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抄写员,业余刻苦写作。二十六岁时,他在莎士比亚戏剧影响下,写出了浪漫主义历史剧《享利第三及其宫廷》,生动的描述了法国文艺复兴,演出获得成功,从而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一系列胜利的序幕,他也因此一跃而成为当时剧坛上的骄子。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大仲马转向历史小说创作,所作小说计有一百多部。其主要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二十年后》,再续《十年以后》和《基度山伯爵》等,在全世界佣有大量读者。大仲马沉溺于奢侈豪华的生活,并以好色闻名。晚年贫困,依靠儿子小仲马赡养。

  大仲马的历史小说多以离奇生动的情节,惊险紧张的情节和浓厚的传奇色彩而引人入胜。小说《基度山伯爵》描写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年仅十九岁的埃及王号商大副邓蒂斯由叙利亚回马赛途中,因受死去的老船长临终之托,去爱尔巴岛会见囚禁于此的拿破仑,后又受拿破仑之托,带交一封密信给巴黎拿破仑党领袖诺地埃。不料还未将信递走,在举行婚礼之际,被押送员邓格拉司伙同弗南诬告为拿破仑党而被捕。审案检查信维尔福发现密信的收信人恰是自己的父亲,将他打入秘密死牢以灭口。十四年后,曾与他商定起越狱逃跑的神父法利亚突然发病身亡。临终前,向他吐说了基度山无人岛埋着一笔巨大财富的秘密。邓蒂斯逃出监狱后,找到秘密金窖而成为百万富翁。他先化装去马赛,以巨资反答曾接济他父亲的船主之恩,后又化名基度山伯爵去巴黎调查三个仇人的罪证,终使弗南负罪自杀,维尔福毁誉发疯,邓格拉司破产逃亡。

  《基度山伯爵》以丰富的想象,惊险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真实地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黑暗、政治动荡、朝福夕祸,在一定程度上揭发了上层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但小说把尖锐的社会矛盾归结为“善恶”冲突,宣扬了金钱万能、富翁主宰一切的倾向,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弃儿法朗沙》〔法〕乔治桑

  乔治桑本名阿芒丁·奥罗尔·露西·杜德望。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她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贝里的诺昂农村地区长大成人,在那里培植了对乡的理解和热爱。1817年被送进巴黎一家隐修院念书。1822年和杜德望男爵结婚。婚后她对丈夫感到厌倦,以许多风浪韵事闻名。她曾先后和法国诗人缪塞及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等文艺界著名人士同居。1831年,她离开诺昂前往巴黎,以从事创作为生。1832年以乔治桑为笔名,单独发表作品,因《安蒂亚娜》一书而获女作家声誉。1848年革命以前,她受当时进步思想的鼓舞,写出《法兰西木工互助会会员》等小说,触及现实问题,有人道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倾向。1848年后她隐居乡间,从农村生活中吸取灵感,1846—1854年间,她写了四部田园小说,《魔沼》、《弃儿法朗沙》、《小法岱特》和《打仲师傅》。这些小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是乔治桑最优秀,最有特色的作品。

  《弃儿法朗莎》发表于1848年,是乔治桑后期重要小说之一。女主人公玛德兰。布朗舍是一个磨坊主的年轻的妻子,她出于同情心收养了一个少年孤儿法朗莎,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法弗朗莎也把玛德兰当作自己的母亲。玛德兰的丈夫一直执迷于放荡堕落的生活,实际上遗弃了自己的家庭。磨坊的事务由玛德兰和法朗莎共同支撑,两人在长斯共同的生活中建立了真挚纯净的感情,彼此相依为命,但磨坊主听信了情妇的谣言,把法朗莎从家里赶了出去,法朗莎不得浪落他乡。三年过后,磨坊主在放荡的生活中欠下了大量债务,自己也染病身亡。玛德兰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又面临破产的危险,因而卧病不起,奄奄一息。法朗莎闻讯赶来,帮助玛德恢复了健康,重整家业,挫败了磨坊主情妇企图吞并玛德兰全部家产的阴谋,并用自己的钱替玛德兰还清了全部债务避免了破产。他与玛德兰在深厚的感情基础上自然结成了夫妇。

  小说描写了绚丽多姿,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基调明亮欢快,结局充满了幸福的气氛,像一曲爱情的凯歌,是乔治桑对爱的胜利的歌颂和欢呼。

  《红字》〔美〕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新英格兰一个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的加尔文教气氛,深深地影响了霍桑,使他自幼性格阴郁,耽于思考;而祖先在迫害异端中的那种狂热,则歙他产生了负罪感。霍桑在波多因大学读书时,深为同学推重,结识了后来成为诗人的朗费罗、当了总统的皮尔斯和投身海军的布里奇。1825年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837年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重讲一篇的故事》,从此以善写短篇小说而著称于世。霍桑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字》、《有七面山墙的房子》、《福谷传奇》、《玉石雕像》和许多短篇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

  《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850年该书问世之后,霍桑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家。小说描写在不合理婚烟中埋没了青春的海丝特、白兰,因触犯加尔文教的“第七戒”即通奸罪,而被带上标志通奸的绝色A字示众。但她的同犯狄姆斯台尔教长却隐瞒罪责,逍遥法外。不肯揭发狄姆斯台尔的白兰独自受到惩罚后,避居于远离人烟的地方,靠做针线度口。不久,她的丈夫怀着复仇心理潜回美国。这个年老的术士隐瞒他同白兰的关系,并以医生身份暗中查访妻子的同犯。在同教长的接近中,百般刺探他的内心秘密。白兰见教长备受精神折磨,暗中鼓动他一起逃到“看不见白人的足迹”的地方去自“自由人”。不料狄姆斯台尔却在大庭广众中坦露了自己隐藏的罪恶,并随即死去。从此白兰带着红字处处克已助人,终于赢得人们的尊敬,使红字变成了德行的标志。

  小说以耻辱的陈字为线索,表现了白兰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揭露了社会上的不公平,法典的不合理以及那些审判,惩罚白兰的“正人君子”的伪善和道德偏狭。霍桑接受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观,相信客观的物质只是某种隐蔽的神秘力量的象征,因此,他在作品中加意描绘荒谬可怖的现象,竭力挖掘阴暗怪诞的心理。这种晦涩的神秘主义倾向,极尽隐喻和象征、比拟之能事,使霍桑的作品产生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和余音绕梁的效果,引导读者透过种种象征去探讨人物深藏的心理和主题背后哲理,取得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霍桑把这种表达深邃主题的小说自称为“心理罗曼司”。

  作为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红字》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影响,霍桑渲染气氛,深控心理的手法,更是为后世所推崇仿效。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汉斯·安徒生(1805—1875)生于一个穷苦的鞋匠家庭,母亲是洗衣女工,他自己也长期受到贫困的折磨。安徒生在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后,为了谋生来到首都歌本哈根。他在皇家剧院当杂役时,有些艺术家见他勤奋好学,帮他申请了助学金才进了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文学。在 1827年开始文学活动以后,他屡屡受到打击的嘲弄。他写过诗集、小说和戏剧,以童话最为成功。从 1835年他出版第一个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他一生共发表156篇童话和故事。其中1836—1857年间,他几乎每年都向孩们献出一本童话,作为精美的礼物馈赠正在过圣诞节的儿童们。安徒生童话使他成为 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介声誉的北欧作家。

  安徒生童话的基本内容是诉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劳动者们的不幸遭遇,对弱者和被压迫者寄予深切的同情,歌颂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同时抨击剥削的残酷、虚伪和愚蠢。

  安徒生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845年前为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安徒生朝气蓬勃充满自信;作家的想象既丰富又活跃,作家笔下的孩子天真、烂漫、善良、真诚,弥温作家的挚爱,让人感到一种由清新、活泼、乐观而造成的魅力。这一时期的名篇有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1846—1852年,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转变时期。边时期,童话大师面对现实,正视丹麦人民的贫困、悲惨的生活,开始感到用博爱的胸膛温暖不了那个冰冷的世界,同情的目光不能使劳苦大众摆脱贫困。他开始描写孤独、痛苦和死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影子》等。1852年以后的安待生童话,情绪更加忧郁低沉,主人公的遭遇也更带现实生活的凄惨色调,代表作品有《她是一个废物》、《园丁和主人》、《老单身汉的睡帽》、《柳树下的梦》等。

  安徒生对于童话的一大首创是勇敢地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创作。安徒生创造的童话世界和现实内容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除了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夸张奇特等童话应具有的一般特点外,安徒生童话突出的特点是创作思想和内容上的人道主义,表现上特别富于诗情和安徒生式的幽默。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非常迷人的故事情节与高尚的道德题旨相统一,天真烂漫与深邃的生活相交织,真切的现实性与充荡灵感的诗的构思相渗透、宽柔的幽默与含蓄的揶揄,尖刻的嘲讽相融和,充分显示出童话大师的天才。

  《钦差大臣》〔俄〕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绮·果戈理(1809—1852)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他在涅仁高级中学读书时,曾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828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彼得堡当了一名小职员,生活穷困。1831年,他曾结识普希金。1836年,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上演,遭到反动贵族的诽谤被迫出国,长期居住在罗马。果戈里第一部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是一本乌克兰民间故事集,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气氛。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写小说的同时,果戈理还写了一些喜剧,其中最著名的是《钦差大臣》。1842年,果戈理在国外完成的他的代表作小说

  《死魂灵》第一部。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专制农奴制社会,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确立起了巨大的作品。

  《钦差大臣》的故事发生在俄国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官僚们得翻钦差大臣要来私行察访的消息,惊慌失措,把一个偶然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可夫误认为钦差,争先恐后地巴结他,向他行贿,市长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起初莫名其妙,后来就乐得以假作真,捞了一大笔财,扬长而去。官吏们知道真相后,懊悔不及,哭笑不得。接着,传来了真钦差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钦差大臣》的剧情表面看来是偶然发生的,实际上却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典型现象。贪污成性的市长、阴险残忍的慈善院长、受贿的法官、胆小的督学、偷看别人信件的邮政局长,都是鲜明生动的形象。赫列斯达可夫是作者着重刻划的对象。他是彼得堡的花花公子,被当作钦差大臣,一方面是由于小城官吏的惊慌失措,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的气质具有彼得堡官僚的特征。

  《钦差大臣》深刻地反映了俄国专制制度的腐朽,具有很强的讽刺力量,全剧没有一个正面人物,作者认为剧中正面人物就是“笑”。喜剧从第一句台词起立即展开,步步深入,直达高潮,显示出果戈理出色的戏剧技巧。果戈里对彼得堡的剧院专门上演法国等外国通俗笑剧和传奇剧的情况不满,希望继承俄国民族戏剧的传统。他在《钦差大臣》中进一步确立了讽刺批判的倾向,对后来俄国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

  《死魂灵》〔俄〕果戈理

  《死魂灵》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对俄国近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八等文官乞乞科夫。当时俄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登记,根据登记征收人头税。在两次登记之间,有些农奴死后,地主没有报清注销,这些死了农奴在法律上仍被认为是活人。乞乞科夫企图利用这一情况,收买一批死农奴,作为抵押品,骗取钱财。他来到某省省会,结交了许多官僚地主,接着遍访各地庄园,向形形色色的坟收购死农奴 (死魂灵)。结果乞乞科夫一下子变成了名义上拥有四百农奴的大地主。最后因一个卖主揭露内幕,乞乞科夫才狼狈地离去。

  果戈理在《死魂灵》中通过对各个庄园的外貌、内容陈设和地主本人的外表以及生活嗜好的描写,特别是通过有关买卖死魂灵的对话和过程,刻画了苦干具有鲜明个性的地主典型。玛尼罗夫懒懒散散,从不过问家务,成天沉醉在不着边际的空想里,这是一个披着高雅绅士外衣的寄生虫。女地主科罗播契加是个寡妇,善于经营贪婪而吝啬。诺士特莱夫是浪氓恶棍式的地主,蛮横无礼,造谣诽谤,吹牛撒谎。梭巴开维支粗壮笨重,喜欢大吃大喝,他善于经营庄园,把自己的家具和住宅造得很牢固,在钱财问题上极为精明,是贪婪顽固的地主富农典型。大地主泼留希金是个猥琐而贪得无厌、吝啬到近乎病态的守财奴、吸血鬼,他衣著褴褛,家里象一个堆满破烂的旧货店,仓库里的面粉因收藏过久,硬得象石头一样,要用斧头来砍才行,呢绒衣料腐烂到一碰就成灰。他的庞大的庄园一片荒芜,农奴大批地死去或逃亡,但他却不惜耗费全部精力,到路上去拾鞋底、铁钉、破瓦等废物。以上这些形象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卑劣、鄙俗和腐朽,他们实际上正是真正的“死魂灵”。果戈理通过这些形象,雄辩地指出俄国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