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有什么理由不缴纳呢?显然,之所以不愿意缴纳,是有一种自私的心理在内,而它恰恰来自大学生的自我特殊化。    
    然而,不知道大学生想过没有,这种自我特殊化,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一个已经年满十八岁的青年,尽管他由于上大学,还没有开始独立工作,但是,从公民的角度上而言,公民所应该尽的义务、应该遵守的秩序,作为大学生,也一样应该努力做到。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老师,也应该向自己的孩子、学生,传递这样的思想: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特殊化,而应该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公民的位置上。只有这样,你的孩子、学生,才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准确位置,从而奋斗出一番可观的人生功业。


第三辑 提升品质高度独立精神

    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用生命来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种坚决维护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观念,深深影响也大大造就了许多声名卓著的学术大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因而成为学坛佳话,被广为流传。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9日报道说,武汉理工大学日前宣布,该校今年将停止所有“本硕连读”班的招生。    
    该校招生与就业处处长信思金说,学校在“本硕连读”班市场前景最好的时期痛下决心停止招生,是为了使学校和学生都能得到好的发展。高校内部长期存在的复杂人际关系,一直是学术独立的最大障碍,而“本硕连读”往往从制度上,使这种人际关系更为盘根错节。    
    信思金说得不错,在7年“本硕连读”结成的深厚“师生情谊”下,学术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变得更为困难,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必将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对学生来说,“本硕连读”实际上是让高中生决定自己今后7年的人生道路,这也显得有些草率而不可靠。    
    平心而论,武汉理工大学此举令人敬佩,它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学的高瞻远瞩。在“本硕连读”班市场前景最好的时期痛下决心停止招生,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它不仅意味着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还极有可能招来同行的共愤。在国内不少大学的管理者实际上已经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今天,武汉理工大学独能标新立异、激浊扬清,置学术生命高于一切,着眼于长远,实在难能可贵。    
    这不但是对自身发展的高度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历史的高度负责。事实必将证明,这个向学术“近亲繁殖”打响的第一枪,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直以来,知识界都以学术独立自我标榜,“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成为大家众口一词的宣言。然而,俯看国内现实,学术独立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的事情,谁也不会把它当真。至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个宣言,早已经由于“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亲者讳”,而变质成了“吾爱真理,吾更爱吾师”。    
    如果亚里士多德泉下有知,那么,面对现实中国的学术道德层次,这位在老师柏拉图身边生活了20年,师生感情甚笃,到头来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原则,成了柏拉图门下最大的叛徒,几乎把老师辛辛苦苦构筑的理念世界整个颠倒过来的伟大哲学家,不知该有何感想;而对照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学人又不知会产生多少感慨。    
    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用生命来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种坚决维护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观念,深深影响也大大造就了许多声名卓著的学术大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因而成为学坛佳话,被广为流传。    
    这些大师深知,在探寻真理的漫漫长夜中,只有不断进行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使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学术春天,进而一步步接近真理。任何闭目塞听、惟我独尊的观念,都必将严重阻碍奔向真理的脚步,只有阴暗的坟墓才是奉行这些观念的人的最终目的地。在他们的手中,学术永远也不可能开放出灿烂的花朵,更不要说春天的诞生。    
    可道理是道理,现实归现实。中国的学人之所以长久徘徊在学术独立的门前,视与尊者、长者、亲者、权威者进行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为畏途,甚至蓄意包庇尊者、长者、亲者、权威者的“学术犯罪”,除沿袭已久的文化传统外,制度的落后也是很大障碍。事实上,不只是“本硕连读”造成了学术的“近亲繁殖”,国内现行的用人制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近亲繁殖”造成的危害势必越来越大。    
    在此情况下,国内学术界如果再不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向其开战,那么,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故此,我真心希望武汉理工大学打响的这个第一枪,能成为大家向学术“近亲繁殖”宣战的信号,而不只是一声孤零的脆响。    
    教育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威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在更多的时候,人情与威权往往会合起手来,共同作用于社会。这个传统,可以说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    
    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学术的“近亲繁殖”,就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甚至不少人还希望能进入这种“近亲繁殖”的恶性循环系统之中,以求时间尽可能快、途径尽可能短地谋得眼前利益。为此,拉关系、走后门、搞腐败,就成了一些人蓄意公关的手段,其中就包括不少家长和大学生。    
    假如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较高的文凭,也许的确能够比较快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如果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想真正开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甚至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那么,在学术的“近亲繁殖”现象还没有能够得到治理的情况下,你自己就应该首先认清学术“近亲繁殖”的弊端,尽可能远离它。至于理由,我在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与此同时,你还应该具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在这里,“吾师”并不仅仅只是指你的老师,还包括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领导等等。而要具备这种勇气和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得到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样一来,家长的责任就显得十分重大了。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敢反抗家长的权威,更不敢质疑家长的言行,时时处处都表现得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那么,长大以后,他怎么可能会具备叛逆的精神、意识和意志呢?而如果没有了这些,他又怎么可能会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一个根本就不具备这些创造素质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事情的。    
    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思想;在孩子向自己的某些观点发出挑战时,不管孩子的这种挑战是对是错,都要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应战,并且鼓励孩子的这种做法。这样一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孩子都至少会明白一个道理:权威也是可以挑战的,因为真理是永恒的。一次两次这样做,你也许发现不了孩子的变化,但是,时间一长,你就会慢慢感觉到,创造力的种子,正在孩子的身上萌芽。    
    一旦孩子养成了独立思考、挑战权威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将势必推动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翻别人不敢翻的山,从而领略到别样的人生壮丽风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来自“吾师”的压力,还是来自“吾亲”、“吾友”等的阻碍,孩子都会轻轻对他们说一声:不!


第三辑 提升品质高度谁折断了“山鹰”的翅膀

    探索的精神和征服自然的渴望,是值得敬重和充分发扬光大的,但是,从他们葬身雪山的悲剧中,也必须汲取沉痛教训。要知道,我们已经失去了5只年轻的“山鹰”,我们不能再轻易失去其他更加年轻的“山鹰”,尽管他们是那样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够鹰击长空。    
    2002年8月30日,《教育时报》发表了宋立民根据北京大学网站“山鹰论坛”里的帖子整理的文章《唱给雪山的歌》。读着文章中那一段段或激昂慷慨,或壮志凌云,或光荣豪迈的文字,以及北大山鹰社自1989年成立以来,所有成功或失败的登顶记录,我忍不住湿了眼睛。    
    5只年轻的“山鹰”折翅希夏邦马峰,的确应该算是那年暑期里,最让人伤怀的事情。从事后关于“山鹰”们的其他报道来看,不但北京大学的师生、失事者的亲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普遍为他们的不幸折翅而痛惜。    
    登山从来都是一项危险运动,它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魅力,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它战胜自己人性中的弱点,进而升华生命。也许北大的“山鹰”们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展开自己尚显稚嫩的翅膀,飞向座座雪山的。    
    事实上,他们这种鹰击长空的浩然精神,也的确激励了大批北大学子在学业上登顶的信心和勇气。这从《唱给雪山的歌》中的帖子可以看出:“那些仍坚持在琐碎的生活中闪光的梦想,才是划破这混沌世界的闪电,那些仍坚持着追寻梦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然而,痛定还当思痛。对北大山鹰社来说,不管它在民间登山领域的名声有多响亮,也不管自成立以来,它有过多少成功的登顶记录,就其学生社团的性质而言,13年来,它一味攀高追险的做法,并不可取,更不能成为其他学生社团效仿的榜样。    
    作为危险运动,登山中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很多,这就决定了其灾难系数即便可以从技术、经验等方面进行降低,却永远也无法保证彻底消除。    
    山鹰社是学生社团,其业余的性质决定了它既不可能拥有选择最佳登山时机的自由,也不可能拥有特别专业的器材,还不可能拥有长期积累的经验,甚至连专业登山技术都难以系统学习。在此情况下,其登山的首要任务就该是锻炼意志,而不是单凭年轻人的热情,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才肯罢休。否则,便是异化了学生登山的初始意义。    
    探索的精神和征服自然的渴望,是值得敬重和充分发扬光大的,但是,从他们葬身雪山的悲剧中,也必须汲取沉痛教训。要知道,我们已经失去了5只年轻的“山鹰”,我们不能再轻易失去其他更加年轻的“山鹰”,尽管他们是那样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够鹰击长空。    
    教育指南    
            
    勇于探险的精神,是现时代中国的孩子所最为缺少的一种优秀品质。事实上,不但现时代中国的孩子,即便是以往的中国孩子,也极其缺少这种优秀品质。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许一样如此。这可能是由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但是,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的孩子,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是特别崇尚探险的。现在比较流行的极限运动,如攀岩、蹦极、漂流等,就是从这些国家开始兴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全世界的。此外,从一些经典儿童名著,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正因如此,对北京大学“山鹰”的行为,我是持赞赏态度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成为“山鹰”、“水鹰”,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体验到征服的幸福,体验到冲击人生极限的兴奋。我们的孩子,那些长久封在温室中的花朵们,真是太需要鹰击长空,骄傲地与风雨相搏击,与雷电相斗争了。    
    然而,从北大“山鹰”命殒雪山的悲剧中,我们也要汲取教训,那就是:探险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探险当然是有风险的,包括生命的风险,否则,也就不称其为探险了。不过,在探险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这种风险的系数尽可能地降低。毕竟,我们探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丧失生命。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作为家长、老师,你又该教会孩子们哪些最基本的探险常识呢?我觉得,首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探险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量力而行———至少,止步在极限的临界点上。    
    比如,就登山来说,凭着一股热情,盲目而动是绝对不可取的;更不能够把一味地攀高追险作为终极目标。因为登山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种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而不是一定要谋取什么样的高度。要知道,在专业器材、经验教训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后果完全是可以想像的。    
    北大年轻的“山鹰”们之所以命殒雪山,教训是很明显的。而这种教训,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探险的习惯。既然是习惯,当然就要从小养成,这就需要家长们在可能的条件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比如教给他们更多的探险知识,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风险系数较小的训练等。当正确的探险观念在他们心中成熟时,那么,他们脚下的路,自然就会平坦很多。


第三辑 提升品质高度谁来对天才孩子的未来负责

    如果仅只是由于人家拿自己做了点儿广告就心理不平衡,因而做出完全弃学的选择,我以为,这实在不够理智。其实,早在窦蔻选择该校读书时,他和他的父母就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的道理。    
    2001年,6岁儿童窦蔻因出版《窦蔻流浪记》,从一名普通打工者的孩子,一跃成为“天才少年作家”。随即,不少名校向他敞开了大门,其中就有后来被他自己选中的南京中英文学校。然而,2002年新学期开始后,窦蔻又主动弃学了,并且至今也没再上任何学校。    
    其父窦玉明向媒体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