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为主的军队大多数战士恐怕连朝鲜是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他
们对战争的认识全部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美国军队这
样一流的现代化军队交手; 无论对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和他们个人;
都是头一次。
连王近山都是如此; 刚解放大西南那会儿他就闹过一个笑话。
那时第十二军住进重庆; 王近山把军部设在国民党警备司令
李根固公馆中。
刚一住进去; 王“ 疯子”就疯疯癫癫地翻箱倒柜; 忙得不亦乐
乎。
人家问他这是干吗?
“ 找地图。”王“疯子”头也不抬。
消息传到刘邓那儿; 刘邓二人相视一笑; 让人把这“ 疯子”叫
来。
“ 近山; 你很忙呀; 你在人家李根固家挖地三尺要干啥子?”
邓小平明知故问。
“ 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 那小子是警备司令; 没准儿??”王近
山一楞; 心想这种小事儿怎么传到邓政委耳朵里了?
“ 你找来干啥子?”邓小平打断他。
“ 我们打到重庆了; 再往南不就该打到印度和缅甸了?”
王近山心说邓政委那么大学问还能不知道这个? 是考我吧?
刘邓二人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
刘伯承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 一边数落这员爱将:
“ 近山哪近山; 哪个给你说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
“ 可是; 地球是圆的; 我们迟早要打到美国去的嘛!”王近山一
脸认真。
刘、邓笑得厉害了———而且以后一说起还大笑不已。
想想; 出息得能看《安娜?卡列妮娜》的王近山尚如此二楞; 其
630





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可严峻的战争不跟你开玩笑; 大大小小的王近山们很快就认
识到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 美国军队优势的
火器火力、先进的通信手段、高度的机动能力使他们惊诧不已; 血
淋淋的现实顷刻间就将所有的乐观情绪打得粉碎。
咱人多是不假; 可人多根本使不上劲儿啊! 战役第一阶段第
六十四军几个师队形密集遭敌航空火力和远程火炮严重杀伤; 自
己第三兵团三个军挤在17 公里的狭窄地段上; 容纳不下也展不
开; 由于部队拥挤; 造成战场混乱; 增大了伤亡。有些部队还没跟
敌人照上面就受到很大伤亡。形成了兵力多了展不开; 兵力少了
难突破的怪圈。
血的代价换来了新的认识。
王近山提前转移命令的初衷就是怕部队在多路后撤时出现拥
挤; 增大伤亡。
可惜事与愿违。
第十五军的提前后撤反而使第六十军左翼缺口更加扩大; 从
而使第六十军两翼受敌; 刚一投入战斗; 态势就非常被动。
而且还加重了整个战线的危机。
韦杰接到命令时还是个光杆司令; 手头只有一个工兵营。
第二阶段作战; 第一八一师配属第十二军打穿插; 远离军部
120 公里; 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 第一七九师配属第十五军; 尚在
北汉江南岸; 剩下的第一八○ 师也作为兵团预备队在加平方向集
结; 归兵团直接指挥; 现在正在北汉江以南; 还处在进攻状态; 同样
没两天时间根本回不来。
而这个时候; 正是傅崇碧的第六十五军从汉江南岸撤回来的
时候; 如果志司协调调度有力; 让第一八九师先在一线顶他一顶;
掩护第六十军主力完成归建和展开; 可能情况会好得多。
可那会儿这些指挥员; 都有那么点打不掉的傲气; 不愿叫苦叫
困难; 好像一说困难就要被人瞧不起就要矮人三分就要在人前抬
631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不起头。
时年35 岁的韦杰没有跟兵团叫苦; 他想有困难自己克服。
35 岁; 气盛之年。
他不叫苦; 王近山能及时掌握情况和沟通联系也好呀。
也没有!
因为在这要命的关节上; 兵团的电台车被炸了; 军与兵团从22
日起; 连续3 天失去了联络。
这就使被动局面不可避免了。
兵团命令下达当日; 第六十军分别向第一七九师、第一八○
师、第一八一师发出迅速归建执行掩护任务的命令:
第一七九师附炮兵第四十六团; 于现地即大龙山、甘
井里掩护转运伤员; 任务完成后预定25 日晚除以一部留
现地待第九兵团接替后再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外; 师主
力分两路经芝岩里、退洞里、进至加平、观音山、修德山地
区布防。
第一八○师附炮兵第二师两个连; 以一个步兵团北
移汉江以北构筑阻击阵地; 师主力置北汉江以南掩护兵
团主力北移及伤员转移; 师作战地域为新延江、芝岩里、
白积山、上海峰以南地区; 并注意和右邻第六十三军的联
系。
第一八一师于现地执行转运伤员; 任务完成后; 预定
26 日经新里、国望峰、观音山、上海峰之间地区休整; 并准
备在国望峰、观音山布防。
军决于所辖地区构筑两道阻击线: 以驾德山、明智山
及625。1 高地为第一阻击线; 以722 及1286。5 高地、石龙
山、国望峰、观音山之线为第二阻击阵地。
好在第一七九师在张国斌副师长率领下; 于次日率先归还建
632





制; 第五三五团在大龙山一线布防; 与正疾进之敌特遣队展开激
战。第五三六团、第五三七团也占领纵深防御阵地; 控制了西侧春
川向北延伸的公路。
这个处置非常及时正确。
否则敌人特遣队从这里突破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接着插入敌后寒溪地区的第一八一师也于23 日归还建制。
第一八一师不愧是“ 皮旅”; 王诚汉也很有经验。虽处在态
势突出的不利位置; 掩护部队第五四一团在与敌特遣队纠缠时也
付出了重大伤亡; 但由于交替掩护组织得不错; 使师主力安全撤
出; 以最快速度于次日归建; 在照桥里、勿老里一线占领了阵
地。
而北汉江以南岸汉谷、正屏山地区的第一八○师却处境不妙。
23 日凌晨; 当他们接到命令时; 师长郑其贵还在指挥部队与美
步兵第七师对攻; 第五三九团22 日在通谷里、九峦山一带与敌人
反复争夺了整整一个昼夜。
他们对陡然恶化的局势全然不知。
郑其贵接到命令后立即进行紧急部署; 令第五三八团、第五三
九团继续扼守北汉江南岸阵地; 第五四○ 团在北汉江北岸鸡冠山
占领阵地; 构筑工事; 作为师的二线阵地; 并加强友邻的联系。
哪还有友邻呀!
23 日上午11 时; 第一八○ 师右翼第六十三军方向枪炮声大
作; 派出参谋人员联系回来说他们只碰上第六十三军的一个执行
任务后正在返回的侦察班。
第六十三军主力已经北撤了。
郑其贵紧张起来; 赶紧派出两个连在右翼占领阵地; 同时向军
长韦杰作了报告。
师主力也开始行动; 准备渡过北汉江北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组
织防御。
可就在这时; 韦杰又接到兵团的急电:
633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由于运力缺乏; 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 第十二军
5000 名伤员全部未运; 第十五军除已运走的外; 现水泗洞
附近尚有2000 余名不能行动之伤员; 第六十军亦有伤员
1000 余人。为此决定; 各部暂不撤收; 并于前沿构筑坚固
工事; 阻击敌人; 运走伤员后再行撤收; 望各军照此精神
布置并告我们。??
这电报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 转运伤员的任务是下达给各军
的; 而且是“望各军照此精神布置??”。
这时; 一线展开的其他友邻均在转入防御后开始后撤。
可第六十军指挥机关将电报内容误解为“ 第六十军必须掩护
全兵团伤员转运”。因此又转而电令正在撤过北汉江的第一八○
师继续位于春川、加平、北汉江以南组织防御。
这一误解铸成大错。
第一八○ 师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都建议先把主力撤
过北汉江; 只在江南留少量掩护部队; 以免陷于背水作战的被动局
面。
师长郑其贵觉得应该不打折扣地执行命令。
段龙章们只好再向军里建议。
副军长查玉升等几位军首长也和段龙章们的意见一致。
可军长韦杰仍然认为要“ 不打折扣地执行兵团命令”。
于是; 第一八○ 师已撤过江的部队又返回南岸; 重新展开; 实
施宽大正面防御。
他们打得很英勇; 第五三九团第二营在土木洞以伤21 人亡6
人的代价; 打退敌人8 次进攻; 歼灭美步兵第七师120 余人。
可惜局部的胜利已不能挽救即将灭顶的危局。
他们丧失了至关重要的一天。
韦杰很快就为这一天而懊悔不已。
634





原想虽然第六十三军撤出; 但敌人从西向东机动; 路途遥远;
第一八○师左翼又有第一七九师可迟滞敌人前进; 不会很快形成
致命威胁; 第六十军尚有充分时间与机会完成掩护转运伤员任务
并脱离险境。
而事态的发展却证明这都是些一厢情愿的设想。
有空中侦察的敌军指挥官很快发现第一八○ 师两翼空虚; 除
以两个团加强对其正面攻击外;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韩军第六师从
第六十三军撤走的缺口中冲向第一八○ 师右翼; 美步兵第七师则
从新岩里沿公路突击; 进至春川; 扑向第一八○师左翼。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的特遣队第二天就冲到了城隍堂。
情况万分危急; 第五四○ 团炮兵营山炮连连连长华银贵指挥
炮兵在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上向敌人猛烈轰击; 直至打光了
所有炮弹; 与坚守阵地的第三连一起; 与敌人同归于尽。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顺势控制了北汉江北岸渡口。
紧接着; 美步兵第七师、美陆战第一师一部也相继靠近了春川
及春川以南之新延江; 直接威胁到第一八○师北移路线。
第一八○师处在敌人的弧形包围的威胁之中。
段龙章和王振邦再次建议撤过北汉江。
可郑其贵仍然非常执著; 说没有命令不能撤。
说实话; 遇上这种指挥员你是佩服他也不是; 责难他也不是。
情急之中; 段龙章又再次向军指报告和建议。
幸运的是这一次韦杰没有犹豫; 城隍堂一失守他就立即下令:
“第一八○师撤过北汉江; 继续沿江布防; 阻击敌人; 第一七九
师扼守沙利峰、沙坪里、迟滞敌人进攻; 第一八一师迅速摆脱敌人;
担任军第二梯队。向华川方向转移。”
第一八○师这才开始向北汉江北岸转移。
行前; 还是没忘了执行了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
释放了24 名“联合国军”战俘。
其中1 名美国兵是在这次战斗中; 自己走到俘虏队伍里来的。
635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 我失去了战斗能力; 有权享受战俘待遇。”
人家说得理直气壮。
美国兵脸皮真厚!
25 日拂晓前; 第一八○师渡过北汉江。
虽然只差一天; 此时过江与彼时过江的效果已经大大地不一
样了。
敌人主力全面展开; 两翼合围的态势已经形成。
师主力刚在鸡冠山、明月里、九唇垡山、北培山、上下芳洞地区
占领阵地; 防御阵势还没摆好; 敌人就从三面扑了上来。
一天打下来; 又累又饿的部队减员很大; 原来3000 多人的主
力团第五三九团现在已经不到1000 人了。
而且在敌人强力突击之下阵地也连连失守。
当日午后; 由西面江村里进攻之韩军第六师占领了第一八○
师鸡冠山阵地; 由城隍堂进攻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占领了第一八
○师右侧后的烛台峰、间村阵地。
第一八○师被割断于北培山、驾德山、梧月里地区。
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如果这个时候断然撤出; 摆脱敌人的机会还是有的。
本来韦杰也是这样想的; 25 日下午5 时也如此电告郑其贵:
令第一八○师以两个团迅速向北沿公路进至马坪里北侧占领
有利地形阻击敌人; 一个团沿山土路到驾德山阻击敌人; 掩护伤员
撤退。
郑其贵也作出了安排; 师直属队和第五三八团、第五三九团已
经上路; 第五四○团在驾德山殿后; 开始转移。第一八一师和第一
七九师主力亦转移至史仓里、滩甘里、马坪里地区。
可就这个时候; 失去联络3 天的兵团又与第六十军沟通了联
系。
兵团电报上要求第六十军在场岩里、国望峰、史仓里地区布
防; 并指示“第一八○师以两个团在驾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为宜。”
636





看来王近山也知道自己远在铁原对第六十军情况的了解远没
有人家自己那么清楚; 所以对第一八○师的部署多了个“为宜”。
这是给第六十军首长留下了机动指挥的余地。
可是这个本来带有很大余地的指示被第六十军照转到第一八
○师后; 又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已经摆脱了敌人的第五三八
团又被追回; 在驾德山一带布防; 第五三九团亦被安排转运伤员。
第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政治委员赵佐瑞和第五四○ 团政治
委员李懋召等向师长郑其贵建议灵活执行兵团命令; 只留少数分
队掩护主力向北转移。特别是第五四○ 团政治委员李懋召很识大
体顾大局富有牺牲精神; 主动提出率第五四○ 团为师主力后撤担
任掩护。
此议也为郑其贵所否决。
已出发的部队都被追回。
只有已向马坪里出发的第五三九团第三营因行进途中失去联
络; 没有返回。
就这样; 郑其贵带着自己的部队掉头自投罗网。
时隔多年; 作为后生小子的笔者仍然不解; 身为红军西路军老
战士的郑其贵难道忘记了当年陈昌浩带着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那
惨痛的一幕? 难道同样的悲剧非得再去亲身体验一回?
第二天拂晓; 美步兵第七师就从左翼迂回到侧后; 突破西上
里、梧口南里的第一七九师第五三六团第一营、第二营阵地; 进而
占领马坪里; 将第一七九师和第一八○ 师分割并深入第一八○ 师
侧后; 切断该师退路; 前出到芝村里附近方下桥; 向史仓里、华川郡
方向发展进攻。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也从右翼占领松亭里、滩甘里地区; 并在下
红矿附近场巨里与查玉升副军长率领的军直侦察连、工兵营展开
激战。
仅仅就这一天的时间差; 第一八○师主力就在劫难逃了。
太痛心了!
637
第二十六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