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就职演说中说,“美国对自由和民主的信念一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块磐石”,美国将对所有国家大讲美国立国的价值准则。布什政府非常重视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但世界是否会按美国的意愿改变,那是另一回事了。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三部分手记:没有硝烟的战斗(1)

    虽然是在和平的地方讨论战争,虽然讨论的问题甚至与和平无关,但对于记者来说,这些报道宛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记者就是战士。    
    美国枪患采访记    
    “砰!砰!……”美国俄勒冈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瑟斯顿中学的食堂里响起了阵阵枪声。该校15岁的男生基普兰德·金克尔在用手枪打死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又携带一支步枪和一把手枪,朝着正在吃饭的学生扫射,造成23人受伤,2人死亡。惨案轰动了全美国。    
    这只是美国每年发生的无数枪杀事件中的一起,而且犯罪者的年龄似乎越来越小,受害者往往是犯罪者的同学或者亲友。    
    得克萨斯。一名白人男子开着一辆卡车冲进一个有200人正在就餐的餐馆,使用半自动手枪向人群扫射,造成22人死亡,20多人受伤。    
    阿肯色。两个年龄分别为11岁和13岁的孩子使用9支手枪和步枪向刚刚下课的同学和老师们开枪扫射,打死5人,伤10人。    
    弗吉尼亚。一位问路人被当作是盗贼遭一居民枪击,重伤致死。    
    枪,这个魔鬼和英雄的共同武器,在美国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制造着一场又一场悲剧,使一个又一个家庭家破人亡。    
    有枪之家    
    美国多数家庭都拥有至少一支枪,或是步枪,或是手枪。我的朋友斯蒂文就有两支手枪。为了了解美国普通家庭拥有枪械的情况,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来到他家做客并采访。    
    斯蒂文的家坐落在离华盛顿市区不远的马里兰州克劳夫顿县一个较为富裕的居民区,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来到了这里。这个区白天街头很少有人,晚上更是见不到人影。从车里下来,还真有点害怕,如果这时有坏人来,恐怕我只能任其宰割。圣诞节将至,各家门前都布置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死一般的寂静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使我多了一点安全感。    
    来到主人家中,很快便进入话题。斯蒂文说,他购买枪支主要是为了安全,在美国社会,入室抢劫时有发生,尤其是罪犯都拥有武器,如果你没有对付坏人的手段,那就会吃大亏。他告诉我,总的来说这里是比较安全的,但总怕万一。美国居民房屋多半为两层小楼,一层的窗户都是不加任何防护栏的玻璃,门也都是木制的,盗贼很容易进入房间。邻居是不会帮忙的,警察又靠不住,所以就需要武器自卫。    
    说话间,斯蒂文走到楼上的主卧室去拿真家伙给我看。他拎着一个黑盒子走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绒布上放着两把手枪。一支是银灰色的,小巧玲珑,斯蒂文说这是妻子用的;另一支把柄较长,枪筒也长,碳黑色,他自己用。他介绍说,两把手枪都是从旧货店买的,大概花了400多美元,口径都是9毫米,都是名牌,是美国史密斯…维森枪械制造厂生产的,使用同一型号的子弹。    
    我试着拿起一把,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拿手枪,有些沉甸甸的,尽管里面没有子弹,但我仍然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它走火。斯蒂文开玩笑说,我拿枪的样子很笨拙,没有像电视电影里警察那么潇洒。在一旁与女儿聊天的斯蒂文的妻子马上抱怨起丈夫来:“这么多人,干吗把枪拿出来,太危险。”斯蒂文马上解释说:“没关系,没有子弹。”斯蒂文告诉我,他每次拿出枪时,总要检查三遍枪膛里是否有子弹。他还告诉我拿枪的一个重要规矩:任何人拿枪都应该时刻将枪口朝下,不论枪膛中是否有子弹,将枪口对准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不道德的行为,即使是开玩笑,也是最犯忌的。    
    斯蒂文对枪的保管十分谨慎小心。他把两支枪放回去后,才又取出一盒子弹给我看。他向我解释说,这并不是不信任朋友,将子弹和手枪分开让我看完全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最后,他领我到了卧室,向我演示他是如何保管枪的。他小心地分别将5发子弹装入两把手枪的枪膛,然后又轻轻地将枪放入保险盒。保险盒是花了200多美元买的,有密码,只有他和妻子知道。他将保险盒放入床头柜里,然后告诉我:“我可以在几秒钟内取出手枪,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斯蒂文的妻子、女儿和他本人都喜欢射击。女儿玛丽今年才13岁,但已经是一位射击能手。玛丽拿出她第一次射击的靶子给我看,这是一张用黄纸制作的靶子,上面千疮百孔。斯蒂文说,虽然女儿的枪法尚有待提高,但所有这些枪眼都足以使一个人到阴间去。他又自豪地补充说,女儿现在的枪法已经大有长进,不说百步穿杨,但每枪也均能打在要害部位。当然,除非在靶场练习射击,女儿在任何别的时候都不能拿枪。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像斯蒂文这么负责、这么谨慎,玩枪不小心走火,手枪被幼儿拿去,然后误击家人等悲剧屡见不鲜。美国步枪协会规定,家庭保存火器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不要将枪械放在能够被未成年人拿到的地方,但是有的父母长期玩枪,打猎、打靶,时间长了也就忽略小节,使未成年的孩子很容易地得到武器弹药,麻痹大意是造成枪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三部分手记:没有硝烟的战斗(2)

    枪械商店    
    在美国,经营枪械与经营酒类一样,需要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购枪也需要一个程序。但枪店到处都有,在美国购买枪支十分方便。    
    一天早晨,我和朋友亨利驱车来到在大华盛顿地区比较有名气的克拉克兄弟枪店。这是一座平房,门面与普通商店没什么两样。玻璃门上贴着一份大字广告:新到罗马尼亚手枪,价廉物美。商店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柜台,柜子内摆放着各种子弹,标签上写明厂家、价格和适用多大口径的枪支,柜台上有个小书架,摆放着几本射击爱好者杂志。左右两边也分别有两个围成长方形的玻璃柜台,左边的玻璃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式手枪,右边柜子内则是钓鱼用的鱼饵、铅坠等钓鱼用的工具,后面墙上挂着几支步枪。如果不是柜台里摆放的那些枪支弹药,乍一进来,还真感觉是进了北京的食品杂货店。    
    这里的生意还真不错,顾客进进出出,熙熙攘攘,但多半都是冲着靶场来的,没有购枪者。我等了半晌,只见一个30来岁的黑人小伙子站在手枪柜台后面,看来看去。他让售货员拿出一支鲁戈尔(Ruger)9毫米半自动手枪,黑人小伙子掂来掂去,爱不释手的样子,然后对售货员说:“贵了点。”    
    我马上凑过去,与他套词。为了避免惹麻烦,我用英语胡说道,这枪好,我家也有一支。这小伙子微笑着,还真信我。我马上接着说,如果练习射击,这枪再好不过,我第一次就能打10环,其实我从未打过手枪。他说他已经有了一支步枪,还想买支手枪,有时出远门带上方便自卫。另外,他还喜欢射击,周末没事,经常到靶场过上一次枪瘾,十分有趣。    
    柜台后面的男营业员50来岁,留着小胡子。他腰间缠着一个围裙,戴着眼镜,正在用放大镜看报纸。大概看我不像买枪人,随便地问了一句“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之后”,他仍然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报纸。我趴在柜台边看那些黑不溜秋的东西,手枪大小不一,样式各异,价格从160美元到689美元不等。    
    我与那个营业员搭讪,问他生意如何。他面无表情地回答说,生意还可以。我问:“如果我想买支手枪,需要什么手续?”大概他以为生意来了,便很热情地告诉我,只需要我的身份证或者驾驶执照和证明居住在马里兰州的有关证件就可以了。现在,购枪又有了新规定,枪店与联邦调查局电脑联网,顾客在购枪时,枪店在数分钟内就可以查清购枪者是否具有购买枪支的资格。而在以前,购枪者交钱后需要等待3天到一个星期,枪店需要向警方提供购枪者的姓名和地址,警方调查购枪者是否可以拥有枪支,有犯罪记录的将被取消购枪资格。购枪后,购枪者的地址和其他情况将和所购枪支的序号、类型一起记录备案,在警方那里登记注册。    
    这位营业员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小册子让我看。小册子的首页上印着“1996年枪支暴力法摘要”,后面几页上是马里兰州的枪械法律条文,其中规定,任何人不得为第三者购枪,销售商向为第三者购枪的顾客售枪一旦被发现将被吊销经营执照,法律还规定,禁止枪械商店出售一些杀伤力大的枪支和弹药,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人30天内购买枪支的数量不得超过1支等等。    
    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枪械管理法,后来又颁布了火器拥有者保护法。但各州同时又都有自己的枪械法,这些法律严厉程度不同,具体细节差别也很多,叫人眼花缭乱。一些犯罪率高的城市规定十分严厉,如首都华盛顿市1976年通过的火器法规定,所有火器必须在市警察局注册备案,并有许可证,1977年停止新的火器登记注册,禁止在市内销售任何火器,任何人不得携带手枪进入市区或者通过市区。    
    然而,遍布美国的“砰砰”枪声使这些看似威严的法律一次又一次地被击毙。    
    谁是谁非    
    据统计,美国人口2。6亿,但社会上流动的枪支有2。3亿,几乎人手一枪,每年全美国约有3万人死于枪患。    
    禁枪!禁枪!每次悲剧发生后,禁枪的呼声此起彼伏。《今日美国报》评论说,除非我们禁止生产和销售手枪以及其他半自动进攻性武器,否则可怕的枪械暴力事件将永远不会被根除。《洛杉矶时报》评论说,美国应该彻底禁止私人拥有枪支,它们不是为我们造的,我们无法掌握这些邪恶的工具。在全国范围内,要求禁枪的利益集团成立了手枪控制协会、停止枪械暴力联合会、停止手枪暴力教育基金会、暴力政策中心等组织。据《纽约时报》近日报道,一个受害者家属正式提出诉讼,控告枪械制造者和销售商,由于它们对枪支控制不严,导致她家5人死于非命。    
    然而,在美国禁枪比蜀道还难。    
    有人说,整个美国史就是一部枪战史。当白人第一天踏上美洲大陆的土地时,就开始用枪对付印第安人。从独立战争到建国,美国精神都体现在枪支上。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就是由于英国军队收缴莱克星顿民兵手中的枪械而引发的。1791年12月生效的《权利法案》第二条款明确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拥有武器成为宪法赋予的人权。第二修正案基金会、公民拥有武器委员会、美国射击理事会、美国拥有枪支者组织、全美步枪协会等组织,以强大的财政力量为基础,使用各种手段,阻止任何加强管制枪械的法律通过。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赫尔曼·康恩曾经说过:“枪支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崇尚暴力成为美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从西部枪战片,到今天的好莱坞大片,暴力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主旋律,这种思维甚至扩展到美国政治,“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就是美国暴力文化的体现,今天美国的外交政策也离不开武力的支持,在外交手段不能解决问题时,美国就会诉诸武力。    
    许多反对禁枪的美国人认为,私人拥有枪支导致暴力犯罪的逻辑是荒唐的。瑞士全民皆兵,家家都拥有枪支,但瑞士社会治安要比美国好得多,暴力犯罪率很低。一位反对禁枪的美国朋友对我说,一个人要想杀人,他有多种手段,他可以用斧头,用菜刀,用石块,用毒药,甚至拳头,不一定非要用手枪。如果说由于疏忽而造成悲剧而禁枪,那就更不符合逻辑了,人们在生活任何方面的疏忽都会造成悲剧,疏忽每年造成许多车祸,那么是不是也该禁止汽车?    
    但是,这种逻辑显然是在抬杠。斧头和拳头是无法比拟的,手枪比手多了枪,手枪杀人,要比拳头杀人方便多了,手枪可以很容易地误伤与自己根本不接触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但拳头却不可能。    
    造成暴力犯罪多、枪患不止的深层原因是,美国文化中腐朽的一面和过分强调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美国朋友这样总结美国文化三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暴力、色情和脏话。本来,这些都是人类劣根性的一面,然而美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在这方面却十分擅长,这些文艺作品经常把小偷、杀人犯描写成英雄,枪战和赤裸裸的性镜头成为美国电影电视不可缺少的画面。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警告说,今天,美国少年在初中毕业时已经通过媒体看到8000多起谋杀场面、10万多场暴力情景,到高中毕业时,这些数字将成倍增长。在这种没落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一旦遇到特殊问题,就很容易铤而走险。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三部分手记:没有硝烟的战斗(3)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一个特殊的电子邮件。邮件来自网上的一个美国用户,标题是“你想复仇吗?”,内容概括如下: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复仇的书,你可以选择各种手段袭击你不喜欢的人。这本书将教会你制作炸弹、教会你如何偷出投币电话箱中的钱、如何抢劫银行而又不被抓住等等,这本书就差介绍如何制造核武器的内容了。邮件最后写了一个邮箱地址,说只要向这个地址汇款7。5美元就可以很快得到这本书。    
    看完邮件,我不寒而栗。这份邮件是如何知道我的邮件地址的,我不知道,但我猜想收到这一邮件的肯定不会就我一个。如果真的哪个疯子得到了这本书,如果这本书果真内容属实,可以想像新的悲剧将会上演。但愿这个邪恶的邮件不要到了魔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