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风云-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尔丹如果知道我亲自来了,必定会逃窜。噶尔丹一逃窜,我们立即追杀。如果噶尔丹向土拉那边逃走,必定会遭遇到费扬古的军队,这样一来,噶尔丹必定灭亡。”
众大臣惊呼妙计。康熙随即命人带着礼品前往噶尔丹的驻地巴彦乌兰,在敕书中,康熙告诉噶尔丹:“朕的大军已经向你逼近,希望你好自为之,朕不忍生灵涂炭,还想给你一次机会,你自己过来与朕会盟吧……”
噶尔丹还不相信康熙会亲自来,便跑到孟纳尔山上眺望,瞥见军营中果然挂着龙旗,还放着皇帝乘坐的銮车。在御营之外有帷幕围起来的皇城,皇城之外又有网城,旗帜飘扬,军容整齐。噶尔丹大声惊呼:“简直是天兵从天而降。”
正如康熙所料,噶尔丹带着部队拔营逃跑。噶尔丹中计了,康熙之所以设这么个计,其实是没有完胜的把握。他需要噶尔丹逃窜,自乱阵脚。
得到噶尔丹逃跑的消息,康熙命令大臣马思哈率领骑兵去追。噶尔丹跑得特别快,接连賓士五昼夜,逃到特勒尔济口,费扬古的西路军已抵达了昭莫多(今天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昭莫多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大森林,这里有一片广阔的大草原,草原蔓延到肯特岭下,远望这片山岭,千山万仞就像屏障一样,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漠北的著名战场。
费扬古在距离敌营三十里的地方扎营,他先派遣统领硕岱、副都统阿南达率领四百人前去叫阵,将敌人诱到昭莫多。费扬古事先带领士兵在山头上列阵,并派一部分军队列阵于土拉河西,将军孙思克带领着绿营骑兵登上另一个小山峰。噶尔丹率领一万骑兵,想抢占山头制高点。
清军占据有利地势阻击噶尔丹,噶尔丹生生被逼到东崖下面。接着,噶尔丹大军依靠悬崖,拿出火铳,对着清军一阵射击,清军则拿出弓弩,对着敌人疯狂射箭。费扬古下令藤牌兵进攻,并在前进的过程不断移动拒马木,以防敌人骑兵碾过来。噶尔丹无法,下令全部骑兵都下马,拿着武器,冒着清军的炮火向前冲去,一副不怕死的精神。清军的骑兵也下马,和敌军短兵相接,这是一场硬对硬的死磕,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非常激烈,两军伤亡相当。
一直打得夕阳西下,双方仍然难解难分。费扬古在山上看噶尔丹后方人马没有动,估计是妇女和骆驼。费扬古立即指挥沿河部队分两路出击,一支部队和噶尔丹部队交战,另一支部队杀向敌人的后方。
看到伏兵四起,后方被袭击,噶尔丹军心大乱,仓皇溃逃,清军四面追击,杀得敌人丢盔弃甲。这次战役中,噶尔丹损失两千士兵、三千妇人,清军俘获的牛羊和财物更是数不胜数。噶尔丹的妻子阿努也在这次战争中阵亡,噶尔丹逃跑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骑兵。
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和噶尔丹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一战歼灭了噶尔丹的精锐主力,从此噶尔丹没能再恢复元气,最终导致了噶尔丹最终的败亡。
接到捷报后,康熙大大表扬了费扬古,并让他在科图驻防。六月,康熙返京。
强敌灰飞烟灭
经过两次惨败,噶尔丹精锐主力丧尽,财产所剩无几,大本营伊犁又被侄儿占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回京才三个月,康熙又坐不住了,他决定再一次御驾亲征。这次亲征很显然比上两次要轻松多了,康熙没有像上次那样带着大军在沙漠里穿行,而是直接来到归化城(呼和浩特市)视察。十一天后,康熙前往鄂尔多斯打猎,还到处散发这个消息,实际上是一边打猎,一边等待噶尔丹前来投降。
康熙之所以这么悠闲,是因为噶尔丹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资本,除了投降别无活路。康熙亲自写了一封招降书,印了几百份让人分发,所以康熙很自信噶尔丹一定会过来投降的,康熙对部下说:“即使噶尔丹不来投降,他的部众必然溃散,纷纷前来投降。”为此,康熙命令费扬古停止对噶尔丹进行征剿,旨在给噶尔丹投降的时间。
确实,噶尔丹主力部队被歼灭,大本营又被侄子占据,之前控制的一些区域纷纷脱离噶尔丹的控制。噶尔丹想回伊犁,又担心侄子吃掉自己;南投西藏,又嫌路途太远,中途很多地方都被清军控制;噶尔丹也想投靠俄罗斯,但是又怕沙俄不敢接纳自己。结果,只好像孤魂野鬼一样在草原上晃荡。
昭莫多战失败后,噶尔丹也做过一些努力,收集残兵,还形成了五千人的军队。他带着这些人在台库勒举行一次会盟,商讨今后的决策。在会议上,噶尔丹这个失败的强人还是统一了思想,不过他并没有能解决内部矛盾,先后有不少人马叛逃,脱离他的控制,正如康熙所料。
但康熙很显然低估了噶尔丹的生存能力,在入冬前,噶尔丹已经赶到萨克萨图古时克,这里野兽很多,解决了噶尔丹生计上的困难。噶尔丹的流浪军团居然在这里渡过了严寒的冬天。
康熙等了很久,始终没有等到噶尔丹,不过他等到了噶尔丹的使者寨桑格垒,这人是噶尔丹营帐中为数不多的外交高手,多次跟清廷打交道。使者表示噶尔丹愿意投降。康熙则表示噶尔丹必须亲自来投降,康熙给噶尔丹七十天的时间,如果七十天后噶尔丹没有来,即将发大军征剿。
噶尔丹是个不折不扣的顽固派,从没真心打算投降。当时,噶尔丹的部属大多主张投降清廷,大家都说这个森林里野兽虽多,但是我们来了以后,野兽都惊骇四散,以后没法维持生计了。
噶尔丹沉默无语,丹济拉等人劝他投降,噶尔丹都不同意。噶尔丹不仅不投降,还派遣使者去找康熙,让康熙归还以前投靠清朝的人。结果,这个使者不仅没有完成使命,反而举家投奔康熙。噶尔丹已经众叛亲离,虽然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但噶尔丹还是决定要与清廷对抗到底。
到了这地步,连最忠于噶尔丹的丹济拉也脱离他,噶尔丹两次召他,他都不理睬。他派人去召另一个亲信杜哈尔阿拉布坦,结果杜哈尔阿拉布坦反而抢走了来人的马驼。部族中的人散的散,背叛的背叛,有的人甚至配合清廷追剿噶尔丹,噶尔丹的侄儿甚至想抓住噶尔丹向清廷邀功。
面对这种处境,噶尔丹即使不死,也难成气候了。就在康熙从宁夏坐船返京的途中,收到费扬古的奏章:噶尔丹已死。
关于噶尔丹之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病死,有的说是自杀。费扬古和噶尔丹的手下都说是病死,但康熙对此很怀疑,认为噶尔丹是自杀。只有自杀,才能突出康熙在政治上的胜利,康熙想证明是自己击败了这个对手的生存意志,而不是什么疾病。
回京后,皇太子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文武百官在德胜门外跪迎凯旋的皇帝。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十二日,噶尔丹的遗骸被运送到北京,悬挂在城门外示众。不久,依照吴三桂的例子,挫骨扬灰,以警后来者。
这次战役不仅维护了清廷内部的稳定,也扩展了清帝国的领土,清朝将边境线延伸到阿尔泰山一带,并将广阔的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版图中,清帝国的领土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六章西藏,神秘的地方

关于桑结嘉措的身世,西藏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像五世达赖这样的高僧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我们在五世达赖的传记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可疑的迹象……
当年西藏
在元朝的时候,西藏就隶属于中央政府。当然,西藏享有比较高的自治权,在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统治。康熙在处理西藏问题时表现出了成熟的政治智慧,既借鉴了历代统治者的智慧,又做出了一些自己的创新。
在元朝以前,西藏不叫西藏,而是称作吐蕃,金庸《天龙八部》里面的鸠摩智就是来自吐蕃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创建元朝后,由于他们信仰喇嘛教,所以赋予喇嘛在西藏的统治地位。喇嘛教又分为四个教派,其中以宁玛派最为古老,宁玛在藏语里本身就是古老的意思,这个教派也最为神秘,继承了吐蕃时期的一些密咒,所谓的西藏密宗跟这个教派就有很大的关系。宁玛教派的喇嘛穿着红衣红帽,又叫红教。
第二个教派是萨迦派,萨迦派是北宋年间创立的。萨迦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灰白色的土地,这个教派的起源跟吐蕃一个贵族的后代有关。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后裔昆·贡却杰布在今天萨迦寺附近发现一个山坡,这块山坡的土地呈白色,而且有光泽,呈现出祥瑞。贡却杰布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便出资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寺庙,名为萨迦寺。萨迦派就是这么来的,萨迦派有血统和法统两种传承方式。
第三个教派为噶举派,噶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口口相传,该教派在藏传佛教里支脉最多,该教派主要通过对人体的修炼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由于该派僧侣都穿着白衣白帽,俗称白教。
第四个教派是格鲁派,格鲁是善规的意思,该教派提倡僧侣应该严守戒律,该派僧侣穿着黄衣黄帽,俗称黄教。
那么,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怎么来的?
活佛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元代,由于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对元朝有功,忽必烈封他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从此,人们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在当时活佛不是特指,而是泛指修行到一定境界的僧侣。活佛制度创立以后,活佛才成为教派领袖人的称呼。
1252年,忽必烈召见国师八思巴时,也召见了噶举派法事噶玛拔希。噶玛拔希见八思巴受宠,不愿跟随忽必烈,反而投靠了蒙古大汗蒙哥。蒙哥封噶玛拔希为国师,并赐给他一顶金边黑帽和金印。1283年,噶玛拔希圆寂之前,为了保持本教派的既得利益,提出佛法不灭生死轮回,并说自己还会化身再来人间,临终前他要求弟子们找到一个小孩继承自己的衣钵,并告诉他们这个小孩就是自己的化身。像这样的小孩又被称为转世灵童,活佛制度就这样创建起来了。活佛转世制度一直传到今天,还在继续。
需要说明的是转世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达赖转世制度,一种是班禅转世制度,后者是康熙一手打造的产物。
根据格鲁派的理论,达赖是千手观音的化身。以前,西藏掌权的教派是红教,也就是宁玛派,红教允许喇嘛娶妻,达赖的位置父子相传,所以没必要创立活佛转世制度。后来黄教掌权,由于黄教禁止喇嘛娶妻,这就涉及继承人问题,同时为了保持教派的神秘感和既得利益,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寻找转世灵童呢?总不至于逮住谁就是谁吧?
达赖在临死前会给出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方向,然后根据达赖圆寂时诞生的一些婴儿,由达赖弟子寻找确认。
一般来说,在遴选灵童的时候有五道程序。
首先是弟子根据达赖生前的指示去寻找,必须注意的是,需要等达赖逝世一年后才能寻访。有时候能找到一个灵童,有时候会找到好几个。
如何确定找到的这个人就是灵童呢?这就涉及第二道程序,辨认器物。弟子们会拿来达赖或者班禅生前最喜欢的器物,然后把一些同类的器物放在一起,让灵童去抓。如果灵童抓到活佛生前最喜欢的器物,说明就是灵童。
即使通过了这两关还不够,还得在寺庙里请护法神降下神谕,如果神谕的结果和辨认器物的结果一致,那么这个灵童基本上就通过了。假如有好几个灵童,而且都通过了这三关,那么就需要进行第四道程序了。
第四道程序是金瓶抽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灵童就在御赐的金瓶前面抽签,谁运气好谁就是灵童。
第五道程序是得到皇帝的认可,由皇帝签字盖章,结果才算生效。
灵童转世是真是假,我们这里就不讨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灵童不是一找到就可以成为达赖,必须在十八岁成人后才能承袭达赖的职位。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清朝就和西藏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皇太极时代,达赖、班禅等人就向大清进贡。顺治时候,五世达赖桑结率领班禅和顾实汗使者到京城朝觐皇帝,受到顺治的隆重接待。
康熙初年,青海蒙古和清军发生冲突。三藩叛乱期间,吴三桂曾经派人寻求达赖和顾实汗的支持,青海的很多蒙古贵族,有一部分人支持吴三桂,甚至在康熙十四年进攻了清军。对于这些,康熙都看在眼里,他一再叮嘱达赖要“约束部落,勿为边患”。康熙还邀请达赖一同出兵云贵川一带,达赖虽然表面上点头,但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吴三桂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达赖还为吴三桂求情:“如果吴三桂最后穷途末路,请求圣上免他一死。我希望你们俩能裂土讲和。”
达赖的请求让康熙非常生气,他怒道:“朕是天下四方的统治者,怎么可能跟别人裂土平分天下?”
平定三藩叛乱后,康熙让达赖归还吴三桂划给他的土地,以此表达对达赖的不满。
当然,西藏内部矛盾也非常复杂,要想了解当年西藏复杂的局势,还得从桑结嘉措这个人说起。五世达赖对桑结嘉措特别喜爱,桑结嘉措八岁的时候,他就把他召进布达拉宫。要知道,桑结嘉措不是什么灵童,这种特殊的照顾不免有些蹊跷。
关于桑结嘉措的身世,西藏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像五世达赖这样的高僧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我们在五世达赖的传记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可疑的迹象。1652年(顺治九年),五世达赖进京之前的某天,从哲蚌寺到色拉寺去,沿途经过了拉萨贵族仲麦巴的家,并在那里过夜,当晚,仲麦巴的主妇侍寝,也就是陪他睡觉。传记采取了隐晦的说法,说千手观音化身的达赖在那里遗留了一颗宝珠。
后来,鉴于五世达赖对桑结的特殊感情,很多人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
五世达赖将桑结接到布达拉宫以后,对他精心栽培,不仅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学者,更希望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676年,第三任第巴辞职时,达赖指定桑结嘉措继任这个位置。第巴相当于藏王,是西藏这块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地位仅次于宗教领袖达赖。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