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当和帝有问题相问时,邓绥经常退在后面,不敢抢在阴皇后的前面回答。和帝知道邓绥劳心屈己,感叹说:“修养德行之辛苦,竟达到了这种地步啊!”以后阴皇后逐渐被疏远,每当皇帝要宠幸邓绥时,她就推辞有病,予以拒绝。当时皇帝几次丧失皇子,邓绥担心皇帝的子嗣不多,常常流泪叹息,多次挑选才人进献给皇帝,以博皇帝满意。    
    阴皇后见众人对邓绥德行的称赞越来越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用巫术进行诅咒,想要危害邓绥。汉和帝病得很厉害,阴皇后在私下里说:“我如果得势,不让邓家再留下一个人!”邓绥听说后,流泪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竭诚尽心地侍奉皇后,想不到没有得到她的保护,反而获罪。妇女虽然没有跟丈夫一起死的道理,然而周公请求用自己换回武王的性命,越姬发誓一定为楚王而死。这样,首先可以报答皇帝的恩德,其次可以解除宗族的灾祸,再次不会让阴氏讽刺我变成人豕。”说完就要喝毒药,一个叫赵玉的宫女坚决阻止了她,便骗她说:“有使节来说,皇上的病已经痊愈。”邓绥相信了,才不服毒。第二天,皇帝的病果然全好了。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阴皇后因用巫蛊的事情被废黜。邓绥为其求情,但是没能免其罪。正因为邓绥这份仁爱之心,和帝就更加中意她,邓绥就借口病重,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正遇上有关官员上奏请求设立长秋宫,和帝说:“皇后尊贵和我本人一样,要承奉宗庙,母仪天下,难道是容易的吗?只有邓贵人的德行在后宫中排名第一,可以承担皇后的重任。”该冬,即立其为后。是时,邓绥再三推辞,然后才即位为后。她亲手写信表示感谢,极力陈述自己德行微薄,不足以充当皇后的人选。    
    这样看来,邓皇后的夺冠之路并不是处心积虑所得,称不上是“宫争”,相反她是凭借着最传统的“四德”而让和帝、宫闱、朝廷乃至天下百姓对其称赞有加的。她的德、言、容、功,特别是德,于女子而言,是鲜有人可比;其言、其功更是不容男子小觑;至于其容,前有描述,那是不在话下,所以邓皇后是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坐上皇后宝座的。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去世,长子平原王有病,而前后有十几位皇子都很早就死了,所以就把后来生的皇子秘密养在民间。殇帝生下来才一百天,邓皇后就把他迎回宫来立为皇帝,邓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106年,殇帝去世,邓太后立安帝,仍主持朝政。    
    《后汉书·和熹皇后纪》对邓皇后的记载几无一句贬词,甚至不惜用各种天象、谶纬来力证其贤能圣明。仔细梳理一下,大概有下面几种足让后世借鉴不已的言行举止。


第六部分四德并臻的完美皇后(2)

    明察秋毫汉和帝刚死,宫中遭大丧,法规制度尚未设立。当时宫中丢失一匣大珍珠,刚被尊为邓太后的她就想,如果拷问,一定会冤枉无辜。于是,她就亲自查问宫女,细细地察言观色,偷珍珠的人当场就认罪了。    
    吉成是和帝的侍臣,给皇帝驾车的那些人一起冤枉吉成,说吉成进行巫蛊之事。巫蛊之事在汉代是很忌讳的事情,汉代不知道有多少后妃大臣因巫蛊坐废。所以吉成就被关入掖庭的监狱,屈打成招。但是,邓太后认为他是先帝的侍从,先帝对他有恩,平日里从没有对他恶言相向,先帝生前他并没有什么不轨之行,现在这样做,实在是不符合情理。于是就把这个人叫来亲自核查,一查,果然是驾车的那些人污蔑吉成。这样,对邓太后,朝廷内外没有人不感叹佩服的,都认为她非常圣明。    
    永初二年(108年)夏天,京城地区闹旱灾。邓太后就亲自到洛阳的官署去调查冤狱。有个囚犯没有杀人但因为被严刑拷打,被迫承认。他身体羸弱,被用车拉来见太后,又害怕官吏,不敢说话,将要离开时,抬起头来好像有话说的样子。邓太后察觉了,就把他叫回来,问清情况后,当下就把洛阳长官抓起来关进监狱抵罪。邓太后还没有回到宫里,一场大雨就及时降下,有人认为其贤明也感动了上天。    
    又有一案,类似前述。邓太夫人丧后,邓太后守丧期满,但那时已经长久干旱。丧期满后三天,邓太后就到洛阳去,亲自查验囚徒,清理出处死刑罪犯三十六人,处徒刑的罪犯八十人,其余罪犯都减轻刑罚,以斩去右趾的处罚代替。    
    以上几个案例都说明邓太后不倚靠苛政持国,对待囚犯是明察秋毫、宽厚仁慈的。    
    勤俭持国就勤俭持国而言,邓太后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多为后人所称道。    
    和帝之时,方国进贡,都竞相寻求珍奇华丽的物品贡上,自从邓皇后即位后,就命令全部禁止,每年只在年底进贡纸、墨即可。    
    和帝死后,被尊为太后的邓绥努力减少宫廷内外的用度。一方面,减少了大官、导官、尚方、内者的珍馐佳肴和难成之物的使用,除了供奉陵寝、宗庙之外,稻米、谷米都不得细择,每天只有一顿是有肉的。过去太官、汤官每一年的费用将近二万万钱,太后下令阻止,每天逐渐减少珍奇食品的费用,自此每年仅用几千万。连各郡国的贡品,太后也全都把它们减少了一半多。上林苑中的鹰犬也全被卖掉。蜀郡和汉中的嵌银漆器九带佩刀等,全都不再征调。停止了三十九种画工。还有御府、尚方、织室等处的锦绣、透明的纱罗、起花的绸缎、金银、珠玉、犀角象牙、玳瑁等精雕细刻的玩物,全停止制作。离宫别馆中储存的米谷干粮、柴草木炭等,全部裁减。    
    殇帝去世后,邓太后立安帝,她还主持朝政。由于接连遭受大丧,百姓苦于劳役,所以邓太后就将殇帝康陵墓穴中的随葬品和修建陵园等事全都加以削减为原来规定的十分之一,没有不自量力地铺张奢华。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是时邓太后进入太庙,斋戒七天,赐给公卿百官们不同等级的物品。庚戌,拜谒宗庙,率领后妃们行礼,和皇帝共同献祭,礼成回宫,就下诏说:“凡是供献的新鲜食物祭品,大多不合其生长的规律,有的还在培育,强迫它成熟,有的挖掘而取其萌芽,味还没有完全却停止它的生长。这难道是顺应天时养育万物?传书说,‘不当时令的东西不吃’,从今日起用来供奉陵园宗庙祭祀以及供给皇宫的食物,全都要合乎时令才能送上。”当时,一共减去的食品有二十三种之多。    
    按照以前惯例,汉朝时每年年底要举行宴会犒赏即将退役的士兵,举行大型的仪式来驱逐瘟疫疾病。太后以“阴阳不和,多次发生战争”为由,下诏命令宴会不要设戏作乐,减少一半仪式的人员,撤销大象、骆驼等仪仗用的动物。    
    邓太后临朝执政后,闹了十年水灾、旱灾。于外,有四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于内,盗贼兴起。而邓太后一听说有人挨饿,往往会整夜睡不着觉,然后自己带头减少供给,以阻止灾害。这样做后,天下往往又恢复和平,年景又获丰收。    
    宽厚仁慈上面曾说到邓皇后对宫女、奴役乃至囚犯都持有悲悯为怀的宽忍之心。在她执政期间,多次发布赦免的诏令,而从下面这几个事例更能体现其这等品性之高。    
    邓皇后对与己有关的事情都非常节俭苛刻,但是对待那些曾经与其相争为难的后宫嫔妃却都宽厚异常。和帝入葬后,宫女们都遣归陵园。被尊为邓太后的她在赐给周贵人、冯贵人的策书上说:“我和贵人被安排在后宫之中,以同样的等级和谐相处有十几年了。没有获得福佑,先帝早弃天下,我心中孤单寂寞,没有瞻仰的人啊,日日夜夜都在深切地怀念,感伤万分。而今要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将你们分到宫外的陵园去了,更加感叹凄惨,‘燕燕于飞’的诗篇,怎么能比喻这种心情呢?现赐贵人皇上用的青盖车,车轮用的彩色装饰,各配有四匹驾车的马,赐黄金三十斤,各色绢帛三千匹,白色的越布四千段。”又赐给冯贵人国王的红色绶带。由于她们没有头上的首饰和环佩,分别赐给她们每种一套。曾经的和帝之后阴皇后说过:“我如果得势,不让邓家再留下一个人!”幸亏她的愿望没有实现。与之有着强烈对比的邓氏,从对阴氏一族的处理上,可见其宽厚仁慈之甚——当时邓太后同情阴皇后因为犯罪被废黜,就赦免了其家族中被流放的人,让他们归还家乡,生性节俭的她还下令赐给他们五百多万的资财。


第六部分四德并臻的完美皇后(3)

    邓太后曾经下诏书给各园中的贵人,如果宫女里家中有年老体弱不能胜任差事的同族人,让园监核查后报上名来。邓太后亲自到北宫的增喜观去查看慰问她们,任凭她们离去或留下,当天就免罪遣送出宫五六百名宫女。    
    永初三年(109年)秋天,邓太后身体不好,侍从们担心不已,为其祈祷神灵,表示愿意以命相抵。邓太后听说这事后,马上发怒,严格命令掖庭令以下各级宫官,只可以为自己的过失祈求福祉,不能随便讲妄生这样不吉利的话。    
    不信鬼神邓皇后的这点品性在谶纬观念相当流行的汉代是非常难得与贤明的。    
    正如前述,邓皇后减少各种宗庙祠堂仪式的用度,这里就不赘述。这种做法在朝廷特别是宫闱之中是难以想像的。古代,凡是祭祀之类,往往极尽奢侈之能事。而邓太后认为鬼神难以证实,过分地祭祀未必会求得福佑,因此多次下诏命令有关机构查禁各个不符合典章礼仪的祠官。而在自己宫廷的各种祭祀中,只要符合法度,能减就减,殇帝去世的丧葬就是一例。    
    重视教育这点在前面也略有提到。邓氏6岁能读《史书》,12岁通晓《诗经》、《论语》,自小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三从四德”的妇业教育,所以其眼界胸襟均与其所受教育有关。    
    据说,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与邓皇后有着密切的关系。邓皇后即位后,命令禁止方国奢糜之责,每年只在年底进贡纸、墨即可。当时的宦官蔡伦也是在这等鼓励下,更加努力地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宦官,为尚方令,负责监制宫中日常之用。    
    邓太后自从进入后宫,向曹大家学习经书,兼学天文和算术。她白天处理国家大事,夜晚则诵读书籍,还担心经书会有错误,害怕违反典章制度,就广泛挑选有学问的大儒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多人,到东观来校对经传古籍。校对完成后奏报,分别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葛布。又下诏让宫中的近侍官员到东观学习经传古籍,用来教授宫女,宫中侍从们都颂习经书,每天早晚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元初六年(119年),邓太后下诏征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5岁以上的子女四十多人,又召来邓氏近亲的子孙三十多人,都为他们设置了处所,教他们读经书,亲自监考。年龄还小的,就设置有老师和保姆,每天早晚进宫,由邓太后抚育教导。并下诏给堂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说:“我之所以把孩子们召集来学校读书,是由于现在正承袭历代帝王的弊病,时下风俗浮浅轻薄,取巧做假滋生,《五经》的道义衰落缺乏,不加以教化引导,就会逐渐消亡。所以想要褒奖推崇圣贤之道,用来纠正不良习俗。经传上不是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末世的皇亲国戚、吃国家俸禄的人家,衣食丰美,肥马轻裘,而让他们面壁读书,就不知道好坏与否了。这就是灾祸和失败的根源啊。永平年间,樊郭阴马四个姓氏的侯爵子弟全被命令入学校学习,用以矫正风俗轻薄,使之恢复到忠孝上来。先祖父邓禹既能立下武功流传青史,又兼用文化道德教育子孙,所以能约己修身,不触犯国家法律。能让孩子们既能继承祖先的美好功德,又能理解我下诏的本意,那就足够了,努力啊!”    
    严束外戚西汉的结束很大原因归结于外戚政治,所以后世于此非常忌讳,邓氏更是常戒不懈。    
    和帝每每想要给邓家人封官进爵时,邓皇后就苦苦哀求,表示谦让,所以她的哥哥邓骘在和帝去世时也不过是虎贲中郎将。    
    邓氏曾下诏告诉司隶校尉、河南尹和南阳太守说:“前朝的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狂妄,扰乱国家制度,危害百姓。这原因应该归咎于执法官员疏于对他们进行处罚。现在车骑将军邓骘等人虽然恭敬顺从,但是他们宗族广大,因婚姻而结成的亲戚不少,宾客们为人奸滑,经常触犯法令。你们应该加以明确检查和发布敕令,不应互相包庇袒护。”从此皇亲国戚犯罪,再没有宽大和庇护的了。    
    邓氏家族的邓康由于太后长期临朝执政,心怀畏惧,借口有病不上朝,太后派宫女去探问。当时宫女们可以出入宫廷,对舆论有导向的作用,其中年纪大的宫女都称做中大人。这次派去的是邓康家原来的婢女,也自称是中大人。邓康叱责说:“你是从我宫中出去的,竟敢称中大人?”婢女回宫说,邓康装病,其言语又不恭敬。太后不因其亲,立刻罢免了邓康的官职,将他遣还封国,并从属籍中取消其名。    
    本纪中记载邓后对自家亲属的赐封很少,仅有数例。    
    永初元年(107年),给邓氏太夫人封以“新野君”的爵号,食邑万户。在新野君(邓太夫人)去世之前,邓太后亲自去服侍左右,直到其寿终正寝。丧期期间,邓太后哀毁骨立,守丧比常人还要认真慎重。赠给她母亲长公主红色绶带、东园制作的丧葬用品、玉衣绣花被,又赐布三万匹、钱三千万。邓骘等人就坚持不接受钱和布匹。邓太后派司空带着符节去护理新野君的丧事,礼仪形式和东海恭王相同,谥号为敬君。与王政君家族的“五将十侯”相比,这些简直就只是芝麻绿豆的赏赐。邓氏就是秉持着这种恭敬皇室的态度执政二十余年。但是,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