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尘也能现。
  能现虚空法界,能现过去、未来,他怎么不清楚,怎么不明了?你要问,为什么能现?要用科学家的话来说,他突破了时空的维次。这是科学家今天梦寐以求的,他们知道时空维次,但是不晓得用什么方法突破。佛法用什么方法突破的?一心。我们现在逐渐明白了,时空的维次怎么形成的?时空维次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形成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虚空法界了不可得。所以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那就是你迷的时候有虚空法界,有无量无边的法界;「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什么?觉了之后,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才叫觉。觉了之后,无量无边的法界没有了;没有了之后,所以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现前了,一真法界里面没有一切障碍。清凉大师解这部大经用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用科学家的话来讲,就是把时空的维次突破了,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是一法界,有障碍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就这么回事情。
  最上云音天王他明白了,他悟入了,他从这个法门突破十法界依正庄严,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他成佛了,他证果了。入一真法界,就是证佛果,他成佛了。我们读了之后想想,要不肯放下,怎么行?读经、听教,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这叫看破。看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清楚、明白之后,要放下,放下是功夫。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所以我们放下执著,就突破六道了。六道里面,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时空维次,二十八层天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的时空。如果细说,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时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法界,我的时空法界跟你的不一样,这个诸位要晓得。如果是一样的,我见不到的,你为什么还见到?我听不到的,你为什么还听到?我们闭了眼睛,外面见不到了,为什么你能见到?我们塞著耳朵听不到了,为什么你还听到?你就晓得,每一个人的法界不一样,所以细说时空维次是无量无边。
  《楞严经》上讲得好,「别业妄见」是个人的;「同分妄见」好像是个共业,但是实际上,只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跟别人的妄想分别执著有相似相同的地方,其实还是个别的,只是这一分跟大家有相似的地方;别业就是完全不相同。所以才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佛道各人成,这是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前途是一片光明,完全在乎自己能不能回头,回头是岸,哪个人回头,哪个人就圆成佛道。这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佛菩萨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把这些大道理、这些大事实,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而已。所以佛对於我们的功德是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悟入,什么人都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
  你怎样能悟入?听了之后立刻就转境界,这才能开悟。听了之后,境界一丝毫不能转动,一切诸佛如来给你说法,你也没办法,你也没有办法悟入。为什么?丝毫没有转变。你小幅度转变得小果,大幅度转变证大果。佛以一音说法,听众所得的利益不相等,为什么不相等?每个人转变的幅度不相等。譬如我们刚才举的比喻,有人听了执著放下了,分别没放下,妄想还存在,这个人证小果,脱离六道轮回,证声闻、缘觉之果;有人听了之后,不但执著放下,分别也放下了,他所得的受用就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里面证十住果位、十行果位,三贤位的菩萨;有人听了之后,是大彻大悟,连妄想也放下了,执著分别妄想统统放下了,他证的果位就高,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的果位,这个法门叫圆顿大法,顿超了。听了之后,一样也放不下,凡夫一个,怎么样修学也出不了六道轮回。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修行方法、所契入的境界,经上讲得很清楚、很透彻,而且不断重复在讲。为什么要不断重复?佛知道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习,不可能听一遍就转过来的。所以佛说法,跟我们中国古人订的这些标准,可以说完全相违背。中国古人言语文字的标准是决定不可以重复,不许可雷同,雷同是大病。可是佛说法不断重复,慈悲到了极处,唯恐你不觉悟,唯恐你听了之后就忘记了。天天在重复,天天在提醒,可是我们还是不觉悟。不觉悟怎么办?佛菩萨不怕麻烦,很有耐心,还是不断的在重复。这一生你不能回头,来生;来生不能回头,后生;生生世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了不起,孔老夫子做不到;孔老夫子教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不教你了。可是佛不一样,佛了解人为什么这么执著,为什么这么愚痴,是无量劫来被烦恼薰习,薰成这个样子。现在佛的教学,要用戒定慧三学来薰习,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习,如何能够抵得过贪瞋痴慢?所以我们晓得,众生根性为什么这么劣,劣的原因是他长劫受烦恼薰习,何况在这一生当中又没有机缘闻到正法。现在这个世间,在家里面父母不教你,在学校老师也不教你,你怎么可能回头?怎么可能觉悟?能够教这些苦难众生、愚痴众生、坚固执著众生,除佛菩萨之外还有谁?
  《地藏经》上我们读过,佛菩萨非常感叹,「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难化的原因,就是无量劫来受这些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些浊恶的薰习,造成这种不幸的现象。佛知道,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以正法来帮助我们、来薰习我们。真正好学的人不能不读经,每天都要读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研究讨论,这些都是薰习。长时间的薰习,我们自然就会回头,自然会觉悟。好心的同修有,不是没有,很想学,很想有成就,可是事与愿违。这又是什么原因?说实在话,没有去照做,做,难!难也得要做。从哪里做起?
  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第一次我见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从哪里做起?章嘉大师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从布施做起。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舍什么?舍你最难舍的,先从最难舍的舍去。所以你自己要想想,我们有贪心,见到称心如意的就起贪心,不如意、不称心的就起瞋恚心,你要能把这个舍掉。如果贪财,把财看得很重,先舍财;贪色,你就先舍色;瞋恨心重的,先舍瞋恨。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最贪爱的是书本,我对於书非常爱惜,我所读的书别人摸,我心里都很难过。为什么?他把书摸脏了。要借我的书,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他不知道珍惜。看的时候,尤其我很讨厌的,人家看书看到哪里,把它叠页叠起来,这书就损坏了;夹个书签,书签是愈薄愈好,厚的书签也会把书损坏。我有这个毛病、这个习气,老师教我放下,教我布施、舍,好!我的书可以借给人看了,可是很不容易转过来。人家看了之后,当然跟我爱惜书本不一样,人家翻翻就翻旧了,翻旧之后就送给他,我就不要了,看到难过。这个样子折磨,折磨了五、六年,那个心才平静,相当不容易。
  这是我们佛家讲的嗜欲,你的嗜好,要把这个舍掉。更进一步的话,爱欲舍掉。最大的障碍,你有嗜好,你有爱欲,这是贪瞋痴的根,要从根把它拔掉,然后什么都能舍了。头目脑髓,连身都能舍了,真舍掉了。每天我们用这个工具为一切众生服务,替佛菩萨宣扬正法,这是舍身。这身每天生活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没舍,为佛法、为众生。这身是为佛法、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你就身心世界统统舍掉了,全放下了,这是个大转变。有同修们说,我常听到,实际上听到,也不见得是真话。他说:法师,你愈老愈年轻了。不见得是个真话,可是有这么一点形象,什么道理?这身不是我的,「我」就老了,这身是众生的,这身是佛菩萨的。佛菩萨需要这个假身为众生服务,众生需要这个假身去帮助他们学佛,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佛家讲「得加持」,上得诸佛菩萨加持,下得一切众生福力的加持,众生有福。所以不从心理上做一个大转变,你怎么能契入法界?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初学讲经很困难,这经怎么讲法?
  《华严经》,尤其是前面十二卷,过去学《华严》、讲《华严》的老法师,看到这个经文都头痛,不知道怎么讲法。你们想想,他为什么会头痛?没有开解,前面十一卷半的经文,念起来都很烦,何况讲?真正是叫枯燥无味。看到都是神,这些天神在这里赞佛,一个人在那里赞一段,这有什么意思?十二卷以后就好讲了,为什么?有理论,那里头有趣味。他不知道真正《华严经》,就是前面十一卷半文,后面是注解;前面是展示,后面才一桩一桩来介绍。你真正明白懂得了,你看这个展示就很有味道,这里头的义趣深广无尽。所以学佛总要入佛境界,佛境界跟凡夫境界的差别一定要知道,凡夫念念为自己,佛菩萨念念为众生,差别就在此地。念念为众生,自己也是众生之一,所以念众生就是念自己。念念为自己的人,不肯为众生著想的人,自己的利益也失掉了。自己什么利益?称性的利益,法身的利益,无量无边智慧德能的利益,全失掉了。现在世间人常常说一句好听的话,「心想事成」,给诸位说,唯有诸佛菩萨才真正心想事成,我们凡夫听到这四个字是一句好听的话,其实想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所以要知道,为自己,真实的利益失掉了,为众生才会心想事成。
  所以这首赞颂义趣很深很浓,非常契合於我们现代这个世间,我们怎样转成败这些现象?成是福,败是祸,成是吉祥,败是灾难,怎样化解现前的灾难?这些灾难现在都现前了,徵兆非常明显,大家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怎么转变?我们先从心理做转变,然后从行为上来转变。自己免除这些灾难,然后怎样去帮助别人消灾免难,这是我们在这首偈颂里面体会得到的。
  再看下面一首,下面是第八首,第七首缺了,缺了一首偈。第八首是妙髻天王,前面第七偈是胜光天王,有长行文,后头没有偈颂。这是经本到中国来有残缺的地方,可能他这个偈颂,因为在梵文本是贝多罗树叶写的,可能那一片是这一首偈,这一片丢掉了,翻译时这里就缺了一首。《华严经》像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中文本不是一个完全的本子。全部的《华严经》,我们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总共有十万颂。可是现在我们中文译本,《八十华严》只有四万五千颂,晋译的《六十华严》只有三万六千颂,缺得太多了。幸好末后的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完整的,就是《四十华严》;这一品是完整的,总共有四十卷。所以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读《华严》,方法是《八十华严》念到五十九卷,就是「入法界品」念完,然后接著念《四十华严》,这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我们华文译本里面最完善的,缺的还是不少,这个地方是缺了一首偈。我们看第八首:
  【十方虚空可知量。佛毛孔量不可得。如是无碍不思议。妙髻天王已能悟。】
  妙髻天王他得的是「舒光疾满十方虚空界解脱门」,他的赞颂也是会报他自己修学的心得。前面两句说明,毛孔之量超过虚空,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十方虚空太大了,在我们一般人概念当中没有办法称量,可是在佛法里面来讲,十方虚空不大。《楞严经》上有个比喻,佛比喻得很好,佛将心性比作太虚空,而将虚空比喻作一片云彩。这充分显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是心量,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比喻还是不好懂,我们再举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也有虚空,醒过来之后,梦里虚空到哪里去?如果从这个现象里面,诸位细细去体会,就不难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比喻,确确实实虚空不大,虚空是有限量的,不是无限量的。近代的科学家也有这种说法,他们发现,光在太虚空当中射出去,并不是直线,是曲线。如果是直线,那就是无限量的;它是曲线,曲线一定会回头,就等於说画个圆,画得大就是了,总会画回来,就说明是有限量的。他们这种发现、这个说法,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所以我们一听到这个说法,我们会肯定,同意他这个讲法。所以虚空也是从妄想里头变现出来的,不是真的。诸位我想都念过《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把空间放在什么地位上,我们应当要清楚、要明了。方分,就是讲虚空、讲四方、讲十方;时分,讲的是时间。方分跟时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空,中国人讲的宇宙。它是什么法?不相应行法。什么叫做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是从抽象概念里面产生的,不是事实。心法、心所法、色法,是依他起性;抽象概念,不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已经是虚妄的,已经不是实在的。真实的,只有圆成实性,圆成实性是讲心性,八识的体是圆成实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虚空不是真实的,佛毛孔量是真实的,那怎么能相比?
  毛孔里面能现虚空,能现法界。虚空会不会灭?会灭。什么时候灭?觉悟之后就灭了。就像我们梦中的虚空一样,梦中虚空什么时候会灭?醒来之后就灭掉,梦里面虚空境界都没有了。所以佛菩萨常常比喻,我们六道众生是在作大梦,我们晚上作梦是梦中之梦。不但我们六道众生是在作梦,四圣法界也在作梦。不过四圣法界的人作梦,知道自己在作梦;我们六道众生作梦,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把梦当真,所以就苦不堪言。什么时候梦醒?超越十法界,梦就醒了。十法界是个范围,是个时分、方分的范围。超越之后,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宗门讲「粉碎虚空」,都是这个意思。什么时候粉碎虚空?明心见性,大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