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去,好好办事,朕记得的。”崇祯皇帝对安贵义说道。
能让皇上记住自己,这是宫内奴婢的最大梦想,安贵义心中狂喜,唯唯而退,也多了一份对钟进卫的感激。自己先报与中兴侯再一起见皇上,果然是明智,比自己单独来见皇上更有效果。
因为玻璃的烧制是中兴侯提出来的,如果安贵义自己过来报这个喜讯的话,皇上自然就想到中兴侯的功劳,而不是他的付出。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安贵义才会主动先给钟进卫去禀告,他知道钟进卫一定会提他的功劳,现在他的小算盘打成功了。
等安贵义退出文华殿后,钟进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这玻璃的意义不但在于我们大明实现国产了,而且这玻璃与水泥一样,是一个军用、民用,甚至比水泥还重要的一个最基本的原料之一。”
“哦,钟师傅快说给朕听听。”崇祯皇帝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
“第一,这玻璃能制作望远镜,用于军队侦察之用。臣知道以前也有,但成本太昂贵,不能普及。可现在我们自己有玻璃了,就能做很多出来,不但军中将领可以配备,就是去侦察的夜不收都可以配备望远镜,有利于情报的收集。”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是一个好处。
“第二,玻璃用于建筑,它透光不透风,是替代眼下窗户纸的最好材料,应该会有不少人家会用,还可以做成各种透明器皿,是以后国企的一个生财之源。”
崇祯皇帝最喜欢听这个了,能来钱的都是好东西。
“第三,用于医学领域,化学领域的实验器皿所必需的材料。”
“钟师傅,朕之前没有听过这个,还请详细解释下。”崇祯皇帝听到两个新名词,就开口说道。
“陛下,这医学领域,在臣的家乡,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臣以为,这两类各有擅长,能互补长短。”钟进卫解释道。
“钟师傅,何解?”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说郎中还分两大类,有点好奇。
“陛下,我们大明的医生主要是讲望闻问切,讲究yīn阳调和,以草药,针灸等手段医治。但西医则不同,它更注重细节,会以各类已发生的具体事物作为治病的参考依据。比如病毒,细菌等。。。”
“钟师傅,朕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崇祯皇帝听得一头雾水。
钟进卫知道介绍一样新事物,涉及到的新概念太多了不好讲,稍微想了一会,才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们看到的任何东西,把它放大看会怎么样,比如说水。”
崇祯皇帝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水放大了还不就是水么?
钟进卫瞧崇祯皇帝的样子,知道他答不出来,就直接说道:“陛下,玻璃能制成一种叫显微镜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我们能看到清澈透明的水里面还会有什么东西,我们的血液里面有什么东西。”
“会有什么东西?”崇祯皇帝一听好奇地问道。
“会有很多微生物,叫做细菌的,这细菌有的对人体有害,有的对人体无害。所以一种卫生的习惯就是水一定要烧开了才能喝,否则容易生病,因为烧开水能杀死水中的细菌。”钟进卫给崇祯皇帝介绍道。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想起自己每天喝的水里面有无数这种看不见东西的尸体,不由得感到有点恶心。
“陛下,我们人类很多生病,都是由于细菌引起的,有关细菌的传播,可以是喝水,也可能是跳蚤,蟑螂,老鼠,哦,对了,臣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了。”钟进卫说到这里的时候,终于想起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钟师傅,什么重要的事?”刚才一连串新鲜名词冲击着崇祯皇帝,现在已经麻木了,知道钟进卫说出来的事肯定又是自己不知道的。
钟进卫看看侍立在一边的内侍宫女,虽然有过上次的教训,这些人应该是崇祯皇帝选出来绝对可靠的人,但自己要说的话涉及崇祯皇帝的,这些人还是听不到的好。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的神情,知道是要说一些不能公之于众的秘密,就让所有内侍宫女都退了出去,文华殿内就只剩下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两个人。
“陛下,臣刚想起在历史上京师失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了。”钟进卫认真地说道。
崇祯皇帝一听,神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坐直了身子,看着钟进卫,认真地听着钟进卫将要讲的内容。
“陛下,史载流贼攻打京师的时候,刚好遇上了京师爆发大鼠疫,传染了所有京师守军,和大量的百姓。据说城头上没有一个能站着的人,所以才被流贼轻易攻陷了京师。”
崇祯皇帝听得很仔细,钟进卫的话音刚落,他马上发问道:“鼠疫?”
“嗯,是一种瘟疫,传染xìng极强,死亡率高。因为这种瘟疫的源头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所以称之为鼠疫。当年蒙古人进攻欧洲,就带去了这种瘟疫,导致西洋国家的人口死了一半,在他们那里称之为黑死病。”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说,意识到这瘟疫的严重xìng,连忙说道:“钟师傅,该怎么防治,是杀了所有老鼠么?”
“是,杀了所有老鼠是一个方面,还要把卫生搞好,如果有人传染上了这种病,必须隔离。”钟进卫说道。
古代如果出了瘟疫,隔离是必然的。这点崇祯皇帝当然知道,现在经过钟进卫这么一说,他就意识到了卫生情况的重要xìng,虽然中原民族一直很注意卫生,但从来没有人会像崇祯皇帝现在一样,把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钟师傅,那万一有人传染上了这种瘟疫,除了隔离之外,是否还能医治呢?”崇祯皇帝又问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ww.23zw.co
ww.23zw.co高速首发借天改明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二百三十四章 鼠疫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第二百三十五章 显微镜的重要性
“陛下,如何治这个瘟疫,臣还真不知道。但臣记得有两种途径可以去尝试。”钟进卫并没带百科全书,也不能梦回百度查询,因此只能根据他三十来年的见闻给崇祯皇帝提出一点建议。
“哪两种途径?”崇祯皇帝没听到肯定的答复,心里有点担忧,这万一要真爆发了这种瘟疫,难道只能等死么?
“臣记得在十多年后,瘟疫爆发,然后有个人弃官不做,一心研究这鼠疫,最终好像被他摸索出了方法,还写了一本《瘟疫论》,但这人和事的具体内容就不记得了。”钟进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崇祯皇帝很无奈,钟师傅不是神童,能过目不忘。不过从钟进卫的话中,崇祯皇帝还是听到了一些希望。那就是大明有人去研究,能研究出来对付这瘟疫的办法。
“钟师傅,另外一个途径呢?”崇祯皇帝问道。
“第二个途径就是把这鼠疫研究透彻,这病毒是长什么样的,习xìng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手段能杀死他。如果说中医是从宏观方面,yīn阳相克的理论去研究,那臣刚才所说的这种就是从细微处着手,而这,必须要用到的一个工具就是显微镜。”
钟进卫绕来绕去,最终又绕到了玻璃的使用上了。
崇祯皇帝不大确定地问道:“这就是那西医的做法?”
“正是,臣对中西医了解的并不多,从印象来讲,中医擅长治慢xìng病,而西医擅长于急xìng病。”可惜钟进卫并不是医学院或医药世家中熏陶出来的,因此并不能更深入的给崇祯皇帝讲解中西医的特点,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来说明。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你尽快做出那个显微镜,朕要亲眼一见。”
钟进卫本来还想这事不急,等其它事情有了眉目再搞,没想崇祯皇帝这么急,回头再想想,这事好像也不能拖,尽早搞出来震撼下明人的视野也是有必要的,而且细菌的研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出结果,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
“陛下,玻璃出来后,还有许多玻璃制品需要马上做出来,这人手可能不足…”钟进卫想先给崇祯皇帝解释下目前的现状,显微镜可能没那么快做出来。
但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打断了:“钟师傅,这制玻璃器皿所需的工匠就是原来的琉璃匠是不是?朕从全国给你征招熟练工匠过来,还有什么人手缺少的,都说出来。”
钟进卫一听,还正是,自己的目光短浅了点。自己这穿越不是以前看的那造反小说,找个犄角旮旯白手起家,自己是站在大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人力,物力是别人远不能比的。
钟进卫想了下,好像目前就缺琉璃、水晶磨制工匠,就向崇祯皇帝说了。
崇祯皇帝记下后,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朕记得以前听你说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话,这化学也是离不开这玻璃?”
“是啊,陛下,化学和医学一样,都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有很小的叫分子、原子的物体所构成,不同物体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他们之间如何转换,拆分他们的结构又会变成什么东西,这些就是化学的研究内容,而这离不开查看微观世界的工具显微镜,以及做各类实验所需要的透明器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实验的具体现象。”
崇祯皇帝听得不是很懂,但知道钟进卫说的将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他有点迫切想了解那一个微观世界。但现在还受限于没有工具去认识,因此,他对钟进卫说道:“既然这样,钟师傅,那显微镜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先造出来。”
“陛下,可能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显微镜的倍数不是很高,看到的东西还不够小,要等以后技术慢慢进步了才能看得更小。”钟进卫怕崇祯皇帝到时候看了失望,就打了一针预防针。
“钟师傅不必担心,朕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崇祯皇帝宽慰钟进卫道。
钟进卫想着皇上能这么想,是最好了。然后他想起银行的事情,就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水泥已经开始量产,水泥建筑所需的技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积累,臣想现在可以开建银行了,早点建好银行,就能早点发行纸币。”
“这个就由钟师傅把握吧,可以开始的话就开始动工,需要什么人,什么衙门配合,尽管开口。”崇祯皇帝对于早rì建好银行,发行纸币的心思比谁都急,现在钟进卫一说可以了,自然没有二话就支持了。
于是,钟进卫辞别崇祯皇帝,回水泥厂去安排皇上交代的事情。
而崇祯皇帝在钟进卫走了之后,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xìng传了过去。
有的事情真得很搞笑,骆养xìng本想借贪腐一案报文官轻视之仇,并能压东厂一头,没想到搞到最后把自己也陷了进去,幸亏爆出来的贪腐数目不多,因为锦衣卫得势的时候,他的地位还不高。
皇上一提出赎罪银并改制锦衣卫时,骆养xìng积极配合,因此,崇祯皇帝仍然让他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传他前来,有什么事情,心中有点惶恐。
崇祯皇帝看着战战兢兢地骆养xìng,心知人无完人,骆养xìng贪的那点钱和那些文官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换成以前,崇祯皇帝说不定还会计较,现在这么一对比,啥都不是,因此,他先出言安慰骆养xìng道:“以前的事如何,朕既然已赦免了就不会再计较。今后认真给朕办事,看好那些武官,不要想其它事情,明白么?”
“谢陛下宽宏大量,臣不敢忘,定当做好陛下吩咐的每一件差事。”骆养xìng做感激涕零状,并准备往下跪。
“好了,好了,不用行礼了,朕有事让你去办。”
骆养xìng一听,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上刀山,还是下火海,一定要好好表现。
“chūn夏之际多雨水,虽这几年干旱为多,雨水相对较少,但也不可不防。锦衣卫务必做好京师水道疏通,顺道督促全城卫生,不得怠慢。”崇祯皇帝认真地命令道。
骆养xìng一听,整个人愣在那里。专门把自己传来后就是为了这事,皇上是不是闲得慌了,还是脑子坏了。
骆养xìng抬头瞄了瞄崇祯皇帝,发现他很认真地看着自己,眼神清澈,不像是犯傻得样子。
“是,陛下。”骆养xìng不敢让皇上等,赶紧答应一声。反正这事在锦衣卫里也专门有人负责这个的,自己回去交代一声便是。
崇祯皇帝看骆养xìng的样子,就猜出他不重视,没往心里去。于是,崇祯皇帝又说道:“此事关系到京师百姓的安危,瘟疫的防治,不可马虎。”
这还和瘟疫相关,骆养xìng无论如何都
联系不起来,但皇上如此认真,他也不敢马虎了:“臣不敢,臣马上去安排。”
崇祯皇帝看着骆养xìng匆匆离去,揉了揉脑门,心里想着,钟师傅所说的微观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他虽还没见到钟进卫所说的细菌,但一则是他相信钟进卫,二则报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谨慎态度,把卫生的事情先搞起来再说。

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泥商机
崇祯三年二月十rì,世界上第一座银行在明国京师开始动工。同时,蒙古鞑子携带着他们在关内抢来的东西动身回草原。
而明国的军队,还一直缩在京师城外的勤王军大营中,孙承宗一直不敢派军队出去,连夜不收都不敢派出去。就怕有居心叵测之人去和建虏联系。
直到崇祯皇帝大赦天下,免了所有武将的罪,而且所有已牵连贪腐案的将领都交完赎罪银之后,才稍微放心。因为担心建虏的动向,孙承宗才开始陆续派出夜不收,但军队还是不敢派出去。
因此,明军对于鞑子们的行动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就现在的形势,就是了解也没用。
军中的将领,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天交完赎罪银,第一是人数相对文臣要少很多,第二是他们的赎罪银都是象征xìng的,交的并不多。清点完毕后汇报到崇祯皇帝手里,并不要多少时间。而在京师城内的赎罪银收取,则在继续,还没有最终的结果。
这天下午,京师西城方向的一条大街上,正匆匆走着三个人,往紫禁城方向而去。
“大哥,如此匆忙拉我俩前去,到底是何事啊?”其中的一个壮汉问一个在前头带路的商贾模样的人。
“是啊,三弟的肉一早就卖完了,现在出来无所谓。我那杂货店此时关了,午后的生意就没了。虽然无所谓,但大哥总要给我们说说是啥情况啊?”矮个子也出声附和道。
那被称为大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