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矿附近场巨里与查玉升副军长率领的军直侦察连、工兵营展开
激战。
仅仅就这一天的时间差; 第一八○师主力就在劫难逃了。
太痛心了!
637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后来第一八○ 师遭受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也是深层
次的; 剖析起来可能要写一本书。
但重返驾德山这个命令却是最直接的———即或不是最重要
的。
笔者始终不解; 如果说前几天第六十军和第一八○ 师贯彻命
令的作法尚有可评可议可理解之处的话; 这一次自投罗网就怎么
也难让人理喻了。以韦杰丰富的战争阅历和堪称辉煌的军旅生
涯; 为什么在第一七九师和第一八一师都已后撤的情况下; 还要让
第一八○师这支孤军前出拒敌?
如果确实想完成掩护任务; 上策当然是让第一八○ 师后撤; 在
史仓里、滩甘里、马坪里一线与第一七九师、第一八一师相互靠拢
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样与马坪里军粮站靠近; 断粮好几天的部
队有饱饭吃; 可以好好与敌人纠缠上一阵子;
中策是执行原命令; 留第五四○ 团一部转移伤员; 主力仍然向
马坪里转移; 特遣队凶是凶; 但与后续部队也是脱节的; 空隙不是
没有; 而小部队灵活机动; 很容易找到机会冲出来。
下策是让第一七九师、第一八一师前出反击敌人; 硬将敌人顶
回去; 强行与第一八○ 师靠拢。但该案最勉为其难的是第六十军
部队断粮已经将近一周了; 许多战士已经饿死; 这样的状态下要去
跟敌人的机械化拼体力; 显然是不明智也是很难指望有成效的。
所以该案只具有理论价值而无实际操作性。
至于全师重返驾德山; 那根本就是不入策的“策”!
郑其贵长期从事政治工作; 作为军事干部缺乏足够的魄力; 但
韦杰是军事指挥员出身的著名战将啊? 从前“ 抗命”的仗也不是没
有打过呀? 明摆着的一步败棋为什么还要那么执著地去走呢?
韦杰将军曾任笔者家乡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笔者本人也对他
从百色起义开始的数十年战争经历极为钦佩。而且在将帅成长的
经历中; 吃败仗也不是什么不得了事情; 如果只允许胜不允许败可
能世界上不会再有将军这个职业。况且; 共产党和共产党的军队
638





本身就是从失败的血海中爬起来的; 哪怕是后来被冠名“ 常胜将
军”、“ 军神”的这大将那元帅的; 都曾经有过千虑一失的时候。
这不足为奇———要没有失过手那才真是奇怪了。
但如果要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 作为事后“ 臭皮匠”的
笔者对韦杰将军当时的处置仍然不明白。
这后果太惨重了!
第九兵团方向危机更为严重。
第二十军于24 日晨由县里以南转移至杨口、麟蹄地区; 其中
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地空配合; 在九万里地区实施了一次联合作战;
企图阻截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部队。
第二十军当即与敌人伞兵展开激战。
敌人很凶;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乘直升机亲自
观察情况; 指挥特遣队攻击前进。特遣队由美第一八七空降团副
团长盖尔哈特上校率领的空降兵一个营、一个侦察情报分队、第七
十二坦克营B 连和4 辆自行高射机枪及炮兵和工兵各一个连组
成。
坦克营副营长牛曼少校指挥4 辆坦克和情报侦察分队和工兵
排作为尖兵冲在最前面。
在天上指挥的阿尔蒙德把中朝军队后方的混乱情况看得清清
楚; 进攻指挥也得心应手。甚至直接指挥牛曼少校往前冲。
牛曼少校3 小时突进20 公里; 因而被称为“ 牛曼尖兵”。
很多中朝战士都是倒在牛曼的机枪和炮火下的———只要不近
身搏击; 美国兵们都还能打得像那么回事儿。
笔者作为军人; 非常羡慕阿尔蒙德这种指挥方式。
也非常遗憾杨得志、王近山、宋时轮们无法施行这种指挥方
式。
否则哪能轮得上阿尔蒙德在这儿显摆?
由于敌人在九万里进展迅速; 第二十七军被阻隔在富坪里以
南、洪川至麟蹄公路两侧的桃木洞、玉山洞( 路西)、鹫峰山及县里
639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路东) 地区; 原本安排其担任的利用昭阳江( 新延里至大同江段)
阻击敌前进掩护兵团主力转移的任务也因而无法执行。
但第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处置非常果断; 他也不去和敌人特
遣队争时间比速度了———反正也比不赢; 而是当即根据志司命令
和战况发展; 令第七十九师在富坪里、麟蹄以南、第八十一师在县
里地区展开; 灵活机动地阻击敌人进攻; 在昭阳江南北地区缠住敌
人; 掩护兵团主力转移和伤员后送。
“ 想吃我? 老子倒想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牙口!”
第二十七军在这儿硬挺着跟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辗转
打了3 天; 反倒把敌人弄得磕磕碰碰迈不动步了。
他们啃不动第二十七军这块硬核桃。
第十二军到底是挺进大别山的主力部队。
第十二军主力转移至自隐里、于论里地区后; 即被敌攻进之特
遣队分割于洪川至麟蹄公路以东。
军长曾绍山很有经验; 他料定敌人先遣队与后续部队之间必
定有脱节之处; 不会联系那么紧密。他率部队耐心放过特遣队后;
从敌人的空隙中穿过; 越过洪川至麟蹄公路; 向华川和杨口方向转
移; 摆脱了被动态势。
只有南进最远的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被远隔在下珍富里以
北三巨里地区。
第九十一团孤悬敌后; 情况比第一八○师还要不妙。
截至25 日晚; 中朝军队原来确定的机动防线尚未形成之时;
就被“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冲得七零八落; 而且还在西线的
加平和东线的麟蹄这两个重要方向上被敌人分割; 态势极为不利。
志愿军全线面临危机。
640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微服孤行出益州;
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
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
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
独战饥寒又一秋。
———刘伯承:《七律?出益州》
这节骨眼儿上; 彭德怀也成了个光杆司令。
韩先楚副司令员前不久回国去向军委求援; 邓华副司令员带
领第一批入朝的几个军长向毛泽东和军委汇报情况; 洪学智前两
天刚为当不当后勤司令的事儿跟自己生了一场气后去楠亭里后方
勤务司令部上任去了。
面临入朝以来最困难最棘手最严峻的局面; 身边却没有帮手。
“ 那会儿要听听洪麻子的话就好喽!”
依笔者揣度; 彭德怀是免不了要在心中吃吃后悔药的。
他已经意识到; 目前局势的发展; 已使第五次战役前两个阶段
的成果很难得到巩固。从“ 联合国军”攻击的势头看; 很可能将中
朝军队逼退至战役发起前的位置; 甚至还有可能继续北移。捷报
频传的日子过去仅仅几天; 各部队传来的大都是遭受损失或受到
拦阻的消息。原想第六十五军在议政府、清平川地区阻敌15~20
641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天; 以确保铁原、涟川一线; 以掩护第三、第九兵团和第十九兵团主
力北撤。结果由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仓促北撤造成了危及全
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战线上形成了几处大缺口; 从而使中朝军
队的防御体系在尚未完成之时就濒临崩溃。
当务之急是赶紧封闭缺口; 尽快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
5 月26 日; 志愿军总部鉴于战线中部由芝岩里、官厅里至机山
里一线( 加平东北至抱川东北之间) 存在很大空隙; 同时得悉“联合
国军”有乘中朝军队饥疲之时; 以美第一军向铁原、美第九军向金
化、美第十军向杨口方向继续北犯的企图; 为迅速稳定局势; 停止
敌军进攻; 即令第六十五军一个团确实控制机山里、清溪山阻击当
面之敌北犯; 令第六十军迅速转移至场岩里、国望峰、史仓里(均在
机山里东北)地区; 坚决阻击北进之敌; 令第十五军、第十二军主力
速向金化以南实乃里、多木里地区集结; 加修工事; 准备迎击敌人
进攻; 令第九兵团在芝村里、华川、山阳里一线及东西地区; 迅速作
纵深防御配备; 准备消灭沿春川、华川公路北犯之敌。
命令特别指出: 在此情况下; 只有克服一切困难; 给北犯之敌
以打击; 才能取得休息; 否则; 松懈战斗意志; 将遭受严重损失。
这个处置非常正确。
可惜来得晚了一点; 因而落实和效果也大打了折扣。
尤其是对第六十军的那一部分。
这一天“ 联合国军”的进展仍然很迅速。
西线; 韩军第一师占领汶山并越过临津江。美第一军也沿京
义铁路线两侧推进至绀岳山( 东豆川里西)、消摇洞( 东豆川时里
北) 、梁文里( 永平东) 及机山里一线; 继续向第六十五军前沿铜幕
里、哨城里、钟悬山、艮子里进攻。
中线; 加平、春川方向继续向第六十军第一八○ 师和第一七九
师阵地进攻; 突入其阵地背后; 该方向正面进攻的韩军第六师占领
鸡冠山后继续向北推进。右翼进攻的美步兵第七师已占领梧口南
里、马坪里、方下桥(华川南) ; 左翼进攻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也占
642





领松亭里、滩甘里。
至此; 韩军第六师、美步兵第七师、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已构成
对第一八○师主力的合击之势。
东线的“ 联合国军”却无大进展;
麟蹄、县里方向的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仍被第二十七
军牢牢粘住而无大进展。第十二军主力也已冲过洪川至麟蹄公
路; 摆脱了敌人; 向华川杨口方向转移。
只有被隔在敌后的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下落不明。
为合拢第二阶段作战的大钳口; 第三十一师冲得最靠南。
20 日; 第十二军按志司命令; 以一部兵力控制长水院、自隐里
以南一线; 掩护兵团主力撤出战场; 向金化地区开进; 归还第三兵
团建制。
部队正在动作; 美步兵第二师的特遣队就冲破阻击线; 于24
日进至于论里地区; 将第十二军第三十一师和第三十四师阻隔于
洪场公路以东地区。
第三十一师这时正位于束沙里。
他们是从第二十七军特务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五师团派来通报
的同志那里得知撤退这码子事儿的; 通报的同志说; 他们的部队已
经按令向北撤退。
师长赵兰田顿时紧张起来。
这样一来; 如果敌人反击; 第三十一师孤立无援; 而且后路极
易被切断。
特别是现在师部与军里的联络已告中断。
最要命的是; 师主力团第九十一团正越过原州通往下珍富里
的公路向南攻击前进; 孤军深入敌后。而束沙里一段公路已被敌
人的火力封锁控制; 无法与之取得联系。
这第三十一师是入朝前从第十一军调过来的; 在那里也是个
风头很键的主力师; 跟着刘邓打惯了无后方依托的仗; 能在这支部
队师长旅长的干活; 那肯定也不是什么等闲角色。
643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师长赵兰田跟他的邓小平政委一样; 四川人; 小个子。
心眼儿也忒好使。
“ 我看; 东援之敌要和下珍富里的敌人会合还要些时间; 不大
可能立即对第九十一团采取行动。我们应该等第九十一团脱险后
再转移!”
赵兰田分析形势并深思熟虑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他师首长也同意; 一个主力团不能就这样给扔了。
赵兰田果断作出决定: 命令第九十三团牢牢控制束沙里以西
的外立石、小都市里、双屯里阵地; 坚决阻止向下珍富里增援之美
军继续前进; 为第九十一团撤出争取空间和时间。立即派人与第
九十一团联络; 向他们提供从敌后撤出可采取的两个方案; 一是迅
速掉头; 沿原路返回归建。二是抓住敌人尚未查明我军行动企图
的时机; 由下珍富里以南向东再向北迂回; 利用敌人的间隙; 沿东
海岸山地寻路北返。
看看; 同样是指挥员; 这位就机动灵活得多。
参谋长林有声当即起草了给第九十一团首长的急信。
事关重大; 必须有人亲手将信交到第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手
上。
赵兰田点了作战科副科长枫亭:
“ 这个任务很危险; 但一定要完成; 整整一个主力团啊!”
赵兰田紧紧握着枫亭的手说。
“ 师长放心; 坚决完成任务!”
身为作战科副科长; 枫亭当然知道这事儿的分量。
这也是条从大别山里闯出来的好汉!
这时; 第九十一团还处在乘胜追击的精神状态中。
21 日凌晨; 第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正准备布置攻击下珍富里
以南的韩军第三军团军团部; 往碧潼战俘营送个中将少将什么的。
还没行动; 枫亭赶到了。
“ 你怎么过来的? 敌人炮火很凶呀!”
644





李长林知道这时候他来一定是情况有了什么变化。
“ 是啊; 两个警卫员都牺牲了! 给; 师长的信!”枫亭喘息未定。
“ 昨天半夜; 我们一营攻占了下珍富里以南的射南山; 二营占
领了兄弟峰; 切断了敌人南逃的后路。现在正准备攻击伪三军团
的指挥部哩!”乘团长看信; 政治委员张士诚很得意跟枫亭掰活。
“不行啦不行啦”枫亭赶紧扫他的兴;“ 敌情已有重大变化; 美
步兵第三师从东边开过来了; 已经与伪三军团取得了联系; 现在下
珍富里附近有近万敌人; 你们一个团怎么行? 师长命令你们赶紧
转移!”
全都吃了一惊。
看完“ 鸡毛信”; 李长林的脸色很凝重。
他已经从信中知道了形势的严峻和自己的责任; 稍有不慎; 第
九十一团就有可能全团覆灭。
但这位红军老战士毫无惊惧之色; 这类危险在他的近20 年的
战争生涯中不知经历过多少。
这也是中国军队将领在整体上优于对手的地方。
他们大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品质。
团长李长林立刻召集政治委员张士诚、参谋长刘玉声和政治
处主任孙坚以及枫亭一起讨论撤退问题; 大家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