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还是污染,他比我们轻,我们比他重。还要往上提升,那真正的清净,一真法界才是真正的清净,无佛无众生。完全随顺自己的法性,不是随顺诸佛如来的教诲,随顺自性,随顺性德,那叫真清净。佛法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这叫妙法。世间所有之法,决定不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那个法就不妙。世间法、世间圣贤能帮助你脱离三恶道,能帮助你得人天福报,但是没有办法脱离六道,所以那个法不妙。佛法之高妙,就是能够帮助你脱离轮回,脱离三界;更妙的,能帮助你脱离十法界,帮助你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在一切法里头,最直捷的、最稳当的、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靠得住的,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把念佛法门做为大总持法门,道理在此地。
  隋唐大德们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实在讲,那些人在我心目当中看到,那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决定不是凡夫。因为我们在佛陀遗教,遗留下的经典这么多,看到佛常常讲总持法门,我们总是想抓到,究竟哪一个不晓得?心里面没有智慧、没有主宰,今天听人说这个法门好,明天听那个好,到底哪个好,到最后算了,不学了,不知道哪个好。所以这些佛菩萨来给我们做示现,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一个总检讨,哪个第一殊胜?大家承认《华严》第一殊胜;换句话说,在一切经里面,大总持法门就是《华严经》。《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比《华严》更好,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华严》所归是极乐世界,这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我们现在采用的本子,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夏老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决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帮助我们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这些众生平等得度,所以将五种原译本做一个集大成的工作,让我们有所归依。这个本子里面分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找第一,找总持,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四十八愿第一」。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哪一愿第一?古大德也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烘托出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以「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佛法的真正大总持法门。四十八愿就是名号的注解,《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整部的《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古大德是绕这么大的圈子,让我们肯定,深信不疑,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加上南无;南无是恭敬,是皈依的意思,不是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六字洪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大总持法门。总持大光明天王他从这个地方解脱的,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我们听了之后,读到之后,应该知道怎样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0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偈颂的第六首,在长行里面是「不思议慧天王,得善入一切业自性不思议方便」,他的赞颂,这首偈我们先念一遍:
  【业性广大无穷尽。智慧觉了善开示。一切方便不思议。如是慧天之所入。】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第一句就是讲「业性」。业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事,造作的结果则称之为业。业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造作?追究它的根源,根源是性,『业性广大』,所以造作的自然就无量无边,无有穷尽。清凉在注解里面讲,「广大,一念造一切」,这五个字很不好懂,而这五个字正是虚空法界一切现象的说明。佛家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境界不算大,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尊佛的报土,也是我们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尊佛他教化的区域,至少都是一个大千世界;还有一尊佛,他教化区域有两个大千世界、五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不等。为什么诸佛的教区有这么大的差别?因地当中发愿不相同。有人发的愿范围窄小,有人发的愿范围广大,成佛之后教化众生,与他因地发的愿决定是相应的,所以佛法也离不开因果。而诸佛如来心愿最大的无过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教化的区域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大千世界。经里面讲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是表法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西方,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极乐世界,所以它的范围太大太大了,这都是因地作菩萨的时候所发的愿心不同。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心愿有多大?除了希望自己成佛作祖之外,发愿要想帮助别人,实在讲很有限。我们的心量,实在讲太小太小了;心量虽然小,业性不小。诸位想想,心量很小,画的圈子很小,业性不小,你在这个圈子里造作的业可就重了;心量要大的话,你造作的业也分散了,不至於这么集中,集中太可怕了。所以我们集中,集中到最后变成一点,就是阿鼻地狱了。由此可知,愿心不能不大,愿心大,你造作那些罪业,因为范围空间太大,看不见了;你要是把空间缩小,你的罪业很明显,缩得更小那就愈显著,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而事实真相是一念造一切,「一切」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从哪里来的?一念。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指的是什么?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际的依正庄严,是我们自己一念造的。一念觉,一真法界现前;一念迷,十法界现前,全是自己念头变现的。《华严》讲得好,「唯心所现」,这些现象是唯心所现的;所现的这些形相千变万化,刹那不住,那是识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变化?什么叫识?妄想是阿赖耶识,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识,识起的作用。真正觉悟的人,他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他住一真法界,他心只有现相,他不起变化。我们要问,不起变化是不是就常住?不是的。如果你要认为不起变化就常住,那你就错了,还是属於刹那生灭,不过他那个相续相不起变化,就好像真的常住一样。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刹那生灭,前面一念跟后面一念不一样,於是相就不相同。一真法界里面前念跟后念是没有差别,所以他的现相就看不出有生灭,看不出有变化。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才是事实真相。刹那生灭,生灭不住,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世间法不可得,十法界的法不可得,一真法界的法也不可得。所以诸佛菩萨,我们讲法身大士,他们彻底放下了,心地清净,所谓是一丝不挂。
  反过来看看我们,凡夫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数不清!诸佛菩萨心地里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自己的自性也跟诸佛如来一样,本来无一物,为什么现在牵肠挂肚搞这么多?自己原本是个佛,就是因为这些拉拉杂杂的,把自己变成了凡夫。自己本来有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现在是怎么样?转智慧为愚痴,诸位要晓得,痴跟智是一桩事情。所以大乘经里面才常说,智愚不二,迷悟不二,觉迷不二。觉悟了,愚痴就变成智慧;迷惑了,智慧就变成愚痴,愚痴也就是无明,一桩事情,就在觉迷。什么是觉?心里一丝不挂,觉了。什么是迷?心里牵挂的东西很多,迷了。迷有轻重,悟有大小。迷得重的人,心里牵挂的东西多,他就迷得重,智慧就少;迷得轻的人,心里牵挂的少,也就有一点智慧,就这么回事情。诸位真的懂得,真的搞清楚了,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放下两分,你的智慧能力就透两分,就这么回事情。不肯放下,永远是迷惑颠倒,智慧透不出来。
  世间哪个人没有贪心?哪个人没有瞋恚?为什么你有贪,为什么你有瞋恚?你愚痴,愚痴就是无明,没有智慧,它在作祟。你放下贪瞋,无明就薄了,智慧慢慢就开了,必须智慧真正的开了。我们见思烦恼放下,智慧开了,小智慧,为什么?一念造一切还见不到。再把尘沙烦恼也放下,智慧更高,有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一念造一切?还没有,还得要破几品无明、证几分法身。法身大士,有没有见到一念造一切?还没有,法身大士在《华严经》上讲有四十一位,什么时候才真正发现一念造一切?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八地菩萨。无明四十一品,八地菩萨破多少品无明?三十八品。十住破了十品,十行破了二十品,十回向破了三十品,从初地到八地又破八品,破了三十八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破了三十八,差不了多少了,这个时候见到一念造一切。见到一念造一切就见到阿赖耶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活动的状况你看到了,不是普通的法身大士。八地叫不动地,真的不动,心如止水,不动,所以极其微细的境界统统现前,这才发现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把它的根源找到了。我们今天是凡夫,距离八地菩萨远之远矣,我们今天听佛所说,能够信佛所说,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没有善根的人听佛说这句话,他不能接受;不但是不能相信,「佛这个话是妄语、是邪见,绝对不是事实」,没有善根。有善根的人听了佛这句话不会反对,但是也信不过,不会反对,是佛说的,总得要尊敬佛,佛不妄语,但是这个话真有问题,那是有善根,没有福德。具足善根福德的人听了这个话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但是不是自己的境界,佛的境界。佛见到了,我们没有见到。
  今天在这个世间,也不只是现前,自古以来多少聪明人在那里探讨宇宙,我们今天讲科学家,从前讲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现在讲太空物理学家,探讨宇宙怎么来的,生命的起源怎么来的,写了很多书。现在藉高科技,他们也有不少的作品来探测宇宙,一般人看了都很欢喜,增长他的知识。事实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他们现在所探讨的就跟那棵大树一样,只是一根树枝、树梢,根本没发现。所以据他们所探测的、所了解的,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现在科学家已经肯定,肯定什么?没有绝对的真理,你现在发现到的是定律、是真理,过几年后来一个科学家再发现,把你推翻了,现在科学家肯定了。唯独佛法不能被推翻,佛法讲根,根是什么?一念造一切。现在科学家没有发现,说这个话只有佛法,大乘经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今天早晨出去散步,看到许多人在那里练身体,打太极拳,在练功的,我看了之后我也笑笑,那身体能好吗?能不生病吗?能真正得到健康长寿吗?不尽然也。这是什么?外表功夫,现在一般人迷信外表。我们看佛门一些老和尚,一直到老,甚至於活到,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岁才走,你们问问虚云老和尚有没有每天打太极拳,有没有练功?没有。他的身体为什么那么健康?为什么那么长寿?人家有内功,不是在外头形式上,内功是离一切烦恼,他心地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人家从内功上,那是真功夫,外功解决不了问题。「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什么时候该生病,到时候一定会生病,这个外功治不了的。内功行,为什么?内功能转业,外功不能转业,内功是戒定慧。
  所以佛法里有没有运动?有。什么运动?散步经行,很慢很慢,我们念佛堂绕佛,他不是激烈的,他是很缓慢,心境一如,这是真正的练功。世间人不知道,真正觉悟、彻底觉悟的人明了,为什么?他知道根源,他的生活、他的举止与根源相应,这是最健康的。好像树木一样,它虽然是在一片叶子里,它那个叶跟根连到的,生命力就强;如果这个叶它的生命力达不到根,只到树枝、树梢,这一片叶子没有多久就黄了,就掉了,就凋零。你们诸位想想看这个道理,我们短短的这一生,这一个身体就像树上一片叶一样,我们这一片叶能不能跟根相连起来?根是自性、是法性,佛家讲「称性」,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称性?我们的工作能不能称性?如果我们的生活、工作都能称性,这个身体自然健康,自然长寿。性是什么?性是寂静,清净寂灭,一个妄想都没有,就称性;还有妄想就不称性,再有分别、有执著,那愈来愈远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就好比这片树叶它能够达到的只是树梢,它的生命力当然不长,很容易凋零。如果他能够放下一切执著,好比这片叶的生命力能够达到树枝,它生命力就比较长;如果能够将一切法,世出世间法都不分别了,它的生命力可以达到本,本是主干,达到主干;如果连妄想统统没有了,它的生命力达到根。我用这个比喻,诸位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如果要想自己真正达到健康长寿,像佛菩萨一样自在随缘,他们生命力是跟根本连起来的。这个比喻浅显好懂,希望大家从这个比喻里头去体会,然后你再观察佛、菩萨、声闻、缘觉跟这些修行人,就像一棵树一样,树叶它吸取养分,它能从什么地方吸取;如果是从根本上,从根上吸取,这是佛,这是法身大士;从干上吸取,这是权教菩萨;从枝上吸取,那是声闻、缘觉;从树梢里面吸取,是六道凡夫。我看到这些是练外功,植物园树木多,我这一看,他们是这个办法。所以我们到那里去散步好,经行,在那边念佛,一步一声佛号,转一个大圈一个小时,念一个小时佛,也度不少众生。我们要把所学的东西,一定要运用在生活上,现在的话讲落实到生活上。一念造一切,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后面『无穷尽』三个字,意味就深长。「无穷尽」,清凉注解讲「未得对治,无能止故,有多门故」。他这三句话里,范围深广无尽。「未得对治」,我们不觉悟,没有方法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常讲的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