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往直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益往直前-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候都是站在中国的出发点上的。”然而,在日本抓扣中国船长以及之后的钓鱼岛事件出现后,加藤嘉一的评论和分析,被很多中国网民炮轰,甚至骂他是日本特务。
    2012年,加藤嘉一在南京一家书店举办签售活动,在回答有关中日历史问题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建议提问者尽量通过接触不同国家地区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才能逐渐走近历史的真相。对于南京大屠杀,他含糊其辞地表示:“我始终不明白。”
    后来,加藤嘉一由于被曝学历经历造假遭到质疑,据说迫于压力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加藤曾经送过我他写的书,在书中,加藤试图解答“站在历史的拐点,日本人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家园,支持什么样的发展,追求什么样的幸福。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在哪里,在发展中的灵魂又在哪里……”
    撇开他的造假风波,在我看来,加藤代表了今天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真实面貌。他们生在战后的日本,长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繁荣年代;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又为它忧心忡忡;他们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崇拜奥巴马式的人物;他们追求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但似乎并不怀疑教科书里告诉他们的历史。
    在我看来,日本现在主流的政治思潮,就是日本不愿意再当“三孙子”了,不愿意再以一个战败国的身份,委曲求全,不愿意再忍受被别人保护和制约着,而自己的军队却无权跟别人打仗。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这样的国家和人民,所应该受到的待遇。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国家是正常的,更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伟大的。我们中国人经常喊“小日本”,但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永远是大日本。对于中国人来说,要真正认识今天的日本,第一步就是千万别把他们当“自己人”。
    2007年4月,在采访完安倍晋三之后,我们特意来到日本京都南郊的万福寺前,拍下我身后这副对联。上面有李肇星外长在谈到中日关系时,引用的五个汉字:大道没遮拦。
    最近,不知何故,网络和微信上在传我2004年对话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的《高端访问》,我把节目翻出来看了下,感觉茶道大师当时的很多话,在今天看来很是意味深长,它也许能帮助我们看清今天的中日关系,至少有助于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这个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喝茶的民族,其实和我们不一样。于是,我把当时专访的部分摘录如下:
    今日庵,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安静简朴的院子,然而在这里,却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都留下过足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法国总统希拉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每次到日本访问,无论多忙,他都要抽空到这里品上一碗茶,看到茶碗里绿色的茶沫,他在纷繁世界里奔忙的心才能静下来。
    这个院子位于日本京都,它属于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而这次接受我们采访的,正是能带给这些政治人物静气的里千家第十五代掌门人千玄室。
    水均益:您今年高寿81岁,在日本和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甚至有人说您是茶道的宗师,那么我想问一下在您的心中,茶是什么?
    千玄室:对我来说,茶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日常生活中,人和人在互相交流时,要想在短时间里达到知心的程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彼此敬奉和饮用一碗茶,我给您点一碗茶,您来喝这碗茶,这要经过很多程序、动作,主客之间通过点茶、敬茶、喝茶等动作,是可以交流彼此的感情和心情的。
    水均益:那么我理解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体,通过茶,刚才您说的有交流,甚至有一种心与心的交流,甚至可以达到一种境界,是这样吗?
    千玄室:是的。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茶道中的“道”的境界。茶道是一种通过喝茶修心的道。人的心灵应该时常拂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
    水均益:您作为宗师,有没有可能用一些最简单的语言,给我们讲讲何以为茶,何以为道?
    千玄室:饮茶的习俗在古代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但是,日本茶道与中国人的喝茶非常不同,日本讲究茶不是拿过来就可以随便喝的,它要有一定的规则程序,就像搞体育活动一样,也需要有个规则,并且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这项喝茶活动。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很繁琐的喝茶活动之中的。
    水均益:一般人会这么想,喝茶首先第一个要素就是解渴,我渴了我就把它喝了就可以了,它怎么能够升华到一种道,甚至一种道理?
    千玄室:如果单纯是为了解渴,茶道中很多繁琐的礼仪就没有意义了。其实,人通过做繁琐的事情,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烦恼,而通过复杂繁琐的点茶做法,就可以使人忘记这些心外的琐事,变得心平气和。你要知道,人要做到心平气和可不容易呢,比如,我们平时喝茶时,可能会一只手去拿起茶碗来喝,也可能双手端起茶碗来喝,但单手拿茶碗喝茶就不如双手端起茶碗来喝美观、安全,茶道就要求用双手端起茶碗来喝。茶道就是这样通过对一个个小的言谈举止的合理的规定,使茶道修行者逐渐成长为一个举止大方得体,心平气和的人的。
    日本古代并没有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茶叶直到唐宋时才从中国传到了日本,那个时候茶叶非常珍贵,所以茶道是贵族和武士才能享受的。在丰臣秀吉统治时代,茶道大师千利休化繁为简,去掉了人为的装饰,使茶道摆脱了物质束缚,还原了淡泊的面目。
    在以后的年代里,千利休的弟子们对他的茶道理念加以继承和发展,使茶道成为一种生活化的艺术。日本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瓷器、漆器、绘画,甚至文学,全都蒙受了茶道的影响。它不但弥漫于贵族们高雅的楼阁,而且也渗入了平民的家家户户。甚至有了“没茶气”这样的俗语,意思是说某人对亦庄亦谐的趣味非常愚钝。
    茶道“里千家”就是由茶道始祖千利休的小儿子继承发展而来的,历届日本首相每年元旦都有亲自赴京都接受里千家献茶的习惯,而在日本许多重大祭奠中,也都会安排里千家的献茶仪式。因此,在有些人眼中,里千家茶道留下了华丽的印象。
    水均益:您的祖先,千利休先生曾经说过,茶道可以把它回归到非常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在两张榻榻米上进行,我理解的茶道实际上在于,它在最简朴的条件下也可以发挥它的精神。
    千玄室:茶道讲求“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和”即和平的和,要人做到和平相处;“敬”即要发自内心去尊重别人,不从内心尊重是不行的;“清”不仅是指环境的清洁,还包括净化心灵及发自净化了的心灵的言行;“寂”就是很沉着、很冷静,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的寂然不动的心境。在日本的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就特别需要这种精神,武士们卸下腰刀放在一边,大家促膝而坐,来品一碗茶,在草地上也可以,在一条榻榻米上也是可以的,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喝茶,千利休居士就是这样开始他的茶道的。茶道至今已传了四百多年,一直到现在。
    采访日本茶道大师千玄室。茶道、武士道体现了日本民族性格中复杂矛盾的两个立面。千玄室说,茶道讲求“和、敬、清、寂”这四个字,讲求人人平等,“就是因为不喜欢茶道的人掌了权,日本才被引上了邪路。”
    水均益:要是喝一次正宗日本茶道的茶,需要大概多少工序?
    千玄室:日本茶道喝茶的做法是这样的,喝茶之前,先要用点心,吃完点心之后,把盛点心的纸放起来,再喝茶。如果吃不完剩下了就用纸包好装在和服袖子里边,然后再喝茶。喝茶时,要先把茶端过来,说一声感谢,然后再喝。一定要两手端着茶碗喝,一口一口地细细地品尝。茶碗中是绿颜色的茶,而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这口茶喝下去之后,您就会觉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变得心境平和了。
    水均益:还有茶碗要转两下,把最美丽的图案对着自己或者对着主人。
    千玄室:客人在喝茶时,通过转两下茶碗、避开茶碗的正面来喝茶,是为了退让一步,表示自己的谦卑。你知道,随着长大成人,我们很容易变得傲慢,这样是很不可取的。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要发自内心地谦虚一些。
    水均益:其实这些形式、这些可能有的人说是类似繁文缛节的形式,它的目的已经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通过这样一个形式让您的心灵得到一种净化,或者说一种升华,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千玄室:您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经济人士,还是学者,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真诚相待是不行的。而且无论您的地位高低,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开始起步的。人永远不能忘本。
    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您是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若您对地位高的人是恭恭敬敬的,而冷淡地位不高的人,这是不应该的,茶道讲求人人平等,没有人格的差别。正因为这样,茶道才在日本持续了四百多年。
    水均益:共济一堂喝一碗茶,我从您的话里能听出来无论是年长、年幼的人,无论是普通的人,还是尊贵的人,或者说一般的人,还是像您这样大宗师这样的人物,其实喝茶都是一样的。
    1923年4月19日,在京都的今日庵,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千玄室。千玄室的诞生给这个世世代代靠长子传承的茶道世家带来了希望。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茶人,千玄室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每天除了学习书法、绘画,还要练习插花、点茶。然而,要想成为掌门人,最关键的还是要到寺庙里去修行坐禅。为此,从打扫庭院开始,千玄室在日本有名的大德寺和妙心寺共修行了33年。
    在接受茶道训练的同时,1942年,千玄室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进入了大学读书。1944年,千玄室正在日本同志社大学经济系学习,还有两年就能顺利毕业了。然而此时,日本军国主义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千玄室的身边走开步入了战场。就在这个时候,修行平和的茶道,并且一直为继承家业而做准备的千玄室也被迫参加了军队,21岁的他经过训练,后来成为了日本海军的一名飞行员。这支军队历史上叫“神风突击队”。
    水均益:您是不是当时已经喝了壮行的茶准备要上战场了?
    千玄室:是的,当时我和战友们共喝一碗茶后,大家就准备登机出击了。当时出击得接到命令才能起飞,但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接到出击命令。后来我曾经三次去请求命令我出击,我说我想和队友们一起出击,但是队长对我说,让您出击的命令还没来,再等一会儿,肯定会来的,您再等一会儿。我提出的三次要求都被拒绝了。当我第三次去的时候,战争结束了,于是我就得救了。说实在的,当时我要是和战友一起出发的话,应该早就死了。所以说,我对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现在想来,我如果在战斗中死了,我的心情可能会安慰一些,会觉得对得起那些战友。
    水均益:您是茶道世家出身,耳濡目染受到茶道的熏陶,我相信包括茶道里这种和平,但是您却像刚才您说的,参了军,而且您愿意去,几次要求上战场,甚至您刚才说,您没有和您的同伴一起上战场,而感到有些遗憾,这中间是不是有冲突?
    千玄室:当时我参军是因为我愿意为战争而死,我想让战争早日结束,而要想结束战争,我们就都必须死掉。我参军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进行战争,而是想通过我们的勇气来把战争早日结束,没有任何人会主动愿意去参加战争的。现在想想,在当时即使死了也是没用的,一点价值也没有的,但是当时我们想的是,只要我们不死,战争就结束不了。
    参军后,千玄室几次请求参战赴死,他的目的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而他的祖先千利休也是因为阻止战争而死的,这是千玄室从小就知道的故事。
    四百年前,为了扩张势力和丰富资源,丰臣秀吉决定侵略朝鲜,也就是那时的高丽,然而,作为丰臣秀吉的茶头和政治顾问,千利休却认为侵略行为不可取,并预言这次战争会失败,利休的言行引起了丰臣秀吉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利休切腹自杀。在当时的日本,作为臣子的千利休,这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命令。正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自杀的这天,利休邀请他的几个弟子举行了临终茶仪式,在静静的茶室里,他一一为客人敬茶。之后,利休将各种器具一一赠给了在座的弟子,只留下自己的那个茶碗,“被不幸者的嘴唇玷污过的茶碗不应该再让别人使用”,他说完就把茶碗打碎了。
    水均益:这种事正好能够说明这么一个现象,实际上像追求和平、追求平和的茶道,在有些极端情况下也是无法阻挡战争的,有时候甚至会被战争逼迫,像您刚才所说,甚至是无法抵抗战争有的时候这样一种逼迫,甚至是无奈的境界。
    千玄室:利休居士是为了和平剖腹自杀的,他当时剖腹用的刀,现在还在我家里保存着。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宝贵的和平的象征,每当我看到那把刀,就想到利休居士的确是想通过茶来实现和平的,他和当时最了不起的人丰臣秀吉抗争,劝他们不要进行没有意义的战争。日本是受到中国、高丽的文化恩惠的,大家应该和平相处。这个世界应该维护和平稳定,光靠用嘴来讲是没有用的,我要用全身力量来努力,通过茶道来传达这种理念,这是我最忠实的心情。
    水均益:对于您祖先这些经历,包括您个人在战争时期的一种经历,使得您最后对战争、和平这种关系,产生切身的,甚至是更深刻的一种认识,于是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