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统一。 

     官渡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此次 

战争中,曹操以少数兵力击败拥有10万大军的袁绍,主要原因在于: 

     在政治方面,袁绍集团虽占据粮食充足、人口众多的北方大部,但却纵 

容豪族,任意兼并土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曹操则厉行 

法治,打击豪强,实行屯田,奖励农业生产,使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有所恢 

复,并注意减轻百姓负担,笼络人心。 

     从战略形势来看,曹操能利用对方的矛盾与弱点适时打击敌人,使自己 

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御为进攻。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挫败敌人。 

     在用人方面,曹操知人善任,善于采纳部下的正确建议。声东击西、诱 

敌深入、后发制人、偷袭粮库等均是谋士为之献上的妙计,使曹操能化险为 

夷、转危为安、最终取胜;而袁绍则骄傲轻敌、武断专横、偏听偏信,致使 

人才离他而去,连遭失败。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Page 111…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 (今湖北 

蒲圻西北)进行的一次大的战争。 

     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准备率军南下,逐渐实现全国的统一。 

此时,在南方的两大势力是刘表和孙权,曹操决定将其逐个消灭掉,刘表是 

其首先攻打的目标。 

     刘表当时为荆州牧(荆州辖境大约为今天的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等 

省的一部;“牧”指一州的长官),是汉朝皇帝的同宗,在其管辖境内实行 

 “保境安民”的政策,对外很少用兵,因此荆州这块土地比较安定,一些小 

军阀和士大夫多来此避难。官渡战争之后,刘表的宗弟刘备也来到荆州,刘 

表先让刘备驻屯新野 (今河南新野县),后又让其移驻樊城(今湖北襄阳县 

北),利用刘备来防守荆州的北面门户,作为抗拒曹操的前哨。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进攻荆州。在去往荆州的路上, 

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承其职位。九月,曹军到达新野,刘琮被曹军的巨 

大声势所吓倒,投降了曹操。此时刘备正驻守樊城,闻讯刘琮降曹,匆忙率 

部下军民向江陵方向撤退,行至当阳东北的长坂(今湖北荆门西)时,被曹 

操的骑兵追上,刘备匆忙应战,结果大败,率其残部折向东面的夏口 (今湖 

北汉口)。随后派诸葛亮去东吴共商联合抗曹大计。 

     曹操准备消灭的另一个目标是江东的孙权。孙权的祖先几代都做吴郡的 

地方官,他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占有吴郡 (治所在江苏吴县)、会稽(治所 

在今浙江绍兴)等属于扬州 (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的六个郡, 

其江东政权初具规模。这里地处长江以南,远离中原战场,受战火破坏较小, 

加之孙权善于用人,发展生产,其统治比较稳固。 

     当阳长坂一仗,使刘备损失不少人马物资,而曹操则顺利地占领了江陵, 

基本控制了荆州,并获得了刘表贮存的大量军用物资,收降了荆州的大批军 

队。连续不断的胜利使曹操骄傲起来,他认为,乘胜追歼刘备,甚至沿江东 

下消灭孙权都已不在话下。于是在占据荆州之后,便派使者送去一封信,声 

言要亲率80万大军与孙“会猎”于江东,一试高低。孙权的部下多被曹军的 

气势吓倒,主张迎降,唯有鲁肃和周瑜等少数将领主战,并向孙权分析了双 

方形势以及战胜曹操的可能性:第一,曹军多为北方人,不善于水战,他们 

舍鞍马、用舟楫,是弃长就短,对他们不利;第二,目前已是隆冬季节,战 

马缺乏草料;第三,荆州军民迫于曹军声威而归附曹操,并非心服,更非一 

条心;第四,江东地广兵精粮足,加上刘备的2万精兵,两家联合抗曹,定 

会败曹。主战派的分析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定下联刘抗曹的大计。随 

即,孙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兵溯江西 

上,与刘备会师于樊口 (今湖北鄂城附近),共同迎击曹军。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大军南下,水陆并进。孙权联军 

继续向西进发,同曹操的先头部队相遇于赤壁,开始了著名的赤壁大战。 

     从交战双方的实力来看,悬殊极大。曹军方面共20余万人,而孙刘联军 

只有4万余人。但是,曹军从北方长途跋涉而来,早已疲劳不堪。新收编的 

刘表的部队对曹操仍怀有戒心,其军心不稳,因此其战斗力并不强。而孙刘 

联军方面则有其优势,东吴的水师一向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此次战争, 

关系孙、刘两家的前途,其将士战斗意志坚决,由此弥补了在数量上的劣势。 


… Page 112…

两军刚刚交锋,曹军方面便遇上不利,吃了一个小小的败仗,不得不退回长 

江北岸,在乌林 (今湖北嘉鱼西北)屯扎,准备伺机再战,两军隔江对峙。 

     由于水上风浪巨大,颠簸厉害,多数为北方人的曹军很不适应。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曹操命令工匠将战船首尾相接,即将九艘或十几艘战船编为一 

组,用铁链和铁钉连锁在一起,并在上面铺好木板,以减少风浪引起的摇晃。 

这种“连环船”使士兵能在上面行走,甚至可在上面骑马。曹操对此十分得 

意。 

     联军方面得知对方的连环船之后,商量对策。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对方 

的战船首尾相连、锁在一起,便向周瑜献上一条火攻之计。周瑜认为此计甚 

妙,决定立即实施。但当时正值寒冬季节,经常刮西北风,在江上放火,容 

易烧着联军自己的船只。因此,周瑜、诸葛亮等人经过反复研究,估计在冬 

至前后可能出现东南风,那时执行火攻计划最为适合。 

     为实施火攻计划,周瑜让黄盖诈降,打入曹营,以配合作战。曹操麻痹 

轻敌,信以为真,并约定了投降时间和信号。公元2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 

黄盖带领10只冲锋战船,上面装满了浇上油的枯柴干草及大批硫磺、烟硝等 

引火物,外边围着布幔,船梢还系有一些轻快的小船,飞速驶向曹营。时值 

东南大风,船只顺风而下,在离曹营2里多路时,黄盖命令各舰同时点火, 

随即跳上小船退回。猛烈的东南风将大火吹向曹营方向,曹军的水营立即被 

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并迅速蔓延至岸上的大营。曹军被突如其来的大火搞 

得混乱不堪,士兵争相逃命,水军在战船上你推我挤,连环船无法分散开来, 

许多人被烧死淹死,损伤不计其数。 

     联军在南岸望见北岸火起,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指挥快速战船,擂 

动战鼓,全力猛扑曹军,曹军大败,迅速溃散。曹操在混乱中慌忙率残部逃 

离,向江陵方向撤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水陆并进,曹军退至江陵时,已 

死亡过半。曹操元气大伤,无力组织再战,只好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 

襄阳,自己率残部退回北方。此后,曹操的势力局限于北部中国,再无力量 

南下扩张。不久,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大战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 

关键性战役。 

     曹操兵败赤壁,联军大获全胜,原因何在? 

     首先,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虽在人力物力上有了大的发展,但在当时的黄 

河流域一带,经济并没有全面恢复,军民渴望在长期的战争之后有个喘息的 

机会。而曹操却被所取得的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求成,继续发动 

战争,其条件并不成熟。 

     其次,骄傲轻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自以为刘备势穷力尽,不 

堪一击,孙权力量弱小,不足以与自己对抗,因此未执行孤立敌人、各个击 

破的战略措施,妄图双管齐下,一举吃掉对方,致使孙刘结成牢固的联合阵 

线与之抗衡。 

     第三,曹军不习水战,联军水师擅长水战,曹操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犯了兵家大忌。加之联军正确地分析敌我形势,针对敌方连锁战船的弱点, 

使用“火攻”战术,一举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在我国军事史上创造了又一个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 Page 113…

                                6。彝陵之战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黄河流域,控制北方;孙权保全了 

长江中、下游的地盘,占据江东地区;刘备乘机站稳了脚跟,并且占领四川 

全部和陕西、湖南、湖北的一部分地区。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魏、蜀、 

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三国当中,魏的势力最大,蜀和吴的力量都比魏小。因此,在整个三国 

时期,吴和蜀基本上执行联盟政策,合力抗魏,收到一定效果,因而魏也不 

敢轻易发动对吴或对蜀的战争。然而,吴、蜀联盟不可能巩固,因为双方都 

各有自己的打算,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惜损害对方,致使战争 

发生,彝陵之战便是吴国和蜀国之间于公元222年在彝陵 (今湖北宜昌市) 

进行的一场战争。 

     彝陵之战实际上是吴蜀荆州之战的延续。 

     古时的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地区, 

管辖长江南北20多个郡,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北据汉水,南控湘江,东连 

吴郡、会稽,西通巴蜀,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这里资源丰富,人口 

较为集中,经济、文化也比较发达,具有较充足的粮源与兵源。赤壁战后, 

荆州被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占据北部的南阳、襄阳二郡;孙权据有中部的 

南郡、江夏二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四郡。这是 

战争造成的一种暂时局面,三国谁也不满意,在战后10多年间,围绕荆州的 

归属问题,三国之间一直争斗激烈,都想独占荆州。 

     曹操赤壁败北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内部事业及向西北地区的扩展, 

对孙刘两家持战略守势。在荆州方面采取防御措施:收缩防线,以重兵扼守 

襄阳、樊城,以防联军北进;孙刘两家在荆州问题上则多有纠纷。最初双方 

在荆州分境自守,尔后则因借还荆州之事大动干戈,进行了两次荆州之战。 

     建安十五年 (公元210年),刘备要求孙权承认其领有荆州的全部,并 

把南郡 (今湖北武汉市周围及沿江西至江陵一带地区)借给他,以作为向曹 

操进兵的通道。由于当时曹操的威胁并未完全解除,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以使刘备在荆州为东吴抵抗曹操。 

     南郡借给刘备之后,对东吴的“全据长江,以保江东”的基本国策不利。 

因此,孙权在刘备占领益州(今四川地区)的第二年(公元215年),便派 

遣使者向刘备讨回荆州。此时荆州已成蜀国的门户,既可北出宛、洛,进攻 

曹操,又可顺江东下,直取孙吴。刘备自然无归还之意,于是以夺取凉州(今 

甘肃一带)后再归还为辞,拒绝归还。孙权大怒,决定诉诸武力。他派遣大 

将吕蒙率2万军队攻取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刘备获悉,立马引兵东下, 

命关羽率军夺回三郡。双方正剑拔弩张之时,北方的曹操乘机派兵攻打汉中 

 (今陕西汉中市),直接威胁到刘备的根据地益州,刘备恐益州有失,不得 

不主动与孙权讲和。经双方协商,决定各作一些让步,平分荆州:以湘水为 

界,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 

之后,双方派大将镇守辖地。鲁肃受孙权之命镇守陆口,关羽受刘备之命镇 

守江陵。两年后,鲁肃病故,吕蒙接替鲁肃镇守陆口。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七月,镇守 

荆州的关羽也乘势向魏发动攻势。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卫公安,将军傅士仁 

守卫江陵,自己亲率大部分荆州守军进攻曹魏的樊城、襄阳地区。 


… Page 114…

     孙吴大将吕蒙一直认为,刘备阴险狡猾,关羽勇猛骄傲,他们终必是吴 

的祸患。因此一向主张拔掉荆州这个钉子,削弱蜀的势力,东吴始得安定, 

并说服孙权同意了他的主张,孙吴同曹魏在对付关羽这一问题上取得一致。 

     当初关羽进攻曹魏时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公安和江陵,其意在防范吕蒙 

的袭击。吕蒙也看到了这点。为此,吕蒙向孙权献上一计:由他假装生病被 

孙权召回东吴,并且分散掉一些他的士兵,借以松懈关羽在荆州的戒备,然 

后伺机攻打关羽。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京治病。 

年轻有为的校尉陆逊在拜见吕蒙时,提出了一个与吕蒙不谋而合的建议,吕 

蒙暗喜,向孙权推荐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孙权向陆逊面授机宜之后,命他 

前往陆口镇守。陆逊一到陆口,便写信恭维关羽,自称书生,无军旅经验, 

请求关羽多予指教帮助。关羽果真落入东吴的圈套,以为荆州安然无事,遂 

放心大胆地抽掉一部分守军,加紧攻打樊城。 

     在攻打樊城时,关羽遇上对方守将曹仁的坚强抵抗。不久,曹操又派徐 

晃前往援助。徐晃率兵突入关羽的阵地,迫使关羽退兵撤围。与此同时,孙 

权已与曹操取得联系,出兵夹攻关羽。十月,孙权命吕蒙为大都督,率兵从 

长江逆江而上,直趋江陵。为蒙敝关羽守军,吕蒙将战船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