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尔贡武装,余下的80%也应当首先用来武装参加国防军的伊尔贡部队。

这种“妄图单干”的企图自然不会被本一古里安接受,他在内阁会议上
指出:“不会有两个军队,贝京先生。。倘若不让步,我们只得兵戎相见!”
他命令总参谋部立即采取行动,并向贝京发出“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
器及其他战争物资”的最后通牒。强硬的贝京拒不执行最后通牒,本一古里
安像一头狮子般咬牙切齿地发出了命令:“集中武装力量,火力,火焰喷射
器及我们掌握的各种武器,迫使该船无条件投降。”内阁一些人对此行动犹
豫不定甚至害怕,许多人倾向于与贝京谈判,并做点小小的让步,以免兄弟
阅墙。但本一古里安以坚定的口吻告诫大家:“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我们
唯有战斗。”

6 月21 日下午4 点,本一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阿尔塔列拉号”,
炮弹击中装满军火的船舱,顿时起火,船上人员迅速撤离,片刻之后,发生
了震耳欲聋的大爆炸,一船军火被毁,几十名伊尔贡人员被击毙。

当天晚上,贝京通过地下电台发表讲话,他声泪俱下地咒骂本一古里安
是“傻瓜、白痴”,伊尔贡发表了充满仇恨的声明,称本一古里安为“狂热
的独裁者”,称他的内阁为“暴君政府”、“叛徒”和“屠杀兄弟的人”。

在当天晚上召开的人民理事会议上,本一古里安针锋相对地指出:“有
人用一支枪可以杀害几个人,用5000 支枪(‘阿尔塔列拉号’上的枪支数量)
足以葬送整个国家!”他得出的结论是绝对令人信服的:既然军火不是运给
国防军的,其毁坏倒是幸事。“感谢上帝,加农炮击中了那艘该死的船!”
这句话使伊尔贡对他恨之入骨,并成了伊尔贡支持者的口号,整整一代人为
此愤怒地发动反对本一古里安的运动。在他们眼里,“阿尔塔列拉号”及其
上面的军火是神圣的,为此,他们绝不宽容他。而本一古里安则认为,击毁
该船的那门加农炮才是圣物。

□他感到脸上挨了一记耳光
戏剧性的“阿尔塔列拉号”事件结束了,本一古里安平息了一场兵变,
然而,他仍然没有牢牢掌握住武装部队。就在“阿尔塔列拉号”沉没不久,
他又面临另一场“将军兵变”。本一古里安对作战行动、人事任免、军队的
部署、武器的分配事无巨细都要干预,使总参谋部越来越不耐烦,许多高级
军官对此难以接受,“老人”与亚丁及其他司令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

而本一古里安也对一些表现平平的高级军官不满意,他要对军队的结构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围绕改组提案,他与以亚丁为首的总参谋部发生了尖
锐的矛盾。但本一古里安不顾他们的反对,固执地签署了他拟定的任命名单,
于是,以亚丁为首的一批人员提出了辞呈。

再过8 天,停火协议就将期满,可总参谋部及下属部门的头头们甩手不
干了,这使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大为惊恐。内阁紧急组建了一个五人委员会,


调查军队上层出现的问题。委员会就军队的危机举行了高度机密的听证会,
亚丁和加利利等对“老人”的干预政策严加责难。委员会根据调查认为,本
一古里安和他的一些高级将领之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他的改组计划应予以
冻结。草拟的调查报告还提出应任命加利利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之职,以钳制
本一古里安作为国防部长的军事领导权利。

本一古里安感到脸上挨了重重一记耳光。他读完报告,一言不发便起身
回家。当晚他通知内阁将辞去总理和国防部长之职。

委员会成员根本没想到“老人”会下这样的最后通牒,他们惊呆了。而
当这一消息传到总参谋部成员的耳中时,这些军官们也泄了气。他们看到了
事态的严重性,他们只好宣布撤回辞呈,服从政府(实际是本一古里安个人)
的命令。加利利也宣称,如有必要,他准备辞去现职。而后来的结果也正是
他付出了代价,虽当时没被解职,但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不久他终于被
赶出了国防部,回到了他家乡的农场。

危机的最后一幕发生在7 月7 日的内阁会议上,“老人”没有出席,会
议由夏里特主持。好几个小时的会议上,阁员们对本一古里安的最后通牒中
的苛刻条件深感不满,他们抗议他的个性,抱怨他不服从集体决定,指责他
不能与人协调合作共事。。大大发泄一通以后他们心中觉得出了一口气,他
们表示要向荣誉让步,一致呼吁请本一古里安回朝主政,并把五人委员会的
调查报告扔进了废纸篓。

“老人”以他的胜利宣告这次对抗结束。从此以后,他在军务方面更少
受限制,手脚自由。他“气度恢宏”地允许成立一个部际委员会来协助他,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最高军事指挥的权限,亲自领导着独立战争直至战争结
束。

□“你能拿下这些山头吗?”
在为期4 周的停火过程中,以色列军队从军火到人员均有了大幅度加
强,因此,重新开战仅仅10 天,以色列人就以颇丰的战绩,让阿拉伯人和外
界大为惊讶。新的停战协议面世了,这次宣布无限期停火。“和平使者”伯
纳多特伯爵踏上了中东大地。

伯纳多特并没有为中东带来和平,他的许多建议和计划尚没有付诸实
施,便在那路撤冷街区被人枪杀,而这桩谋杀案,又为本一古里安带来了意
想不到的效果。

“和平使者”的死引起世人的愤怒,也使以色列领导人骚动不安。这样,
本一古里安便采取了大概在心中不知酝酿了多久的措施:解散以色列的所有
地下军事组织,尽管“老人”心里也明白,他们并没有参与这起谋杀事件。

这次事件,也为以色列带来了联合国和西方大国施加的更大压力。本一
古里安认为扭转局势的唯一出路便是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把一些有分歧的地
界问题造成既成事实。

本一古里安制定了一个作战代号叫“约夫”的军事行动。10 月15 日,
一支补给车队根据作战计划向内格夫地区进发,意图是引蛇出洞,让埃及军
队出兵阻止,从而违反停火协议。埃及人果然中计,本一古里安立即命令以
色列军队在整个南线阵地发起全面攻势。

南线取得了重大胜利,“老人”的视线又转向北线,他下达了行动命令。


北线以色列军队发动闪电战, 60 个小时占领了中加利利并夺取了黎巴嫩14
个村镇。此后不久,“老人”又下令在东线采取军事行动,控制了红海之滨
的埃拉特地区。但鉴于外交上的原因,本一古里安放弃了占领西岸北部的企
图。

1949 年7 月,独立战争结束。

不久,一位年轻人问本—古里安:“您为什么没有继续进军?”

“老人”答道:“当时存在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敌对的危险,与联合国
和大国发生纠纷的危险和我们的财政面临的危险。尽管如此,我们解放了大
片领土,比我们当初所奢望的宽广得多。我看以后。。”他以现实主义战胜
了幻想,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几个月后他在约旦大裂谷望着约旦边界
那边的埃多姆山,问他身边一位年轻的将军:“你能拿下这些山头吗?”

年轻将军于是开始分析地形,解释采取的战术和怎样调用部队。突然,
他惊讶地反问:“您怎么问这个问题?您想攻占这些山头吗?”“老人”喃
喃低语道:“我?不。但你会攻占的。”

口以色列首都——永恒的耶路撒冷独立战争结束了,本一古里安开始把
他的精力投向下一个目标:犹太流亡者的聚集,使许多重要人物对大量移民
的涌入感到恐慌,担心这将导致国家经济上的崩溃。而本一古里安在几乎只
有他一个人举手赞成的情况下,强迫大家采取了他的决定:对大量移民敞开
国门。他设定的目标是4 年之内把以色列的人口翻一番,而事实是,4 年后
以色列的人员增长了120%,在政府的努力下,闯过了经济上的难关。

本一古里安称这几年为“伟大的年代”,但在这“伟大的年代”中,“老
人”仍有一些失意。在首届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党派获得绝对多数,工党
也仅获相对多数,在120 席中占46 席。总统魏兹曼授权工党领袖本一古里安
组阁,他成为以色列首届正式政府中的第一任总理兼国防部长。面对松散的
议会,“老人”难以实现建立一个多党联盟的梦想。议会多次出现分裂,两
年后不得不解散。而1951 年选出的第二届议会同样不断发生内阁危机。

在这样动荡不定的背景之下,作为总理的本一古里安不仅要处理极不寻
常的国内事务,而且还要制定不寻常的对外政策。1949 年12 月5 日,外交
部长夏里特从联合国大会打来电话,说把耶路撤冷国际共管的建议可能要获
得大多数国家的赞同,而以色列提出的反建议恐怕只能得自己一票。“老人”
得到汇报后说:“那一票也算数。”

12 月9 日,联大进行投票,国际共管那路撒冷的建议被采纳了。本一古
里安又一次以独特的方式作出行动——造成既成事实,把首都迁到耶路撤冷
去。

“老人”在会议上说,独立战争期间,在耶路撤冷被包围的情况下,政
府才不得不设在特拉维夫。

“但以色列现在和将来都只有一个首都——永恒的耶路撒冷”。

世界各国对以色列的决定反应强烈,纷纷抗议,但叫喊了一阵,谁也没
有作出实际举动来阻止。几天后,政府各部陆续迁到新首都。只有两个部继
续留在特拉维夫:一个是国防部,这是为了让它离边境稍远一些;另一个是
外交部,因为夏里特对此举持反对态度,他让外交部在旧都呆了很长一段时
间,后来,在本一古里安气恼地一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才于1953 年把外交
部迁到了耶路撒冷。

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解决以色列国内令人担心的财政困难。为了寻求


财政帮助,本一古里安提出了就纳粹劫掠犹太人财产索赔的要求,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表示愿意向作为纳粹受害人继承者的以色列支付赔款。但是,这个
问题在以色列各阶层公众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对和厌恶。本一古里安不得
不把个人威信的全部份量加在舆论的天平上,而且在精神上忍受着极大痛
苦。但本一古里安认为:“被纳粹杀害已经不能开口的600 万同胞在命令着,
要以色列崛起、强大、繁荣,以此维护自身的和平、安全,这正是为了永远
不要让犹太民族的悲剧再次重演。”

以贝京为首的反对者们和以本—古里安为首的支持者暴吵了几天后,议
会在1952 年1 月9 日进行了记名投票。两个阵营动员了各自的力量:尚在国
外的一位统一工人党议员被通知立即赶回;自由运动党的一位议员忍着心脏
病发作后的病痛被人用担架抬了来。投票结果索赔的提议以61 票对50 票被
通过了。一个月以后,赔偿协定签署,西德政府保证在12 年里向以色列提供
8 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

人口翻番、签定赔偿协定、建立军队的立法和永久性结构、采取“亲西
方”的外交姿态。。这是以色列获得新生的英雄年代。本一古里安在所有这
些成就中都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内阁里经常出现的危机和发生在他党内的激
烈争吵,使“老人”精疲力尽。 1953 年,本一古里安因操劳过度,身体开
始垮了下来。于是,“老人”在11 月向总统提交了辞呈,然后离开了军队、
内阁和他的党,到内格夫一家无党派的基布兹(犹太定居点)萨代博克去休
假。

□不允许轮流追随两个人
本—古里安离开政府后,把总理的职位交给了他的党所选定的接班人摩
西·夏里特,国防部长由平哈斯·拉翁担任。但人们对夏里特缺乏权威和领
导才能极为不满,而且夏里特和拉翁之间也存在根本的分歧,同时,本—古
里安的两个门徒——总参谋长摩西·达扬和国防部长办公厅主任希蒙·佩雷
斯与拉翁之间也明显存在着不和。这使许多高级官员怀念“老人”,他们开
始发起一场让“老人”重新掌权的运动。“拉翁事件”的发生,终于促使本
—古里安于1955 年2 月重新回到政府,在夏里特政府任国防部长。“老人”
似乎对回到内阁并不那么激动,他说:“要不是担心军事形势, 100 台推
土机也不能把我拉出萨代博克。”

本—古里安回到耶路撒冷不久,便使夏里特感到相当难过。“老人”尖
刻地指责:“夏里特正在培养一代胆小鬼。阿拉伯渗透者四处出没,而我们
却一次次躲在了篱笆后面。我不会让他这么干的。这一代人将是战斗的一
代。”他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并向夏里特提出建议:立即采取军事
行动,把埃及人赶出加沙地带。夏里特强烈反对这一做法,二人的关系急剧
恶化。

面对埃及的不断挑衅,总参谋长达扬向内阁递交了一份报复行动计划,
夏里特不允,达扬便向国防部长本一古里安递交了辞呈。本一古里安有意把
辞呈带到内阁会议,对各位部长同事说道:“要么站到夏里特—边,要么站
到本—古里安一边。因为轮流追随两个人,带来的不是别的,只是破坏。”
说完,他大步走出会场。“老人”的强硬,使夏里特投降了,他立即批准了
达扬的大规模报复行动。


1955 年10 月的第三届议会选举中,本一古里安再次受命组阁并出任总
理,他暂时并没有一脚踢开夏里特,而是坚决挽留他做外交部长。但本一古
里安主管的国防部频频与外国政府打交道,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他与外交部长
的紧张关系。夏里特对总理气恼到了极点,而“老人”也开始担心夏里特的
温和政策会在内阁与自己的政策抗衡,他要赶走夏里特。可尽管自己有威望,
决事果断,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让夏里特辞职。因而,他精心策划了一个假托
的机会:需要复兴巴勒斯坦工人党,从而达到其排除异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