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道德虚伪,表里不一,一面大讲节制行德,一面暴敛钱财。恩格斯更尖锐 

批评道:这位口口声声讲美德节制和斯多亚主义者,却极尽阿谀奉迎之能事, 

从尼禄那里得到了许多封赐:金钱、田庄、花园和官殿。当他宣扬福音中贫 

困的拉撒路时,他实际上正是这个寓言里的富人。这就充分揭露了塞涅卡禁 

欲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塞涅卡的伦理学说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继承了早期斯多亚派关于人 

人皆兄弟的思想,他由此进一步发挥仁慈和宽恕的理论。他说主人和奴隶来 

源于共同的祖先,行走在同一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主人要对奴隶和 

善些,而奴隶也要有自己的美德,要能牺牲生命和所有来拯救需要帮助和陷 

于危险的主人,他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慈和宽恕。但并不否定对作恶者 

进行惩罚,他认为惩罚并不是为泄恨或施行报复,因此惩罚也必须是最宽大 

的。塞涅卡的这些主张固然是劝说奴隶主统治者施行“仁政”,缓和冲突, 

但他更希望广大奴隶和被统治者安于现状,安于命运,放弃任何反抗和斗争, 

稳定奴隶制社会的秩序。他的这些主张为后来的基督教吸取,成为基督教教 

义重要的思想素材。 


… Page 20…

       (2)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 (约公元50年—138年)生于小亚细亚弗吕吉亚的赫拉城, 

  起初是个奴隶,他的主人是尼禄手下的官员。当时许多富有的罗马人常常让 

  聪明伶俐的年青奴隶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为自己效劳。爱比克泰德因此被 

  他的主人送到当时一位著名的斯多亚派理论家,穆索尼乌斯那里学习,接受 

  了斯多亚派的哲学主张。后来他被释放获得自由,在罗马任教,直到大约公 

  元90年前后皇帝多米提安将哲学家逐出罗马城。从那时起直到他离世,他一 

  直在爱彼鲁主持一所学校,公开讲学,周围聚集着一批学生。 

       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哲学与塞涅卡有着共同之处,但具有更加浓厚的宗教 

  色彩,他的学说和正在形成发展的基督教相互影响,因而存在共通之处,他 

  认为上帝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宰、统治者,上帝提供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 

  也创造了人。人既是上帝的作品,是从上帝那儿撕下的碎片,那么人就有责 

  任不辜负上帝、不辱没上帝。上帝的本质是善,因此人也要行善。人对于上 

  帝也就是生活给予的任何东西,都要无条件地接受。他要人们坚持这样的决 

  心:“服从神灵,向他们投降,在一切事变里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们,因为一 

                                                                       ① 

  切事变是最完满的智慧 (即神的智慧——引者)所统治着的。” 

       但是,爱比克泰德并不认为人在一切方面都无能为力,相反,对各种事 

  件作出判断以及正确运用自己的意志力等,都属于能力之内的事。因此人能 

  用正确的意志战胜罪恶,克服邪念。 

       爱比克泰德大力鼓吹斯多亚派的传统道德信条,特别强调节制、忍耐、 

  宽恕和对上帝的虔诚忠实。他说,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后代,按本性大家都 

  是兄弟,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即使受到别人的侵害,也要以善报恶, 

  而不要以恶报恶。他的道德信条又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忍耐”和“克制”。 

  他甚至说一个人如果记住了这两个词,并且小心地留意他们,那么他多半是 

  不会犯什么罪过了。他的生活将是宁静的。爱比克泰德的说教诱使人们笃信 

  上帝,相信命运,安于现状,放弃斗争,这当然是符合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 

  益的。由于它对人们心灵有一种强烈的镇静麻醉作用,甚至有西方研究者称, 

  瑞士有一疗养院院长,常常给他的精神病人和神经病患者读爱比克泰德的《格 

  言录》,发现读书对治疗很有帮助。这说明爱比克泰德的学说宗教色彩是相 

  当浓厚的。 



       (3)马可·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年—180年),生于罗马贵族世家, 

  幼年丧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哲学怀有浓厚的 

  兴趣,11岁起,他通过第欧根尼图斯知道了斯多亚派的学说,他模仿斯多亚 

  派的简朴的生活方式,最后放弃了其他一切学习,致力于斯多亚派的原则和 

  实践。他聪明好学,头脑敏捷,深得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斯的欢心,安东 

  尼将他收为养子,指定他为这个幅员广阔的大帝国的继承人,还把自己的女 

  儿福斯汀娜许配给他。但是马可·奥勒留已经发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王国— 

  —哲学的精神王国。他为不能献身哲学而苦恼,但他顺从了命运的安排。这 

  显示出了他的斯多亚派的气质。公元161年,马可·奥勒留继承安东尼作了 



①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40 页。 


… Page 21…

  罗马帝国的皇帝,但他仍笃信斯多亚主义,成为斯多亚派的重要代表。他把 

  他的哲学思考随时记录下来,留下了12卷《沉思录》,这些《沉思录》成为 

  新斯多亚主义最著名的解说。 

       马可·奥勒留身为皇帝,却对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十分敬慕,他们的 

  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奥勒留在伦理学上认为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宇宙中 

  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变之中,任何事物迟早要消失而让位于别的事物。但是, 

  变化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秩序、按一定规则的。这种秩序性说明宇宙 

  是合理性的,有理智的。这种严格秩序的决定者是宇宙的本性,也就是上帝 

  的意志,天命。上帝内在于宇宙、事物之中,使宇宙具有必然的秩序,对人 

  来说,这种秩序也就是“注定的命运”。他要人相信,一切要发生的事情是 

  必定要发生的,疾病、死亡、诽谤、叛逆以及任何使人烦恼或喜欢的事情就 

  象春天的玫瑰花和夏天的果实一样都是必然的。一切都是神意的安排,对于 

                                                                           ① 

  按神意注定要发生的事情,都要“欣然接受”,“并且要满足这些”。因为 

  这些事情都有利于宇宙整体的健康、幸福,而人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违背 

  只能服从。奥勒留的宇宙观就是这样引导人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服从命 

  运、服从神。实际上,也就是要人们安于现状,放弃斗争。他强调的“服从 

  整体”,服从“共同利益”,就是要人们服从他的政权。由此出发,奥勒留 

  也像爱比克泰德一样鼓吹人人皆兄弟和彼此相爱的说教,他教导人们要履行 

  本性,仁慈友爱,要爱人类,听从上帝,这是真正的善,是奥勒留人生哲学 

  的根本原则,强调对尘世的事物要采取淡漠的态度,要人不要关心自己的命 

  运,只去关心自己的责任,要公正地对待别人,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命运。他 

  的种种说教,不仅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而且越来越近于宗教的教条了。 

       柏拉图曾有过美妙的梦想:要是哲学家当上皇帝,或是皇帝学习哲学, 

  就会给人间带来正义、和平和安宁。马可·奥勒留当上了皇帝,然而,马可·奥 

  勒留并没有完全实践他的哲学,他始终保持着作为皇帝和哲人的两副面孔。 

  他一生大部在军营度过。晚上,他躲进书房,自我反省,构造他的思想体系, 

  白天他却是一个以“不慈悲,不投降”为信条的罗马皇帝。他教导别人要学 

  会宽容,而在对待基督教上,他恰恰与宽容背道而驰,直至把他们的首领钉 

  死在十字架上。也许这正如人们所说,他生活在罗马,不得不做得象个罗马 

  人。但他的行为实际上却切中斯多亚主义的本质,那就是为罗马的奴隶主统 

  治服务。 

       斯多亚派作为一个哲学派别,它的作用和影响在罗马帝国时期表现得尤 

  为明显,公元1到2世纪,罗马的皇帝多受其学说影响,它为奴隶主阶级提 

  出了医治社会的药方,在社会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帖 

  良药,而是一付麻醉剂,它只能有暂时的欺骗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奴 

  隶制社会的矛盾,也不能挽救罗马奴隶制社会衰败的必然趋势。 



①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52 页。 


… Page 22…

                                  4。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 

       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 (约公元前367—前 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皮浪主义在皮浪的学生蒂蒙 (公元 

  前320—前230年)死后,即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运动存在,而是渗透 

  到了阿凯西劳斯 (公元前315—241年)和卡涅阿德斯 (公元前213—前129 

  年)领导下的柏拉图学园中,发展为极端怀疑论。学园的怀疑论者发展了一 

  系列辉煌的论断表明什么东西也不能被认识,根本否认真理有任何标准,没 

  有确定的知识,只有或然的知识,他们劝告人们要依靠或然性生活。这是中 

  期的怀疑主义,也叫学园派怀疑主义。 

       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学园派清除了怀疑主义。但过了一段时间,怀疑 

  主义又在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兴盛起来。罗马的怀疑主义是从学园的极端怀疑 

  论发展起来的。新怀疑论者认为,学园的怀疑主义太武断,他们坚持怀疑, 

  甚至怀疑怀疑论的观点。首先复兴怀疑主义的是爱内西德穆 (公元前100— 

  前40年),他出生于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城,生活于当时的文化中心亚历 

  山大里亚。爱内西德穆是学园的学生,他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一系列反对各 

  种独断哲学包括学园怀疑论的论断。从他开始,怀疑主义在亚历山大首先在 

  医生中发展起来。继他之后,最著名的新怀疑论代表人物是塞克斯都·恩披 

  里柯,他是一位经验派的医生,最活跃的时期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 

  初期,他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却因为流传至今的 《皮浪学说要旨》和 

   《反数学家》而享有盛名。他的著述由他的论断汇编而成,这些论断包括他 

  的前辈的各种论点。虽然塞克斯都的著述内容重复,既包括好的论点,也包 

  括坏的论点,但确实是使其他哲学家惶恐的怀疑论论断的名副其实的仓库。 

       新怀疑主义继承皮浪的学说,夸大感觉的相对性,从而否认人们有获得 

  客观真理的能力。同时,新怀疑主义更进一步发展了皮浪的学说,不仅认为 

  感性知觉不能提供真理的标志,就是理性思维也不能提供可靠的知识。事物 

  不可知,真理不可得,一切都可怀疑。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应该 

                                                    ① 

  放弃判断,“对一切都应当保持不决定的态度”。这样,便能免去无谓的争 

  论而求得心灵的平静。这是怀疑论者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它反映了罗马 

  奴隶主消极颓废的精神状态。 

       为了证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爱内西德穆提出了10个“论式”(即辩 

  驳理由)。10条中的比喻都论及我们难以确定的我们的感觉经验的特征是否 

  附属于独立存在于我们概念之外的真正对象。 

       第一,不同的动物根据它们感官的性质对事物有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 

  说出哪种动物的体验是正确的。第二,甚至在人中,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对象 

  也有不同的体验,我们没有理由判断哪个人的体验是正确的。第三,同一对 

  象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感官。蜜对舌头是甜的,但对指头是粘的。我 

  们不能说出哪种性质真正属于对象。第四,我们对于事物的印象根据我们心 

  灵的状态或我们的环境而改变。第五,事物由于不同的状况而显得不同。第 

  六,我们决不能单独地理解对象,而只能把它与其他对象放在一起来理解, 

  因此我们决不知道它们自身究竟什么样。第七,当对象分化或解析时,看上 



① 塞克斯都: 《皮浪学说概略》第1 卷,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57 页。 


… Page 23…

  去与它们整体状态时不同。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他们的真实本性。第八,我 

  们认识每样事物都与他们的时间位置有关,因此,我们不知道它不在时间位 

  置上是什么样的。第九,我们根据事物是频繁发生还是很少发生而区别看待 

  事物。第十,因为不同民族和文化有不同的法律和习惯,我们不能判断某件 

  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 

       爱内西德穆汇集了以往哲学家提出的有关问题,但他没有作出深刻的理 

  论分析。尽管如此,它们也充分揭示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相对性,对纠正伊 

  壁鸠鲁过分抬高感觉的错误很有意义。但怀疑主义者矫在过正,把感觉和事 

  物的相对性过分夸大,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实在事物 

  的反映,割裂了外在事物与我们的联系,从而认定:事物复杂多样,现象不 

  是实在事物的表现,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但对其本质却无从得知,因而只好 

  保留意见不作判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