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一个清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你一个清华梦-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又身在北大,这3所挺好的大学都沾上了,我爸觉得这事儿好玩儿,我也跟着笑笑。他的结果算是挺不错吧,我也至今仍在收到来自亲友的贺电和“奖金”,这算“成”吧?我们是“王”了吗?    
    后来跟唐老师打电话,一起分析夏禹为什么考得不好——觉得是因为英语太难,数学又有18分运气分,让他低的太低高的又没高上去。可是,恋爱到底影响不影响学习呢?唐老师说她一直在思忖。她说xxx就没考好,挺可惜的。那个xxx,我记起她当时可怜巴巴地坐在教室里揉哭红了眼睛,说妈妈不让她出门了,还老来教室食堂看;她的妈妈也曾苦兮兮地坐在办公室里跟唐老师说“人家孩子一直那么好,没问题;可咱的孩子不行啊……”    
    老师、孩子、家长、高考、爱情……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谁对谁错的问题,说不清,至少可以想想;想不清呢?就大家都放松一点吧,爱是人的本能,高考是学生的命运,多点理解,少些压力。    
    我们了不起的刘彭芝校长给高三学生做动员时,号召大家不谈恋爱,她说:“如果一个班里大家一对儿一对儿的,就一个同学是自己,他就会自卑,就会想——为什么没有人追求我?!”她的学生们立刻想出了解决方法:不要剩下一个同学,让大家都变成一对儿一对儿。当时理科第一实验班的男生疯狂地转向文科班嚷着“搭配一下儿!搭配一下儿!”(那个班里30多人现在北大清华)不管怎样,人大附中当年的高考成果不是非常辉煌吗?有时候,不要把“早恋”之类摆在“问题”的位置上,它就真不是什么问题了。    
         
    


一马当先篇用“自欺”找回自信(1)

    刘  莉    
    当我将文综卷交到考官手里的那一刻,世界都停止了呼吸。一年的非正常生活就此画上了句号,3年的高中就此画上了句号,甚至,我过去的12年联合了起来,在向我要一个结果。我把12年的努力和理想就那样交了上去,不知结果会怎样。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的人生将会天翻地覆——我人生的帆张开了,只等东风到来——我要起航!    
    现在回想来,我是幸运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曾彷徨,却从未迷失,因为我的心知道方向,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这样追逐着自己的理想,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失去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总结了一下,有3个决定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个决定是,中考时选择了北京八中作为自己的一志愿。当时我有6分的加分,所以总分刚好能上另一所重点中学,似乎名气还大些;可八中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所以报考八中我义无反顾!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是那么兴奋——粉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散发着香气,那一刻我好像拥有了世界!可是,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将会有什么事在等着我,什么样的3年在等着我。    
    我初中上的是普通中学,所以我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智力水平和知识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很多同学比起来不是差一星半点儿。我失落沮丧过,会为一道数学题熬到凌晨2点,会为背一首《石钟山记》而省下午饭钱,会为补考做充分准备,做上百道题。那时压力很大,也真的很玩命。期中考试我排到了班里第9,年级第80。这个成绩对我来讲已经很不易了。我就这个水平一直保持到高二第一学期末,也就是文理分科的那个冬天——2002年2月14日。以我那时的成绩,连重点大学的边都碰不着。我告诉自己,是该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确需要冷静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你才知道你的所长和所短,你的极限以及你的特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时一条路没必要走到尽头;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换一个思维方式,世界在不断转换中变得充满生命力和希望。    
    出于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了解,我忍痛割爱,放弃了挚爱的理科,向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军。而八中的文科之强全北京市有名,曾经有班上27位同学同时超过北大录取线的辉煌时代,这更坚定了我“树挪死,人挪活”的决心。虽然为了这个选择,我哭了不知多少次,担了多少心,但是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要上北大,那时我的日记里、墙上、文曲星里全是北大。    
    文科的学习刚开始是很轻松的,几乎没什么作业,所以我真的闲过一阵子。但是后来“非典”席卷整个北京城,我们停课了。假期从一个星期延至一个月,而我也从刚开始的开心、新鲜到后来的焦躁不安。我从未那么渴望上学,真的。我渴望知识,渴望一种无形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同学的、自己的。人是社会动物,离开社会我们将难以生存;而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这里有无数的考试,你的身边有很多认真努力学习的同学,你就会迫使自己去学;而学到入门阶段之后你就会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每当老师讲到精彩或经典言论时,你就会不住点头表示赞同,甚至鼓掌!你相信吗?知识让我们穿越时空和先贤对话,知识会让人心情愉悦,特别充实;知识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武器——我们能用知识赢得未来。复课之后,课程进度加快了,尽管“非典”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但我很开心能回到课堂。很多时候,只有失而复得的兴奋才更会让人加倍珍惜。    
    “会考之后,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文科。”高三是一个全新的时期,是知识大爆炸的时期——案头、柜子上、床上到处都是复习资料,整个年级都处于一种备战状态。所有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几乎都消失了。还好,保留了体育;因为体育课上我们可以“换一下脑子”,发泄一下郁闷的情绪。除此之外,班主任鼓励我们每天跑圈——运动有利于考生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的调整,这是十分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天坐在那儿埋头于书本是读不好书的。一般人有效学习时间是5个小时左右,之后你的大脑就需要休息了;但是,不是睡一觉就叫休息了,你要去户外做一些活动,或做一些学习之外的事儿,这样你的大脑就会得到休息了。可以换个心情,去嗅一嗅花圃中盛开的牡丹,可以极目远眺日新月异的城市,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高三的日子在欢乐和郁闷的交织中度过。2004年6月正朝我们走来,到了报志愿的时候。曾几何时,我的北大梦已经被清华梦取而代之。其实,选择清华是我作为理科生时的一个梦,真的是个梦;我还记得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我高考要是能上600分该多好啊!那时,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个幻想会脱掉迷幻的外衣成为了现实。成了文科生的我仍旧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而当我得知了清华也招收文科生,而且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时候,心中的清华梦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据我个人的观点,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可以稍微地高于现实;这样你不会失去信心,而且你往往会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目标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你很早就有明确的奋斗方向,你的准备工作就会做得更充分,下手比别人更早;当靠近理想时,你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抓住它。    
    


一马当先篇用“自欺”找回自信(2)

    选择清华,我从不后悔;考上清华,我骄傲一生。    
    我曾经想只报一个志愿——清华,但是被班主任否决了。他说:“一个人有压力固然是好的,可是什么事都要有个度;压力太大,没有了退路,反而会影响发挥。”他是对的。他在我高三一年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李明老师,文科班班主任,就是他和全体老师、同学一起创造了八中文科的神话。他的历史课生动有趣,令人百听不厌;他为人随和大度,雷厉风行;他工作投入,认真充满激情。在八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人,他们是那么可爱。而李老师对于文科班是最重要的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难以忘怀他一遍又一遍地为我答疑解惑;难以忘怀他处处为我们着想,包容我们的无理取闹和神经兮兮;难以忘怀他洞悉我们的心理,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不管我考得多差,他从未对我失去信心。还记得高考前5天,我自测海淀“三模”,数学只得了104分。我木然了,仿佛在做梦一样。我面无表情地待坐在那里,头脑中一片空白。李老师走进教室,马上发现了异样。他把我叫了出去,脸上看起来非常严肃,不像往常那样和蔼——问清原委之后,他严厉地说:“谁敢说自己每道题都不错?750分满分,你见过谁拿过?‘三模’是高考吗?‘三模’考了高考就会考吗?如果高考真的是这样,那么大家是一样的!考完一科要忘一科!”李老师命令似的语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高考前的15天对于文科生很重要——文科知识点很多,在最后15天中争取把文综“过”两遍,并辅之以一定的习题。对于数学这个大多数文科生都头疼的科目,在最后这段时间可以主攻中档题,不要再做难题了;否则一方面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会影响情绪。每天做一定量的中档题,要保证正确率,一来可以保证“手熟”;二来可以坚定自信心。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但要把学习时间安排好:上午做语文和数学,下午做英语和文综,让自己思维与高考科目次序保持相同的步调,有利于发挥自身水平。    
    终于,6月7日来了。骑车去考场的路上,心里万分紧张,却一遍遍地念叨:“我一定会成功!”据说心理暗示在很多时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考前半个小时,我们几个来自同班的同学聚在一起,说到座位号时出了乱子,一个考场30人,而我刚好是30号!有个同学没心没肺地说:“那个位子最差,听力考试时根本什么也听不清!”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让我从头凉到脚;但我已经练了那么久了,十年磨一剑,我不会认输。进入考场,我是第一个进入考场的——“我是第一”,我对自己说。    
    考试开始了。第一场是语文。由于太过紧张,字字琢磨,以至于在最后只剩15分钟的时候,我的作文才刚开了一个头!老师提示时间的声音像响雷一样,顿时震得我心跳急停,手开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说什么也要写完!我凝神屏气开始了最后的战斗。铃响手停,完成!处变不惊加上表现欲望,这就是我考试时的最佳状态。老师常说:“考卷是你的舞台,你在台下苦练了这么久,难道不想向世人展示一下吗?阅卷人看不到你的人,你就用你的文字去告诉他(她),说服他(她),打动他(她)!你渴望被认可,不是吗?”后来的3场考试也都有惊无险。文综选择题是我的弱项,我乍着胆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数学很难,我厚着脸皮想到一步写一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错了也没关系,若对了就是“白赚”。我就像一个走钢索的人,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却充满自信地完成这次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学那场,我身边有一个人提前交了卷,这让我好一阵不自在;但是转念一想:他肯定好多都不会,于是我又渐入佳境。人总是在比较中进步或沉沦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比较”伴我们成功;必要的时候用“自欺”之法,帮助自己找回自信,不要为旁人所累。    
    “考完一科忘一科。”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考生的整体水平如何,更不知道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所以无缘无故地焦虑只会影响实力的发挥;考完了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只能将下一科考试进行到底。考试最忌杂念和心浮气躁,平和冷静才不会犯低级错误。    
    进入清华后,我的心情很平静;在校园里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人。我没有什么特长,长得也不出众,学习也不是很主动用功。半年一晃而过。过了中秋,过了一二·九,过了生日,过了……堆积成山的文体活动,不可胜数的演讲。最难忘的还是一二·九那天在清华大学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一直自视平庸的我居然在众多获奖者面前振臂高呼,这在以前无法想像。    
    也许我们真的很平常,但是如果选择了高尚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生命就会从此天翻地覆,与众不同。我们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我们有爱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对这个社会负有责任。从一心想考取大学在现如今的胸怀天下,我们必须要保证每时每刻自己都有一个目标,这样才不会失去方向。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是幸福的。大学其实给了我们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自己,认识社会,充实自己,接触社会。路正长,日子正长,把握住自己的年华,用青春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吧!    
    


一马当先篇低到土里才能开出意外的花来(1)

    王  喆    
    我的高三始于南方连续闷热的夏天,印象最深的是那明晃晃的太阳和午后的对流雨。每个中午,我都和月月一起到学校附近的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去自习,仅仅因为那里的空调很凉快,可以让我在燥热的数学题中也能冷静下来。那时总觉得高考还很远,觉得老师所说的残酷竞争还未在我身上划下伤痕——感觉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开始努力向上。我的高三结束于同样闷热的夏天,学校的石榴花发疯似地绽放,没有雨打芭蕉。从一个夏天到另一个夏天,只有起点抑或终点间那大把大把的时光掷地有声、历历在目。    
    我不是高考型的学生,正如我的学校也并非高考型的学校,可是我们都在努力地去适应,适应某种残酷、某种委屈。    
    刻意追求试卷漫天飞舞中温暖的细节,这是我的高三生活的写照。试卷太苍白,所以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去涂抹它;教科书太枯燥,所以用缤纷的N次贴去丰富它;教室太压抑,所以在窗台上细心养着我的大叶子绿色植物,每个早自习为它浇水。    
    当我捧着我的绿色植物经过窗口时,很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