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草木也是晋兵,不禁暗自吃惊。于是斥责苻融说:“这分明是强敌,怎 

能说他们兵力弱小呢? 

     秦兵在淝水西岸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过河去。为此,谢玄派人至秦方 

要求渡河过去与之决战,条件是秦军后撤一段距离。苻坚想趁秦军渡到淝水 

中间时,出兵消灭对方,因此,答应了谢玄的要求,下令秦军后撤。秦军大 

多是被强征来的北方各族士兵,本来就不愿为氐族贵族卖命,如今一听到苻 

融的撤退令,马上趁机逃奔,不可复止。谢玄同谢琰、桓伊等率8,000骑兵, 

渡河猛追秦兵。苻坚见势不妙,命令苻融下令停止撤退,回身作战,但根本 

无效,后退的秦兵已难住脚。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矣!”秦兵信 

以为真,争相逃命,迅速崩溃,苻融飞驰军中,企图阻止秦兵后退,不料坐 

骑被乱军冲倒,连人带马倒在地上,被追赶上来的晋军杀死。秦军失去将帅, 

纷纷溃散。晋军趁机追杀,直到青冈 (今寿阳西北30里处)方才收兵。 


… Page 119…

     苻坚在寿阳城外目睹前线情景,惊恐万状,立刻上马逃命,被一支流箭 

射中肩膀,血流不止,但不敢停留,拼命逃奔,渡过淮水。到淮北时,收拾 

残部,只剩1000多骑兵。他带着这1000多人到了慕容垂那里,这里的3万 

人未受什么损失。一齐赶回洛阳时,只有十几万人了。 

     淝水一战,晋军全胜。打扫战场时,仅牛、马等牲口就缴获10万头,还 

获得了不少兵器、盔甲和粮食;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被晋军收复,朱序也 

回到东晋。此战对以后南北朝对立局面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秦军败于东晋的主要原因是: 

     秦军兵力虽多,但其成分复杂,且多来自被苻坚征服之地。这些士兵根 

本不愿替苻坚卖命,是被动地走上前线的;而东晋虽只有8万军队,但在作 

战中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援和拥护。 

     苻坚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兵力分散,盲目深入。在临战指挥上也犯了 

一系列的错误,当大军进驻寿阳后,迟迟不进兵;在了解到对方实情后,未 

趁机大举进攻,把希望寄托在降将朱序身上,企望东晋被秦军声势所吓倒; 

洛涧丢失之后,也未采取紧急补救措施,为对方打开通道创造了条件。而东 

晋统帅则能根据战情变化随机应变,适时进攻,并利用苻坚的失误采取相应 

的对策,狠狠地打击敌人,取得彻底胜利。 


… Page 120…

                           8。北魏末人民大起义 



     北魏末年,统治阶级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死后,幼主继位,胡 

太后听政,统治者更加肆无忌惮地霸占良田,垄断工商业,用高利贷盘剥农 

民。统治者还卖官鬻职,武将残酷剥削兵士,抄掠农民,农民无法生活下去。 

加之水旱饥馑的袭击,农民不得不流亡他乡,田园荒芜,无以为生,暴动时 

有发生,最后终于发展成为各族人民大起义。 

     北魏末年的人民大起义主要分布于六镇、关陇和河北三大地区。六镇地 

区指河套西北到河北张北县一带的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 

六个军镇。这里是北魏末年社会矛盾最尖锐和最复杂的地区。正光四年 (公 

元523年),怀荒镇民乘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入塞掳掠之机,杀掉镇将于景, 

起兵反对北魏统治者,由此揭开了北魏末人民大起义的序幕。正光五年 (公 

元524年)三月,沃野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各镇镇民纷纷响应。 

同年,在关陇地区也出现起义。高平镇(宁夏固原)兵民举起义旗,敕勒酋 

长胡琛被推为高平王;秦州(甘肃天水)城民在莫折大提率领下起兵反抗, 

莫折大提自称秦王,不久病逝,其子莫折念生继续率众斗争,被推为天子, 

改元“天建”。 

     孝昌元年 (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义军兵分两路,向魏军进攻。 

一路由破六韩拔陵率领,南下攻沃野;另一路由义军将领卫可瓌指挥,向东 

直逼武川镇。其战略意图是,迅速攻占六镇,再南下东进,直捣旧京平城。 

为此,义军英勇作战,南路军很快攻下沃野,并杀镇将慕容胜;东路军也获 

得胜利,在武川南河大败官军,围困武川镇,再分兵攻怀朔。义军连连获胜、 

大败官军的消息使北魏统治者大为震惊,急派临淮王元彧领兵镇压,元彧率 

大军顿兵朔洲。与此同时,义军将领卫可瓖攻下怀朔和武川,元彧分兵进击, 

一部分进攻沃野,另遣别将李叔仁进军武川。在五原(今内蒙包头市西), 

元彧与破六韩拔陵的南下义军遭遇;李叔仁与卫可瓌则在武川镇东南的白道 

激战,结果,李叔仁被打败,其军溃逃。北魏统治者将元彧削职,改派李崇 

为北讨大都督,前往消灭义军。 

     七月,李崇开始行动。由他自己亲自指挥官军主力直趋五原,再派抚军 

将军崔暹前往武川,分兵对付义军。对此,义军采取联合行动。破六韩拔陵 

与卫可瓌两路义军合而为一,齐力抗击官军。八月,六镇东、西两部敕勒起 

兵,加入义军队伍,使义军力量更为强大,六镇地区很快被义军全部控制。 

     北魏统治者看到,用武力镇压解决不了问题,乃用分化政策,瓦解义军。 

首先下诏“改镇为州”,军户“元非犯配者悉免为民”①。然后又派出大使 

前往六镇抚慰,行缓兵之计。不久,以贺拔度拔父子为首的六镇豪强发动叛 

乱,袭击义军,杀害卫可瓌,占据怀朔镇,投向朝廷;与此同时,北魏统治 

者向北方少数民族柔然提出请求,使其出兵协助剿灭义军。柔然主阿那瓌派 

10万大军进攻沃野,袭击义军;官军立即配合行动,魏广阳、王元渊率官军 

从平城进发,与柔然夹击义军。义军英勇抗击,官军不利,王元渊在五原被 

义军围困,后侥幸突围逃至朔州。在此之后,官军又故计重施,向义军诱降, 

致使西部敕勒3万户脱离义军,瓦解了义军队伍。这3万西部敕勒兵迅速调 

转矛头,帮助官军攻打义军,使破六韩拔陵的队伍中埋伏败退,柔然兵与官 

军再联合夹击,义军寡不敌众,在五原失败。被迫投降者20余万,六镇起义 

至此失败。 


… Page 121…

     北魏统治者将这个20余万被迫投降的义军强行迁往冀定瀛三州(今河北 

地区),以免其回镇后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冀定瀛一带饥荒不断、饥民众 

多;加之被降兵士留恋乡土,不愿迁徙,于是又愤而反抗,在冀定瀛地区重 

燃起义之火,反对北魏统治者。 

     孝昌元年 (公元525年)八月,流浪在上谷 (今河北怀来)的柔玄镇兵 

杜洛周率六镇降户起义,攻打郡县,进击官兵,于次年五月攻占蓟城,幽州 

刺史常景被迫将州治移到范阳(今河北涿县)。义军紧迫不舍,向范阳进攻。 

十一月,范阳城民执常景投靠了义军,范阳落入义军之手,义军控制幽、燕 

二州,声势浩大。 

     不久,流浪在定州的五原降户敕勒人鲜于修礼在定州 (今河北定具)聚 

众起义,不少内迁的降户加入其中,义军迅速发展至10多万人。北魏统治者 

派官军前往镇压,结果屡遭失败。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四月,官军又在 

滹沱河一战大败。五月,朝廷命王元渊率兵攻义军,就在此时,义军内部出 

现矛盾,部将葛荣杀鲜于修礼,自称天子,建国曰齐,之后继续与官军作战。 

在白牛逻 (河北蠡县)大败王元渊的官军,俘杀王元渊,继续战斗,攻下数 

座城池。 

     再说杜洛周的义军控制幽、燕二州之后,于武泰元年 (公元528年)围 

攻中山城,在义军的强大攻势下,该城于次年正月被克,魏瀛州刺史元宁投 

降杜洛周,义军很快控制相州(今河北磁县南)以北地区。二月,杜洛周的 

队伍并入葛荣部,其力量更为强大,号称拥有百万大军。 

     葛荣率大军南进,继续与官军作战。目标直指洛阳的魏廷。八月,控制 

朝政的尔朱荣亲率精兵7万骑抵挡义军,队伍开至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 

在此摆开阵式。葛荣因屡败官兵,自认为此次仍稳操胜券,因而低估了尔朱 

荣的力量,临战轻敌。他将兵力分散布置,列阵数十里。尔朱荣抓住葛荣的 

弱点,伏兵于山谷之中,且设下许多疑兵迷惑对方,随后率精兵进击,大败 

义军,葛荣被俘牺牲。河北义军失败。 

     关陇地区的义军在莫折念生统帅下一直与官军对战,连克官军。公元524 

年11月,义军大将卜朝率军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大获胜利,威震关中。 

朝廷急派大都督萧宝夤、都督崔廷伯前往镇压。双方在黑水以西大战一场。 

义军人多势众,有兵力十几万,官军仅5万人,为此,义军将领滋生骄傲自 

满情绪,不重视敌方,结果被崔廷伯击败,损失惨重。义军余部不得不撤退 

至陇西。不久,义军中出现内乱,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义军无力与官军抗衡, 

于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莫折念生被迫投降萧宝夤。 

     与此同时,另一支关陇义军在胡琛指挥下继续开展斗争。孝昌元年(公 

元525年)四月,胡琛派大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东下泾州,义军在当原城 

屯军。此时,萧宝夤和崔廷伯败秦州义军之后,转而镇压高平义军,自泾州 

北上,遭到万俟丑奴和宿勤明达从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的夹击,损失2万余 

人,败退至安定。之后,崔廷伯背着萧宝夤偷袭义军,以报上次败战之仇, 

结果再次败北,而且被义军斩杀。 

     在胡琛军胜利的鼓舞下,孝昌二年九月,莫折念生再次起义,与胡琛联 

合抗敌。次年正月,义军在安定大败萧宝夤,并乘胜进军,控制整个关中(雍 

州长安地区除外)。二月,义军攻克潼关,震撼魏廷。就在这时,关中豪强 

组织军队,向义军反扑。政府军乘机反击,义军两面受敌,不得不放弃潼关。 

九月,义军内部发生混乱,莫折念生被部将杀害。不久,尔朱荣在镇压河北 


… Page 122…

义军之后,调集兵力对付关陇义军。尔朱天光与六镇豪强贺拔岳等人受尔朱 

荣之命围剿义军,义军屡败不利,于永安四年 (公元531年)被镇压。关陇 

义军失败。 

     北魏末年人民大起义是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统治者的伟大斗争。六镇、关 

陇起义主要为各族人民的反压迫斗争,而河北起义则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 

起义军屡败官军,瓦解了北魏统治,冲击了士族豪强,但最后仍被镇压下去。 

究其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很强,有政府军、豪强势力、柔然骑兵等的联合 

围剿、再就是义军队伍成分复杂,混入了不少别有企图的边镇官吏和部落贵 

族,他们在关键时刻背叛义军,暗杀义军首领,投降敌人,极大地削弱了义 

军的力量。使义军由胜转败,由强变弱;义军在战略战术上也存在一些弱点, 

骄傲轻敌,放松警惕等,被敌人利用,招致失败。 


… Page 123…

                             9。三国军事思想 



     三国时期有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即魏国的曹操和蜀国的诸葛亮, 

他们的军事思想代表了当时的军事理论水平。 

     曹操的军事著作颇丰,有《兵法》、《兵书要略》、《军令》、《军策 

令》、《步战令》等。此外,他还抄集诸家兵法为《兵书接要》,作《孙子 

注》,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曹操一生酷爱兵书,对军事颇有研究,因此,他的军事理论继承和发展 

了以前的军事家之思想。具体说来,在治军方面,他继承的是《司马法》的 

主张,即以“法”而不是以“礼”治军。为此,在军中应恩威并行,赏罚并 

举,不可偏颇;并以“五德”(智、信、仁、勇、严)为准选拔将帅,唯才 

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作战指导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思想,主 

张先谋而攻敌。谋者,计也。它包括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 

等内容。还强调战前充分准备,即“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不打无准备之 

战。无备临敌,亡之道也。此外,须了解敌我双方,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 

胜,并且提出从“度”、“量”、“数”、“称”、“胜”五方面“知敌之 

情”。在战斗中,形势千变万化,因此“兵无常势”,必须随敌情变化随时 

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作战时还应避实就虚,避敌所长,出敌不意;当对方 

防守坚固、粮刍丰厚时,则不可贸然进攻。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体现于《便宜十六策》和《将苑》中。在《便宜十六 

策》中,他强调军队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国以军为辅”,“辅强则国安, 

辅弱则国危”。因此,国家必须加强武备,严格治军,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 

力。诸葛亮尤其主张“教令为先,诛罚为后”,重视对部队的教育,带兵者 

尤其要“先正其身”,为士兵做出榜样,才能教育好部队。在治军方面还应 

严于法纪、赏罚分明。 

     诸葛亮的作战指导思想主要为:一、重视谋略。在诸葛亮看来,“用兵 

之道,先定其谋”。强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所说的“心战”和“攻心”就是以谋略取胜。“谋”包括“审天地之道, 

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 

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