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阿毗达摩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阿毗达摩义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色界中之路心,可得生起四十二(注43)。

  这是诸地(路心生起)的区别。

  如是(经过)六门而心转起,随其发生,堕入有分(注44),直至寿存、不断地活动。

  摄阿毗达摩义论摄路分别品第四竟。


      [注  释]

  1。 对于此颂,各种译本都有些出入。本译者依据前后文的意思作此意译。全颂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前一品,已经根据受、因等简略地讨论了心与心所法的生起。现在我将依照地和人的差别以及依在前和在后所决定再进一步简单地叙述在结生与转起的两种心识活动过程。在本品是说在转起的心识活动过程纲要。关于在结生的心识活动过程,将在下一品说。
  2。 颂中“前后所决定”一句,即“在前和在后所决定”的意思;在巴利文注释是这样解释的:“此心是在某些心识作用之后生起及某些心识作用是在此心之后生起”。
  3。 “结生”,是指新生命在怀胎刹那发生最初的心识活动过程。
  4。 “转起”,是指我们在整个生活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心识活动过程。
  5。 摄路──是指由五门转向或意门转向所起的心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心生起的路线(过程)。
  6。 离路──是指路心以外的结生、有分、死的潜在意识作用。因为它们是不经过认识的顺序的,所以叫离路。
  7。 灭(Bha□a)底本(Bhavamga)误。
  8。 这个字的原文有遮断、中断、切断、阻止、妨碍等意思。
  9。 欲界二十九速行心:即十二不善心、八欲界善心、一个笑心、八欲界有因唯作心。
  10。 时分(Vra),这个字的原文有时、时分、时期、时机、机会等意思。英译本也有把它译作“等级”的。这里的意思是说:现于五门的对象经过的认识过程分为四级。“彼所缘时分”,是说这个过程到达彼所缘为止。余者亦然。“空时分”,是说它根本没有路心(过程)生起,只是有分波动二次。
  11。 四种时分的四种缘境:即彼所缘时分的极大境,速行时分的大境,确定时分的小境,空时分的极小境。
  12。 七种路心:(一)五门转向心,(二)五识,(三)领受心,(四)推度心,(五)确定心,(六)速行心,(七)彼所缘心。
  13。 十四:即本品中的十四心刹那(五门转向心、五识之一、领受心一、推度心一、确定心一、速行心七、彼所缘心二)。
  14。 五十四:即全部欲界五十四心。
  15。 路心唯三种:(一)意门转向心,(二)速行心,(三)彼所缘心。
  16。 心生说为十:是说此心生起要经过十刹那,即意门转向心一刹那、速行心七刹那、彼所缘心二刹那。
  17。 四十一:即欲界的五十四心除去十三心(两种前五识十个、五门转向心一个、领受心两个。这十三心不能在意门中转起)。
  18。 八个智相应心:即欲界善心中的四个智相应心及欲界有因唯作心中的四个智相应心。
  19。 在第四或第五:这里指安止心生起有速通达和迟通达两种,速通达者,即在欲界速行三次生灭之后,在第四刹那生起安止心。迟通达者则在第五刹那生起安止心。
  20。 二十六个速行是:色界善心五个、唯作心五个、无色界善心四个、唯作心四个、出世间心八个,共二十六个。
  21。 关于在禅定的心识过程,参考 Visuddhi…magga 137 页以下。
  22。 乐善三十二:即从乐俱善速行心生起三十二安止心。这里的乐善,指喜俱三因(无贪、无嗔、无痴)善心,即欲界八善心中的第一和第二心。三十二喜俱安止心,即色界初、二、三、四禅的四个乐俱善心,出世间道心十六个(四道乘四禅等于十六),果心十二个(除阿罗汉,初、二、三果乘四禅等于十二),共三十二心。
  23。 舍善生十二:即从三因舍俱善速行心(八欲界善心中的第五、第六心)生起十二安止心(即色界第五禅善心一个、无色界善心四个、出世间除阿罗汉果心的其余七个第五禅心)。
  24。 乐唯作有八:即从三因喜俱欲界唯作心(欲界八唯作心中的第一第二心)生起八个安止心(八个喜俱唯作安止心:即色界初、二、三、四禅唯作心四个),出世间阿罗汉果的下四禅四个)。
  25。 舍唯作生六:即从三因舍俱欲界唯作心(八大唯作心中的第五第六心)生起六个安止心(色界第五禅唯作一个、无色界唯作四个、出世间阿罗汉果心一个)。
  26。 从欲界善三因心生起凡夫及有学的安止。即凡夫及有学,从欲界八善心中的第一喜俱智相应无行及第二喜俱智相应有行二善速行心生起三十二个喜俱安止心。并从第五舍俱智相应无行及第六舍俱智相应有行二善速行心生起十二个舍俱安止心。
  27。 从欲界唯作三因心生起离欲者(阿罗汉)的安止。即阿罗汉从欲界八大唯作心中的第一喜俱智相应无行及第二喜俱智相应有行二唯作速行心生起八个喜俱安止心,并从第五舍俱智相应无行及第六舍俱智相应有行二唯作速行心生起六个舍俱安止心。
  28。 不善异熟:即由过去不善业所感的果。
  29。 有分(Bhava□ni):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单数的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刹那相续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这里是表示偶然的有分心( 朑antuka…bhava□a),与根本有分(Mula…bhava□ga)相反。
  30。 以喜俱心结生者,则人在入胎时,若以喜俱心来结生,则此人生性为乐观者,自然常常快乐,不待鼓励。
  31。 双神变,参考Visuddhi…magga 393页。(华宇版,中册255~257页)
  32。 四道的速行心,参考 Visuddhi…magga 675页。(华宇版,下册395页)
  33。 关于此等法说,参考 Visuddhi…magga 137~139页。(华宇版,上册216~217页)
  34。 于一切三摩钵底:即五种禅及四道之果。
  35。 二因者及无因者:二因者具有无贪、无嗔的善因,没有无痴的善因;无因者则根本没有善因,所以他们不可能获得禅或阿罗汉,也不得唯作速行和安止速行。为什么生于善趣亦不得智相应异熟心?因为他们具有痴根没有智相应善心。
  36。 因为他们已断除身见与疑见二种烦恼。
  37。 因为阿那含断除嗔恚烦恼。
  38。 无学四十四:阿罗汉只有四十四心。有四十五心不能生起,即不善心十二、欲界善心八、色界善心五、无色界善心四、道心四、上二界异熟心九、前三果心三,合计四十五心。89-45=44 。
  39。 有学五十六:有学人有三十三心不能生起,即唯作速行十八(笑心一、欲界有因唯作心八、上二界唯作心九)、邪见相应不善心四、疑俱不善心一、阿罗汉果心一、上二界异熟心九,合计三十三。89-33=56。
  40。 余者五十四:余者是指凡夫而言,有三十五心不能生起,即唯作速行心十八、出世间心八、上二界异熟九,共三十五心。89-35=54。
  41。 八十路心:即八十九心中除去色界异熟心五个及无色界异熟心四个。
  42。 六十四心:即八十路心减去十六心等于六十四心。十八心是嗔恚速行心两个、彼所缘(即大异熟心或者说欲界有因善异熟心)八个、鼻识、舌识、身识六个。
  43。 四十二心:八十路心减三十八等于四十二。即不善心十(除嗔恚心二)、意门转向心一、欲界净心十六(八个善心、八个唯作速行心)、无色界心八、出世间心七(除阿罗汉果心一),合计四十二心。三十八心是大异熟心八个、嗔恚心二个、前五识十个、色异善心、唯作心十个、笑心一个、五门转向心一个、领受心两个、推度心三个、初道心一个,共计三十八心。
  44。 底本 Bhava□antarit直译为有分渡,文意不明确。应该是落入有分(Bhava□antarita=bhava□a…antarit)。



第五 攝離路分別品



  依路心轉起,已如上所述;
    在結生活動,概要今當說。

  當知攝離路有四種四法:即四地、四種結生、四種業及四種死的生起。

      一、四地

  此中惡趣地、欲(界)善趣地、色(界)地及無色(界)地,名為四地。


  (一)在彼等(四地)中,地獄(界)、畜生(界)、餓鬼(界)與阿修羅眾四種,是(欲界)惡趣地。

  (二)人、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與他化自在(天)七種,是欲界善趣地。

  以上這十一種構成為欲界地。

  (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是初禪地。少光(天)、無量光(天)與光音(天),是第二禪地。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是第三禪地。廣果(天)、無想有情(天)、淨居(天),是第四禪地,色界地有十六種(天)(注1),(其中)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與色究竟(天),是淨居地的五種。

  (四)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與非想非非想處地,是無色(界)地的四種。


  於諸淨居天,凡夫不得生,
    預流及一來,亦不生此天。
    拢呓圆簧瑹o想與惡趣。
    拢叻锹}者,得出餘諸處。

  這是(四種四法中)地的四法。


      二、四種結生

  惡趣結生、欲(界)善趣結生、色界結生及無色界結生,是名四種結生(注2)。
  此中(無因)不善異熟捨俱推度(心),生於惡趣地的剎那成為結生,此後便成有分,於最後成為死而斷絕,這是一惡趣結生(心)。
  其次,(無因)善異熟捨俱推度(心),在欲(界)善趣人(界)中的生盲等(注3)與依地而居的苦處阿修羅,轉起結生、有生、死。八大(有因)異熟(心),在一切欲界喜趣中,轉起結生、有分、死。這九種名為欲界善趣結生(心)。

  以上十種稱為欲界結生(心)。

  在此(欲界)中,四惡趣、人與苦處阿修羅的壽量,是洠в卸〝档摹K拇筇焱醯膲哿浚俏灏贇q的天壽,合人間的壽量為九百萬歲(注4)。從此三十三(天)的(壽量是四大王天的)四倍。夜摩(天)的(壽量是三十三天的)四倍。兜率陀(天)的(壽量是夜摩天的)四倍。化樂(天)的(壽量是兜率陀天的)四倍。他化自在(天)的(壽量是化樂天的)四倍。

  自在天壽合人壽,數為九十二萬萬。
    又一千六百萬歲,為此天中之壽量。

  初禪的異熟(心),在初禪地中,轉起結生、有分、死。如是第二禪異熟(心)與第三禪異熟(心),在第二禪地(轉起結生、有分、死)。第四禪異熟(心),在第三禪地(轉起結生、有分、死)。第五禪異熟(心),在第四禪地(轉起結生、有分、死)。第五禪異熟(心),在第四禪地(轉起結生、有分、死)。無想有情,唯是色而結生,在(結生)之後的生活與死的時候,亦唯是色的活動與滅。這六種名為色界結生。

  於彼等(色界天)中,梵眾天的壽量是一劫的三分之一,梵輔(天)的(壽量)是半劫,大梵(天)的(壽量)是一劫,少光(天)的(壽量)是二劫,無量光(天)的(壽量)是四劫,光音(天)的(壽量)是八劫,少淨(天)的(壽量)是十六劫,無量淨(天)的壽量是三十二劫,遍淨(天)的(壽量)是六十四劫,廣果(天)的無想有情(天)的(壽量)是五百劫。無煩(天)的(壽量)是一千劫,無熱(天)的(壽量)是二千劫,善現(天)的(壽量)是四千劫,善見(天)的(壽量)是八千劫,色究竟(天)的(壽量)是一萬六千劫。
  初無色等的異熟(心),在初無色等地中,如其次第,轉起結生、有分、死。此等四個名為無色結生。
  於彼等(無色界天)中,生於空無邊處天的壽量是二萬劫,生於識無邊處天的(壽量)是四萬劫,生於無所有處天的(壽量)是六萬劫,生於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壽量)是八萬四千劫。

  結生與有分,以及死心位,
    於同一生中,同境同一性。

  這是(四種四法中的)四種結生。

      三、四業

  令生(業)、支持(業)、妨害(業)與破壞(業),是依作用(而說的四種業)。重(業)、近(業)、數習(業)與已作業,是依取異熟(果)的次序(而說的四種業)。現法受(業)、次生受(業)、後後受(業)與既有業(注5),是依異熟的時間(而說的)四種業。不善(業)、欲界善(業)、色界善(業)與無色界善(業),是依異熟的處所(而說的四種業)。

  此中不善業,依業門有三種:既身業、語業及意業。

  (這三種業)怎樣?殺生、不與取與欲邪行,常常是由於稱為身表的身門而造作,故名身業。妄語、兩舌、惡口與綺語,經常是由於稱為語表的語門而造作,故名語業。貪欲、瞋恚與邪見,雖然也有其他(身與語)的表(注6),但通常是由意門而造作,故名意業。
  於彼等(不善業)中,殺生、惡口轉瞋恚是由瞋根而生。欲邪行、貪欲與邪見,是從貪根而生。其他(不與取、妄語、兩舌與綺語)四種,是由(貪、癡)二根而生。這裏依照(八十九)心的生起,一切不善(心)有十二種。

  欲界的善(業),依照業門的區別有三種:既由身門轉起的為身業,由語門轉起的為語業,由意門轉起的為意業。如是依照(布)施、(持)戒及修定的區別,也有三種。依照(八十九)心的生起,則(欲界的善業)有八種。依照(布)施、(持)戒、修定、恭敬、義務、回向、隨喜、聞法、說法、見正直業的區別有十種。以上(十二不善心與八善心)的二十種,為欲界業。
  色界的善(業)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