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府倾向,破坏石油、天然气、矿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的工作,从而削弱国家的经济,把它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七中全会决定把凯莱齐和戴奥多西开除出中央委员会,清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八中全会决定把恩杰拉开除出党。
  1977年,凯莱齐和戴奥多西被处决,恩杰拉被判处徒刑。
  这些案件涉及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1971年11月选举产生的六届中央委员71人和候补委员39人中,因这三个案件而被开除14人,随之被清洗的党员和干部多达3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
  二、谢胡自杀1981年12月18日晚,即劳动党“八大”闭幕刚一个多月,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人民议会和部长会议发表公告,宣布: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因“精神忧郁”
  ,自杀身亡。但人们很快就发现,地拉那电台随后照常播放着文艺节目。次日的报纸也只在头版下方14处刊登了这则共约400字的公告。此外,官方没A有组织任何哀追悼活动,没有接受有些国家向阿尔巴尼亚政府和死者亲属表示的哀悼。此后,阿尔巴尼亚当局一直保持
  09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着沉默。
  在谢胡死后整整一年,霍查于1982年11月10日在地拉那会见第210选区的选民时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第一次谴责当年的“亲密战友”
  、党和国家的第二号人物谢胡是美国、英国、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多国间谍”
  ,是“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最危险的叛徒和敌人”。他说,谢胡“曾多次因犯了严重错误而受到党的批评。……他早在战前就为美国秘密情报机关效力。
  ……在第一旅期间,他被南斯拉夫秘密情报机关、后又为苏联的克格勃所收买,并为它们尽力效忠。根据外国特务机关,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南斯拉夫国家安全总局的指令,他及其现已移交侦查机关的阴谋集团成员曾企图破坏我们党和人民政权,使阿尔巴尼亚屈服于外国人的统治之下“。
  霍查接着说:“谢胡接到南斯拉夫国家安全总局的指令,要他谋杀党中央第一书记和其他党政领导人,用恐怖手段镇压所有敢于反对这一大背叛行径的人们。”霍查最后说:“处于南斯拉夫国家安全总局的要求,……以及害怕党和人民的团结这两面夹攻之中的穆。谢胡走投无路,只好走上自杀这条可耻的道路。”
  霍查的这一番讲话明确地告诉人们,谢胡的自杀不是因为“精神忧郁”
  ,而是因为同霍查发生了某种冲突并打了败仗,不得已而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然,谢胡是否被杀,就不得而知了。
  还必须一提的是,谢胡死亡的当天,他的老婆、党中央委员、党校校长费契莱特和他们的三个儿子全被逮捕入狱。
  1982年1月,谢胡之侄、党中央候补委员、内务部长费乔尔也被解除了内务部长职务,锒铛入狱。同年11月底,阿尔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94
  尼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政府改组,16个政府部长更换了12个,其中有些人被捕后受到了法律制裁。
  1983年,谢胡的内弟、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卡德里。哈兹比乌也被枪决。
  第四节 封闭的对外政策和阿中关系恶化
  一、封闭的对外政策进入70年代以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的“左”倾思想在对外关系方面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观点:1坚持世界上所有国家“非社即资”。劳动党和霍查认B为,当今“世界已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即各国人民的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远景,而是一个面临解决的问题”。他们进而认为,“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不结盟世界”或者“发展中国家”等流行的名称都掩盖着这些政治力量的阶级性和我们时代的基本矛盾,因为,“在我们时代,国家是按其社会制度划分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
  在这基础上,他们把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的异同作为决定国家关系的首要标准,并以我划线,要求别国在观点上和实践中都必须与他们保持一致。
  2把所有别的国家看作“非资即修”
  ,唯我独革。
  劳动党B和霍查一方面高唱“反帝反修”的调子,表示要与它们“永远划清界限”
  ,“决不妥协”
  ;另一方面挥动“世界革命”的旗子,表示要“支持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反对并推翻资本
  29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主义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斗争“。
  他们认为,今天世界各国已是“非资即修”
  ,而标榜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堡垒”
  ,是“世界上唯一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一贯正确的”
  “反修旗手”。
  3把自力更生原则加以片面化和绝对化,制定和推行了B一种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劳动党和霍查认为,只有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才能保持独立和主权。
  特别是1976年12月生效的宪法明文规定,禁止在阿尔巴尼亚建立外国公司以及外国的其他经济、金融机构和合营公司,禁止接受它们的贷款。这就把自我封闭载入了国家大法,从思想上的孤立走向了经济上的孤立。这期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强调对外开放将会受到“精神、经济和军事上的束缚”
  ,他们在标榜自己不接受外国援助和贷款的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否定别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
  二、阿中关系恶化7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把原先限于内部的阿中分歧迅速推向公开化和尖锐化,从早先的旁敲侧击变为公开点名,对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进行全面的恶毒的攻击。
  在1971年11月1~7日举行的劳动党“六大”上,霍查在报告中虽然仍称赞中国是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强大堡垒,并表示为“由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光辉胜利而感到无限高兴,为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作为盟友和朋友而感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94
  到自豪,称赞中阿友好合作,但他显然若有所指地说,两个超级大国有着共同的反革命战略,那么就“不能依靠一个帝国主义来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而“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首先是对待美帝国主义的态度,是检验世界上一切政治力量的试金石”
  ,“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任何动摇都孕育着十分危险的后果”。当时,针对中国调整中美关系,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写信给中共中央,无端进行责难,反对中国的这一调整行动。
  在1973~1974年的“三大案件”中,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更是子虚乌有地把它们同中国联系起来,似乎它们都受到了中国的指使和支持。
  在1976年11月1~7日举行的劳动党“七大”上,霍查以很大篇幅公开攻击“三个世界”的理论,认为国家只能按其社会制度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而“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掩盖了区分国家性质的阶级性。与此同时,他还认为,“绝不能依靠一个帝国主义来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正如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自己承认的,“七大”是一次公开反华的大会。
  “七大”以后,阿中关系急剧恶化。
  1976年12月起,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接连召开各种会议,其中主要的有: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12月20日)
  、七届二中全会(1977年6月28~29日)和三中全会(1977年11月14~18日)。在这些会议上,霍查都作了长篇讲话,系统地谈到了劳动党和他自己反对中国的主要观点,包括反对中共“八大”的报告,反对毛泽东有关斯大林和南斯拉夫问题的观点,对中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和莫斯科会议上的立场,攻击中共代表团
  49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和周恩来同志在苏共22大上没有维护阿尔巴尼亚,污蔑中共在“九评”后在反修斗争中继续滑向右倾,反对中国1964年提出中苏边界问题,反对周恩来同志1968年提出的阿与罗、南结盟的建议,攻击中国拒绝接待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为就两党分歧交换意见而提议访华的代表团,等等。
  此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全党全国逐级传达了这些会议的精神。不仅如此,还把这一切告诉了访阿的所谓“左派共产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
  ,例如,霍查在1977年9月30日接见巴西共产党代表团的时候,曾点名反对中国共产党,并把他在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稿交给了代表团。
  当时,这些做法进一步激化了阿中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在1978年7月7日照会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和接回专家。照会称,自1944年以来,中国政府为援阿共花费人民币100多亿元,中国同意援阿的成套项目共计142个,其中已经建成的91个;中国向阿提供粮食180万吨、钢材多100万吨、拖拉机1万多台,等等。中国曾向阿尔巴尼亚派遣专家近600人。同年7月29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写信给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对中国横加指责,并把阿中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都推给了中国方面。
  在这以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的反华言论到了肆无忌惮和荒谬可笑的地步。他们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过去和当前的一切进行了歪曲和攻击,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的港、澳、台政策,“双百方针”和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9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在劳动党“八大”
  (1981年11月1~7日)讲坛上,霍查公开点名攻击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宣布“我国和中国之间除了形式上的外交关系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具体关系”。
  69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七章80年代——南斯拉夫全面危机的年代
  整个80年代是南斯拉夫“危机的年代”
  ,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和党的体制都发生了危机,而且日趋严重。
  危机长期延续和激化,最终导致90年代初南共联盟的解体、联邦的瓦解和内战的爆发。
  第一节80年代初期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进入80年代,南斯拉夫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生产发展停滞,外贸逆差巨大,外汇诸备缩减,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增加,职工的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正在这种困难的时刻,德高望重的铁托总统在1980年4月4日与世长辞。铁托在生前就深感南斯拉夫民族间关系复杂,历史积怨甚深,对立情绪严重,而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94
  水平差别较大。他曾采取多种措施在南联邦共同体内大力贯彻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培植民族间的兄弟情谊。
  在政治体制中,为了实现民族平等,规定在党政领导机关中,一律贯彻各共和国(不论大小)平等地派代表和各自治省相应地派代表的原则,以防止以大欺小或以强凌弱。在联邦议会讨论经济问题的议事规程中,实行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尊重各联邦单位的自主权和经济利益,避免以多压少或独断专行。
  为了培养和锻炼各共和国的干部,铁托总统从1963年起不再兼任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的职务,由各共和国经过战争考验的年富力强的干部轮流担任。铁托在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他在党政最高机关中设立主席团,作为实施集体领导的机关。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南斯拉夫设立了援助不发达地区基金,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从社会总产值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资助不发达共和国和自治省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上述各项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铁托总统健在时,各民族和各共和国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如果通过协商得不到解决,最后由铁托裁决,各方都接受并贯彻执行。铁托总统逝世后,南一批有威望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先后去世或退休,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高度权威和凝聚力的中央领导核心,上述各项措施的消极方面日益显露出来。
  各共和国涌现出新一代的领导人,开始执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他们成长于战后的和平环境,相互间不存在老一代领导人在战斗中形成的革命情谊。在严重的经济困难引起社
  89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会动荡的情况下,民族间的利害冲突日趋尖锐,民族关系日趋紧张。各共和国的领导人力图更多地为本地区谋利益,以取得本民族的信任和拥护,而把联邦的共同利益放到一边。
  于是地方主义、民族主义、本位主义泛滥起来。
  1981年3月11日在科索沃的首府普里什蒂纳,发生了阿尔巴亚族大学生因伙食问题而举行游行示威的事件。后来事态扩大,蔓延到周围城镇。示威者要求成立“科索沃共和国”
  ,进而分离出去与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合并。
  当局派军警去维持秩序,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伤亡。后来局势虽然缓和,但科索沃从此成了接连不断的政治动乱的策源地。
  1981年7月3日,联邦议会根据铁托生前作出的“集体工作、集体决策和集体负责”的指示,通过了一批宪法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各种国家职务和自治职务的任期,每届一般不得超过4年,只能连任一次;如果中途接任者的任职时间超过了任期的一半,就算任满一届。修正案把联邦议会主席、副主席、两院主席和宪法法院院长的任期都改为一年,不得连任。修正案还规定,联邦执行委员会任期满两年后要向联邦议会做全面的工作报告,联邦议会两院要对这一报告进行专门讨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