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多奇怪,“这几个口号”本来是无生命的事物,它们会“飞”,已属非常,
然而还会“钻”、会“流”,可见它们是怎样地充溢着生机和活力!这种形
象的语言真是奇妙;然而,这不是拟人,而是拟生。

毛泽东运用上述三种比拟法时,有时连续运用其中某一种技巧。上述关
于“打倒帝国主义”等几个口号会“飞”、会“钻”、会“流”的例子,便
是拟生法的连续运用。又如:

不镇压反革命,劳动人民不高兴。牛也不高兴,锄头也不高兴,土地也
不舒服。。(《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劳动人民不高兴”,是正常的,“牛”和“锄头”都“会不高兴”,“土
地”还会“不舒服”,这是一连串的拟人法的运用。
再看下面一段话: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种资产


阶级思想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
义的复古思想的反动同盟所打退了,被这个思想上的反动同盟军稍稍一反
攻,所谓新学,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失了灵魂,而只剩下它的躯壳了。
(《新民主主义论》)

“资产阶级思想”、“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
思想”,都是思想,即都是抽象的无生命的事物,但是,“外国帝国主义的
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复古思想”却会结成“反动同盟军”,“资
产阶级思想”与这个“反动同盟军”都会“上阵打几个回合”,这个“反动
同盟军”也会“反攻”;“新学”呢,它也是一个抽象的无生命的事物,它
会“偃旗息鼓”(说明它原来会举旗、击鼓),能够“宣告退却”,“失去
了灵魂”(说明它曾经有过灵魂)。这一连串的描写,都是把它们当作人来
写的,显然这也是拟人法的连用。

2。比拟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运用比拟法,也很灵活,情况也是多种多样。

①各种比拟法合用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
“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
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能向“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两个抽象事物“将一军”,这是把它们当作
人看,属于拟人法;把这两个抽象事物称为能现“原形”的“怪物”(说明
它们原来还会“伪装”),这又属于拟生法(当然这同时也属于承前借代法)。
可见这段话是拟人法和拟生法的合用。

毛泽东对于各种比拟法合用的情况,并不很多,偶有所见。

②比拟法与其他各种技巧合用
毛泽东经常结合摹状、比喻、借代、对比等其他各种技巧运用比拟法。
关于与借代法合用的情况,请参阅下文借代法一节有关内容,这里仅介绍其
他各种合用的情况。

比拟法与摹状法合用。上文提到的中外各种思想“上阵”、“结盟”、
“反攻”、“偃旗息鼓”的例子,既是比拟,同时也刻画出了具体形象;“打
倒帝国主义”那几个口号到处“飞”、“钻”、“流”的例子,也是如此。
可见比拟法与摹状法常常密不可分。运用比拟法时,经常要借助于摹状法来
刻画形象,因此,在毛泽东的语言中,摹状法与比拟法合用的情况较为多见。

比拟法与比喻法合用。比拟法,就其本质来讲,也属于比喻,因为二者
都要“比”。在许多情况下,究竟是比喻,还是比拟,往往很难界划得清清
楚楚。例如,上文提到的把旧县政府的警察等说成是“这班恶狗”,究竟是
比喻,还是比拟?实际上,既可以看作比喻,也可以看作比拟。再让我们重
复地看看我们在比喻法一节中已经用过的关于“鸡蛋鹅蛋”和“黑色金属稀
有金属”那两个例子。整体上看,毛泽东是用“鹅蛋看不起鸡蛋”和“黑色
金属看不起稀有金属”来说明不要瞧不起人的事理,这是讽喻,但是,说“鹅
蛋”和“黑色金属”都会“看不起人”,这不都是拟人吗?显然,这都是比


拟法与比喻法的合用。
由于比拟法和比喻法都能“比”,又都能有助于形象化,故二者合用,
其语言自然倍加生动。
比拟法与对比法合用。例如: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反对党八股》)

能叫教条主义“休息”,又能叫教条主义“起床”,可见教条主义有了人的
特点,这是明显的拟人法。可是“休息”和“起床”的含义却是对立的,所
以这样的拟人,又属于对比法。

除了上述的情况以外,毛泽东灵活地运用比拟法,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
面。有时,他运用拟物法时,常常把动物的特点加在人的身上。例如,他劝
戒人们不要骄傲时说,“尾巴不要翘起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
案》),把动物的特点加到了人的上面,属于拟物(当然,有比喻的因素);
他在运用拟人法或拟生法时,也把人或动物的特点加在抽象事物上面。请看
下面一段话:

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
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
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反对党八股》)

你看,党八股式文章和演说里面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本来是无生命
的抽象事物,却具有“生怕”、“胆怯”以及“认为”等这些与人相同的心
理活动,还会像人或动物一样“装样子吓人”,真是形象极了。

另外,毛泽东还常常喜欢用“跑”、“跑到”、“跑来”、“跑出来”
等人或动物的特点进行比拟。请看下面各例:

这两种特点,这两种事实(指抗日战争形势的两种特点和两种事实——
引者)都一齐跑来教训我们。。(《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

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论持久战》)
。。理论应该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整顿党的作风》)
不要重复叶公好龙那个故事,讲了多少年的社会主义,临到社会主义跑

来找他,他又害怕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234 页)

上面一共列举了五则拟生法的例子,其中都有一个“跑”字,这一“跑”,
就把那些抽象事物都给“跑”活了。


四借代法的运用

1。运用借代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借代法的种类有以一代全法、以点代面法、现象借代法、承
前借代法。

①以一代全法
以一代全法是用某一个别事物或个别人(有时是两件事物或两个人)指
代与其同种或同类所有事物或所有人的一种借代法。它是以个别代全体。例
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训令》)

这里的“一针一线”,可视为一切财物。这种借代法不但能以一代全,还能
以小代大或以少代多,会产生举轻就重的效果。
毛泽东所运用的以一代全法的语言中,有不少是人名借代,即用某一典
型的人名,指代与那人有同种性质的所有的人,例如:

因为土地问题,反封建就反到了和尚,受打击的是住持、长老之类。这
少数人打倒了,“鲁智深”解放了。(《团结起来,划请敌我界限》)

这里的“鲁智深”指代的是所有的普通和尚。由于典型人名有正面人物,也
有反面人物,所以利用人名借代时,往往也就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色彩。请看
下面两则例子——

例一: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
都有那里的“诸葛亮”。(《组织起来》,见《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例二:

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
杀。然此乃公开之汪精卫,尚未语于暗藏之汪精卫也。(《向国民党的十点
要求》)

例一中的“诸葛亮”,是正面人物,他指代所有像诸葛亮那样具有聪明才智
的人,因而具有明显的褒义;而例二中的“汪精卫”是反面人物,指代一切
亲日派的汉奸卖国贼,具有明显的贬义。另外,在“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
中提到的“大蒋介石”和“小蒋介石”,则指大小反革命分子,也具有明显
的贬义。

运用以一代全法作人名借代时,毛泽东往往在人名后面加一“们”字,
以示其同类人物不止一个,同时也具有讽刺意味: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艾奇逊们开放


着。。(《“友谊”,还是侵略?》)

这“艾奇逊们”指代与艾奇逊同类的一切帝国主义分子,并具有明显的讽刺
性。

②以点代面法
所谓以点代面法,是用全局事物中的一两点代表性的局部事物指代全局
性事物的一种借代法。例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

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一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人们都熟悉的话语。在这里,
它不仅指代《论语》全书,也指代所有的封建时代的经书典籍。这是仅用片
言只语指代全局性的事物。

毛泽东运用以点代面法时,也往往利用有代表性的人名和地名(含地点、
单位等)指代全局性事物。例如: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
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里的“孔夫子”,代表孔夫子那时的历史遗产,“孙中山”代表孙中山时
期的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则代表二者之间这段历史时期的一切的历
史遗产。这也属于以点代面法的运用。另外,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经
常提到“蒋介石”的名字,其中有不少的“蒋介石”并不实指其人,而是用
它来指代其所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这也是运用了以点代面法。再请看下
面的例子:

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文中的“伦敦”指代英国政府,“汉阳”指代国民党政府所有工厂的所在地
(“兵工厂”则指代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这属于地名借代,也是以点代面。

③现象借代法
这里所说的现象借代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现象或形式指代其实质的一种
借代法。毛泽东运用这种借代法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有时他利用某种典
型的工具(含武器)指代使用该种工具的人们。例如: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战争和战略问题》)

这里说的“枪”不是指代武器,而是指代使用武器的人们——军队。
有时毛泽东还利用事物的形式指代运用该种事物的行为。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和战略问题》)


其中的“枪杆子”指代运用枪杆子的行为——武装斗争。又如:

英国的文章是对付美国的。。(《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41 页)

其中的“文章”是指英国方面讲话中的行为或作法。
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毛泽东
选集》第5 卷,第245 页)

“大喊大叫”也是一种现象,它指代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因为凡大规模的宣
传活动现象的特点是“大喊大叫”。
有时人的某一有代表性的器官,可以被用来指代其所具有的能力或行
为。例如:

人人都有眼睛,谁能在遵化县那里看得出什么危险来呢?(《毛泽东选
集》第5 卷,第227 页)

这里的“眼睛”,是指代人的观察能力和活动。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过一
段意义十分深刻的话:

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指北京——引者)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
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
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
事。你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
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中加点的两处“酸菜”,是一种表面性的个别事物,其实质代表着艰苦的
生活,引申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样的现象借代法,意义更深刻,因为
它的象征性很强。

④承前借代法
上面我们评述的毛泽东所运用的各种借代法,基本上都属于直接借代
法,即在行文中本体并不出现,前文在字面上没有任何凭借,直接用代体指
代本体。另外,毛泽东有时还根据前文出现的本体,下文加以借代,这就是
承前借代法。例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
进攻的需要。。。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
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文中括号中的“千千万万”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千千万万的民众”,“浩
浩荡荡”是指代前文已经出现的“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这是极为典型的承
前借代法。


此外,毛泽东有时也运用避忌借代法,如用“以身殉职”、“见马克思”
等指代死亡,就属于这种借代法,不过用得不是很多。

毛泽东有时连续运用某一种借代法。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和我们的方针》中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战胜利后,“这位‘委
员长’,现在要‘下山’了。八年来我们和蒋介石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