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然,万物的创造者,她自己乃是第一个种子的播种者和最初的接木人 

  ① 

    ; 



        同样的道理,音乐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模仿鸟类流畅的歌声、风吹芦苇 

  的鸣啸。就连语言现象,也不是圣人的创造,而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慢慢 

  地形成的: 

       如果以为在那些日子有人给周围的事物 

       划定了名称,然后人们从他学习了 

                                            ② 

       事物的最初的名目,那就是蠢话 。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第5卷,可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颂歌。但当他把 

  目光转向罗马社会时,目睹那穷兵黔武的战争,目睹宗教惩罚、毒害着无数 

  生灵,他心中充满嫌恶之情。罗马的腐败现实,使卢克莱修在一定程度上认 

  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把私有制的产生归因于黄金的发现。黄金 

  的发现导致了财产的私有。从此文明伴随着战争,社会起了根本变化。在批 

  判私有制的同时,卢克莱修也阐明了他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认为社会契约维 

  护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在私有制出现前,契约作为维系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 

  出现: 

        虽然当时完全的和谐还不能得到, 

       但是很大的一部分人却遵守信约, 

                                          ① 

       要不然,人类早就该完全绝灭 。 

       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契约作为国家法律据以建立的基础: 

       他们中间有一些就教人们去设立官吏职司, 

       制定法典,使大家同意遵守法则。 

        因为人类已十分厌倦于过那种暴力的生活,已苦于彼此厮杀; 

        因此人们就更容易自愿地 

                                    ② 

       服从法律和最严格的典规 。 

       卢克莱修吸取了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论思想重新观察人类历史,他排除 

  了天意的干扰,确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的过程,使原子唯物论成为比较彻 

  底的无神论体系。 

       卢克莱修是伊壁鸠鲁哲学的忠实信徒,是伊壁鸠鲁哲学当之无愧的继承 

  者。他在这个学派的影响日渐衰微的时候,在罗马的土地上重新高扬起了伊 

  壁鸠鲁主义的大旗,为它谱写了完美的续篇。马克思就曾指出:在所有古代 

  人中,卢克莱修是唯一能够了解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人,在他那里,我们将 

  可以找到一种较深刻的阐明。卢克莱修以他的哲学长诗系统化了原子唯物 

  论,并据此论证和回答了当代的一切重大问题,其影响早已超出了时间的限 

  制。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卢克莱修的战斗无神论成为反对中世纪信仰主义、 

  禁欲主义的重要武器。他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对灵魂不死和宗教本质的精 

  辟见解,则直接鼓舞着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向法国天主教发起猛烈的攻击。卢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345 页。 

② 同上书,第327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332 页。 

② 同上书,第332 页。 


… Page 16…

克莱修的原子论,还是近代唯物主义的直接来源,他的许多伟大的唯物论思 

想已被近代科学证实,可以说,卢克莱修达到了古代唯物主义所能达到的最 

高成就,他的学说是古代哲学遗产中的精华,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 

资产阶级进步哲学思想的重要泉源。 

     当然,卢克莱修和他的《物性论》也不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 

也具有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共同弱点。他断定原子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 

位,原子与虚空 (实则是空间)的彼此外在、原子具有运动但无转化、原子 

之间只有空间特性的不同等等。这是原子论自然观普遍存在的机械论倾向。 

在认识论上,卢克莱修是感觉主义者,为了否认一切超感性的神灵存在,他 

将感觉看作认识的唯一形式,错把思想混同错误,这自然有极大的片面性。 

在宗教观上,卢克莱修是一个无神论者,批判宗教是他的哲学的重要内容, 

但他的无神论只是对有神论的简单否定。他认为恐惧和无知是产生宗教的主 

观因素,因此克服宗教的途径也只能是静心观看万物,这种认识的局限是显 

而易见的。这是直到近代以来的无神论者仍然具有的弱点。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家对原子论怀着敌视的态度,卢克莱修和他的《物 

性论》更不为人重视,有些人甚至有意夸大卢克莱修学说的局限性,这是不 

足取的。卢克莱修哲学的缺陷是确实存在的,但与他的卓越贡献相比,是极 

其次要的。 


… Page 17…

                               2。西塞罗的折衷主义 



       从共和国的后期始,罗马人开始形成了几个唯心主义派别,如西塞罗的 

  折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新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等。他们的观点虽不尽 

  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希腊各派哲学中拾取他们认为最合适的 

  东西,带有不同程度的折衷主义特点,而以西塞罗最为典型。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出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个富裕的 

  骑士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专门学习过文学和希腊文,后来被父亲 

  送去学习法律。长大以后,又到希腊文化的中心雅典学习希腊哲学和演说术。 

  他对法律和辩论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用功也最深。由从事法律辩护开始, 

  西塞罗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前80年,他接受了第一个案子,在法庭上 

  他以丰富的法律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洗清了受害人罗斯塞乌斯的不白之冤。 

  十年以后,西塞罗又以《反对维列斯》的演说,使罪恶累累的西西里总督维 

  列斯认罪伏法,也更使他一举成名,第二年便被选为罗马的高级市政官,几 

  年后又被选为罗马的执政官,进入了统治阶级的最上层。在罗马共和国末期 

  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中,他支持旧的元老院制度,反对新的独裁制。虽 

  然他曾成功地粉碎了“喀提林阴谋”,但最终也不能挽救共和制灭亡的命运, 

  公元前42年,他被新的独裁者安东尼杀死。 

       西塞罗在哲学上并无多少创见,他的老师是中期斯多亚派的巴内修,他 

  接受的也多是斯多亚派的主张,因此有些西方哲学史家也将他划入斯多亚 

  派。这个作法实际上并不妥当,因为西塞罗的哲学中还揉合了毕达哥拉斯主 

  义和柏拉图主义,是个机械拼凑的大杂烩。 

       西塞罗极力反对唯物主义,是原子论的批判者。他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 

  的根本不是原子和虚空,而是神和灵魂。在《论神性》中,他针对伊壁鸠鲁 

  的原子论说: 

        “我同意神灵存在……你大讲其无法无天的原子统治;你像人们所说的 

  那样,用原子构造和创造出地上出现的一切。可是首先就没有原子这种东西。 

  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无形体的,全部空间都充满着形体。所以根本不能有什 

  么虚空,也没有什么看不见的形体。”① 

       西塞罗明确宣布站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一边,认为神灵是永恒的, 

  它没有开端也没有灭亡;灵魂是神圣的,灵魂不死,在人死后,灵魂会离开 

  躯壳,顺利升天。对于持灵魂不死说教的柏拉图、色诺芬,他也都极欣赏。 

  至于为什么灵魂不死,西塞罗则认为不能靠理智证明,因为毕达哥拉斯、苏 

  格拉底已经说过了,要相信权威。 

       正是从灵魂不死的神秘主义思想出发,在认识论上,他竭力宣扬柏拉图 

  的先验论,说:“小孩子学习很难的事物,很快就学会了,好象不是初次学 

  习,而是唤起过去的记忆一般,这就是绝好的理由证明人的许多知识是在有 

                     ② 

  生以前就有的。”他还吸收斯多亚派的观点,认为“清晰明白”是真理的标 

  准,人所公认的“清晰明白”的意念就是神赐予人的、人生而就有的“天赋 

  意念”。他又吸收中期柏拉图主义的怀疑论,否认后天知识的确实性,认为 

  我们只能有或然的知识。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5 页。 

② 同上书,第187 页。 


… Page 18…

       在伦理学上,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 

  他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歪曲为享乐主义,认为快乐主义是单纯追求肉体快 

  乐,这就无异于禽兽。他认为人有更高尚的灵魂、更高尚的目标,人能够发 

  扬理性控制欲望,热爱正义,不怕死亡和痛苦,即使困难和危险到来时,也 

  能坚定不移。因此幸福在于追求美德,而不在任何物质保证。在他看来,道 

  德与物质享受是毫不相容的,娱乐是可恶和有害的。西塞罗离开人们的物质 

  生活大谈道德,是一种典型的奴隶主的逻辑,实际上剥夺了奴隶和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存权。 

       在政治上,西塞罗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拼命维护没落的贵族共和 

  制。他说,他最关心的是防止一切扰乱国家的事件,他哀叹罗马的政治情形 

  早已脱离了祖宗开辟出来的正轨。所以他对革新派十分仇视,说“革命之事, 

                                                   ① 

  其起甚渐,一朝激发,必至一发不可收拾。”在《论国家》中,西塞罗提出 

  了他的理想国方案,主张建立君主、贵族和骑士相结合的国家,在这个国家 

  中,政权集中在少数“优秀”的贵族手中,同时也让出身较低微的“骑士” 

  奴隶主享有一些权力,但他坚决反对与平民,特别是奴隶讲平等,认为要让 

  平民、奴隶掌握了政权,世界就会大乱,比大火灾还要可怕。显而易见,他 

  所理想的国家制度,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在这里国家权力都掌握 

  在少数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而所谓的公民大会仅是一种形式。为了替贵 

  族专政辩护,他又提出了一套“等级和睦”理论,要求下层平民及奴隶主阶 

  级的其它阶层都安于现状,彼此保持和睦关系,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永无 

  祸害。 

       西塞罗的哲学思想都是希腊哲学家的老生常谈。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特 

  别是政治和行为道德方面的需要,拾取希腊各派哲学中他认为最合适的东西 

  成为典型的折衷主义,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没有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他的 

  功绩在于他以生动流畅的拉丁文将希腊的哲学思想通俗化了,便利了希腊哲 

  学思想的传播。此外他的取材广博的哲学著作也对后世哲学产生了一定影 

  响。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9 页。 


… Page 19…

                              3。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 

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 

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早期 

斯多亚主义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则被抛弃,完全蜕化为一种单纯的宗教伦理体 

系,同时,走向宗教神秘主义。这就是罗马斯多亚派,也可称作晚期斯多亚 

派或新斯多亚派。新斯多亚派是罗马帝国初期影响较大的唯心主义流派,主 

要代表是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有趣的是,3人的出身经历 

极不相同,前者是罗马皇帝尼禄的老师、大臣,后者则是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爱比克泰德只是一个奴隶,但3人的哲学倾向都是一致的。 



     (1)塞涅卡 

     塞涅卡(公元前4年—公元65年)出生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当中,其父 

是有名的修辞学家,他从小受到修辞学教育,同时也对哲学极有兴趣,接受 

了当时流行的斯多亚主义。他是罗马的元老,一直身处罗马统治集团内部争 

权夺利的漩涡之中。他曾引起皇帝卡利古拉的不满;又曾在公元41年被控与 

克罗狄乌斯皇帝的侄女私通而被放逐;随后在公元49年被召回罗马,在宫中 

作了尼禄的老师,从公元54年尼禄继位起,塞涅卡一直是他的两个主要顾问 

之一,直到公元62年被控参与推翻尼禄的阴谋活动。公元65年,尼禄恩赐 

他自尽,他遂切脉自杀。 

     塞涅卡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伦理学上,他继承了斯多亚派传统的伦理 

观,认为真正的德性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名誉地位以及其他各种外表的善,真 

正有德的人应该征服他的种种激情,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顺从正确的理性。 

他并不像以前的斯多亚派一样强调德性的完整性,并不认为人是通过突然的 

转变一下子成为完全有德的人的。所以,他强调每个人都有能力走德行之路, 

要坚持不懈,要学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与自己作斗争,排除欲念,克服情感, 

顺从理性。但塞涅卡在教导别人追求道德,鄙视物质欲求和快乐生活时,他 

本人却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为此他在当时就遭到人们的指责,说 

他道德虚伪,表里不一,一面大讲节制行德,一面暴敛钱财。恩格斯更尖锐 

批评道:这位口口声声讲美德节制和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