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3-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83-从复读走进北大清华-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断地鼓励自己“多学一些,就会多懂一些”。比起去年,我的心里少了茫然,多了坦然,我相信只要尽力了,无论什么结果我都会接受。    
    人大附中的复读班抓得很紧,每天的作业也很多,我每天都努力的尽量多地完成它们,不求快,但求做过的作业不白做,有质量,有收获。虽然有些科目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太大起色,但我心里不急躁,因为我是在一点点地积累着,成果总需要一定的过程才可显现。即使永远没有成果出现,我也是坦然的,因为我尽力了。    
    ——2006届复读生孟繁硕    
    期中考试成绩不好,原因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个人的因素,由于对新环境不能尽快地适应,故完全无法进入学习状态,适应了原校的教学风格,因而对这里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导致此结果。另一条就是由于自己本没有复读的心理准备,所以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个人认为这些对本人影响最大。    
    鉴于以上情况,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从知晓何时可以完成适应过程并调整心态到正常状态,但我会尽力调整适应,争取早日可以开始学习。    
    ——2006届复读生于飞    
    从开学到现在的两个半月中,我的学习总结如下:    
    1.对于学习时间,我认为我还没有充分利用。主要是因为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点厌烦,因为经过假期的散漫,总想看电视、上网,不能静下心来读书。    
    2.对于心理问题,我认为我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信心,这是我在未来一个月内要好好思考的。    
    3.对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我比较了解自己,比较了解高考。从去年的高三学习中,我总结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06届复读生安萌


复读心路走进复读(3)

    复读后的第一次大考,成绩惨不忍睹,名次一落千丈。自高中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惨痛的失败,而偏偏出现在一个我踌躇满志,也还算刻苦的时候,令我有些失落。    
    也许努力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相应的收获,但努力总是对的。与去年同期的春风得意相比,现在的确有点落魄,但我从不缺少信心,这次对我只是一个警钟,而不是一次打击。    
    至于今后的打算,主要从作业和周末的学习两方面突破,作业要在数量与质量上双管齐下,同步提高,周末的学习要在效率上下功夫。具体对策我已心里有数,在态度方面,我还需要再踏实一点,少说话,多干事,挤时间,抓效率。    
    能力上我不输于人,这次成绩绝不是我的真实水平,期末我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6届复读生张颐哲    
    在刚开学的两个月中,我又与一种痛苦不期而遇——缺乏自信。老师写完题目,许多同学对答案能脱口而出,而我却一头雾水;各科老师不停地“清华北大”云云,亦使我更加不自信。    
    现在,我已经克服了心理上的问题,我不会再让这些扰乱心神。我已经开始“享受”复读生活了。虽然要面对解不出的难题、做不完的作业,但我的身边有志同道合、乐于助人的同学,有诲人不倦、耐心答疑的老师们,还有不辞辛劳地从门外窥视我们,以防我们打瞌睡的班主任老师……    
    我希望,我和复读班的同学们,2006年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选择复读,我们多了一笔财富。再经历一次高考炼狱的我们,一定会成为浴火后的凤凰!    
    ——2006届复读生贾琳    
    如果睡觉的时候手能动,我就可以边睡觉边学习。    
    如果纸被水淋湿也不会烂掉,我就可以边洗澡边学习。    
    如果人的两只眼睛可以各看一边,我就能边看电视边学习。    
    复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艰苦,也许是因为早已高度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翻开书本,已经很少有东西能在我眼前忽然一亮,很多题目则是还没经过大脑便已归纳出答案。对如此的度日方式只可用三个词来形容:麻木、麻木和麻木。麻木之余偶尔会想起守望秋天的日子,每一幅美好回忆的画面都只会引起更多的痛楚。    
    如果睡觉的时候手能动,我就可以边睡觉边学习。    
    如果纸被水淋湿也不会烂掉,我就可以边洗澡边学习。    
    如果人的两只眼睛可以各看一边,我就能边看电视边学习。    
    罢了,我还是学习去吧!    
    ——2006届复读生王欣    
    这次期中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成绩之差有些出乎意料。究其原因,既有发挥不力,又有估计不足。    
    首先是考试时的状态。由于原先做题的速度就不快,来到这个新的、要求更高的环境后,我很不适应,在刚开始的几次测验中都未能按时完成。在后来的练习里,虽然加强了注意,但每当时间接近尾声时,内心总是抑制不住地有些慌,这对成绩多少也还是有影响的。这次考试,在个别科目上就发生了这种问题。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练习的加强,我在应试方面已经有所提高,以后会继续加强努力和锻炼,力争在考试中能充分发挥水平,解决这一难题。    
    说估计不足,是指对同学们的实力。由于原来在学校里成绩还不错,便以为只要再用些功,成绩应该不差。但现在看来,即便排除了临场发挥所造成的失分,我的成绩在班里也不会突出的。这里可能会有城区不同的因素,但确确实实地使我认识到了竞争的激烈和压力。我会把这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    
    分学科而言,其实我认为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我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一方面是自己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这两科老师抓得较紧。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还是有所提高的。今后努力的重点就是提高速度和准确率,然后再力求在更难的题上有所突破。    
    ——2006届复读生张逸环


复读心路走进复读(4)

    迷惘    
    2006届复读生李澍    
    进入理1班后的第一次正式考试结束了,结果很不理想,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有些不适应以人大附中为代表的海淀式的教学风格,大概是习惯了原来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在如今的严肃紧张的课堂上,总有些提不起兴趣。又因为我们是高分复读,有的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同时为加快教学进度,对一些问题总是点到为止。本应是学过并多次复习过的东西,却原来并未吃透,常常被搞得一头雾水,于是回到家后回想某节课,竟不知都讲了什么,茫然迷惘,莫可名状!    
    复读前我已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并希望在这一年中能够克服掉。但事与愿违,每天的大多数学习时间都在和作业较劲,看来我还是没学会如何处理超大量的各科卷子,也许是我的学习效率太低。总之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对付自己的“顽疾”,这个问题实在让人头疼!    
    有时候总想起自己在大学的同学们,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想想现在班里有那么多强人,想想无穷无尽的残酷的竞争,就觉得很累,很郁闷,情绪很低落,精神很萎靡,真的是很提不起劲来。    
    有人暗示我身为1号应当起到某种表率作用,但我只能对此付之一笑,因为我深知在这个班里有很多比我更具实力的同学,因此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求,只希望能够在保持不退步的情况下寻求稳定的进步,但从这次考试看来,这个目标有些难以实现。    
    对我来说,尽快地适应环境,找回原来的状态,才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齐老师:这位班上的1号,期中时掉到26号,从文中可看到他的郁闷,但奋起一搏,期末考试又升到了第3号,其实力不可小觑。)    
    删除游戏    
    2006届复读生金一男    
    放纵自己,使我在第一次高考中失败。这一年中,我应用我自己的努力来赎罪。    
    我给自己定下了很清晰的目标:高考700分,并且要拿状元。    
    豪言壮语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这几个月来,我所做的努力比高三是多了一些,但我深感这还远远不够。    
    人都有惰性。上帝很公平,他赋予我令人嫉妒的天赋的同时,也给了我令人咋舌的惰性。所以,我更需要努力培养自制力。    
    我今天决定把我电脑里所有的游戏都删除掉,高考前不能再沾游戏了。    
    关于这几个月在复读班的生活,没有太多好说的。    
    老师们都很出色,只是年纪大了,难免有时有点老糊涂,偶尔犯些低级错误。这对第一次上高三的学生会有一些影响,但对于我们这些有经验的人,反而可以使我们对易错的地方提高警惕,还可以不时地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我感到,偶尔犯点无关痛痒的小错误的老师,更能给我一种亲切感。    
    和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不错,只是不像与原来的同学那样亲密。或许经过高考失利,大家有些变化,而且今年大家都是以学习为主吧。


复读心路走进复读(5)

    刻苦同样是一种天赋    
    2006届复读生张颐哲    
    既然选择了复读,母亲就去各方打听复读的情况,而我则是享受着假期的空闲。究竟复读班是什么样的?跟高中有何不同?需要做什么准备?课时如何安排?我全然不关心。无论路是什么样的,我都会走下来,那么,管它是什么样的呢。    
    就这样,带着明确的信念和迷茫的感觉,我踏上了复读之路。    
    从小到大,没有人怀疑过我的才智,听到我高考后要选择复读,都说:“没问题,你有那脑子,别像原来那样贪玩就行了。”聪明是一种天赋,不错;但刻苦同样是一种天赋。让我每天白天认真听讲,晚上学到深夜,放下一切兴趣爱好,我真的办不到!但面对朋友、亲戚,特别是母亲期待的目光,我还是含泪答应她,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尽管我明白自己很难做到。    
    担着一份压力,怀着一丝憧憬,开学了。硬件条件、师资情况、同学、班主任,都让我很满意;几次动员会,更激发起了我的斗志。一向傲气的我,拒绝了考上清华的同学的聚会邀请,闭门读书。我也在试图改变,上课少说几句话,少去打几次球,晚上多学习,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终于有了点变化。虽然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我依旧是一个淘气的男孩,但我自己能看到进步: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在这个硬指标上,我做到了原来所不敢想的,回家后的学习时间,也比原来多了一倍。认真学习了,心里就踏实了不少,满怀期待着迎接期中考试。一切,欣欣向荣。    
    然而事与愿违,期中考试成绩出奇地差,即使在我根本不学习的“非典”过后,也没有过如此差的成绩,努力换不来成绩的回报,我又迷茫了。    
    “努力总不会是错的。”带着这个信念,我继续向前走。难道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不是的,这点我清楚得很。至今我也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为什么,也许,有很多事根本想不清楚,我可以将其归咎于什么什么原因,但纵有千般道理,也是没有多大用的。身处迷雾中,我没有试图将雾拨开,而是按照原来的方向执著地前行了。相信总会有我走出的一刻。    
    很快,期中考试的阴影散去了,生活又恢复了家—学校两点一线般的简单、平静中,一个成熟的我正在渐渐崛起,少了些少年人的躁气,收起了些狂妄的心态,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着,至此,我已决不会为复读的决定而后悔。自身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清华梦是否能圆,相信我这一年的青春不会浪费。    
    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学期悄然过去,经过一段努力的我,又一次面对一个检验,一切,依旧欣欣向荣,结果呢?期待中……    
    (齐老师:期末他考了630分,从期中的全班排名第37名升到第14名,这一学期我始终关注着他,看到了他的努力,表扬过他的进步,成绩也证明了他。希望他戒骄戒躁,“努力总不会错的”,祝愿他能圆了清华梦!)    
    人生第一次的重头再来    
    2006届复读生张潇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复读班,我人生中第一次的“重头再来”。在这里,我开始了我的又一次人生经历,我也希望为这段经历谱上欢乐的曲子。在这里,我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学们,我知道,他们也经历了和我一样的不幸。但在他们眼中,我看到的不是经历过失败之后的那似乎挥之不去的黯然神伤,而是希望,是那昂扬向上,熊熊燃烧着的不懈斗志。这种眼神,这种意志,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海中,同时也给了我勇气,激发了我的斗志。在这里,我感到了老师们对我们的同情与关爱。他们相信我们都是有实力的,只不过失利却偏偏发生在这决定命运的一次考试上。他们给同学解答问题时的尽心尽力,循循善诱;他们每次讲课时的细致诚恳,充满爱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无悔选择。    
    虽然这一年宝贵的青春我没有如愿以偿地在最理想的大学中度过,但我在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的奋斗过程中,又一次更深刻地感受到师德的高尚与友情的珍贵。这种感动,有时甚至让我暗暗庆幸2005年夏季的北京考题把我顺顺利利地送到了这里,使我认识了一批值得我珍惜的老师与同学。虽然我知道,也许这种庆幸,带有了一点阿Q的色彩,但我也无怨无悔。也许这正是上天的旨意,命运的齿轮也注定要把我们转到一起。我现在所应做的,不是在过去的阴霾中徘徊,而是顺应天命,在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送给上帝一个微笑。因为我知道,他是想让我用一年的青春,去经历一段别样的人生,让我的学识与人生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以弥补高考所带给我的遗憾。


复读心路走进复读(6)

    为自己喝彩    
    2006届复读生余笑    
    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