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讲怎样争取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他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农民赶
毛驴上山,前面要人拉,后面要人推,还要用鞭子抽两下,不然,他就要耍
赖、捣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我们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迫使他接受了一致
抗日的主张(据杨德志《我见到的毛泽东同志》)。从总体上看,这段话是
讽喻,喻体是“陕北农民赶毛驴上山”,但毛泽东把这个喻体越引申越具体,
对“驴”不光要“拉”、“推”,还要“鞭打”,几乎就是一个小故事。这
可以视为对喻体的纵向引申。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民是已经长成为磐石了,但你们(指亲美分子——引者)却
硬说还是皮球,你们一定要踢开就请踢踢看吧。可是,留心你们自己的高贵
的足趾。(《谨防扒手》)

这段话比喻中的基本喻体是“磐石”,作者又从它引申出“皮球”,这是横
向引申;之后,又从“皮球”引申出“踢球”和“小心足趾”,这又是纵向
引申。可见这段话对喻体的引申是先横后纵。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批评要具有尖锐性时说:

。。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牛为
什么要长两只角呢?牛之所以长两只角,是因为要斗争,一为防御,二为进
攻。我常跟同志讲,你头上长“角”没有?你们各位同志可以摸一摸。我看
有些同志是长了“角”的,有些同志长了“角”但不那样尖锐,还有些同志
根本没有长“角”。我看,还是长两只“角”好,因为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叫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
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话开头的“棱角”是喻体(借喻),它本是一个较概括性的喻体,后面
毛泽东把它具体化为牛角,再具体到“牛角”的用处(“一为防御,二为斗
争”),最后又联系到每个人头上有没有长角,这种引申,使喻体越来越具
体,越来越好笑。

还有比这更具体的:

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从战略上来说的。从整体上来说,要轻
视它。从每一局部来说,要重视它。它有爪有牙。要解决它,就要一个一个


地来。比如它有十个牙齿,第一次敲掉一个,它还有九个,再敲掉一个,它
还有八个。牙齿敲完了,它还有爪子。一步一步地认真做,最后总能成功。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不难看出,毛泽东把这段话中的喻体(“真老虎”)具体到不能再具体了,
因而显得这段话更加形象生动。
还有进行比喻的许多时候,他往往将本体与喻体融为一体,使二者密不
可分。请看下面一段话:

俗话说:“夹紧尾巴做人。”人本来是没有尾巴的,为什么要夹紧尾巴
呢?好比那个狗,有翘尾巴的时候,有夹尾巴的时候。大概是打了几棍子的
时候它就夹紧尾巴,大概是有了几批成绩的时候它的尾巴就翘起来了。我希
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
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话中,本体是什么?喻体又是什么?这就不像一般的比喻那样容易分
辨;当然,如果仔细分辨,还是可以分辨清楚的。尤其是“大概是有了几批
成绩的时候它的尾巴就翘起来了”、要同志们“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
两句,最不易分辨其中何者为本体,何者为喻体。到底说的是人,还是狗?
说“有了几批成绩”,似乎说的是人,那后面为什么要说是“它”?既然是
“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那指的可能是狗,因为只有狗才有尾巴;
然而前面明明说的是“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这不又是指的人
吗?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会对这段话产生误解,反而感到其语言情趣盎然。
毛泽东运用的比喻性语言中,像这种情况并不少,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人体消
化过程的比喻,讲的是如何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问题,其本体和喻体也是交
融在一起的,难以明确地加以区分,但仍然令人感到格外生动。这是运用比
喻法达到了十分成熟、出神入化的程度,一般人很难做到。

⑦比喻法与其他技巧合用
除了各种比喻法合用以外,毛泽东还经常把比喻法与其他各种技巧结合
起来运用,从而使他的语言更加生动。这种情况也很复杂,这里我们仅介绍
一下比喻法与摹状法、对比法、层递式等结合运用的具体情况。

比喻法与摹状法合用。毛泽东不是善于写狗吗?下面的例子又是他写“疯
狗”打架:

他们(指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引者)像疯狗一样,已经疯了,被资本
主义制度把他们弄得完全疯了,他们就不得不向他们的敌人,向全世界的墙
壁,乱撞乱碰,这就是今天世界各国资产阶级的实际生活。一群疯狗打架—
—这就是今天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毛泽东讲的关于这次战争性质问题的一段话。各
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重新瓜分世界,毛泽东说他们像“疯狗”
一样,这是明喻;说他们“碰壁”、互相争夺是“疯狗打架”,都属于借喻;
而说这些“疯狗”“完全疯了”、“乱撞乱碰”,说打架的疯狗是“一群”,
这些都是摹状。由于毛泽东在比喻的基础上又运用了形象摹状,将这两种技


巧结合起来运用,所以使这段话显得格外动人。

摹状法和比喻法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两大主要技法。毛泽东不但善于单独
地运用它们,而且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并且运用得十分纯熟。即使是
看来很小的事理,他也尽可能这样做。比如,他说,批评错误现象,主要靠
恰当的说理,但是,怎样才能恰当地说理呢?他这样告诉人们:

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
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
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反对党八股》)

给具有某种错误或毛病的人以刺激,让他们先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或毛病的危
害性,这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或毛病的前提。毛泽东用医生给病人看病前的
“大喝”,甚至用“喝”使之“惊”,“惊”而使之出“汗”的事理来说明
这个前提。这是一个比喻,但比喻中有摹状,摹状中又有比喻,使两种技法
合而为一,把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比喻法与对比法合用。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前面已有所涉及,为了更
明确这个问题,下面再举一例。毛泽东在批判“左”倾机会主义第五次反“围
剿”中与国民党“拼消耗”的主张时说:

“拼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比宝”不是龙
王向龙王比,而是乞丐向龙王比,未免滑稽。(《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把敌我“拼消耗”的行为比作“比宝”,把力量雄厚的敌人一方比作
“龙王”,把力量弱小的革命力量一方比作“乞丐”,这都是借喻;而“龙
王与龙王比”、“龙王与乞丐比”这两个比喻,则是明显的对比。这是比喻
法与对比式合用的极典型的例子。由于对比式易使事理鲜明,而比喻法易使
事物形象突出,故二者结合运用自然会产生更为生动的效果。这种情况,在
毛泽东运用的比喻中随处可见。

比喻法与层递式合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问的研究)有获有不获,则积不积之故也。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则
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亦然,今日
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引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这段文字中,关于“积石”部分的内容是喻体,其前其后皆为本体,可见这
段文字中的比喻属于讽喻法。但关于“积石”内容的具体叙述,由“一石”
而“二石”,由“二石”而“三石四石”乃至“万石”,数量渐次加多,属
于阶升,因此,这段话在比喻中与层递式结合。在毛泽东的语言中,这种情
况也不少见。又如,他提倡知识分子同工农结合,要熟悉工人农民,经常到
工厂农村去,不过,到工厂农村去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仅仅“看一看,转
一转”,他把这种情况喻为“走马看花”;二是去“住几个月,在那里作调
查,交朋友”,他把这种情况喻为“下马看花”;三是“长期住下去,比如
两年、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就在那里生活”,他把这种情况喻为“安
家落户”(《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


“走马看花”、“下马看花”和”安家落户”,既是三个比喻,但它们又是
按照一步比一步深入的程度性阶升顺序排列的。这也是明显的比喻法与层递
式的合用。

总之,从上面我们对毛泽东运用的比喻法的各种情况的评述中看,虽未
尽述,但也可以看出,他运用比喻法,数量多、用法活是其明显的两大特点。
这是一般人很难与之比肩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即是他运用比喻法
样式新。样式新,往往带来内容新。这个情况,我们从上面提到的许多例子
中都可以看到。这里,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欣赏,再看
几则较为典型的例子:

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
队。。(《评战犯求和》)

这是一个讽喻,内容是说国民党的军队像是贾宝玉颈下的那块石头,关系重
大,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这样直接说,而是先说贾宝玉的命根是一块“石头”,
然后才说,国民党也有命根,这个命根就是它的军队,让人体会到,这个军
队,就是“石头”。

再看下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的例子:

每年国家预算要三榜定案。就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还有一些
有关同志,开三次会,讨论定案。。。他们(指经手预算的同志——引者)
好比是戏台上的演员,会唱,我们好比是观众,不会唱。但是,如果我们看
戏看久了,哪个长,哪个短,就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戏唱得好坏,还
是归观众评定的。要改正演员的错误,还是靠看戏的人。观众的高明处就在
这个地方。一个戏,人们经常喜欢看,就可以继续演下去。有些戏,人们不
大高兴看,就必须改变。。。专家有专家的长处,非专家有非专家的长处。
非专家可以鉴别正确和错误。

你看,毛泽东把对每年国家预算的讨论比作“演戏”,把制定预算的专家比
作“演员”,把自己和中央委员这些非专家们比作“观众”,用一般观众评
定、判断、鉴别戏演得好坏,决定某些戏是演下去还是改换的常识来比喻国
家预算的好坏或是否可以付诸实施的道理,这种形式的比喻,是何等奇特,
一般人是不可能发此奇想的。

再举一则例子。1958 年3 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
朗与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的谈话中,当谈到很小的古巴却不怕离它很近的
强大的美国时,毛泽东说了下面一段话:

许多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很小,以至于看不见它们。而人则很大,
约有150 磅。但人的块头一点也吓不倒细菌。它们恰恰进入人体并繁殖起来。
(引郭思敏编《我眼中的毛泽东》)

这么奇巧的比喻,真是“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他能把细菌和人的关
系与古巴和美国的关系建立起联系,形成绝妙的比喻,贴切而又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可以称为比喻中的一绝。这类新颖的比喻很多,诸如把革命重心从
农村转移到城市,把党政机关迁往北京比喻为“赶考”,把革命者不要因为
骄傲而使革命失败比喻成“不当李自成”(权延赤编《领袖泪》),把他自
己集中一段时间看了各地许多报告材料比喻为“周游列国”(《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第206 页),等等,都是十分新奇而又巧妙的比喻。总之,各种比
喻法的运用,使毛泽东的语言非常生动。


三比拟法的运用

1。运用比拟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比拟法虽然不像运用比喻法那样多,但其种类也比较齐全:
既有拟人法和拟物法,还有拟生法。

①拟人法
毛泽东有时把动物或具体事物当作纯粹的人来写。有一次,毛泽东便秘,
问医生有什么好办法,医生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灌肠,于是他说:

那好,如果明天屎先生还不来,就灌吧!(王鹤滨《紫云轩主人》)

毛泽东把“屎”称为“先生”,可见他运用拟人法是何等娴熟。关于这种拟
人法,毛泽东运用得不是很多,有关具体情况,下文涉及到时再作一些交代。

②拟物法
毛泽东常常把人当作动物或一般事物来写。例如,他在《湖南农民运动
考察报告》中把旧时的“警察、警备队、差役”统称为县政府“豢养的”“这
班恶狗”,这是把人当作动物对待。

③拟生法
这种技巧,在一般的修辞著作中没有提到。它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
生命的事物来写(这里的“生命”,是专指动物和人的生命,不包括植物的
生命,因此是狭义的概念),使这种无生命的事物,有时可以被看作是人,
有时也可以被看作是动物。由于拟人法只能把被比拟的对象看作是人,所以
拟生法与拟人法有所不同。例如: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
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
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湖南
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多奇怪,“这几个口号”本来是无生命的事物,它们会“飞”,已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