之间。根据我们的年代表,亚伯拉罕自主前二○九一至一九九一年左右住在迦南。

    2.埃及的情况:关于十九世纪早期(约主前一八七六年)(注三二)的埃及历史是否合于圣经故事有关雅各下埃及所反映的情况,其答案也是肯定的,值得注意的有两件事:

    一件事是关于迦南和埃及之间旅行的自由。雅各的儿子们曾毫无困难两度越过埃及边界,去买谷物,后来雅各亦亲自率全家下埃及(创四二~四六)。在此之前,亚伯拉罕也会在饥荒时旅行到埃及。(创十二10~20)。这些事说明当时在两国之间的移居是普通的一件事。考古学的证据也有类似的印证。在主前一九○○年左右的一个埃及坟墓图画,特别有意义。画上是一群闪族(Semitic)的半游牧民族进入埃及,可能正如雅各和亚伯拉罕时的样子。他们有卅七人,穿彩色的长袍,和埃及人的纯白衣着成对比(注三三)。坟墓上画这样的图画,表示埃及很熟悉这种迁徙(注三四)。

    另一件事是与圣经所说「不认识约瑟」(Joseph)(出一8)的法老是否存在有关,他在约瑟之后兴起的,并且奴役以色列人。不论这人是谁,创世记的故事是说,他开始一个新的王朝,与以前善待以色列人的王朝不同。大约在这时期的埃及历史,是否有一个这样的王?答案是确实如此。实际上有两位。其一是外国闪族许克所斯的第一位统治者(注三五〕,这些外来的人约在主前一七*O年之前(约一七三○年),推翻当地的王朝,因此建立新的一条系统,他们很可能对这些信增的以色列人,采取新的态度。另一位是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亚模西士(Ahmose),他能够也必须将外国的许克所斯驱逐出境,再建立本国的系统。他对以色列人的态度,也可能与前大相迳庭,因他们在种族上与刚被逐出可恨的许克所斯有关系(注三六)。

    3.法老的身份:第三个证据是关于这位「不认识约瑟」的法老到底是谁。我们已提到两位统治者,都符合一般条件,但是可否在两者中选择其一?假如可能的话,我们有理由做选择,因为假如这两者中比较早的许克所斯更可能,那么就能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有利于雅各进入埃及,是在主前十九世纪早期的说法。在此之前要先决定,这位统治者兴起以前,从雅各下埃及到约瑟过世(注三七),以及雅各后裔在这地方倍增到一个地步,以致新王觉得要奴役他们(出一8~11),其间需要多长时间。从雅各进入埃及到许克所斯登基之间,若有一个半世纪,对这些情节的发展而言,刚好不长也不短。另一方面来说,假如两者中第二个统洽者,就是赶逐许克所斯出埃及的亚模西士

    3.是那个法老,那么雅各进入埃及,可能要更晚一点了,甚至可能就是在许克所斯期间(注三八)。有四个事实,显示有利于比较早这个统治者的说法(注三九)。

    第一、被奴役的以色列人曾为这个不友善的法老兴建了埃及城市比东(Pithom)和兰塞(Raamses)(出一11)。兴建的时期一定是在亚模西士活着的十八王朝以前或以后,因为考古学的证据指出这些城市不是那个时期建立的。兰塞古城(即许克所斯的首都亚华里斯Avaris)的挖掘,看出「没有任何一件第十八王朝的东西」(注四十)赖恩尼(G,E,Wright)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出埃及是晚期年代,他相信这个城市是第十九王朝兰塞二世(Rameses  1,一三○四~一二三八)所建立的。但这个事实也可用来证明有利于第十八王朝以前许克所斯兴建的说法。那时兰塞这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首都,所以许克所斯朝代诸王,特别是第一个王,当然有兴趣将该市建立并扩大。没有找到任何第十八王朝的东西这件事实完全驳倒亚模西士或其继承者,于其王朝时建立这城市的说法。其实莱特注意到这个城市是亚模西士所毁坏的(注四一),而且,在十四世纪结束之前,一直再没有人居住。

    第二、出埃及记这卷书有关「不认识约瑟」这个法老的描述,若以许克所斯的统洽者,而非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来看,更容易了解。

    「看哪,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来罢,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日后若遇甚么争战的事,就联合我们的仇敌,攻击我们,离开这地去了。」(出一9~10)。

    注意有一件事,这位国王说到以色列是「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这句话是以色列未到出埃及时,增加至最后的人口数目二百万人之前说的,所以假如是亚模西士说的,他与埃及人口比较而如此说,那就太夸大其辞了。然而,假使是第一个许克所斯的统治者说的,就不算夸张,因为他只和许克所斯人口比较,他们在埃及从来就不是很多。许克所斯治理埃及,是藉占有要塞,而非靠人口的力量。另一件事是这位统治者唯怒以色列人,可能与敌人联合攻击他的百姓,再者,假如这句话是许克所斯说的,我们就更能下解,因为他们的仇敌(就是埃及人),一直在附近,埃及的统治阶级仍然拥有对这地方南部的影响力。但假若说话老是亚模西士,就很难了解,因为他刚刚才赶走仇敌——许克所斯出离埃及,一直到巴勒斯坦(注四二),敌人刚完全被击败,而被赶到远方。

    第三、神向亚伯拉罕所说的话,比较符合以色列受奴役是在稍早的许克所斯时期,而不是稍晚的第十八王朝。神的话是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创十五13、比较徒七6)。在雅各的后裔居住埃及的开始几年,仍未受苦待,艰难是从「不认识约瑟」的法老登基才开始。但假若这法老是亚模西士,那么受奴役的期间,只维持约一又三分之一世纪(注四三),这段时间远比四个世纪还短很多,而与上述的话不合。然而,假使这法老就是第一仗许克所斯王那么这段奴役期间就持续了约三个世纪,这比较合理。

    第四、我们很难了解为何第十八王朝,在驱逐亚细亚人(Asiatic)许克所斯出埃及时,不也同时赶出亚细亚人以色列民族。相信十八王朝开始奴役以色列的人,一般都认为因这两个团体是相关的种族,所以在许克所斯被赶出之后,以色列人也被奴役。一个被逐,另一个成为奴隶。但若说两个都被驱逐,不是更可能吗?为什么亚模西士宁愿冒着新的背叛之危险,而留下以色列这么大的民族?(他们很可能比被赶出的人更多)。更进一步而言,假若这两个民族彼此友善,可能会有通婚,以致很难分辨两个亚细亚民族的相异,就不会有不同的待遇。然而,假使统治者真是许克所斯人,那么这两个民族是敌对的,他们中间有很明显的差异,我们就能了解会有不同的待遇了。

    赞成奴役以色列是十八王朝的亚模西士的学者,他们的论点是主张这种行动出于外国人,如埃及人,比出于相关民族,如许克所斯人,更容易了解。但我们也可解释说,不管许克所斯人与他们是否有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仍会奴役以色列人的。我们已注意到,许克所斯人本身并不很多,因此,他们很可能认为有密切的关系,而又相异的以色列人,人口迅速增加,住于他们所选的歌珊(Goshen)(注四四)农耕地,对他们的统治权有威胁,同时,若加以奴役(注四五),也是有价值的劳工来源。

 

第四节  亚伯拉罕的家乡

 

    神向亚伯拉罕最初的呼召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注四六)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神呼召这个人,从那地方出来。神给这个呼召,是在迦勒底的吾珥(注四七),一般传统仍认为那是著名的下米所波大米谷地的吾珥(注四八)。近几年有人提出可能是上米所波大米的吾珥,但支持的证据不够(注四九)。很可能亚伯拉罕,来自传统所接受的地点,所以我们寻求有关的环境资料,便是第廿二世纪结束时,吾珥以及下米所波大米的一般情况。当时亚伯拉罕已长大成人,而仍住在这个家乡。

一、吾珥的第三王朝

    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幸运,恰好圣经外的资料有一个出名的时代与此有关,这就是所谓吾珥的第三王朝的政洽时期(注五十),前后一○八年,当时吾珥城是所有下米所波大米的首都。

    这个时代所涵盖的时间,就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时候,它包括了第廿二世纪的末期,或是紧接其后的一段时期。准确的时间,决定于众所议论的汉摩拉比(Hammurabi)的年代;它是根据汉摩拉比的年代推算的。关于汉摩拉比统治的开始,学者提出三个年代,「晚」年代是主前一七二八年,「中」年代是主前一七九二年,「早」年代是主前一八四八年(注五一)。我们必须在这三个年代中,加上约三四○年,才是吾珥第三王朝的开始,就是说,若以晚年代的时期为准,第三王朝是在主前二○七○至一九六二年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