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恬不知耻的人”。

1936 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为抗议犹太移民行动而发生了一系列大规
模的骚乱,英国政府委派了一个皇家调查团调查骚乱的原因。在调查团面前,
本一古里安和魏兹曼再次发生了冲突,他对魏兹曼提出的“移居100 万犹太
人需要20—30 年”的观点大为气愤,并为此差点辞去犹太代办处的职务。

本—古里安在面对调查委员会的发言中,要求为犹太人大规模移居巴勒
斯坦托管区创造条件。尽管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争论中,本—古里安出于策
略考虑,反对正式宣布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犹太国家,但他仍拥护皇
家委员会建议“巴勒斯坦分治”的提议。然而,英国政府否定了分治的建议,
并于1938 年发表了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额,并禁止犹
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坚决反对英国政府这一政策,并号召通
过游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与之进行顽强的斗争。

1939 年9 月1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一古里安创造性地制定了犹
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政策:“我们必须帮助反希特勒战争中的英国,仿佛不曾
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必须抵制白皮书,就仿佛没有战争一样。”他把哈加纳
(犹太代办处领导下的地下军事组织)的指挥官们召集在一起,胸有成竹地
对“参战目的”做了说明:“我们要缔造一个犹太国家,并建立一支犹太军
队。”此后,他开始分出许多精力进行组建一支犹太军队的活动。

1942 年5 月,在本—古里安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包括魏兹曼在内的犹
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们,在美国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制定了犹太复国主义
新的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
独立的犹太国家,并使之成为民主的新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比尔特莫尔纲领
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最神圣的禁忌,经过数十年的回避,现在终于第一次宣
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围绕比尔特莫尔纲领,本—古里安与魏兹曼
之间再次产生了深深的分歧。对于这一纲领,魏兹曼的看法是:“纲领中有
很多吹嘘的成分,本一古里安过于小题大作了。”而本—古里安针锋相对:
“我相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体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比尔特莫尔会议一个月后,二人的个人冲突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
甚至断绝了任何通讯联系。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非
正式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接受了魏兹曼的观点,而拒绝本一古里安的指责。
本一古里安在这次险恶而乏味的斗争中遭到了惨败,他沮丧地返回了巴勒斯
坦。在美国,魏兹曼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在巴勒斯坦,本一古里安却取
得了更为重要的胜利。

□辉煌的花环与难咽的苦酒
本一古里安带着比尔特莫尔纲领回到巴勒斯坦后,便为该方案奔走呼
号。在此过程中,他个人的声望也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拟定的移居200 万
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解决欧洲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
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他提出的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巴勒斯
坦及欧洲的犹太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展现出使犹太人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前
景。经本一古里安的解释,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
指南。


然而,当本一古里安在政治上节节取胜的时候,他也经受了一些意外的
沉重打击。首先是他的巴勒斯坦工人党发生了分裂,以塔本金为首的B 派的
退出使他失掉了一批精英。不久,他的得力伙伴,被人们称做本—古里安的
“指南针”的卡茨内尔森又去世了,这使他痛不欲生。

此外,本一古里安与妻子保拉的关系也触了礁。保拉不是犹太复国主义
者,什么“以色列”、“犹太国”对她没有丝毫意义。作为公众领袖的本一
古里安也没有意识到,他每月17 镑的工资,保拉要拿出10 镑来付他的书钱。
保拉尽最大努力使他不要为钱发愁,她煮饭烧菜,浆洗缝补,常常偷愉地少
吃一顿饭,以便使丈夫和孩子们吃饱。大女儿盖乌拉出嫁时,没有钱为她做
嫁衣,也没有钱给她买嫁妆。在这种情况下,保拉的心情很不愉快。她唠唠
叨叨地指责丈夫对家庭和自己爱得不够,她甚至确信:丈夫的生活中还有其
他女人。

后来,保拉在本一古里安朋友们的劝说下,迫使自己参与丈夫的一切活
动与斗争,时时陪伴着他,完全与他站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才逐渐恢复。

□“那么大炮呢?飞机呢?”
就在保拉对本一古里安不放心的时候,人们开始称本—古里安为“老
人”。

那一天,他同一些朋友在一家饭馆吃饭,邻桌的一位小女孩站起来,指
着本一古里安大声问道:

“那位老人是谁?”

从此,“老人”这个绰号便叫开了。

当时本一古里安年近60,作为巴勒斯坦犹太人的领袖,他的声望极高。
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和引用他的讲话,阅读他的著作,无论是谁,在
他面前都会局促不安,都怕与他争论。

1945 年5 月8 日,本一古里安漫步在因遭受战争而满目疮痍的伦敦大街
上,注视着兴奋不已的人们庆祝德国纳粹垮台。他在那一天的日记上只写下
一行字:“胜利之日一非常悲哀。”

是啊,在6 年战争中, 600 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本—古里安怎能不感到
心情抑郁。

本—古里安有一种惊人的独特直觉,在生命的每一阶段,他都能意识到
斗争的中心在哪里,并使自己投入到那一领域的活动。1946 年末到1947 年
初,犹太人的国家还看不到踪影但本—古里安却已深信,犹太国的诞生已是
历史的必然,而这必将激起阿拉伯各国军队的入侵,产生血腥的对抗,必须
对这场未来的战争有所准备。于是,他离开政界,开始潜心研究军事问题。

“出埃及记号”事件的发生,使英国的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即将结束,
联合国在1947 年11 月29 日的大会上,通过了把巴勒斯坦分成一个阿拉伯国
家和一个犹太国家的分治方案,那天夜里,一群兴奋的犹太人到街上跳舞,
然而,不会跳舞的本—古里安却意识到,他们面临着战争。在一次哈加纳领
导们参加的会议上,一些军官们大谈小型部队和轻武器,本一古里安专注地
听完讨论后,突然问道,“那么大炮呢?飞机呢?”房间出现一片沉默,人
们面面相觑,有几个人甚至差点笑出声来。

“他疯了。”有人悄声说:“他在胡说什么呢?我们在谈司登冲锋枪和


步枪,而他却在梦想什么大炮和飞机。”本—古里安却严肃地告诫他们:“一
场战争将要来临。阿拉伯国家将会联合起来。。这不再是一场连排规模或者
小型部队的战争,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有必要考虑一下现代
化军队的需求。”

于是,他开始马不停蹄地为获取各类武器及有关物资而奔波。他鼓励科
学家们开发新武器。他的野心常使手下人们感到吃惊。他让平哈斯订购用于
装甲车辆的钢材,平哈斯问:

“订200 吨钢材可以吗?”

“不,订上500 吨。”

“但是哈加纳只需要300 辆装甲车。”

“依我看来,至少需要1000 辆。”“老人”坚定地反驳道。

但是,大规模购买武器及扩大军队,需要有大量的钱。本—古里安决定
到美国犹太人社团去筹集。此时负责犹太代办处政治部的果尔达·梅厄主动
承担了这个任务。

果尔达带着钱包里仅有的10 美元到了美国,在两个月里,她的足迹遍及
美国各地,她的即兴演讲令听众大为震惊。回来时,她带回了5000 万美元。

□回答:采取“纳赫尚”行动
从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巴勒斯坦分治后不久,独立战争便在犹太人和阿
拉伯人的一些非冲突地区中开始了。本—古里安担任了犹太代办处执委会国
防部主任一职,他要亲自指挥尚没有成立的国家的自卫战争。

英国人在结束委托统治之前,不时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向犹太人挑衅。
而美国人也向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取消分治方案,建立一种“临时托管制
度”。而内部一些“温和派”则认为犹太国应暂缓成立。“老人”却像以往
一样,对自己的策略坚定不移,他首先给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反对分治的
人们一个回答:“建立一个由13 名成员组成的名义为人民政府的临时性政
府。”随后,他又采取了一个行动代号为“纳赫尚”的强硬军事行动。

“纳赫尚”行动主要是打通通往耶路撒冷的交通道路,以向驻守在那里
的部队输送武器和粮食。这次行动组织了1500 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成功地突
破了封锁,安全抵达这座“圣地”,从而使该城市在战争中得以坚持。

从军事角度来看,“纳赫尚”行动的最后结果是有限的,因为不久之后,
这条道路又被封锁了。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这次行动却具有巨大的意义,以
至被称为“一场革命”、“一个转折点”、“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行动”。
因为这象征和预示着哈加纳力量新的战略和军事方针的开始,也是对那种对
犹太抵抗力量信心不足者及对美国“托管”提议的有力答复。

“纳赫尚”行动对本一古里安个人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他在战争
中由他个人采取的第一个战略决策,这表明“老人”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军事
领袖而登上了舞台。

□他用小木槌敲响了桌子
随着英国委任统治结束时间的临近,本—古里安经历了两次几乎毁掉建
立期待已久的国家的内部危机。


第一次危机即所谓的“将军兵变”,这件事是本—古里安决定取消哈加
纳全国总部司令官这一职位引起的。随着全国军队体制的建立,本一古里安
感到这个处于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之间的机构已没有保留价值,这一决定引
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个职位的占据者伊斯雷尔·加利利是反对党统一工人
党的成员,哈加纳中的许多高层指挥官都是该党的忠实支持者。

本—古里安通知加利利决定取消全国总部司令官的职位,并向总参谋部
写了一封短信:“。。安全部队的人员从今开始将只听从国防部长(本—古
里安本人)或他的代表的指挥。”这封信在总参全体人员的大会上宣读时,
哈加纳几位头目心中的怒火马上被烧了起来,他们威胁本一古里安要集体辞
职,并给本—古里安下了最后通牒:“我们认为在作出最后的安排之前,有
必要让加利利恢复原职,如果这件事在未来几小时内不能做到的话,我们将
不再对我们的行为负责。”但本一古里安在威胁面前态度十分强硬,坚决拒
绝恢复加利利原职。但他也采取了战略上的让步,答应让加利利在总参谋部
任职,但没有具体规定他的职责,加利利同意了本—古里安的让步,哈加纳
的头头们回到了各自的部门,对抗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另一个更加事关生
死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犹太人社团能够抵挡要侵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军
队吗?能够承受美国制止宣布独立的压力吗?以色列这个国家最终能诞生
吗?

犹太社团的领导们对宣布独立越来越没有把握,仅在巴勒斯坦工人党内
就有很多意见分歧。果尔达·梅厄对阿曼的秘密访问、摩西·夏里特与美国
国务卿马歇尔的会谈以及亚丁和加利利描述的军事形势,更给形势抹上了一
层阴影,但本—古里安要求立即宣布独立的积极性丝毫不减,他做出了各种
努力,使大家恢复信心,坚决主张在英国托管结束后立即宣告国家独立。

亚丁后来评论道:“有关宣布独立的决定主要归功于本—古里安。就其
意义及影响来看,那个决定比得上成千上万次军事行动。”

1948 年5 月14 日下午4 点,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本—古里安以自豪的
语调宣读了独立宣言。4 点37 分,他用小木槌敲响桌子,用粗哑的声音大声
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了!”

□“感谢上帝,加农炮击中了那艘船”
随着以色列宣布建国,各阿拉伯国家的部队蜂拥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
中东战争在这个年轻的国家没有组建好国防军之前便爆发了。战争对年轻的
以色列是残酷和恐怖的,他们在各战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本—古里安却
从恶讯频传中看到了希望,战事进行到5 月24 日,他信心十足地把他的战略
目标呈交给总参谋部:“。。阿拉伯联合阵线的薄弱点在黎巴嫩,因为该穆
斯林政权没有人民的支持,容易破坏。应该在其南部建立一个以利塔尼河为
界的基督教国家,我们将与这个国家结为盟友。当我们具有摧毁阿拉伯军团
的实力和轰炸阿曼时,还要消灭外约旦,随之叙利亚就会崩溃。倘若埃及还
胆敢再战,我们就轰炸塞得港、亚历山大和开罗。”他在最末写道:“我们
将用这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清算我们的祖先与埃及、亚述及阿拉伯结下的
深仇大恨。”他把历史看作了活生生的存在,对他来说,国家是以百年和千
年为单位来进行活动、思考和保存记忆的集体实体。

战争正像本—古里安预想的那样没有击溃新建的犹太人国家,6 月11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停火的压力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放下武器,停战
4 周。这种“上帝的恩赐”,将使以色列国的生存不成问题。然而,外部的
紧张刚有缓和,内部突然爆发了冲突,又使这个国家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伊尔贡(犹太地下军事组织,此时已集体加入国防军)的一艘载有大量
武器和800 名青年的“阿尔塔列拉号”船,秘密地驶近了以色列海岸,伊尔
贡的司令贝京向临时政府提出要求: 20%的军火要分配给在耶路撒冷的伊
尔贡武装,余下的80%也应当首先用来武装参加国防军的伊尔贡部队。

这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