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第5届-张平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5届-张平抉择-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诚这一番有些发狠的话,震住了每一个人,这次行动自然而然地也就决定了。 

  但让李高成没有想到的是,在马上就要出发去中纺慰问的时候,杨诚却突然借口有事不去,而让他带队去中纺慰问…… 

  他想来想去没能摸透杨诚不去的真正想法。 

  也许,仅仅只是也许,杨诚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李高成好,像这样的好事,由你市长去做,这对你以后工作极有种益,尤其是在中纺的工人中间,将会留下一个令工人们刻骨难忘的印象;当然,也许还会有另一个原因,这本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你自己来解决。在一个停工停产近一年,好多工人很久发不出工资的企业里,谁能想象到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干干净净的腿脚,为什么要往泥窝里伸…… 

  李高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总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杨诚,是因为看不透这个人,还是因为对他不信任?或者,是因为社会上那些林林总总的看法和观点,对自己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比如像妻子的那些话,比如像严阵的那些话…… 

  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呢?虽然你已经成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市长,你已经成了一个国家政府的高级干部,但你却失去了你的个性,失去了你当初的棱角,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连话也不会讲了。假如要是有一个作家想以你为原型来创作一个角色时,很可能这个人物会是最没有个性,最没有特点,最无法塑造的人物,也必然将会是一个最失败的人物! 

  你究竟算是个什么人?你几乎失去了你原有的一切,你真是什么也不是!你的个性、你的特点、你的脾气、你的本色,还有你当初叱咤风云的威武和气魄、运筹帏幄的策略和谋断都是什么时候给丢了的?你还像你吗?什么时候才会变得有校有角、有声有色、敢恨敢爱、敢吼敢骂,你用不着老是提防别人,也根本不必担心别人会怎样算计你? 

  你虽然是个市长,可你活得还像是个人么? 

  当满载着米面、衣物和食品的一溜大车小车开进中纺时,李高成想象着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 

  偌大的中纺宿舍生活区中心,除了稀稀拉拉的一些看热闹的小孩和一些不三不四、怪话连篇的赖小子外,剩下的就是那几个事先通知的领导和那些满脸警惕的保安人员了。 

  按原来设想的安排,全厂的职工都应该来的,就像上一次他来这儿一样,至少也会有一两万工人聚集在这儿。然后再根据由厂方调查得来的贫困户名单,让他们都坐到最前排来,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按提供的救济数额单分发给他们,再接下来便是领导讲话,当然最后一个讲话的应该是他。为了这么一个讲话稿,他整整准备了两天。秘书提供的讲话稿第一次让他毫不留情地全部否定了,他从来也没感到过秘书的水平竟是这样的差。不仅没有水平,而且根本没有激情,干巴巴的,连个一般的汇报材料也不如。最后还是由自己动手,前前后后改了十几遍,才让他意犹未尽地定了稿。以他的意思,这不仅要搞成一个大型的访贫问苦的慰问活动,同时也要争取把它开成一个群情激奋的动员大会。借这个机会,他想把中纺工人当年的劲头全都鼓动起来,为下一步中纺的开工和搞活献计献策。 

  他什么都设想到了,却偏偏没想到竟会是这样:万人大会竟没有一个人参加!运来了十几辆车的救济品,竟没有一个人来领救济! 

  多少年了,李高成参加过数不清的会议和活动,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有人参加的会议,没有人参加的活动!把市里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领导,当然也包括他这个市长,全都没屁股没脸地晾在了这里! 

  别说没遇到过了,就是听也没听说过! 

  李高成默默地看着眼前这几张分外熟悉而又极为陌生的面孔: 

  总经理郭中姚,党委书记陈永明,副总经理冯敏杰,副总经理吴铭德…… 

  都很尴尬,都很狼狈,都很沮丧,都很茫然。 

  面面相觑,却又相互躲避着对方的眼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高成终于打破了沉寂: 

  “……人呢?是没有通知,还是组织不起来?” 

  “李市长,……是这样,他们事先让我告诉你们,说不要让你们来了。公司里的几个领导商量了商量,觉得还是不要告诉你们的好……”总经理郭中姚有些吞吞吐吐地回答道。 

  “为什么?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李高成的话声不高,但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可怕。 

  “……原来我们想来着,这个会议和这次活动应该能组织起来。”郭中姚依然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就算有人对我们有意见,但这是市里的领导组织的,而且是慰问和救济职工中的困难户,并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和意图,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应该是不难组织的。我们在公司里的有线电视上讲了好几遍,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公司的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也可能是太大意了,本来觉得没问题的事情,慰问和救济工人么,哪想到偏是工人们不来……” 

  “那你们提供的贫困户名单都是从哪儿来的?”李高成不禁有些气愤地问道。 

  “这都是让下面的干部们提供上来的,据了解,还是比较可靠的……” 

  “据了解?据谁的了解?据你们的了解,还是据别的什么人的了解?”李高成不断地追问道。 

  “李市长,现在公司里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副总经理冯敏杰接过来回答道,“李市长,你也是知道的,我们这些干部如今在厂里的处境并不太好,所以这些名单都是由基层干部提供上来的。名单我们认为还是可信的,但问题并不是在这里,是工人们根本就不想来,“那些领头闹事的,现在横得很。他们说不让来就没人敢来,一般的工人们不敢来,就是那些真正的贫困户想来也不敢来。如今公司里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是邪气压倒正气,工人们根本就不听我们的……” 

  “行了!”李高成一下子打断了冯敏杰的话,“那你就给我说说,工人们为什么不想来,工人们为什么不听你们的,偏要听那些领头闹事的?” 

  “那些闹事的说了,工人们根本就不想来领救济,他们还说那些贫困户也根本不想来领救济……”公司党委书记陈永明接着说道。 

  “为什么?你们了解过吗?” 

  “他们说了,慰问救济他们是对他们的侮辱和蔑视,他们不希罕……”陈永明结结巴巴地学说道,“他们还说,中纺的工人什么时候让人救济过?中纺有几万工人哪,你们救济得过来吗?还有的人说,现在中纺的问题不是走形式、做样子、搞什么慰问救济,中纺现在需要的不是这个……” 

  李高成顿时懵在了那里。真是什么也想到了,偏又是没想到这里!他不知道这些话经人传到他这儿时,已经有了多大的变化,但仅仅从这些话的意思来看,工人们说得有理、有力。这正是工人们的口气,只有工人们才说得出这样言必信、行必果、见利思义、忠贞不渝的话来。 

  也就是在这一刹那间,李高成明白了自己再次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巨大的错误之处就在于自己忽略了一个最不应该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再一次选择错了依靠的对象。现在站在你眼前的这个领导班子,是这个国有企业里几万工人极为愤恨、极不信任的领导班子,对这个班子厚厚的两大摞子上访材料几乎撒遍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就在前几天,就在这同一个地方,你面对着这里的数以万计的工人许下诺言,说一定要尽快地查清中纺的问题,查到谁就是谁,查到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绝不手软,绝不姑息,铁面无私,一查到底!然而这才仅仅过了几天,你却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把眼前的这些被工人们视为腐败分子的领导干部,再次作为依靠对象,让他们来组织这次会议和活动。工人们认为他们的贫穷和厂里的困境正是由于这些人给带来的,而你却让这些人来对工人们进行慰问和救济!这岂不是佛头着粪、放虎自卫!难怪工人们会一个也不来,也难怪工人们会说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和蔑视! 

  末了,李高成对郭中姚问道: 

  “能不能把那几个领头的工人代表叫过来?” 

  “……哪几个领头的?是不是就是原明亮、张华彬他们?”郭中姚有些茫然。 

  “那你们说的领头闹事的都是些什么人?”李高成强压着愤怒没让自己发作起来。 

  “还有啦,哪里仅仅就他们几个,还有一些不三不四……” 

  “胡说八道!到现在了你还这样说话,我真替你感到害羞!好啦!不管是什么人,我请你马上把他们给我叫过来!听见了没有?你这个木头!我再给你说一遍,请你马上把他们叫过来!”李高成终于一下子发作了出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看重的一个数万工人的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反应竟会这样迟钝!竟会这样愚蠢!以至好半天看不出领导的意图和愤怒来。 

  大概是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看见过李高成这样大发脾气,郭中姚就像挨了一问棍似的愣在了那里,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也不知过了多久,郭中姚才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地说道: 

  “……李市长,不是我们……不叫,是他们不肯来呀……” 

  “你呢!能不能把他们叫过来?”李高成把眼光对准了党委书记陈永明。 

  “……李,李市长,情况是这样,现在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都在哪儿,这会儿要找他们,恐怕是……” 

  “你呢!还有你!还有你……” 

  李高成一个一个地追问着眼前的这些公司的领导们,但结果都一样,没有一个人自报奋勇能把公司里那几个他们认为领头闹事的人叫过来。 

  所有的人都四顾茫然地站在那里,好久好久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 

  末了,还是由李高成最终决定了究竟该怎么办,他挥了挥手对所有人说: 

  “不管是大车小车,全都开到老干部活动中心院子里去原地待命!其余的干部们分成两个组,我跟郭副市长一个组,张副书记和刘副市长一个组,按照公司里提供的名单,分别到职工家里走一走,好好了解了解,就算是现场办公,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今天解决不完,明天继续解决,趁这个机会,大家也可以认真了解了解和看一看中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两个小组很快就划分好了。郭中姚几个人有些怯生生地问道: 

  “李市长,我们呢……” 

  “你们倒还有脸来问我!”李高成差一点没骂出声来,“你们都好好给我想一想该怎么办!随你们的便!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李高成转身走开的时候,连回头看也没再看他们一眼,把这几个垂头丧气的经理们全都扔在了那里发呆。 
 

 



    
张平《抉择》                

  
  二十五 
  李高成第一个去的是老厂长原明亮家。 

  他的本意并不是想看看这个老厂长家里有多穷,经济有多困难,而只是想听听老厂长的意见,问问他这一次慰问救济活动究竟应该怎么搞。 

  然而当他一走进老厂长的家里时,还是被老厂长家的贫困给震撼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曾是上万工人的中阳纺织厂老厂长的家里会穷成这个样子。 

  已经做了祖父和外祖父的原明亮,和他最小的儿子住在一起。加上儿媳和老伴,一家五口人挤在一套不足五十平米的单元房里。说是两室一厅,其实那个厅只有六平米左右,而这六平米左右的厅竟然就是他家的会客室!两个十多平米的房间,一个小点的做了自己和老伴的卧室,一个大点的做了儿子媳妇的卧室,还有一个四平米左右的储藏室,则做了他十三岁的孙女的卧室! 

  其实老厂长的家里还多着两口人,那就是老厂长的一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也住在家里,白天在这儿吃饭,晚上在这儿睡觉,只有在星期天的时候,女儿才把孩子接回家里去。这就是说,老两口的卧室里,晚上要住进去四口人!这也就是说,老厂长虽然70岁的人了,每天还得照看孩子,还得照看这个家,还得买米买面、洗衣做饭,还得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 

  如果公司里的情况仍然像以前那样好,如果公司里的工人们每月都能领到一份工资,如果孩子们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住房,老厂长的家里还会这么拥挤,还会这么操劳吗? 

  还有,如果老厂长家里现在存放着30万元人民币的现钞,老两口还会这样享受不到本应该拥有的正常而祥和的晚年吗? 

  想到这里,李高成不仅愣了一愣,他没料到自己竟会有这样荒唐的想法,不知不觉地就联想到了那30万人民币上…… 

  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李高成一行八九个人,只站着就已经把客厅里挤满了,有几个人只好站到老厂长的卧室里。 

  一台只有八个频道键钮的十八英寸国产彩电,一个只有一道门的老式冰箱,客厅里能坐的也就是几张折叠椅和几个没有靠背的吃饭用的圆凳子,连沙发也没有,其实根本就放不下沙发!除此而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家具和摆设了。儿媳的卧室里李高成没有进去看,原明亮的卧室里除了一口陈旧的大木箱子和一张六十年代时兴的带腿的铁架子床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床罩,没有地毯,没有壁灯,没有床柜,没有那种拖地的窗帘,更没有什么时兴的衣柜、壁柜一类的东西。 

  一家人除了儿媳在别的单位上班外,所有的亲属都在中纺工作。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大女儿、二女儿,还有他的外甥他的侄子,到底有多少人,也许连他自己也难算得清。 

  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