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规定,联邦执行委员会任期满两年后要向联邦议会做全面的工作报告,联邦议会两院要对这一报告进行专门讨论,对其工作作出评价,并对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委员进行信任投票。
  这种几乎对联邦领导职务都实行一年轮换制的方法,固然有利于让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干部都有机会担任国家最高职位,但由于任期太短,领导干部匆匆上任,席不暇暖就匆匆离任。走马灯式的轮换,使他们无法对所担负的工作作深思熟虑的长期安排,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循拖延下来。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94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不再设立总统的职位,国家元首的职权由联邦主席团集体行使。联邦总理(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
  继续由韦。久拉诺维奇担任。
  久拉诺维奇来自黑山,黑山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共和国。在当时经济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他周旋于几个强大的共和国之间,由于不能再得到铁托总统的支持,工作十分困难,他曾几度想提出辞职。
  联邦执行委员会提出的经济措施,由于各共和国自行其是,互相掣肘,收效甚微。经济发展停滞,某些指标无法完成。
  1980年和1981年,社会总产值分别只增长23%和B14%,明显低于70年代的增长水平。
  工业分别增长41%和B                                                                                   B43%,农业只增长02%和27%,建筑业由于削减投资,B1980年仅增长022%,1981年下降447%。失业人数1981B                                   B年突破80万大关,失业率为1194%。
  通货膨胀率达到40%,B职工名义收入虽然增加,实际收入开始下降,1980年下降74%,1981年又下降40%。
  外贸逆差仍然巨大,1980年为B                                  B6087亿美元,1981年为4324亿美元。外债总额达201亿B美元,每年需还本付息40~40亿美元,不得不靠重新安排债务或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解决。
  为了克服困难和实现经济稳定发展,1981年联邦议会社会委员会成立了以当时的联邦主席团主席克拉伊格尔为首的经济稳定问题委员会,集合了国内100多位学者,分十多个专题来研究和草拟经济稳定长期纲领和发展战略。
  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二节 普拉宁茨总理执政时期(1982~1986)
  久拉诺维奇总理的任期到1982年4月届满,在这之前,南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联邦干部政策协调委员会就开始酝酿新总理的人选。按照各共和国轮流派干部担任联邦职务的惯例,本届总理似乎应从马其顿产生。但马其顿也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共和国。鉴于南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总理肩负的重大责任,马其顿当时难以推举出合适的人选。南社盟联邦干部政策协调委员会经过反复酝酿和协商,决定一揽子提出联邦执行委员会四个主要职务的人选:联邦总理米。普拉宁茨(克罗地亚族)
  ,外交部长拉。莫伊索夫(马其顿族)
  ,内务部长斯。多兰茨(斯洛文尼亚族)
  ,国防部长勃。马穆拉(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族)。
  1982年4月,以普拉宁茨为首的新一届联邦政府经联邦议会批准后就职。普拉宁茨素有“女强人”之称,群众普遍希望她能大刀阔斧地扭转经济局势。
  不久,在6月26~29日召开了南共联盟第12次代表大会。这是铁托和卡德尔去世后举行的党代表大会,大会表示要继续贯彻执行铁托的路线,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治的和不结盟的南斯拉夫而奋斗。
  代表大会分析了造成南当前经济困难的外部原因(世界能源危机,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美元坚挺和外债利率上升等)和政策失误(高投资、高消费和高福利政策超过了客观的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外债猛增,使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基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04
  本建设失控等)
  ,但没有看到自治体制本身的弊病,仍然强调“只有加强自治才能为克服现有经济困难提供可能性”
  ,坚持要继续贯彻联合劳动制,加强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的执行。
  代表大会依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日益扩大和增多,继续反对国家集权主义和专家治国论。
  在对南共联盟章程的公开讨论中,有人认为南共联盟的思想是“多元的”
  ,建议用“自治意义上的民主协商”和“民主一致”来代替民主集中制,认为民主集中制只实行到共和国一级就行了,对整个南共联盟来说没有必要,因此要求在南共联盟机构中实行联邦关系的原则。这些意见都遭到了代表大会的驳斥。
  根据12大确定的方针,普拉宁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但没有触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首先,联邦政府大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此,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改进本国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同时大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包括发展旅游业、鼓励侨汇、开展过境运输、积极参加境外承包工程和输出劳务。另一方面实行紧缩政策,大力压缩进口,除必要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外,把消费品压缩到进口总额的10%以内。政府进行了礼宾改革,限制出访和来访代表团的数目;同时撤销和合并驻外商务代表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刺激生产并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联邦政府在1982年10月规定第纳尔贬值20%,实行浮动汇率;同时限制汽油消费;公民因私事出国需缴纳累进押金,一年后退还。
  其次,联邦政府为了维护南斯拉夫的国际金融信誉,想
  2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方设法按期支付全部外债利息,对到期的本金,大部分通过重新安排还款期限和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处理,小部分用外汇储备来偿还。同时规定,借新外债不能增加硬通货债务的总额。
  再次,为了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联邦政府鼓励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时坚决压缩开支,减少预算赤字,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紧缩政策,号召人民“勒紧裤带”
  ,共度难关。为控制和压缩通货膨胀,联邦政府曾几度冻结商品价格,并对少数几种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供应。
  但冻结物价的行政措施未解决引起通货膨胀的经济问题,所以没有收到显著的实效。冻结期内某些商品从市场上绝迹,冻结期一过,新一轮涨价马上开始。控制通货膨胀的计划指标一再被突破。
  以克拉伊格尔为首的经济稳定问题委员会在1982年和1983年起草了《经济稳定长期纲领》的各项文件,并经联邦议会批准后施行。
  《纲领》准备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1984年底(后延长到1986年底)是应急阶段,主要是采取紧急措施来制止各种不良倾向;第二阶段到190年是恢复和准备阶段,主要目标是完善经济体制,改进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第三阶段到200年是重新起飞阶段,要使南斯拉夫的整个经济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
  《纲领》虽然罗列了种种经济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原则性意见,但缺乏针对时弊的有力措施,所以可操作性很差。加上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领导对《纲领》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有利的就贯彻,不利的就推托,以致《纲领》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经济状况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04
  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最后《纲领》被束之高阁,成了未能实现的历史文献。
  1984年11月,南联邦议会社会制度问题委员会通过了《对社会主义自治政治体制运行的批评性分析》。这个文件是根据南共联盟中央委员、塞尔维亚宪法法院院长帕希奇教授的建议,由200多位专家和学者商讨拟定的。文件肯定,南现行的政治体制符合国情,但宪法规定的某些原则未得到很好贯彻,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多中心的国家集权主义对联邦产生不良的后果,各共和国自治省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和闭关自守导致国内的统一市场被分割,协调各方利益的工作进展缓慢,社会一体化尚未形成,南共联盟的引导作用未能很好发挥,代表团制有时流于形式,制定的法规没有得到严格遵行等。文件虽然提出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但实际上仍然只是在1974年宪法和1976年联合劳动法的范围内提出一些抽象的建议,如加强党的引导作用,加强工人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劳动组织的地位,完善法制,加强各种责任制等等。这些建议没有通过具体措施来贯彻落实,所以没有收到显著的成效。
  1982~1984年的四年里,南经济仍很不景气,社会计划规定社会总产值每年应增长3%,实际上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1983年还出现了负增长(—13%)。
  职工就业人数虽有B增加,但失业人数增长更快,1984年失业人数超过100万大关,达到104万,失业率为1376%。
  外贸逆差有所降低,1984B年为2197亿美元,出口能弥补进口的8728%,外债总额也B略有下降,1984年为19891亿美元。国际收支从1983年起B
  4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开始出现盈余,1984年盈余833亿美元。
  但这几年里物价连B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1982年为429%,1983年为B484%,1984年为48%,1984年上升到794%。职工实际B收入连年下降,1982年下降33%,1983年猛降103%,1984B年下降61%,只有1984年微增28%。
  B                                            B经济困难加剧了各地区间的利害冲突。
  1983年冬,发达共和国和不发达共和国之间为确定下年度的外汇提成比例而激烈争吵,使社会计划迟迟得不到通过。到年底,总理普拉宁茨带上辞职书去出席议会会议,这样才使下年度的社会计划在议会中勉强通过。
  第三节 米库利奇总理执政时期(1986~198)
  普拉宁茨总理的任期到1986年4月届满。
  经过酝酿,确定波黑的克罗地亚族人布。米库利奇为新总理候选人。
  1986年4月16日联邦议会选举米库利奇为总理。
  他在施政演说中说,他的政府在国际上将继续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内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他指出,当前严峻而复杂的经济形势是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安定团结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发展生产、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出口首先是高技术产业出口,是摆脱停滞、恢复生产活力和压缩通货膨胀的最基本条件。
  1986年6月举行了南共联盟第13次代表大会。大会的决议指出,在过去的四年里,南共联盟在许多方面遇到了新的社会形势和新的挑战,这首先是由经济危机及其带来的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04
  会矛盾所造成的。为摆脱经济困难,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实现劳动的自治一体化;保证社会消费不超过实际收入,加强自治监督;建立完整的自治信息系统,实现决策民主化;在尽可能平等的基础上向世界开放,参加国际分工;依靠群众性的发明和革新活动来吸收外国的科技成果,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代表大会指出,在继续反对国家所有制垄断和剩余劳动的国家主义异化的同时,不应取消国家必要的历史作用,联邦国家机构应加强发挥职能。大会呼吁加强南共联盟的团结,加强多民族社会主义自治大家庭的团结。
  米库利奇总理执政后,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和制止经济恶化,在1986年6、7、11月连续提出三个“一揽子计划”
  ,其主要内容有:1控制物价,限制通货膨胀。勒令某些生活必B需品的价格退回到涨价前的水平;某些议定价格在批准后需经120天才实行;修改《价格社会监督法》,对违反检查和非法涨价者将判处1~4年徒刑;从国外进口某些消费品并动用储备以保证市场供应。
  2限制工资增长过速。冻结工资,每B3个月调整一次,工资增长不得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教育,防止和迅速解决罢工事件。
  3实行现实B的外币汇率,形成真正的外汇市场,消除外币黑市。
  4实行B现实的利率,即通货膨胀率+1%。鼓励第纳尔储蓄。制止任意贷款,贷款必需有担保。
  4鼓励出口。有长期出口计划的B企业可将获得的外汇按一定比例进口原材料,以便生产优质产品再出口。
  6提高农产品价格74%,以促进农业生产。
  7B整顿企业,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按市场标准衡量
  60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企业盈亏,实行现实的折旧率和积累率,大力消除经营性亏损。
  8鼓励旅居国外的南侨民回国投资,他们带回的先进设B备可免税或减税40%。
  这些措施收到了部分的暂时的效果,由于其中有些措施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难以持久,而且整个经济体制没有进行改革,所以困难的经济局势没有得到扭转。
  1987年前后,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对南现行的自治体制进行改革。南共联盟中央接受了这方面的建议,决定要进行“全面的、总体的和多渠道的改革”
  ,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党的体制都进行改革。当时开始酝酿修改宪法。
  1988年4月,米库利奇政府任期满两年,向联邦议会作全面的工作报告。在讨论中,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对他表示不信任。但在表决中,他由于得到其他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支持而继续留任。
  1988年11月联邦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公布施行,共修改、补充和废止了1974年宪法中的134条,占总数的13。
  A针对80年代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修正案确定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措施。在经济体制方面,规定企业(劳动组织)是市场经营的基本主体,是它所经营的全部社会资产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