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重要问题,因为在建国的头3 年以色列人口翻了一番,从68 万增至140
万,而他们中会说希伯来语的人仅占1/4。人们之间无法交流,只能靠手势
或借助翻译。官方的通知、新闻广播往往要同时用多种语言才能被多数人接
受。一些新移民到达以色列后,马上进入军队去打仗,有一些士兵却因听不
懂命令而莫名奇妙地死在战场上。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50 年移民安置中心和军队里,一种被称为“乌尔
潘”的速成语言学习班出现了。乌尔潘采用一套有效的集中强化训练方法,
学习者一般可在6 个月内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乌尔潘这一
形式直到今天仍在移民接待中心和外国人学习希伯来语时广泛采用。移民们
定居下来后,还可以继续在开放大学里学习希伯来语的阅读和写作。

今天,希伯来语已在以色列人中广泛地使用。甚至可以说,如果古代的
大卫王在今天复活并漫步于特拉维夫街头时,他也能听懂人们的谈话,而现
代人也能听懂他的话,不过可能彼此都会有些困难,因为某些古老的词汇在
现代希伯来语中已消失了。而许多新词汇又被创造了出来,语法也有所不同。

世界上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希伯来语的复活确实是语言学和社会学上
的一个奇迹,它实际上是人为地创造和推广的一种新语言,最后被社会所接
受。据说,人们在街头见到不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便会上去质问和批评。孩
子们如不说希伯来语,而跟父母讲其他语言,便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

现代希伯来语已经成为一种表现力很强、词汇丰富的“活语言”了。它
有22 个字母,与阿拉伯语一样,书写顺序是横行从右到左。由于犹太人与阿
拉伯人同属闪族,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希伯来语许多词语的发音也与阿拉伯
语很相近。例如,希伯来语中“太阳”是“谢米什”,阿拉伯语是“夏拉姆”
等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往来,使希伯来语不断产生着新词汇。当代希
伯来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诗歌、戏剧、小说都己被译为
其他多种语言。

由于受家庭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往往在正式,公开的场合讲希伯来
语,在家里和本移民集团中仍说他们自己熟悉的语言。不过这种情况已越来
越少了,因为年轻一代中希伯来语已很普遍了,往往是年轻人的希伯来语比
老一辈说得更纯正和熟练。以色列有一句笑话说,在这个国家里,是孩子教
家长说母语。

今天,在以色列人中大约还有70 种语言,除了大家的共同语言希伯来语
外,有意第绪语、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西班牙语。除了希伯来语的
复活是语言学上的一个奇迹外,以色列人还创造了许多奇迹,其中最令世界
惊叹的,大概是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沙漠中创造的奇迹。

二、沙漠中的奇迹

1906 年,一个年轻的犹太人来到了巴勒斯坦。为前往耶路撒冷,他穿过
了泥泞的沼泽地。在朝拜了耶路撒冷的圣迹之后,他又去了内格夫地区。那
块“未知的土地”以自己的严酷外貌迎接了这位年轻人:在烈日照射之下,
乱石垒垒的沙漠伸向了地平线处的远方,稀疏的小树和颜色发黄的灌木丛在


于热的东风中摇曳着。暑气笼罩着大地,光秃秃的岩石、奇异的坑洞和被惊
动的蜥蜴、蝎子怒视着胆敢闯入它们王国的不速之客。这位年轻人毫无沮丧
的表情,暗中发誓要让这片沙漠开出美丽的鲜花来。

这位年轻人就是“以色列之父”本一古里安。

在此之后,随着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以色列的成立,本一古里安带着
其他同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创造了沙漠中的奇迹。

□祖国高于一切
以色列国成立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向以色列聚集,曾出现
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现在以色列已有500 多万人口,犹太人超过400 万。
移民来自世界各地,由此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社会。

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犹太人热爱祖国和为民族兴亡的献身精
神。以色列建国前,全世界犹太人在物质上和道义上的鼎力相助起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以色列建国后,又和以色列全民皆兵的方针和军人誓死保卫祖国
的“马萨达精神”是截然分不开的。

为了祖国,以色列人似乎是无条件的。以色列的个人所得税是累进制,
收入越高交税越多。一般工作人员的每月收入是3000 美元,但要交1000 美
元的个人所得税。一个经常偷税漏税的中国歌星对此大惑不解,问一个名叫
兹维的先生愿意交这么多税吗?对方回答说:“国家建设要钱,移民要钱,
大家都愿意交。”

以色列属于移民国家,会不会产生宗派呢?一些外国人很奇怪。“刚来
的时候会有一些隔阂,但时间一长这种地域隔阂就慢慢消失了,因为大家都
是犹太人。”那么,那些人为什么会放弃所在国的优越条件而非要回到这个
沙漠小国呢?一般犹太人回答都很简单:“因为以色列是我的祖国。”

□沙漠中的花园
犹太人善于经商,的确名不虚传。以色列是个以沙漠和荒丘构成国土的
国家,居然能使全国粮食基本自给,并能以大量有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每年
赚回巨额外汇,这实在令人惊讶和羡慕。

以色列的农业结构中,有一种高效益的成份,它赚钱多且无人觉察,那
就是鲜花出口。据资料统计,1992 年以色列出口花卉1。7 亿美元,1993 年增
至2 亿多美元,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平均每人每年从鲜花出口中收
入40 美元,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芬芳香溢的鲜花将一个弹丸小国装扮的
分外妖烧,仿佛一个美丽的花园。当然,以色列的领导人为解决可耕土地减
少和可灌溉水的困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以色列农业的显著特点是“三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

在以色列,由于年降雨量很小,造成了真正的“水比油贵”,遇上天旱,
政府还要花巨额外汇进口淡水。以色列对全国实行统一的淡水管理,并耗资
数亿美元兴建了全国输水工程,通过大小输水管道,把水从北部地区一直输
送到南部干旱地区。不仅如此,在以色列农村,不论是大田还是果园均是喷
灌或滴灌, 80 年代起滴灌逐步取代喷灌。这就是说,以色列农业用水是以
滴计算的。此外,土壤贫瘠是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又一难题,为此,以色列一


方面大力发展对土地要求少、对技术要求高的农业,另一方面又大力发展高
科技农业,普遍推广特种水果和生物工程系列产品,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设
备。这就是以色列农业成功的奥秘,确实是高投入、高科技带来了高效益的
“三高农业”。以色列籽棉单产高达每公顷近4000 公斤,每头奶牛年产量高
达10000 公升,1991 年海鲜农产品出口额为6 亿美元,加工食品出口为6 亿
美元,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额的比例权为3。5%,一个农民平
均可以供养64 个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农村大多数人生活在两种独特的合作组织内,一种是基布兹(集
体农庄),另一种是莫沙夫(合作社)。这两种组织都是公有制,其主要区
别是经营方式不同,基布兹是集体经营,莫沙夫是家庭经营。但不管哪种形
式,农业的产业化程度都非常高,换句话说,以色列的农业很像现代化的工
业。以色列全国共有450 个莫沙夫,中等的莫沙夫一般有60 户左右的人家,
每户有30 多亩地,大多有15—30 个左右的雇工,年产值在12 万美元—120
万美元之间。

以色列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是同步进行的。以色列农
村越来越多的人转到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农业的生产条件越来越接近,甚至许多方面超过工业。因此,在基布兹或莫
沙夫内,商店、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仿佛一
个小城市。

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在短短40 年内的农业现代化竟如此之高,不能不让世
人惊叹。

□工业幼儿园和高效率的国营企业
以色列有间工业“幼儿园”,听起来使人感到奇怪。所谓工业“幼儿园”,
指它像幼儿园培育幼儿那样,专门培育新建工厂的“工业园”。

在以色列北部的上加利利,有一间工业“幼儿园”,这家工业园是个企
业集团,创始人是德国犹太人斯梯夫·维尔太海米,现年69 岁。他早先是个
小业主,他从德国特别重视职工培训这一成功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将技术服
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新建工厂,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经营,相信会获得盈利
并有益于以色列工业的发展,于是投入资金兴办这种特殊的“幼儿园”。

众所周知,新办的工厂通常由于种种原因,最初几年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效益不那么好,甚至出现生产不正常,导致亏损。越是高技术密集型的工厂,
这类情况越难免。斯梯夫盯住了这一目标,在加利利中部买了一片土地,聘
用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盖起了可同时接纳20 间新工厂的厂
户,办起了专向各新工厂提供各种技术培训服务的工业“幼儿园”,新工厂
在开始投入生产前,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部分工人送到这“幼儿园”培
训一段时间后,回自己的新办厂即可上岗正常生产了。

斯梯夫的工业“幼儿园”于1985 年开始经营。任何一个打算开设新厂的
以色列投资者,只要向工业园交纳一笔费用,即可在工业园内开办工厂。工
业园负责向投资者提供现成厂房,代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工厂的生产提出经营
管理咨询,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终使其形成有效的生产
能力。同时,工业园还向园内工厂的职工们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一般满3
年后投资者即可离开“幼儿园”,另外设厂生产,将全部机器设备及训练有


素的职工带走。此时,工厂就如“幼儿”离开“幼儿园”了,可独立经营,
并掌握了生产和经营的全部技能。正式投入生产时不会像未经培训的新工厂
那样出现诸多问题。斯梯夫经营的工业“幼儿园”已9 年了,它已培训出许
多新工厂。现在,在其周围已形成了一个由它培育出来的工厂组成的新工业
区。在这个工业区里,职工人数虽然只占以色列全部工业职工人数的1%,
但它的产品出口额却占全国工业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以色列政府根据工
业园的经验,已经在全国各地再建10 个类似的工业园,以促进本国工业的有
效发展。

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工业非常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生活日用品。但自60
年代后期开始,该国发起一个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出口换汇为导向的建设热
潮,通过兴办各类工业园,培育本国的现代工业体系。经过20 多年的建设,
克服了国内资源缺乏、能源不足、技术水平低的制约,充分发挥犹太移民的
人才优势,现在,以色列工业无论在组织管理、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还是
在市场营销等方面,在中东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

以色列发展工业,很重要一招是依靠本国大批高素质的犹太技术人力资
源,建立起多样化和高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依靠各类专业技术人
员,使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紧密结合。这样,使以色列工业发展
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接着,以色列工业先从仪器、饮料、纺织、
服装、皮革、家具、塑料、药品、化工及旅游纪念品等轻工行业开始,到60
年代后期着手发展玻璃制品、汽车轮胎、太阳能设备、金属制品、电子产品、
医疗设备及钻石加工等。到80 年代开始,集中发展光学和精密仪器、高技术
电子产品(包括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光学玻璃纤维、工程机械、武器
及军事设备、航空和航天设备、生物和化学药品等高技术工业产品。

以色列的军事工业发展迅速,而且相当发达,近年已大量出口,据资料
反映,其近年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出口,每年估计超过12 亿美元,占其工业
品出口值1/4 左右。从事军事工业生产和销售的人员达14 万多。军工出口产
品有各种自动冲锋枪、坦克、弹药、灭火设备、电子遥控系统、导弹、海军
巡逻艇、战斗机等。据外界披露,以色列已成为世界第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
家了。

以色列工业中钻石加工业相当发达。以色列虽然不产钻石,但该国技术
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他们从国外进口钻石原料,靠犹太人的高超割切和打磨
抛光技术,把钻石加工得珍贵可爱。另外,应用犹太人经商的技巧,将加工
后的钻石销往世界各地,从中赚取丰厚的差价。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的
钻石加工发展成为本国的重要工业。到1985 年,全国共有大小钻石加工厂
1000 多家。钻石工业在以色列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1990 年其钻石出口
30 多亿美元。它的中小型磨光钻石也占据国际市场的80%,其他各类钻石也
占世界出口总值的40%左右。无论从加工数量、质量和销售角度看,以色列
钻石加工业都是世界之冠。

以色列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其工业产值(不包括钻石加工
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1 万多个,工业产品
出口占全国出口值的90%。

当然,以色列的工业中多种成分并存,其国营企业也不乏活力,效率和
效益之高令人惊奇。以食堂为例,以色列的一般国营企业的食堂大都是一个
人管理,而且大多是中年妇女,从采购、配菜、洗菜、分发、收洗餐具,直


至结帐,都是这一个人完成的。早餐7 点开始,管理员6 点20 分上班。她刚
换好工作服,6 点25 分送面包的车就来了。取好面包后,迅即将其切成小片,
放入大托盘。6 点35 分送洗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