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舞·青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舞·青梅-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梅吓了一跳,失声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连小禩也跟着说:“林家奶奶,你们都怎么了?为什么管我娘叫阮姑娘呢?你们以前不是都叫她青梅的吗?” 
林家婶子尴尬地笑笑,说:“以前是我们不懂事,不晓得阮姑娘是有福分的人……” 
“嗨。”青梅急得跺脚,“快别这么说,那算什么福分啦?林家婶子,你们还叫我青梅就好。” 
林家婶子手乱摇:“使不得,使不得。阮姑娘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呐?” 
“我,我是什么人?我不还是阮青梅么?” 
青梅脱口而出。是啊,她算是什么人?也就是和白帝说过几句话而已,而且那个人只怕现在已经把自己忘得干干净净了。这么一想,心里竟无端地痛了一痛。 
林家婶子还是摇手:“那怎么行?那怎么行?” 
青梅心里一阵难过,这日子还怎么过?对那人而言不过是船过水无痕,她却已经都不是她了。忽然惊觉,心里竟然隐隐有些怨他的意思,不由得叹了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忘恩负义。 
青梅闷闷地回到自己屋里,哭笑不得地看见林家搬来的新家什,不伦不类地堆在这破屋子里。林家居然还派了两个丫鬟过来,正忙里忙外地收拾,看青梅他们回来,赶紧过来伺候“阮姑娘”和“小少爷”洗脸,又要给捶肩捏背。青梅是苦惯了的,哪里架得住她们侍侯,忙推说自己累了,便让她们回去。两个丫鬟以为她是不满意,登时苍白了脸。青梅见了,又只好打叠精神安慰她们,说自己只是想独自歇会,绝不会赶她们回去,两个人这才离去。 
青梅静下来,竟觉得自己比平时忙里忙外的还要累。她也不敢出门,就怕看见外面的情形,只好从上午闷坐到下午,又从下午闷坐到晚上。好在还有小禩在,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逗着孩子说话,好容易把这天过完了。 
到了晚上,小禩睡了,青梅躺在床上,睁着两只眼睛想心事。 
她想,张家的亲事倒是不用提了,估计张家自己也不会再指望了。可是这种情形的日子又怎么过得下去?难道为了白帝说的一句“好好对待她“,自己就要这么悬一辈子了不成? 
想到子晟,心又蓦地跳一跳。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想起来的总是最后他说“我叫子晟”的情形,觉得他的模样很孩子气,不像是权倾天下的人物。 
想了一会又愁,心里知道这么想下去也就是徒然的沉沦。便强迫自己不要想,可是过一会总又想回去。这么反反复复地,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但是到了早上,到底有了决定。 
于是叫了小禩起来,一起收拾东西。 
小禩就问:“娘,我们为什么要收拾东西?我们要走吗?” 
“是,我们要走了。” 
“那我们要到哪里去呢?” 
青梅停下来:“娘现在也不知道。”想了一想,说:“不过总有地方可以去的。”倒像是跟自己说的,天下这么大,总会地方去的吧。 
他们可收拾的东西实在不多,只有几件破旧衣服和几副碗筷,一个小包袱也就全打进了。等东西都收拾好了,青梅又觉得有些难过,毕竟也住了快两年了,可是看看一屋子林家搬来的家什,终于咬咬牙,下了决心。 
便在这时,听林家婶子在外面喊:“阮姑娘,有位先生找你。” 
青梅开门一看,竟是昨天白帝身边那个山羊胡子的中年人。青梅怔了一怔,忙将他让进来,请到上座。那人也不客气,便坐了,抬头打量着屋里的家什,忽然“喷”地一笑:“看来这林贵倒还尽心。” 
青梅心里想,他总不会是来看看林贵尽心不尽心的吧?一面泡了茶,无奈何,只好都用了林家送来的茶叶茶具。坐定之后,便问:“昨天忙乱,还未请教先生贵姓?” 
那人回答:“免贵姓胡,单名一个山字。” 
青梅说:“噢,原来是胡先生。” 
胡山捻着胡须,慢吞吞地问:“恕我直言,看阮姑娘进退举止言谈不是乡间风度,莫非是家道中落?” 
青梅叹口气,说:“民女自幼出身贫寒。只不过曾在帝都戚老爷家为仆。” 
“哦?哪个戚老爷?戚正渊?” 
“不,是前吏部督辅司正戚鞅大人。” 
“噢。”胡山目光一闪,便捻须沉吟,半天不语。 
青梅心里又想,他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呢?沉默了一会,思忖着问:“王爷他……可安好?” 
“唔?”胡山仿佛一惊,想想才说:“啊,好,他很好。”说完又接着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青梅只觉得气闷,有心想问,又不知道怎么问,只得一边陪着。闷坐一会,胡山终于开口,说的第一句却是:“阮姑娘,我是王爷的幕僚。” 
青梅“啊”地应了一声,也不明白他说这是什么意思。 
胡山接着又说:“对我来说,王爷是君,是主,王爷也是我的恩人。”青梅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见他精豆一样的眼睛幽幽地泛着光:“你不用奇怪,我是王爷从死囚场上救下来的人。” 
“我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我时时事事都在为王爷打算,早已将自己置之度外。有的时候,我做的事情别人未必会明白,可是必定是为了王爷。阮姑娘,你一定也希望王爷好,对不对?” 
青梅轻轻点点头。 
“那好,阮姑娘,请你立刻走,带上这个孩子,立刻离开这里。你不必知道这是为了什么,我只告诉你,这是为了王爷。” 
青梅一怔,哑然地看着他。 
胡山却误会了,他说:“我知道你舍不得走,你放心,我已经替你安排好了。我在端州有所宅子,买来就是为了非常之需,连王爷都不知道。你就到那里去住。我每年会从账上给你支去一千两银子,如果不够,也尽管问我要。但是记住,永远都不要回帝都,也永远都不要再见王爷。” 
青梅轻轻叹了口气,说:“胡先生,有劳费心了。其实你就不说这些话,我也要走,你看,”手指着包裹,“我连东西都收拾好了。但是先生,有件事情我想请教。” 
“请说。” 
“你要我走,是不是与这孩子有些关联?” 
胡山说:“阮姑娘,这你不必问,你问了我也不会说。我只告诉你,你要想一生平安,皇家的事情你知道的越少越好。” 
青梅点头,说:“那好,那我就听先生的。不过——”顿了一顿,才说:“我不去端州,我也不要先生的银子。” 
胡山叹道:“你这又是何苦?” 
青梅笑笑:“青梅有手有脚,天下之大,相信终有一个安身之所。” 
胡山凝视青梅良久,然后说:“好。就随姑娘心意。但是门口有车,无论如何,请容胡某送姑娘一程。” 
青梅一笑,心想,都到这程度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么?不过要送就送罢。 
于是拿上包裹,领了小禩便出门去,这才想起都还没有和左邻右舍道过别。青梅想别的人也就罢了,秀菊和自己情同姐妹一般,如今要走是无论如何也该去说上一声的。就和胡山商量说:“胡先生,我有一个要好的姐妹,叫……” 
话没说完,就见胡山脸色微变,青梅诧异地回过头去,就见一色纯白驷马拉的一辆马车由远而近,上插玄色小旗,迎风招展,金线绣的凤鸟,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第二章

'标记书签'

子晟从车上下来,见青梅就站在眼前,一手拿着个包裹,一手拉着小禩。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问:“怎么,你这是?” 
转眼又看见胡山站在她身后,脸色便微微一沉:“胡先生怎地也会在这里?” 
胡山反而很镇定,说:“是。我来看看阮姑娘,见她要走,便想送她一程。” 
“哦?阮姑娘要走?”子晟又看青梅:“为什么?那林贵又为难你了吗?” 
“不不,不是,他没有为难我。我只是,只是……”青梅觉得很难解释,自己并不是被为难才走的,而是……正在想着,听见子晟说:“阮姑娘,我有些事要和你商量,我们可否到里面去说?” 
“啊?”青梅愣了愣,一时惊醒过来,连忙答应:“哦,好。”一面回过身想往里走。 
一旁胡山忽然叫了声:“王爷。”子晟便停下来看着他。 
胡山木着脸说道:“王爷,我记得王爷昨天曾对我说,此刻应当是在召见鹿州诸侯。” 
这话说得很冲,竟颇有几分责难的意思。子晟阴沉地看了他一眼,胡山却一脸不为所动的神情。有瞬间青梅以为子晟就要发作了,谁知他只是极忍耐地说:“胡先生,这是我的一点私事。” 
胡山脸一扬,朗声对道:“天家无私事。” 
子晟愣了愣,忽然笑了起来:“说的好,真不愧是胡先生。”胡山还要再说,子晟摆摆手阻住他:“好了好了,先生要说什么,我都知道。我只不过想与阮姑娘谈上一谈,好么?” 
最后的一句,语气极软。胡山听了,许久都不说话,末了长叹一声,狠狠一跺脚,转身便走。子晟也不以为意,甚至倒像是松了口气似的。青梅想不明白这胡山到底是什么人,子晟对他竟这般忍让,一时看得发怔。 
子晟见她愣着,就叫她一声:“阮姑娘。”青梅方省悟过来,连忙福了一福:“王爷请。” 
到了屋里,端了张椅子过来请子晟坐了,这才跪下见礼:“民女叩见王爷。”小禩也跟着跪了。 
子晟笑笑,说:“起来坐着吧。这也不是朝堂上,你这么跪着,也不好说话。” 
青梅便站起来,找了个凳子放在下首,拿捏着坐了。才坐下,又站起来:“民女给王爷沏茶。” 
子晟一摆手:“不用了。我说几句话就走。” 
青梅这才坐下。心里揣度着,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想起方才胡山一再阻拦的态度,仿佛是件要紧的事情,便不由得紧张。小禩走过来,依在青梅身边,闪着一双眼睛,看看青梅,又看看子晟。 
然而子晟却半天都没说话。手里拿着桌上小禩玩的一个碎布头做的小老虎,翻来覆去地摆弄,眼睛也不看着青梅,好像在想着什么。他不说话,青梅也不敢问,只好惴惴地等着。 
等了很久,忽听子晟问:“这是你做的?” 
青梅愣了一会,才明白他是在问那个布老虎,连忙说:“是。穷人家小孩的玩意儿,叫王爷见笑了。” 
子晟却说:“做得挺好。我小时候我娘也给我做过。” 
青梅没想到他会说这样的话,一时之间不知怎么回答,思忖了半天,才说:“王妃的手艺精致,自然不是民女可比的了。” 
子晟笑了笑,也不说什么。便把布老虎放回桌上。略顿了顿,又问:“你家里就你们母子两个么?” 
青梅答:“是。” 
“你父母呢?” 
“民女八岁的时候,爹娘就都过世了。” 
“没有兄弟姐妹?” 
“有个弟弟。听说跟着后娘改嫁了,十几年不见,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那你夫家呢?” 
青梅脸一红,低声道:“民女还是待嫁之身。” 
“哦?”子晟眉毛一挑,看着小禩:“如此说来,这孩子是?” 
青梅摸着小禩的头发,轻轻说:“禩儿不是民女亲生。以前民女曾在附近净月庵帮师太们洗衣度日,禩儿本是庵里拣的孩子,听说不满半岁的时候就给扔在庵门口。民女见这孩子可怜,后来便索性自己带着他了。” 
说着便想起那时在净月庵里,看着瘦小伶仃的一个孩子,整天就是独个蹲在树底下看看蚂蚁。那些尼姑也不甚搭理他,有的时候他连口饭也吃不上。她有的时候便把他叫到身边,逗着说说话。那时孩子才两岁,平时也没人和他说话,说起来结结巴巴,什么也说不清,过了好久,才能说得流利。有时候她也省点饭菜下来悄悄塞给他吃,孩子总是吃得很快,一副饿极了的样子,叫人心疼。有次她拣了个青梨给他,孩子也舍不得吃,揣在怀里,隔一会拿出来看看闻闻,一直捂了十几天,最后烂了,还伤心了好久。 
这么一来二去,孩子跟青梅就极亲热,叫不知道的人看了,就跟母子俩似的。时间久了,她也有些不是滋味,想想自己毕竟还是个没嫁过人的姑娘家,便有心要躲开那孩子。但孩子并不懂得她的心事,依旧小狗一样粘着她,跟她说话。 
青梅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离开净月庵的好,可是犹豫来犹豫去,总也恨不下心来。忽然有天没看见那孩子,起先她也不在意,可是一天两天都没看见,到了第三天,心里就一直空落落的,仿佛老悬着什么事似的。熬到下午,青梅终于去问庵里的尼姑,结果有人告诉她,那孩子病了。她心里“咯噔”一下,转身就往孩子房里跑。 
跑到一看,孩子躺在床上,脸通红,直喘粗气,拿手一摸,烫得火盆似的。那些尼姑也没请大夫,就拿庵里自制的药面和了水喂他,孩子病得厉害,牙咬得紧,也不大喂得进去,尼姑就不甚耐烦。她接过来,拿小勺一点一点地喂他,孩子仍是咽一小口,流出一大半。 
那天晚上她就搂着孩子睡的,只觉得搂着个炭火盆一样。到了后半夜,忽然觉得哪里不对,一下惊醒过来。就着月光看怀里的孩子,已经烧得抽筋,嘴角白沫都流了下来。青梅一阵心慌,抱起孩子就去找庵里的尼姑:“师傅,救救这孩子啊——” 
那些尼姑半夜三更地给吵醒,便没好气:“生死有命,我们又不是没救过他。” 
“孩子还这么小,师傅,可怜可怜他,给请个大夫来看看吧。” 
“这时候,哪里去找大夫?你好心,你就抱去吧。” 
说着便把门关了。青梅知道求也没有用,抱着他僵立在那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知道再不找大夫孩子就没救了,可是她也知道这一抱去,只怕她就再也放不开了。就在犹豫的时候,忽然听见孩子在叫:“娘……” 
那时孩子连眼睛都睁不开,却忽然拉着她的衣角,迷迷糊糊地叫了声:“娘……” 
青梅猛然一震,心登时就软了。她一咬牙,抱着孩子离了净月庵。 
小禩这一场病足足月余,青梅把戚夫人赏她的一点积蓄都花完了,无奈又向乡保家借了些银子。总算苍天有眼,孩子又一点一点活泼过来。 
青梅想着往事,眼睛不由有些发红。小禩极乖巧地,偎在她怀里,也不说话,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她。 
子晟看着她的神情,有些诧异:“那些都是出家人,难道对这孩子不好吗?” 
青梅轻轻叹了口气:“那些师傅也都是没带过孩子的,能养活他就不容易。再说净月庵的香火也普通,自然,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