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操之点头道:“陆尚书真是有德君子,我实有负于他。”

刘尚值笑道:“负老丈人无妨,莫负陆花痴即可。”又道:“我明年正月十八就会启程赴建康,安定下来后会给你写信,你明年底也应该到建康了,到时我们又可以相聚。”

陈操之道:“丁春秋明年要去扬州,做王劭王内史的属官散吏。”

……

光阴易逝,转眼就是除夕,丁幼微依然带着宗之润儿,连同英姑、小婵等人来玉皇山草棚与陈操之守岁迎辛酉新年——晋穆帝升平五年,这一年,陈操之十八岁,丁幼微二十九岁,宗之十一岁,润儿九岁,身高已近八尺的冉盛十五岁。

正月十七,刘尚值与丁春秋一道来向陈操之告别,二人将同道至建康,而后丁春秋乘舟下扬州。

二月初五,顾恺之与徐邈远道来访,挚友分别一年余,此番相见,欢喜自不待言。徐邈已通过侨徐州大中正的品评,领到了六品官人免状,因荆州别驾顾悦之力荐,十八岁的徐邈以儒学优异被武陵郡太守辟为文学掾,来此见过陈操之之后便即赴荆州武陵郡就职。

陈操之笑问:“仙民拜见过冯府君了吧?”

徐邈脸一红,顾恺之抢着答道:“那还能不去见!仙民真是掩藏得滴水不漏。我一直不知道这事,这次同道来钱唐才向我说起,真是奇哉怪也,仙民竟成了子重的妹婿了!”

徐邈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操之问:“我义妹凌波与仙民堪称佳配,婚期选定了没有?”

徐邈镇定了一些,说道:“已占卜请期,就在今年十一月十九。”

陈操之点点头,选定今年冬月,自然是考虑了他守孝的缘故,而且冯凌波也是他母亲的义女,所以婚期选在他脱孝除服之后,这样他这个义兄也可以参加婚礼。

顾恺之道:“仙民大婚再远我都会来的。对了,子重,陈家坞这一年来变化极大啊,说是沧海桑田太夸张,但一路行来除了山水依旧秀美,其余道路、房舍大变样,原先过江一路行来看不到几个人,现在是络绎不绝啊。”

陈操之笑道:“等仙民来迎娶我义妹时,你再来这边看看,又是大变样。” 

顾恺之道:“我不管这些,子重取你近来画作与我看,画作有长进我才快活。”

陈操之便取他画的《冉盛怒目图》、《润儿垂钓图》、《山居四季图》与顾恺之看。顾恺之展开一幅《冉盛怒目图》一看,悚然睁眼,嘴上顿时没声音了,赏看半晌,又看《润儿垂钓图》和《山居四季图》,嘴里开始“咝咝”吸气,叹道:“子重,一别四百日,你的画技大进啊,吾甚惧。”

徐邈笑道:“长康,为何甚惧。怕子重夺了你三吴画品第一人的名头吗?”

顾恺之对着三幅画卷左看右看,说道:“只怕已经被夺去了,子重进步太神速了。”急命侍从取他新画的《夏禹治水图》和《春龙出蛰图》,与陈操之的三幅放在一起——

陈操之明显感觉顾恺之松了口气,不禁微微一笑,他的画作单独看,的确让人耳目一新,用色、用墨相当纯熟了,而且描摹之精、情趣之妙,俱有会心独到之处。但与顾恺之的《夏禹治水图》和《春龙出蛰图》这两幅画放在一起比较,就显出他的笔法及用色方面的不足了,顾恺之松了口气的意思就是说:“还好还好,还没被子重赶上。”陈操之道:“真是比不的,与长康的大作放在一起就相形见绌了。”

顾恺之两两对照,道:“还是甚惧。只怕不出两年,子重就让我瞠目其后了,不行,我去年常与荆襄士族子弟游玩,不够勤励,以后决不那样懒散了,不能让子重超过我。”

陈操之道:“好,以后我们再比试,终生为挚友、终生为敌手。”

顾恺之大笑,连声道:“好好,终生挚友、终生敌手。”

因为徐邈要赶去武陵郡赴任,所以顾恺之、徐邈这次只在陈家坞小住了三日便告辞西行。陈操之从徐邈那里得知郗超的叔父、徐、兖二州刺史郗昙于正月上旬病故,朝廷旋即任命东阳太守范汪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兼徐、兖二州刺史。范汪属京口郗氏一派,曾任郗超祖父郗鉴的掾吏。朝廷委范汪以重任,同样也是为了牵制桓温——

让陈操之奇怪的是,高平郗氏除了郗超之外,都与桓温不睦。

……

郗超以西府参军的身份代表大司、南郡公桓温参加建康太极殿新年元旦朝会,正月初三,谱牒司令史贾弼之去清溪巷拜访郗超,便说起在去年四月在陈操之那里看到的那封署名“英台”的书帖,又说了自己的疑惑——

郗超大感惊讶。凤目微眯,嘴角含笑。轻捻颌下美髯。沉吟久之。开口道:“弼之兄猜测得不会错。这个英台就是谢道韫。世人皆知谢安石好丝竹音律。却知其侄女谢道韫更是痴迷音律。谢玄曾对我说他化名祝英亭去吴郡游学。就是为了欣赏陈操之的竖笛。现在看来。痴迷陈操之竖笛曲的不是谢玄而是其姊谢道韫。那谢道韫易钗而弁与陈操之同学。江左卫玠陈操之可不是浪虚名的。谢道韫心生爱慕也不稀奇。难怪她以辞锋挫折王凝之。至今不肯言婚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郗超接连说了好几声“原来如此”。笑容可掬,对贾弼之道:“陆纳之女是明恋陈操之,谢氏女郎是暗恋陈操之。这真是本朝第一风流韵事啊,太有趣了!”

贾弼之道:“嘉宾兄,此事非同小可啊,传出去就是轩然大波,只怕会在南北士族间造成大纠纷,陈操之更是会成为南北士族之共敌,他以后如何还能入仕!”

郗超眼睛眯起道:“祸兮福所倚,此事若好好筹谋,未始不能化险为夷,说不定还能对消除南北士族隔阂大为有利——不过暂不要露口风,我要向大司马禀报后再定。”

贾弼之目瞪口呆,这事都要惊动桓温了,不免暗暗后悔多嘴,担心日后引火上身。



卷二 深情 六十、山雨欲来风满楼
 
永嘉之乱,中原大族拥部曲南渡,在江左求田问舍,与三吴士族颇多龃龉,而零散的流民,却没有多少可供选择停驻之处的余地,他们在胡骑追逼下节节南行,他们资财匮乏、人力寡弱,只是想找一个接近北土的地方停留,以便有朝一日重返故园,而京口、晋陵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之地——

京口、晋陵一带在西晋年间还是莽莽榛榛、贫瘠荒凉之地,地广人稀,三吴士族也未在这里建庄园田舍,所以京口、晋陵就成了北地流民聚居之地,这其中就有高平郗氏一族,郗超祖父郗鉴便是流民帅,德高望重、部曲众多,在京口一带势力强横,因平定王敦之乱有功,官拜大司空,高平郗氏也由此一跃而成一等士族。

王导欲与郗氏交好,交好的最佳途径便是联姻,郗鉴有女名郗璇,才貌双全,而王导适龄子侄有五、六人之多,王导便请郗鉴来府上选婿,琅琊王氏诸郎君,都慕郗璇之名,闻郗鉴来选婿,便各自打扮得衣冠楚楚、神态矜持,或吟诗、或独啸、或执笔草书、或临窗抚琴,唯有一少年郎坦腹卧东床,好象根本不知道有选婿这回事,郗鉴一一看来,那么多展示才艺的王氏子弟他都没看上,却说那坦腹高卧的郎君乃佳婿也,王导跟过来一看,坦腹者乃是他侄子王羲之——

郗超原打算过了正月十五便回姑孰西府,但叔父郗昙去世的消息传来,他只好去乌衣巷王羲之府第接了姑母郗璇与堂妹郗道茂一道回京口奔丧,郗道茂便是郗昙之女,因受姑母郗璇喜爱,自幼便在乌衣巷王宅长大,今年十九岁,比郗璇幼子王献之长一岁,与王献之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郗璇已把这个侄女当作她的儿媳妇了,所谓亲上加亲。

心高气傲的郗璇对没能把谢安侄女谢道韫娶过门耿耿于怀,她育有七子一女,长子、六子病夭,三子王涣之、四子王肃之俱已成婚,次子王凝之今年二十九岁了,却至今未娶,这其中有个缘故——

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郗璇常与东山谢氏女眷往来,极其喜爱谢奕之女谢道韫,想让儿子王凝之娶谢道韫,王凝之行冠礼之时,谢道韫才十岁,郗璇命儿子王凝之等谢道韫长成然后娶之,王凝之就奉母命一直等着,等到前年,王凝之二十七岁了,高门子弟二十七岁还未婚娶的实在罕见,本来谢道韫十三岁那年,郗璇是想让儿子王凝之与谢道韫先订婚的,无奈谢尚、谢奕先后去世,谢道韫连续守孝,直到升平二年末才除服,所以升平三年五月,郗璇便命次子王凝之、五子王徽之一道赴会稽东山,仿其父郗鉴当年为她选婿故事,任谢道韫在王凝之、王徽之兄弟当中择一人为婿,郗璇自然以为谢安会代侄女选王凝之的,王凝之可是等了这么多年了,就算谢道韫没看上稍显迂执的王凝之,那就由风流俊赏、驰名江左的王徽之娶谢道韫也一样,总之谢道韫一定要做琅琊王氏的媳妇——

郗璇怎么也没想到她两个优秀的儿子都没被谢道韫看上,谢道韫自恃能言善辩,隔着屏风与凝之、徽之论玄辩难,驳得凝之、徽之哑口无言,而且言语间颇多尖刻之语,此事传到建康,也就有了“逸少二子,不如谢氏一女”的说法,王羲之对此是一笑了之,郗璇却很不平,虽然谢安把他另一个侄女许配给了王凝之,郗璇负气想拒绝这门婚事,因王羲之与谢安关系甚好,而且儿子凝之也是老大蹉跎了,郗璇只得作罢,迎娶谢据之女过门与凝之完婚,谢据女亦才貌不俗,但郗璇对谢道韫没看上她儿子依然不忿,回京口途中还对侄儿郗超提起此事,说道:“那谢道韫今年也已十九岁了,与道茂同龄,老妇倒要看看,谢道韫最终嫁的夫君是哪一位!”

郗超心道:“论才貌,姑母五个儿子只有献之与陈操之不相上下,不过献之是要娶道茂的。”又想:“若让姑母知道她两个儿子是输给了钱唐陈操之,会很生气吧,哈哈,陈操之,你可把我姑母给得罪了!”

却听姑母郗璇道:“下回让献之去参加谢府雅集,论书法、赛音律、论道谈玄,把谢道韫赢得心服口服,然后扬长而去——”

郗超冷汗。

……

四月,桓温以其弟桓豁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新野、义城二郡太守,将兵取许昌,破燕将慕容尘,桓氏家族因北伐屡建功勋而显达,其余庾氏、殷氏都是因为北伐中失败而家道中落。

五月,穆帝司马聃驾崩,年仅十九岁,司马聃无嗣,皇太后褚蒜子令曰:“琅琊王丕,中兴正统,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当以王奉大统。”会稽王、大司徒司马昱率百官备法驾迁于琅琊王第,同月庚申日,司马丕即皇帝位,大赦。

琅琊王司马丕是穆帝司马聃地堂兄,比司马聃长二岁,喜黄老之术,命道求长生不老药,为琅琊王时就曾征召葛洪,葛洪不至。

东晋皇帝短命、无能、昏庸地多。哪里还有其先祖司马懿、司马昭地雄姿风气!传言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并非琅琊王司马觐之子。而是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与一个姓牛地小吏私通所生。也就是说东晋皇帝已经不是司马懿地血脉。传言无据。但东晋皇帝懦弱无能是出了名地。晋元帝司马睿是开国之君。新年正会时。却邀丞相王导与他共登御床。王导固辞。司马睿却硬要拉王导一起坐。王导说:“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御床同坐虽有司马睿权术示恩之意。但也可以说司马睿骨子里有着莫名其妙地自卑——

……

钱唐僻远,陈操之穆帝驾崩、新君即位的消息已经是七月底了,刚从县上得知这一消息,刘尚值的仆人也远道从建康送信来了。

刘尚值信中写道,他已在建康安身,在陆尚书官署做记室书佐,颇为适意,四月初他曾去乌衣巷访谢玄,谢玄见了他殊无喜悦之色,虽不能说冷淡,但肯定谈不上热情,看来这个祝英亭依然眼高于顶,只认陈操之一人的,但四月间某日谢玄表兄祝英台来访,却又毫无昔日骄气,与他谈了一个时辰才离去,只问陈操之的事,巨细不遗,祝英台什么都想知道,差不多两年不见,祝英台变化不大,依旧敷粉薰香,以前就瘦,现在似乎更瘦了,问其娶妻未,笑而不答——

刘尚值又道,谢安在桓温西府委曲求全,京中传言,桓温曾问谢安:“有一种中药名叫远志,别名又叫小草,为什么一种药却有两个名字?”谢安踌躇未答,旁座的参军郝隆应声道:“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这是明显讥讽谢安在东山养望数十载、负“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之望,但出山后也过尔尔,对此,谢安也只是一笑置之,不过桓温与陈郡谢氏的世谊看来是承续上了,桓温表奏恢复谢万官职,授散骑常侍—

谢安任西府司马已经一年有余,朝廷征召其为吴兴太守,桓温也爽快地为谢安设宴送行,谢万在任豫州刺史之前也曾任吴兴太守,吴兴郡与陈郡谢氏有缘,谢安又命谢玄代他入西府效命,估计谢玄年后就要去姑孰任西府掾吏,谢氏攀附桓氏可谓不遗余力——

刘尚值因谢玄对他冷淡而心怀怨气,讥讽谢玄入西府是攀附桓氏,但陈操之却是知道谢安安排侄子入西府为掾绝不仅仅是向桓温示好,桓温西府人才济济,王珣、郗超都是当世俊杰,入西府是极好的历练良机,可锻炼实干之才,谢玄就是在桓温西府成长起来的,若没有在西府的历练,谢玄如何能组建后来的北府兵!

刘尚值在信中当然要说陆葳蕤之事,刘尚值没有见到陆葳蕤,但见到了陆葳蕤贴身侍婢短锄的阿兄,短锄的阿兄就是奉陆小娘子之命来问讯的,得知刘尚值没有带陈操之书信来交给陆小娘子,很是失望,刘尚值便细细说了陈操之近况,并说陈操之年底或明年初就会来建康——

信的最后,刘尚值说了陆葳蕤的处境,陆纳宠爱女儿,不忍责骂,但陆始却把侄女陆葳蕤痛斥了一番,所幸陆夫人张氏也回护陆葳蕤,陆葳蕤未受大委屈,建康北地士族居多,南北士族很少通婚,在京中无人向陆葳蕤求婚,而上次会稽孔汪狼狈离京,南方大族一时间也无人向陆葳蕤求亲,都要等着看陈操之除服后、陆氏将会如何对待陈操之——

刘尚提醒陈操之入建康要小心在意,五兵尚书陆始早已发话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