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中无有二,这个二是起二用,《还源观》里面起二用;亦复无有一,一是显一体,因为一体跟二用是一不是二,一而二,二而一。二用是从体现相,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这两种现象出来了,两种现象都是依体起用,所以用即是体,体即是用,用外无体,体外无用。它是有能有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跟哲学所讲的不一样。这两句我们也可以能够会到《般若经》上所说的,两句合起来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也是弥勒菩萨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在这种真叫高速的微动现出这些境界,境界你说怎么现出来的?这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过,他第三句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它不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相,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你如果有个有的念头,或者是有个无的念头,那叫起心动念,那叫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就这么回事情,就这么起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说这个有、那个无,这是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起作用。事实真相是有无都不可得,永远保持清净心就对了,常常保持,保持久了,自然而然的就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转凡成圣了。所以这个道理要明了。
  我们再看末后这两句,『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后头这个「巧安住」是太妙了,安住是什么意思?我们想到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是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怎么悟的?他在这一念之下,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彻底放下,他就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见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清净的,我们没见到,能大师见到了。「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第四句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动摇是什么?妄念的生灭叫动摇,没有妄念。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是什么?起了妄念,万法现前,这起二用。万法现前不能说它有,不现前不能说它无。所以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像我们现在电视的屏幕,它什么都没有,但是能生万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西现前?是自性本自具足。现的东西有时现得太离谱,从佛法界现到阿鼻地狱,千变万化,很难懂。
  我们看经看到这个地方,想想这是什么个道理?我们就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这是现在的万花筒,这个万花筒比我们小时候玩的做得考究多了,我们小时候玩的没这么漂亮,万花筒。你这里很清楚的看到,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片放在里面,你只要转动它,这样转动它,它里面就现相,你看现的相没有一个相同,这不就是能生万法吗?而且怎么样?出生无尽,你去转,你去看,你看几万个画面,没有两个相同的。我们把自性比喻作万花筒,把宇宙上森罗万象、能生万法比喻万花筒里头的变化,我们就明白了。所以佛在经上用了一句话给我们解释,「法尔如是」,法就是一切万法,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去研究它,为什么?你去研究它,你必然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愈研究就愈糊涂,你没有办法了解到真相。你只有什么都不要理会,清净心现前就一切都明了通达了。
  这两句,前面是讲的教我们离一切相,这两句是即一切法。前面讲照,否定照见,这个地方讲的也不是无照,它真有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从清净心里面来说,它是无照,从起作用上来说,它是有照,所以你不能说有照,也不能说无照。为什么?因为你一说你就著了相,你就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起妄想分别执著就错了。不起妄想分别执著,寂照明明现前,就像《心经》上所说的现相,色不碍空,空就好像我们现在看的屏幕,屏幕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我们按上频道,频道现出的它不妨碍屏幕,空不碍色,彼此互相没有妨碍。《心经》上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意思你懂吗?频道里面现相就是屏幕,屏幕在哪里?就在这个现相当中,它已经融合成一体。虽然融合成一体,各不相碍,我们把频道关掉之后,色相没有了,屏幕现前,屏幕上什么都没有染著。屏幕代表自性,代表体,一体,里面的频道显出的现相,那就是能生万法。所以频道色相出现,不能说它有,频道关掉的时候,只看到一尘不染的屏幕,你不能说它无。
  从这个现象,这是我们天天接触的,我用这个做比喻大家容易明了。真的明白之后,你天天看电视就天天在修行,你不要为假相迷惑了,你在这个地方修,你在这里看体用不二,非有非无,性在相中,相在性中,性相一如,体用不二,你就悟入大乘。八万四千法门,这是法门的一种,哪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像禅宗大德常说「你会么!」会什么?会看电视,看电视成佛了,会看电影,看电影成佛了,就这个道理。问题是你会不会?门门都通无上道,无上道没有离开我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理巧安住。於色空二法,色是现相,空就是我们讲的屏幕,只要你能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
  我们套宗门祖师的一句话说,正在这个时候,你还起心动念吗?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动念是佛菩萨。在这个比喻上你要是会了,那你从早到晚你接触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能像这个样子,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不就是寂照不二吗?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他跟我们日常生活没有两样,见人也打招呼,柔和质直,威仪有则。我们跟他有什么两样?他们巧安住,我们没有善巧。他们安住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安住在这里头,我们现在安住在什么?现在人可怜,现在人安住在钱眼里头,你说糟不糟!中国古代用的铜钱,当中有个眼,现在人生活在钱眼里头,这就很可怜。安住在名利里面已经就错了。古大德就问初学的,在街头上看到来来往往很多人,老和尚问,这些人来来往往忙的什么?小和尚也很聪明,总不外名利二字。已经是六道凡夫,如果要是忙到钱眼,只知道钱,其他都不认识,都不知道,这是忙什么?我们很清楚,这里头起了严重的贪心,贪欲。这忙的什么?忙著去做鬼。瞋恚是地狱,贪欲是饿鬼,愚痴是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这一生,想想我将来会到哪里去?你不要问别人,别人骗你,不说真话,问自己。自己如果说贪瞋痴慢严重,那就是三恶道。如果能把贪瞋痴慢断掉,至少看得很轻,佛教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能照这两句话去修行,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至少人天福报,这个不能不知道。
  真正学佛就要记住这两句话,「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这是真实智慧才能做得到。安住在哪里?安住在非有非无,寂照同时,定慧等运。自受用是定、是寂,这自受用;帮助别人是照、是慧,智慧照见帮助别人。自受用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尘不染,这个就是提升自己的灵性,非常重要!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至少超越六道,那你就是如理巧安住。怎么样才能够超越六道?那你要知道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执著变现出来的。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世间法不要执著,它不是真的,佛法也不能执著。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为什么?你要执著佛法是真的,贪恋佛法,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什么?只是在六道里头行善法而已。佛法不是恶的,善法,你来生得人天福报,欲要没有断,出不了欲界;能够把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确实没有贪恋,你才能够生到色界天。佛给我们讲理,理明白了,事你就相信,你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你会做得很如法。所以,这两句我们要认真学习,如理巧安住。我们最后的结论,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讲就是圆满的理,圆满的安住。我们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住在佛号上,千万不要住在别的地方,住在别的地方就错了,住在阿弥陀佛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三卷)  2008/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下方无上慧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三界一切空。是则诸佛见。】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后偈」,就是第七首这首偈子,「拂前无二之迹」,前面跟你说无二,就是第五、第六两首所说。连前面两首这一共是三首偈,这三首偈非常好,我们可以多念几遍,把它念熟,常常帮助我们做提升境界的功夫,就是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性相、空有二边都不能著,为什么?能现万法的一体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我们六根都缘不到,眼耳鼻舌身缘不到,第六意识也缘不到,所以说无。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它真有,真有为什么说无?这是自性的性体,它能生万法,它不是万法,它能生万法,所以不可以起心动念。在相分上来讲就是能生万法,这些万法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有,有不是真有,是幻有。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他是这么说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在现象上,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后头还有个「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在此地有句话说「不坏於法性」,生心也不能住,生的什么心?生的无住心。无住之住叫做「如理巧安住」,这个心不住在空有、不住在性相,这叫巧安住。
  末后这首偈把这回事情讲圆了,圆圆满满的跟我们说出来,『无中无有二』。明明是有二,为什么没有二?这个二是什么?《还源观》里面讲起二用。二用真的是起来了,你要记住,虽然起来,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这一切法是现前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心都在一切法里面。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性跟理都是无,事跟相有即是空,《般若心经》上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都不可得,你的心就清净。最后又怕你什么?怕你著了无,无二,一切都无,那你又错了,所以说『无二亦复无』。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於一切法当中不可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尤其是我们凡夫这个地位,起心动念是什么?起心动念就是执著、就是分别;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明了。
  清凉讲这个无二,「言无二者,但言无有二,非谓有无二」。你看他的字很有味道,无有二,有无二,有无颠倒一下,这是中国文字的巧妙、文字的艺术。只是说无有二,非谓有无二,非谓是不是讲有一个无二,为什么?怕你在这里著了相,无有二,后面这个无是无有二,那你又著了。「若存无二之见,则还成二」,你还是念二,你看这个相对的不容易破,这是什么?叫边见,二边,你总是落在一边。我们前面学过离四句、绝百非,把你的念头放得干干净净。「以无二必对二故」,你有个无二还是有,你心里还有个无二。像前面所说的「此中无有二,亦复无有一」,二边离了,实际上你还是站在对立上,这就叫妄想、这就叫无明,这就叫愚痴没智慧。什么是真智慧?不起心、不动念,它又不坏於法性,为什么?眼睛看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六根对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照见。如果起个念头有二、无二,就不叫照见,叫什么见?叫情见,情是迷,也就是六识见,不是自性见。自性见,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见,起心动念就变成情见,因为起心动念就有了十法界,就有了六道轮回。所以真正修行人在哪里修?「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那是真正修行人,跟《心经》上讲的是一样的境界。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你真听懂了,性相二边都不去想,都不会起心动念。性上不会起心动念,相上也不会起心动念,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
  所以后头讲「遣之又遣之」,遣,用我们现在的讲,放下再放下,到放下这个念头也没有了,「以至於无遣」。无二亦复无,放干净了,所以说『三界一切空』。清凉大师在小注里面告诉我们,「三界一切空,空谓第一义空,诸佛同见」。你能够见到第一义空,第一义空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第一义」是佛门的术语,佛在教学当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就是法性,第一义就是理体。我们依照经典里面来解释,「凡事理最初紧要者,谓之第一义」。第一义是什么?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一体二用。《胜鬘经》上说「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这个目就是以这个甚深的性体,把它看作第一义,所以第一义也称之无上甚深的妙理。这桩事情实在讲说不出,不但说不出,不能起心动念。佛以善巧方便,不可说也说出来;不可议论,他也论述明白。这里面他老人家最担心的,是怕我们著了相,譬如佛法里面讲空有,众生执著有,佛讲空,讲空什么意思?破你执著的有。你把有放下,佛说是空的,他又执著空,执著空怎么办?佛说有,有是对治你执著空那个错误,这样来说的。空有二边都没有,那就变成二无,这里讲的二也不可得,二边也不可得,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深。
  我没有注意到,下面还有《钞》,这也是清凉大师作的,怕《疏》我们看不懂,再加以解释这叫《钞》,《钞》是解释《疏》的。《钞》里头说「遣之又遣」,底下这个文「拂迹」,拂是把它扫干净,扫除,迹是痕迹,用意在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