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嘲
  秦涧泉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涧泉,清人。相传他为官杭州期间,有人以其为秦桧后裔,请其同游西湖岳坟并写副对联,秦不加申辩作此解嘲。以秦氏子孙身分评说如此祖先,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但作者毫无回护之意。上联以”羞名桧“反映老百姓对秦桧的痛恨。下联从自己特定的身世和地位出发表达了愧疚之情。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句末以雁足格颠倒名姓,更强调了对秦桧鄙夷不屑的讥讽。据有人复查,宋代以后,历史上以桧为名者极为罕见,可见传统道德教育影响之深。联语简洁冷隽,对仗极工,炼字精确,立意新颖。  (延 培)

  穷教师自嘲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也者
  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此联与严问樵赠黄谷原的一副对联很相似,联云:”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回首春风上苑,剩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曾在清嘉庆时供奉内廷后辞官卖画自给的黄谷原得联大喜,说:”此即余卖画招牌也。“本联意趣迴异,是科场失意教书谋生的穷教师的苦叹。上联形象地写出雨打芭蕉的夜窗下,穷教师只有半盏寒灯相伴,替学生批改作文的萧索无聊的情景。下联道出”伤心“的原因,回想科场屡试不中,不能折桂做官,如今却只能靠一枝秃笔教书谋生。上下联联系起来看,这位本想经世报国、援笔做大文章却落寞索居的文人,为了糊口偏偏批阅学生的小文章,怎能不触景伤怀?加以”半盏寒灯“、”一枝秃笔“,刻意创设凄苦的氛围,感染力颇强,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是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不平与控诉。  (黄德金)

  谐趣

  花名
  许宾衢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此联以花名写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相会。上联谓织女与牛郎相会,水仙们都含笑来庆贺。下联谓牛郎来迎接花辇,翠雀乐得在空中飞舞。辇,乘坐的车。本联采用串组艺术手法,将”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八种花名直接连接起来。”帝女“指织女,”牵牛“指牛郎。”合欢“”含笑“”迎辇“”凌霄“作动词用。对仗上,无论自对或互对,均较工整,读来和谐得体,趣味盎然。  (沈树华)

  药名(一)
  粱拱辰
  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
  黄发女炙草堆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

  上下联十个药名,用”过“、”遇“、”跌断“、”堆“、”失“、”烧成“几个动词组合成对,将”白头翁“与”黄发女“拟人化,对仗工巧,色彩对比鲜明,宛如在画图之中,意趣横生。上联意在”遇滑石“,下联意在”失防风“,相对而出,含警世之意,足见作者才思不凡。对联如悬于中药店,行业特点十分突出,并对于宣传中草药,招徕顾客,最为适宜。联语”寓庄于谐“,读之可启人联想。  (施绍文)

  药名(二)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传说,有某中医高手,开了爿药铺,生意兴隆。他用中药名,撰了上联,悬于店前征求助手。一天,一位漂亮少女应征,对了下联。这位中医甚为欣喜,与她合股经营,女亦善经商,营业比以往更盛。
  上下联各用九种中药名,串连而成。上联用持、跨、与、战、回朝、不愧等六个词语连接;下联用插、戴、比、胜、从容、宛若等六个词连接,语意新颖。上联写白头翁将军,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大战百合,得胜回朝的英雄气概。下联写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宛若云母天仙,胜过牡丹芍药,从容出阁的丰姿神态。其中尤以白头翁对红娘子,百合对五倍等句,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故能流传久远,有口皆碑。  (周 监)

  药名(三)

  三尺天青褂
  六味地黄丸

  据说某医师工对偶,一日穿青褂过某公之门,某公戏作上联,医师则以药名”六味地黄丸“为对(六味指熟地黃、山茱萸、茯苓、丹皮、山药、泽泻等)。某公十分欣赏,请入内坐,又以”避暑最宜深竹丸“命续,医即对以”伤寒莫妙小柴胡“。柴胡,中药名,清热去火。某公又以”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为上联,医对以”梧桐子大,日服六十九。“以上三联妙在不脱本行,针锋相对而得妙趣。又一说此为清人纪晓岚所对.  (延 培)

  药花虫鸟
  黄遵宪

  药是当归 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 鸟莫奈何

  黄遵宪,戊戌政变后,被解除湖南按察使职务,押解还乡,加以软禁。但黄意志坚定,信念不改。1904年,重病缠身,深知不起,精心撰写此联,寄寓自己信念。当归,中药名。旋复,花名。无恙,虫名。奈何,鸟名,即杜鹃。黄巧妙地运用这些药、花、虫、鸟之名,串成一联。虽然人已还乡(当归),却喜信念犹存(无恙),我蔑视清廷的迫害。”花宜旋复“谓对变法还有希望。”鸟莫奈何“言清政府又奈我何?用语巧妙,独具匠心,构思精辟,颇见工力,实为近代联坛佳作。  (周 监)

  摹状

  醉汉骑驴,点头磕脑算酒帐
  艄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上联写醉汉骑在驴背上,随着行走的颠簸,不住地点头磕脑,样子十分滑稽可笑,醉态可掬,从而展开联想,判定他可能在算酒帐,描绘生动,趣味盎然。下联写艄公摇櫓,前俯后仰,极似打拱作揖的样子,从而联想他在讨取船钱,设想也是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此联虽然俚俗,但却饶有情趣,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也是十分生动传神。  (张 迈)

  虚字戏对
  林庚白

  文言难免”之乎者也“
  白话不过”的吗了呢“

  这副对联据传是赠刘大白先生的。刘大白,现代诗人。原名金庆栈,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浙江绍兴人,曾是清未拔贡。”五四“运动后用白话写诗,题材广泛,真实生动。但由于他是从旧诗营垒过来的人,在风格上不免”传统味太浓“(自评)。如《泪痕之群》云:”诗人,你与其铸成伤心之锥,何如铸成照影之镜?“没有摆脱骈偶气习。联语只从形式上特别是从虚词运用上来评价新旧诗,说文言诗离不开”之乎者也“,白话诗不过是换成”的吗了呢“而已。此联虽是作者对老友的调侃主语,然也反映了”五四“时代文言白话转变的史迹。  (唐 音)

  标点
  祝枝山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祝允明,又名枝山,明代江南四人才子之一。为人滑稽多智,广有才学。相传他为一个财主写下了此联。财主看了十分生气,要与之评理,并责问为何恶语中伤。不想祝枝山却在对联上圈了四个小圆圈儿,接着朗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那财主才无话可说了。此联如按原来形式来读,”安“字表疑问,意思是说,这里怎么能居住呀?下联”好不“是副词,强调悲伤程度,而无半点吉祥之意。可是经过重新标点,意思却随之截然相反。这是一副巧用标点的对联,意义不大,却有谐趣。  (张 迈)

  词牌
  苏轼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据说,有一天,黄庭坚来苏轼家作客,晚饭后,二人到河边散步,但见暮霭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晚,悠扬悦耳。黄庭坚触景生情,口占了这个上联。既描绘江面景色,而《满江红》又是词牌,语意双关。苏轼则以春节时的情景,对出了下联。下联以”雪兆丰年“立意,写出了农民对瑞雪飞空的高兴心情。《普天乐》既是农民歌唱的内容,又是词牌名,也是一语双关,十分流畅自然。下联与上联丝丝入扣,工力悉敌,更可见其巧思不凡。惜下联为仄脚。  (美 云、张 迈)




























  附录

  对联知识介绍

  中国文学有着优良传统。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骈文、律诗和对联,最能体现汉字的力’块结构和表意特性。相对而言,骈文和律诗是早开的花朵,都有过繁盛之时,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对联的发展高峰却较迟缓,明清时代始出现一个高潮,作品繁多,呈现出斑斓多姿的色彩。
  对联是文学作品中一朵鲜花,名胜古迹离不开它的映衬,日常生活需要它来点缀;它能给佳节庆典增添热烈的气氛,也可供人们倾抒悲悼之深情;交际应酬中也常要用到它,托物言志时也要它;。。。。。。实际上对联早巳成为适用范围甚广的文学形式之一。对联句式整齐,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充满生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民俗紧密结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之一。

  一、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泰
  忧国愿年丰
  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均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联语亦多,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
  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据《濯缨亭笔记》所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钗蕦m大殿与应门作春联。赵题大殿曰: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他还有两副名作,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仅对仗工整,语言典雅,而且以灵隐涧(龙涧)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
  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朱元璋喜欢作联,《金陵琐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其一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诗集》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而且造语甚为工巧。
  ”春联“这个名称,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陈尚古《簪云樓杂说》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防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公卿土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云:”春联者,即桃符也。“可以说,至迟到了明代,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
  自明代开始,创作对联,蔚为社会风气。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
  岂有文章惊海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