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了统计,同样还把各省民政长的报告进行了统计,那些都是国务院要求剿匪的原因。
国务院打着保境安民的大旗!
在这面大旗下,谁第一个跳出来,肯定会面对千夫所指之局,各省的将军又岂愿最后自己落了骂名,别人得了便宜,眼前的这位总理,只是用一面看似无形的旗,卡住了各省将军的七寸。
名声这东西……
“我没昏,可……”
神情一肃,李子诚揣起茶杯,看似平淡了说了一句。
“可我担心,有些人一时昏了头,会做出什么糊涂事来!”
话似平淡,可任谁都能听出这话里的所指,尤其是汤化龙更是如此,正待他将想要开口急辩时,又有一句话传入了耳中。
“现在,国家的很多事情都进入正轨了,所以,制宪已经纳入国务院和总统府的议程,国务院已经准备在年末,正式提请总统府,成立全国制宪委员会,制宪委员会由国会议员以及各省派出的代表组成……”
制宪!
听到这两个字,汤化龙却是抬起头看着李子诚,他想从那张年青的脸庞上找到其它的东西,可是除去平静之外,却没找到任何他不愿看到的神色,早在两年前,作为一名法学专家他就曾会主持参与起草制定了天坛宪法,对于那部宪法,他曾经寄予了希望,在他看来,那将是共和走向正轨的标志。
可是,最终他却失望了,制定《天坛宪法》不过只是袁世凯的一时妥协而已,在“民二叛乱”之后,一切都结束了,国会都被解散了,还谈什么宪法?
可现在,这位总理却要求制定宪法,对于李子诚此时透露制宪的意愿,他有所怀疑,可是他却知道,如果发前的这位总理全力推行宪法、宪政的话,即便是袁世凯亦需要做出很大的让步,他的手中握有兵权,即便是袁世凯对其亦有所忌惮,否则现在中国也不会有这么一位“小李总理”。
“总理,想要制定宪法?”
汤化龙试探的问道。
“不是我想制定宪法,而是……”
沉默片刻,李子诚的神色很是坦然。
“中国需要宪法,为维持共和之精神,就必须有一部全国认同的根本**,未来若是有人欲违背共和、践踏共和,那么他就必须要挑战一部由国会和各省代表制定,并由全国各省议会批准的宪法!”
“各省议会批准?”
总理的回答只让汤化龙一愣,原本在他看来宪法只需要国会起草,由国会批准之后,便可以实施,却未想到需要由各省代表参加、而且还需要各省批准。
“济武兄,现在咱们中国弃中国三千年传统而行以共和,这一政治体制尽管有各国可供参考、借鉴、学习,但对于我们而言却是陌生的,就拿现在的中国而言,中央与地方的权属不清,中央与地方的互相提防,再到地方对中央的不重视,中央对地方的轻视,直接导致目前国内政治局势的混乱,这种混乱,必须要尽快结束,中国所有一切都需要步入正轨,比如,各省将军属理制,这就是极不正常的,亦是违背共和精神,即然总统、总理都是由国会两院选举的,那么省长、市长、县知事,亦应该由本省、本市、本县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任官刮地之事的发生……”
在汤化龙的面前,李子诚自然不会再去掩盖自己制定宪法的本意,在袁世凯面前,他更多的是强调通过宪法去限制地方的力量,通过“正轨”逐步解除地方的武装,解决地方实力派的问题,而在汤化龙的面前,他便愿意和他去构建那个“共和梦”,无论是历史上的记载,亦或是特勤局、保安部的情报,都清楚指到,眼前这个在少年时曾跪于母面前许下“必除此虐政”誓言的汤化龙,一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从立宪到共和的转变,再到对共和精神的理解,汤化龙走着一条同宋教仁截然不同的道路。
民国元年8月25号,在宋教仁的主持下,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举行了国民党成立大会。原先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为推翻旧统治而存在的同盟会,被改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党。
而汤化龙则以当年的谘议局联合会为班底,通过若干轮兼并,于1913年春组成进步党,与国民党形成了两党相争的局面,梁启超、张謇等名流均是该党的理事。
尽管是对手,宋教仁私下与汤化龙、梁启超却早有默契。他曾秘密拜访梁启超,表示两党轮替执政,本是应有之义。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后,如果梁启超当政,他则愿意在野相助,如果他本人当政,则请梁善意监督。梁启超对此十分感动,事实上,这也是他和汤化龙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在国社党进入国会,李子诚出任总理之后,国社党和进步党也曾在私下达成默契,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实施真正“议会政治”,而现在,李子诚却是借此向汤化龙展现出一个未来,一个“宪政”的未来。
“……所以,只有在宪法确立的框架下,才有可能实施各党监督,相互竞争、民众获利的共和政治,没有宪法框架内的宪政,根本就是空谈,没有宪法的约束,任何人都可以去挑战现有的并不成熟的体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试图僭越规则!”
话至最后,李子诚却又是长叹一声,而后说道。
“从民国建立至今四年,宋教仁死了,国会一度解散,中央、地方相互防备,甚至可用离心离德形容,以至于连一部宪法都没有制定出来。而议会政治,这套本应为所有人遵循的新规则,被弃之如敝屣,我们耽误了太多的时光!可中国还有多少时光供你我耽误?”
在李子诚这么说话时,汤化龙却是颇为动容,可以说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之中,在李子诚出任总理后,对于进步党于国会中往往不对其发起“攻伐”,他的解释很简单,他觉得过去的党争,到头来不过为奸人创造机会,今后宁可不党,好比大家在同一艘小船上,舍小异求大同,互相协作,到了彼岸之后再分道扬镳,为时未晚。
所以他才选择在很多问题上支持国务院,即便是他看不懂的事情,如果对国家没有大坏处,他亦选择支持,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位李致远和其它人不同,而此时李子诚这番话更是证明的这一点,而李子诚的那句“中国还有多少时光供你我耽误?”,更是让他为之动容,中国并没有多少时间供他们耽误,耽误时光的是他们,而不是李致远,在他们于京中无所事事,在国会议员游走八大胡同的时候,李子诚却早在陇海办出了一番大事业。
“在子诚来京城之前,曾有人问我,此行意欲有何作为?”
话声稍顿,看着汤化龙说道。
“昨日,子诚未予回答,只道“君可观之”!而现在,子诚可向济武兄表明自己的态度,子诚所愿很简单,只想为中国留下一个不可僭越之规则!如子诚于任内可达成此业,那子诚便自问无愧于国民了,虽死亦能瞑目!”
“总理……”
李子诚话只让汤化龙一阵动容,在至于那些散乱的胡须亦随之晃动着,可在他欲开口说话时,却又听到一声长叹,从李子诚嗓间发出,汤化龙看到他的脸上这时尽是无奈之色。
“去年,在接受大总统的邀请之前,曾有人提议,请子诚兴兵北伐以实现中国真正统一!”
那无奈这时却又变成了满面的嘲讽。
“当时,我告诉那些人,今天国事闹成这样,就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懂得妥协退让,一切都以权威来争取,一切都以兵戎决是非,中国之大不幸,正在于此,人人都自以为正义,假以正义之名,行以内战之实,国民何罪,尽遭此之难?”
可在这时,李子诚却又皱着眉头说道。
“过去我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可是……”
看一眼似乎有所感的汤化龙,李子诚却又说道。
“我愿意做国人政治妥协第一人,亦愿意在很多问题上通过协商、妥协,尽一切可能去改变中国的那种成王败寇的思想,去告诉国人,政治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政治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攻伐,可是……”
长叹一声,李子诚却不愿意再说下去,而是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那窗边中式的园林,这是河南将军田文烈安排的住处,看着窗外的园林,不再言语了,只是静静的吸着雪茄烟,在他吸着雪茄烟时,汤化龙的神情亦变得复杂起来。
此时室内沉默着,静默的有些可怕,良久之后,就在汤化龙有些坐立不安的时候,李子诚却是渭然长叹一声。
“罢了……罢了,事不可为,何需再为……”
这一声长叹之后,李子诚便不无痛苦的闭上眼睛,全是一副心神疲惫之色,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是在等着,等着汤化龙的表态,从一开始,之所以邀请汤化龙随行河南视察,目的就是为了游说汤化龙,说服其支持国务院,从而通过汤化龙说服湖南将军汤芗铭。
几乎是在声音落下的第一时间,汤化龙急声说道。
“总理,事还是有可为的!”
在汤化龙的话音落下时,李子诚看着他,在心下暗自一喜,终于,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汤化龙主动站起来承担了自己希望他要去承担的事情。
“总理,事还是有可为的!”
在客房内,手中提笔,沉思片刻汤化龙再一次把笔放下,话可以脱口而出,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轻易解决,至少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解决。
这一次绝不同于四年前游说萨镇冰以及其弟反正,他深知总理之所以会同他进行那一番长谈,正是为了借他之口去游说其弟“表态”,而这个“表态”却必须是“符合”国务院的要求,否则……
“罢了……罢了,事不可为,何需再为……”
想起之前总理说的那番话语,汤化龙相信他不是随口说说,对于那位小李总理,汤化龙可谓是极为了解,他绝不同他人一般,嗜好武力、迷信以兵论是非,否则,对大总统那边,也不会一再让步。
可若是他真的会“无需再为”,汤化龙依然还是不信,原因很简单,即便是李致远不愿以兵论是非,现在当他被抬到那个位置上,紧紧依其生存的利益共同体,绝不会因为“些许小事”,而放弃行令中国的设想。
最终迫于压力,他或许会支持袁世凯,支持袁世凯以武力彻底统一中国,或者其采取单独行动,无论如何,那种局面都不是汤化龙愿意看到的,那种局面……黎民何罪!
不仅到时黎民遭难,对于二弟同样也不见得是件好事,虽说过去两年,二弟一直在暗充扩充实力,可是单凭二弟那点兵力,又岂能阻挡中央大军,阻挡江苏陆军精锐,更何况到时其它民意尽失,没有民心的支持,即便是袁世凯也支撑不了几天,更何况是以鄂人治湘的二弟。
想到以鄂人治湘而颇受一些湘籍议员责难的二弟,汤化龙的脑海中却是浮现出总理对二弟的那一番,极为肯定的评价。
“汤将属湘此三年,以之严刑峻法治,一洗以前鸱张暴戾之气,而镇静辑睦之。秩序整肃几复承平之旧。其治军也,严而有纪……余只见长沙一埠道不拾遗,鸡犬无惊,布政之饰冠于各省,询之武汉来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
这番评价却是在湘籍议员试图谋求总理支持其弹劾二弟时,总理作出的,由此可见,总理对二弟确实青眯有加,沉思良久之后,汤化龙终于还是拿起了毛笔,沉腹片刻提笔写起了给兄弟的私信……

第50章 实习生

通常,在大学毕业后都要经历一个实习期,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的实习期将会怎样度过,对于他们而言,往往是进入洋行或者政府机构实习。
不过从民国四年起,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却多出了一个实习之处——国务院,国务院向外界召收国务院实习生,许多人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或者打算,希望进入国务院实习,按照要求,他们要获得学校和议员的推荐之后,最终经面试,其中的一些人如愿以偿的进入国务院,但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进入了总理府,成为总理府的实习生。
总理府一共只招收了十五名实习生,这些实习生在进入总理府后,第一次了解到中国的权力运作方式,而对于他们而言,这并不意味着一份工作,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奉献机会,他们和差不多同时进入国务院的那些实习生一样,全都是凭着一些非常特别的人物的推荐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精挑细选之后,才获得这次机会的,这是一次不拿一分钱薪酬只顾奉献的机会,总理府将会给他们的唯一报偿,就是最后提供的一份实习评语。当然,他们也清楚,总理办公室的评语,将会他我们这批实习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可能是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十天前,在抱犊崮获救解鸿芬姐妹,因其特殊的经历,则在几位国会参议员的推荐下,当然更多重要的是出于“舆论”上的目的,她们意外的成为总理府额外的两名实习生,几天后她们以实习生的身份第一次走进了总理府,接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变革的地方。
而对于解鸿芬而言,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她便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她的实习工作尽管是在国务院总理府的地下室,但是同总理的办公室却同在一翼。她实习期间的工作是帮助总理办公室处理的邮件。将这些邮件进行分类。然后送给相应的办公室,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唯一需要掌握的要点,就是熟悉办公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以及他们所负有的责任和权限。知道什么样的邮件应该交给谁处理。
不过,也就是在接受了这份工作知道,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告诉他,实习生往往就是跑腿的,从她进入国务院实习的那天起,她算是见识到“那些充满朝气的国务官员们”的另一面。或许他们会加班加点的制定产业政策、为一个产业细节问题争论几个小时,会赶班加点,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以上,但是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绝不会移动一下屁股,所以,这时所有跑脚的事情几乎都由实习生负责。
不过,对于解鸿芬来说。她却甘愿如此,她来到这里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能够见上总理一面。不过她根本就没有接触到总理的机会,或者说,她根本没有近距离观察他的机会。她相信有几次曾经见过他,她是一位非常狂热的李子诚的崇拜者,年青的、帅气的,总会让女生充满幻想,不过她却从不幻想,只是希望能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