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字忘掉,来生得人身不容易。
  「仁」是仁慈,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这是仁。只想到自己,不顾别人,这个人没有仁爱、没有仁心。「义」,义怎么讲?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这叫义。义者,宜也。就是最合适的,不超过也不能够不到。我们一般讲义也是义务,义务也要做到恰到好处,中国人常讲义气,很重要。「礼」,礼是礼貌,礼是讲往来的、讲回报的。古人常讲「受人滴水之恩」,一滴水,比喻这么小的恩德,「常思涌泉为报」,报答要厚。这个心、这种行,这是有福,福是这样修来的。礼是讲往来的,义没有往来,义是付出的,义务。礼是秩序、礼节,它有节度,守礼就是守秩序、守法。
  「智」,这个智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拣别不能感情用事。对一切人事物,理智要超过感情,不会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偏差,容易做错事;理智做主宰,不容易做错事。末后一个是「信」,人要守信,要有信用。别人对我无礼,我对他不能无礼;别人对我不守信,我对他不能不守信。为什么?我接受圣贤教育,我不能够背师叛道。如果我不遵守,我欺骗老师。今天我们是在经教里头学习,如果不能够依教奉行,我们欺骗如来、欺骗释迦牟尼佛、欺骗代代承传的祖师大德、欺骗教导我的老师,这成什么人?你想想看,他还会有什么成就?你再想想看,他将来得什么果报?
  老师选学生,学生要具备什么条件?跟诸位说,就这五个字。老师会很冷静在观察,这个学生有没有仁?有没有义?有没有礼?有没有智?有没有信?如果具足这个条件,老师很喜欢这个学生,很乐意教这个学生。另外一个问题,学生好不好学?学生肯不肯接受老师教诲?如果好学,肯接受,师资道合,没有别的。所以真正好老师收学生,考核不是像学校里头举行考试测验,不是的。儒跟佛,老师取学生标准就在此地。有「仁」,这个人有爱心,仁能爱人,仁慈博爱!这一点心,这是真心,这是佛心。「义」,能够舍己为人,能够牺牲奉献,菩萨精神在此地。「礼」,他守规矩,听教诲。「智」,他能接受,他能理解。「信」,他能奉行。这就是世出世间法善知识取学生的标准。这五个字做不到,你遇到真善知识,你也学不到东西,你所学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这五条是基本的德行,以后再讲道德,是这个德行的扩充、这个德行的推广,我们不能不晓得,不能不认真努力来修学。所以他的心地清净、坚固不坏,邪知邪见不能侵入,妖魔鬼怪不能动摇,这个在佛法里叫法器。
  第三句,『摩尼处处以为严,众宝於中相间错』,这是讲你的德行,佛法里面讲的万德万能。从大的纲领上来讲,我们净宗学会成立,对於同学们提出修学的纲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摩尼处处以为严,众宝於中相间错」。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纲,每一条里面细行太多了。所有一切行门的根都在心,心里头真有!你心里头真正有孝、真正有敬,你才知道就自自然然表现在外头,怎样去孝养父母,怎样去奉事师长;你心里头有真的孝、真的敬,孝敬都是仁。你没有这个心,学样子学不像的,怎么装都装不像,人家一眼都把你看穿了,你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位要知道,真的里面才有乐、受用。早年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里头才有,假的里头没有。
  所以人在世间,没有接受圣贤教诲那就难讲了,接受圣贤教诲,头一个用真心,决定不用妄心。有很多人害怕,怕什么?我用真心,在这个世界上处处人家欺负我,我处处吃亏、处处上当,他怕这个,不敢用真心。「人家用虚伪对我,我也用虚伪对他」,好像报复一样。你要晓得虚伪是轮回心,他以轮回心对你,你以轮回心对他,来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这就错了!我要回头,我要改过,他以虚伪的心对我,我以真诚心对他,我来生不再搞轮回,我一定要把轮回心断掉,这是佛弟子,这是圣人的学生。古时候读书人常常标榜「作圣之徒」,作圣之徒是不再用虚伪,圣人哪有虚伪的!做圣人,就是我这一生我要超凡入圣,要有这个志气,要有这种见识。回头是岸,不能跟世俗一般人的见识,那就坏了。每天读经,跟同学们研究讨论,研究讨论是随时随处,不拘形式,你说这个多自在多快乐!
  「摩尼」就是自在的意思,「处处」是不拘时间、不拘处所,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事物,我不离开圣贤教诲,我总是把这些纲领原则掌握住,念头一起就能够觉察,不会失掉,它就相应,这才叫「受持」。真的接受了,持是保持,真的保持住了,没有忘掉,没有失掉。「读诵,为人演说」,读诵是天天在温习,这个有好处,天天有悟处,为什么?因为你天天在做,演是做,是在表演,做给别人看。你不要管人家看得懂看不懂,不要去管这个,那个无需理会,自己认真做。把五伦五常做出来,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德行,《论语》上讲得很清楚,「温、良、恭、俭、让」,要真的学!
  对一切人事物温和。我对这五个字,我说温厚、厚道,温和要厚道;良是善良;恭是不但恭敬,要慎,小心谨慎,恭慎;忍,佛教我们忍辱,孔老夫子让,忍让;俭是节俭,决定不能够浪费,浪费折福。你有多大的福报?天天在浪费,那还得了吗?懂得节俭,节俭是修福,福报是给别人享,不要自己享,自己苦一点好。苦什么?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生活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出离的心常常提在面前。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从节俭里头、从苦行里面得到的。这就是「众宝间错」。举这几个例子,诸位慢慢去想,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偈的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四卷)  2002/0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4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台面宝地偈颂第二首:
  【金刚为地甚可悦,宝轮宝网具庄严,莲华布上皆圆满,妙衣弥覆悉周遍。】
  这四句偈对前面长行都很清楚,重要的是我们要晓得它表法的意义,我们怎样学习。「地」是讲的心地,『金刚为地』。前面跟诸位说过,金刚是表智慧,真实的智慧,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的聪明,那个没有用处,智慧不是从问学当中得来的。世间人书念得多、看得多,我们讲的是观光考察见识很广,这些佛法里面都称之为记问之学,这里头有知识、有聪明,这是可以学得来的,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六道凡夫没有智慧,智慧要从定中来;换句话说,清净心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可见得要到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禅定,佛法里面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是智慧。
  所以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透出来的,是从禅定里面透出来。不是说书读得多、经读得多就有智慧了,不是的,那是世智辩聪,不管用的,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辨别。真正智慧生的时候,烦恼就没有了。你还有烦恼习气,哪来的智慧?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检查出来,最重要是自己,我自己到底有没有智慧?别人有没有智慧,说实在的话,他有智慧我也沾不到光,他没有智慧我也不受损害,最重要的是自己。凡夫的心是妄想,妄念纷飞,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佛菩萨的心,是般若智慧。佛门里头常讲:禅是佛心,诸位一定要知道,那个禅不是说禅定,也没有离开禅定。那个禅是讲什么?禅是讲般若智慧,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心是般若智慧。怎么知道?诸位读《坛经》就明了。
  《坛经》是禅宗必须修学的功课,《坛经》上第一句话,六祖说的「总念般若波罗蜜多」,开宗明义就把什么是禅给你说出来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中国禅宗不是讲禅定,是讲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怎么生的?从禅定生的。禅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不依禅定的手段,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总得要明了,否则的话,你到哪里去修?般若现前,烦恼就没有了。为什么?转了,转烦恼为菩提。所以能大师在五祖那里才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就是般若现前的样子,起心动念它是智慧,它不是烦恼;换句话说,他没有妄想,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烦恼,不是智慧,这个地方首先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
  我常常勉励初学,教初学,你们一定要记住、要明了,学佛学多少年了,连边都没有摸到,什么原因?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放下,你智慧从哪里来?不但智慧不能来,戒定都没有,你没有学佛,你在佛门里头混日子。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真正要想学佛,从哪里入门?我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障碍你,障碍你修戒定慧;换句话说,障碍你学佛。你要问我从哪里学起?我告诉你,就从这十六个字学起。把这十六个字放下,把这十六个字抛弃掉,你的障碍就没有了,你的戒学能成就,定学能成就,开智慧就有指望。这十六个字要不放下,你今生来世依旧搞轮回,你搞的是世间法,不是佛法。在佛门里头也是搞世间法,你天天念佛、拜佛、诵经、持咒,全是世间法,把无上的妙法都变成修世间的福报,有漏福报。为什么?有漏心、轮回心干什么都是轮回业。
  我这个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学佛的人不能有自私自利,不能有名闻利养,不能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可以有贪瞋痴慢。你们仔细去想想,每天认真的反省,这十六个字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淡薄?果然淡薄了一些,我们不能说一天一天,一天一天恐怕办不到,一月一月你才能见到效果;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你的功夫得力了。你要不每天认真的反省检讨、改过自新,你不会有进步;如果不进步,麻烦就来了。你要穿上这一套衣服,你就造罪业。这一套衣服是佛菩萨的标志,我们今天讲招牌,打著佛菩萨的招牌造轮回业,其他的都不说,这个罪有多重?你要问我这是什么罪?我简单的告诉你,这叫做破坏佛菩萨的形象,这叫做破和合僧,那你就晓得,戒律里面讲这个罪业的果报在阿鼻地狱。不是吓唬人的,是事实真相!
  世间的苦难不是苦难,算不了苦难,畜生、饿鬼、地狱那是真正的苦难。三途很容易进去,很不容易出来,这个事实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如果你能把这十六个字舍弃掉,你的智慧就生了。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这十六个字放不下,谁能放下?有智慧的人就放下了。为什么?他知道这个东西是造罪业的根本。我能把这个根本拔掉,永远不造罪业,纵然有点过失,那是小过失,算不了什么大过失,学佛你才能够正解,正确的理解,不会把佛经解错了。你有正见,你有正思惟,这容易入门。麻烦就是这个,你想想看几个人能把这个舍掉?想舍舍不掉,起心动念总是个「我」,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诸位你要想成就,你要相信我这个话,舍是不容易,给你讲要淡薄。什么时候有一点智慧现前?真的舍掉了,这是老实话。舍不掉,智慧不能现前,这个东西把你的智慧盖住了。
  这个地方讲的法身菩萨,他断掉了,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金刚般若智慧现前,起心动念金刚般若。「金刚为地」,这样的心,这是我前面跟诸位讲过的真诚心、正觉心,真诚、正觉达到了高峰。『甚可悦』,这个「可悦」不是别人,是自己。一般经里面讲的「法喜充满」,儒家《论语》里面讲的「不亦悦乎」,就是这个。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相关,永远是法喜充满。下面这是起作用。处顺境、处逆境,对善人、对恶人,都是一片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宝轮宝网』,这就是『庄严』。佛经里面讲的庄严,我们把它换句话讲,大家就懂得了,「真善美慧」。处事待人接物从内心里面发出,表现在外面是真善美慧,一丝毫虚伪没有,一丝毫染污没有,一丝毫的傲慢没有,一丝毫自私没有,真善美慧从这个地方表现出来。「轮」代表圆满,没有欠缺,「宝」表性德,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都透出来了,佛法当中常说的万德万能,圆满的德能。这一桩事情我们有少分相应,透少分的德能。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学佛,一下到佛的这个境界,当然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像爬楼梯一样,步步高升,境界往上提。提升境界,没有别的,放下!你想想看,我们上楼,我们不放下第一个阶梯,我们不能爬上第二级;放下第二级,我们就能上第三级,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放下,你永远站在地下,楼梯在你面前,一级你也没有上去;你要上一级,你把那个地放下。菩萨聪明,欢喜放下,得到马上就放下,绝对不保留;保留就停止在那里,不能前进。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去,他不停。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只有不停,他才是圆满的,他一停止就耽误了。纵然继续再往上爬,你也落在别人后面,别人已经上去了,你还在半路。
  「网」含义就多了。轮是自利,圆满的自利;网是利他,自利利他。自利不利他,谈不上庄严,利他不能自利,也谈不上庄严;圆满决定是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这个意思才圆满。所以佛教导我们,受持是自利,读诵是自他两利,为人演说是利他,利他当中有自利。为什么?自己要表演,自己要说,说就是温习。孔老夫子讲得好:「温故知新」,岂不是自他两利!这不是个道理,这是事实,我对於这一方面经验丰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