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四总统合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国四总统合传-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人仍被继续剥夺政治权利。  1984年12月20日,在野的政界人士一百多人,召开了新韩民主党的筹备会议,选举李敏雨为建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筹备新党面临不小的困难,除了来自官方的压力外,在野势力内部的矛盾也很突出,集中表现在党内的权力分配问题上。以金泳三为首的上道洞派和以金大中为首的东桥洞派之间分歧很大,幸好金泳三以自己的才能和谋略使双方达成妥协,较好地处理了人事安排问题,从而避免了两大派别的分裂。  1985年1月18日,新韩民主党建党大会召开,与会的代表有532人,大会选举李敏雨为总裁。这样,在1985年举行大选之前,以在野政界人士为中心,创建了新韩民主党。  此时,金大中还在美国,而且他的公民权还未被恢复,不能参加政治活动。金泳三被全斗焕政权的《政治刷新法》捆住手脚,也不能参加政治活动,因此两金在名义上都没有加入新韩民主党,但是在实际上,新韩民主党是金大中和金泳三领导的两股民主势力组成的联合,金大中和金泳三是新韩民主党实际上的领导核心。新韩民主党成立后,金泳三立即运筹帷幄,着手参加第十二届国会议员选举,此时距离选举日只有25天。  1985年2月12日,韩国举行第十二届国会议员大选,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韩民主党在这一次选举中取得一鸣惊人的重大胜利,选举结果:执政的民主正义党获得148席,新韩民主党获得67席,民韩党获得35席,新社党获得一席。新韩民主党创党24天参加国会议员选举,一跃成为第一在野党,创造了韩国国会选举史上的纪录,这是新韩民主党和全体民主势力的胜利。这表明韩国国民大众对民主政治的向往,表明全国国民对独裁政权的不满情绪已经无法再加抑制。  1985年3月14日,当局最终解除了对金泳三等15人限制政治活动的措施。金泳三和金大中因此得以公开参加政治活动。1985年8月,新韩民主党召开全党代表大会,李敏雨继续当选为总裁,金大中和金泳三当选为常任顾问。  新韩民主党成为第一在野党后,民主势力与全斗焕独裁政权的斗争焦点是修改宪法问题,当时宪法规定,总统由5000人组成的总统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以金大中、金泳三为代表的民主力量认为,由政府完全可以操纵的总统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不可能有公正性和代表性,因此坚决要求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全斗焕政权认为,宪法中关于总统选举的规定,是保证政权得以和平交替的最佳选择,因此坚决拒绝了修改宪法的要求。  为了把改宪运动向前推进,金大中、金泳三与李敏雨总裁商量,制定了一个掀起全国修改宪法运动的高潮的战略方案,即“一千万人修改宪法署名运动”。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金泳三无限期绝食(2)

  1986年2月12日,新韩民主党召开建党一周年大会,李敏雨总裁致纪念词,致词结束时李敏雨突然大声宣布:  “我们党决定开展改正宪法署名运动,首先由金大中、金泳三先生,我和副总裁们,以及改正宪法推进总部的各市、道支部的部长们签名!”  金大中和金泳三在掌声中带头签了名,修改宪法署名运动迅速遍及全国。在釜山,有五万多市民在广场集会表示了要求修改宪法的心愿,在光州,要求修改宪法的集会规模更大。修改宪法署名运动,很快形成席卷全国之势。  对全国民众修改宪法的要求,全斗焕政权采取缓兵之计,表示接受国民修改宪法的要求,但提出将总统中心制改为内阁责任制的方案,作为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抵制金大中、金泳三要求改间接选举总统为国民直接选举总统的改宪内容。同时,执政当局加紧分化新韩民主党,企图从内部搞垮新韩民主党,分化拉拢的对象是新韩民主党总裁李敏雨。  在民主势力与全斗焕政府对峙不下的紧要关头,新韩民主党总裁李敏雨违背新民党将直接选举总统作为修改宪法重点的方针,表示接受民主政党的内阁制方案,李敏雨表明的这种立场,与在野党一以贯之的立场背道而驰,也有悖于民主势力反独裁的初衷。在1986年12月24日的“辞旧迎新记者座谈会”上,李敏雨并没有取得金泳三等党的骨干的同意,擅自提出了实行民主化的七项主张,表示只要执政党允许,新韩民主党对入阁参政持灵活态度。金大中、金泳三两位常任顾问立即制止李敏雨违背党的方针的主张,但李敏雨指责“两金过分干涉”,坚持他自己的主张,最后金大中、金泳三不得不与李敏雨的妥协派决裂。  大部分党员骨干追随金泳三和金大中退出新韩民主党,一夜之间,李敏雨发现自己领导着一个人数大大减少了的政党,金泳三决心另起炉灶。  1987年4月13日,全斗焕在青瓦台发表谈话,否定修改宪法,坚持总统间接选举制度,并声称即便修宪,也要推迟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再议,这个谈话被称为“四·一三护宪措施”。  1987年5月1日,金泳三脱离了新韩民主党,另外创建了“统一民主党”,并当选为统一民主党总裁。此时,金大中的公民权仍未恢复,不能参加政党活动,只能以在野人士的身份担任顾问。  金泳三发表了就职演说:“统一民主党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全斗焕4月13日关于把修宪问题推迟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的决定。”  在民主力量推进修改宪法运动的同时,大学生、教育界反对独裁高压统治的斗争一直在进行着,众多的大学生因反抗高压政策而被开除或除名,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264名大学生因集会讨论民主正义党史而被拘留,警察进入九所大学拘捕了66名大学生。  另外,文化界、知识界也发生了一系列要求民主化的活动,有39个团体要求当局撤回《校园安定法》,全国各大学的教授们发表了要求民主化的时局宣言,全国初、中学校的546名教师也发表了《教育民主化宣言》。大学生、文化界、教育界反对高压政策,要求民主的声浪与民主势力修改宪法的运动汇集一起,形成强大的民主运动潮流,猛烈冲击着全斗焕政权。  1987年5月18日,在汉城明洞圣堂,以红衣主教金寿焕为首的神父、修女、信徒约一千人,举行悼念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中牺牲的民主斗士的仪式。金胜勋神父朗读了题为《朴钟哲拷问致死事件的制造过程及其真相》的声明文,朴钟哲是汉城大学21岁的学生,他是被当局传讯到治安总部而被拷打致死。  金胜勋神父的声明揭露了当局打死朴钟哲的真相,朴钟哲被拷打致死事件引起了全国反政府的浪潮,全斗焕不得不撤掉国务总理、安企部长和内务部长的职务,全斗焕的政权已发生动摇。  5月27日,在野党民主阵营成立了“争取民主宪法国民运动总部”,这一举措使在野政界要求修改宪法的运动,最终发展成为全体国民参加的全民浪潮。  6月10日,执政的民主正义党召开总统候选人大会,确定卢泰愚为第十三届总统候选人,同时顽固坚持总统间接选举制。  此项倒行逆施激起了在野政界和国民的强烈反对,当天统一民主党和民主化推进协会召开大会,谴责执政党企图永久执政的阴谋,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接着,釜山爆发了30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要求修改宪法,废除独裁统治。示威群众控制了市中心区,政府言论机构全部处于瘫痪状态。  很快,釜山的示威扩大到马山。釜山和马山是1960年“四·一九”革命的发源地,因此只要釜山、马山举起反政府旗帜,人们就将其视为韩国的政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奏。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记者纷纷涌入韩国,里根总统派特使给全斗焕带去书信,要求全斗焕实现完全的民主化,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  6月26日,在民主阵营的推动下,韩国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这一天汉城的大学生们在市政府广场为李汉烈举行葬礼。李汉烈是延世大学的学生,在示威中被警察的催泪弹击中身亡,汉城上百万市民拥入广场参加李汉烈的葬礼,一致要求当局修改宪法,结束军事独裁统治,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同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浩浩荡荡的和平示威游行,参加和平示威游行的人数达到一百八十万人以上,民主改宪运动已经大大超出了在野政界的范围,发展成为全体国民参加的全民运动。  这一场群众性争取民主的运动,被称为“六月抗争”。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卢泰愚发表“ 六·二九”宣言(1)

  卢泰愚发表的“ 六·二九”宣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7年6月29日,在全社会强大的压力下,全斗焕政权意识到,再也难以维持总统间接选举制,只好举手投降,执政的民主正义党总统候选人卢泰愚发表了“六·二九”宣言,全面接受在野政界和国民的民主化要求,民主改宪运动取得全面胜利。  卢泰愚说:“亲爱的国民们,此时此刻,国民之间日积月累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矛盾和敌视已经导致国家性的危机。在这种历史性的局面下,我对政治家的真正使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经受了许多烦恼和痛苦,并向学术界、新闻界、经济界、宗教界、工人、青年和学生等各界人士求教,以便确认国民的意愿。  “为了使各阶层国民互爱和睦,体验到作为大韩民国国民的自豪,为了使政府能够从国民那里获得智慧、勇气和巨大的力量,以建设一个伟大的祖国,今天我怀着悲壮的心情站到了历史和国民的面前,我将开诚布公地宣布我的设想,并计划将我的设想呈交总统阁下,我有决心在党员同志和各位国民的衷心支持下具体地实现这个设想。”  接着,卢泰愚宣布了收拾时局的方案:  “第一,根据朝野协议早日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  这一句话,像地震一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为改宪与总统直接选举一直是在野党与执政党斗争的焦点,也是韩国人民一直向往的目标。  执政党一贯拒绝总统直选制,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一句话立即紧张起来,激动万分。  记者们愣一下,马上缓过神来,赶紧同报社联络,把卢泰愚的方案以最快速度发出去。  民主正义党的中央执委们个个惊愕得眼睛发呆,甚至有的人还以为听错了话,或者是卢泰愚说错了话,然而他一项一项地宣布收拾时局的措施,愈来愈多的措施令人震惊,内容包括:  修改现行宪法,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制,保障国民基本政治权利,保障政党的健全活动,提倡言论自由,扩大社会各部的自治和自律化,实行大胆的社会净化措施,赦免金大中并恢复他的政治权利……  这就是卢泰愚的“六·二九”宣言,全斗焕总统在7月1日发表谈话,表示支持卢泰愚的“六·二九”宣言,宣言将得到真实的施行。  在席卷全国的“六·二九”和平大示威浪潮面前,全斗焕和卢泰愚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接受完全违背自己意志的民主化要求,这在世界独裁政权史上是罕见的英明之举。  因此,卢泰愚的“六·二九”宣言获得了全体国民的欢迎,也得到国外舆论的高度评价,西方国家热烈喝彩。  金大中发表讲话说:“卢代表的宣言是令人鼓舞的,我表示欢迎,同时也感到了他对人的信赖。”  金泳三评论说:“我欢迎这个宣言,尽管这个宣言发表得晚了一些,有些令人遗憾,但是它是当前最鼓舞人心的宣言,我相信全总统会接受卢代表的宣言。”  卢泰愚的“六·二九”宣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在韩国现代政治发展史上留下漂亮的一笔,这里头包含着他良心未冺的政治道德,也与他高明的总统竞选谋略有关。  虽然,卢泰愚是全斗焕政权的正统继承人,但根据“四·一三”护宪措施中全斗焕对国民的承诺,1989年将要修改宪法,这样,即使卢泰愚勉强继承全斗焕当上总统的话,也只能坐总统宝座一年。  但是,如果在全斗焕任期内修改宪法,恢复总统直接选举制,卢泰愚虽无十二分的把握,却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直接选举当上总统,这是因为如下的因素:  第一,卢泰愚能顺应历史潮流,接受民主化主张,就极可能得到国民的谅解和支持。  第二,卢泰愚深知金大中和金泳三的关系,因此他赦免金大中,把金大中这头政治老虎放出牢笼,让他去与金泳三竞争,加上在野政界另一巨头金钟泌也不甘寂寞,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总统竞选中,在野势力必定三分天下,互相分散票源,他到时只需坐收渔人之利。  第三,民主正义党是执政党,卢泰愚作为民主正义党的代表,可以动员所有的政府机构和雄厚的资金,为自己的选举服务,而在野势力没有这种便利条件。  后来总统竞选的形式的发展,没有超出卢泰愚的谋略设计。  卢泰愚于1932年出生在庆尚北道,是大邱市附近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子弟。卢泰愚的祖辈曾是达官显贵,后来家道逐渐中落,卢泰愚的父亲是个农民,靠自学得了初中文凭,被村里人称作“博学多才的人”,家庭中的文化气氛对幼年的卢泰愚影响很大。  不幸的是,卢泰愚的父亲在他七岁时不幸死于车祸,生活使他树立起长子应该担任家庭顶梁柱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了稳重、忍耐、老成的性格。  卢泰愚小学毕业后,进大邱工业中学读书,后编入庆北高中,毕业后本想投考医科大学。然而正值朝鲜战争爆发,18岁的卢泰愚便进人大邱宪兵学校第九期,并以优等成绩获总统奖,毕业后留校任教。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卢泰愚发表“ 六·二九”宣言(2)

  1952年元旦,卢泰愚进入韩国陆军将领的摇篮———韩国军事学院,属第十一期,是接受美式军事教育的所谓正规一期,与全斗焕同期,因为小一岁而算是全斗焕的师弟。  韩国军事学院要求学员遵从铁的纪律,实行所谓三禁、三忌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