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社会太平的时期,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或奠定伟大的基础,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充分做到,大家都容易享于安逸;然而一旦面对非常大的困难时,即使不怎么杰出的人,也会产生一种战胜困难的决心、觉悟。

  松下电器公司在过去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某种新产品问世,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由此我们可以坚信,愈是未曾有过的艰难局面,愈是可供我们奠定未来空前发展的基础。一向认真经营的商店在不景气中会更受重视,使顾客涌上门,忙不过来。

  松下先生把“商人认为没有所谓景气好或坏这回事”当做经商的一种基本态度,随时勉励自己。

  因为,景气好的时候,顾客的消费大量增加,甚至供不应求,经营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到了不景气时,消费者会精打细算,比较到底哪一家商店的哪一种商品便宜。认真经营的商店生意会更好,亲切的服务,店员善于热情,商店的信誉都重新受到重视,顾客会自动地光临。因此,这类商店,遇到不景气时反而会更忙。

  松下认为这是一个真理,必须在平时就彻底想通。这样,在景气好、生意忙时就仍会注意各种细节。

  在景气好而忙碌时,许多商店会忽略服务。例如,不愿送货而要求顾客自己来取货,逃避麻烦的事情等。这么做,等于放弃了为紧急状况作准备的机会,到了不景气时,就会不知所措。

  生意绝不是一两天的事,可能是你一辈子的事业,有些信誉好的商店甚至一代接一代地经营下去。所以,平时的表现很重要。如果常常为了景气的好坏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就表示还没有真正走上轨道。基于这种观念,松下随时提醒自己,不该认为有所谓景气好坏之分。

  松下认为,如果有这种观念,在景气不好的时候,也能找到突破低潮的道路。甚至景气不好时,更会觉得有挑战性、有乐趣。因为,你一定会专心认真地经营,自然较容易把握自己的方针。

  如果一家公司持续多年顺利地成长,反而更危险。因为多年之间一直顺利,会造成松懈与大意。也许,某些公司不会有这种情况,这就要靠领导者的谨慎和努力,随时提高警觉了。但这种公司,十家中顶多只有一家,其他的九家,社长以及大家都会松懈下来。

  这是极为自然的现象。不论哪一种人,如果每天都吃山珍海味,就不会觉得它珍贵。同样的,如果一直顺利,则往往容易苟且偷安。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这时候如果突然面临不景气,就会不知所措。因此,每三年出现一次轻微的不景气,每十年逢一次严重的不景气,可能反而有益。

  松下认为,重要的是不论景气好坏,都要根据买卖的正道,规规矩矩地处理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切实地做到这点。那么景气好固然可喜,不景气更是一种转机。

  经济不景气来临时,正是考验经营者的决断力、眼光和胆识的时候。

  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经营者首先要想到:“停顿不过只是一时的现象,反而可借此机会整顿公司,对该修理的机器也着手去修。”以这种态度处理,公司绝不会衰退,反而可乘此机会发展起来。

  当陷入停顿时,觉得让员工闲着是一种浪费的想法似乎也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为了避免浪费所雇用员工的薪金,而匆匆地做起生意来的话,往往会蒙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经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想在没有机会时,好好储蓄实力,等待再出发的时机来到,这是很重要的心态。

  只要坚定意志,冷静思考,不景气就会变成改善企业体质的最好机会。

  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之间,经济界遭遇了空前的不景气。不巧,那时松下公司负责销售的营业部部长,因病停职,其他的干部也都因自己的工作很忙,无法兼顾。当时已退到幕后担任会长(名誉董事长)的松下先生,不得已决定暂时代理营业部部长。

  于是,一面听取经销商的反应,一面和公司各部门商量,检讨公司的销售制度,拟出几个改革方案,积极推行。结果,它竟然发生很大的效果,公司与经销商因此获得很大的发展。现在回想当时所以成功,切题的改革内容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明白地说就是不景气。

  为什么呢?假定景气好,万事顺利的话,经营者就不会突发奇想,要去代理营业部部长,大概满足现状的可能性较大。退一步说,如果在景气好的时候提出了改革方案,那时,产品供不应求,业绩蒸蒸日上,到底有多少员工会听你的话?“会长虽然提出改革,但是依原来的计划都很顺利,还是眼前的工作要紧。”有谁会认真去考虑改革的问题呢?因此景气不好,是改革的推动力。

  幸好当时是严重的不景气,大家面临困难,觉得不想办法突破难关不行。恰好这个时候,提出改革方案,要求大家去做,虽然每一个人都免不了有意见,但是原则上大家都赞成改革,并且很快又认真地去做了。结果不到一年,弊病得以改善,因此获得很大的成果。

  由这个例子来看,景气好的时候要改革比较难,不景气的时候反而简单。最重要的是,遇到不景气时不要自乱脚步,要坚定意志,冷静思考最妥善的应付方法,那么,不景气就会变成改善企业本身体质最好的机会。

  一般来说,不景气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磋商思考,多方检讨反省。因此,不景气过后,比以前进步的地方会有很多。从这点来看,不景气可以说是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虽然带来许多不幸,但在各方面却有长足的发展。若用这种眼光来看,不景气的时候虽然艰苦,但是因不景气才得知过去所不知道的事,或对某事得以大彻大悟,因而能采取下一步的对策。所以,不景气并不坏,任何事情都有它积极的一面,人类世界实际就是如此。

  在景气好的时候,实施经营改革,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在不景气时反而比较简单,因为公司职员比较听话。景气好时,一般人的心理就认为景气这么好,没有什么需要改革,所以不太理会会长的话。因此,在不景气时,将计划改革的方案马上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心的经营者应善加考虑的一个改革手法。

  谁都不欢迎不景气的来临,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它,所以我们不妨将不景气当做“转祸为福”的机会,而我们构想是要抓住不景气的时候,以促成事业的成长,至少也应借此机会实施改革,打好基础,以便在不景气消退时,获得长足的进展。

  人生如戏。人生之戏有时候会比普通的戏剧好看得多。只要好好发挥演技,就能演得很精彩。就如同普通戏曲一样,以动荡社会作舞台的人生之戏,更精彩、有趣。唯有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变化激烈的事态,才能展开充满波澜、刺激有趣的剧情,也是发挥演技的最佳时候。

  企业经营的不景气之时,也正是如此,正好发挥演技。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二 度难关傲立不败地



二 度难关傲立不败地

  在企业经营中,重新设计产品是很重要的,成本降低但又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有一次,松下在视察松下通信工业时,正巧他们在开会。于是松下先生问他们:“今天开的是什么会?”他们回答说:“由于丰田汽车要求我们降价,所以我们开会讨论一下。”然后,他们向松下先生进行了报告。

  原来,丰田汽车的收音机是由松下公司制造的,现在丰田公司要求降低百分之五的价格,并在今后半年内,陆续再降低百分之十五。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这样降价,就无法与外国汽车竞争。

  松下先生说:“这个是大问题呵。现在我们的利润有多少?”

  “不多。丰田的订单是最近才接的,大约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润。”

  “那怎么行。我们公司本来就要有百分之十的纯利才能平稳,百分之五的利益怎么维持呢?”

  “这道理跟丰田汽车是讲不通的。”

  “那么算算看,降价百分之五的话,除了要损失百分之二的利润外,半年后再降百分之十五,不就等于要亏损百分之十七么,那怎么办?”

  “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开会的。”

  于是松下先生坐下来,跟着他们一起开会。

  他们在讨论的当儿,松下先生忽然感觉到,这件事并不是丰田汽车的无理要求,现时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不把汽车价格降低二至三成的话,怎能跟美国的汽车业界竞争呢?日本车与美国车的竞争,不仅限于丰田车,所有日本车都应该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能打进世界市场。松下公司制造的,只能算是一部汽车的一小部分,即使丰田公司不提出降价要求,松下公司自己也得为了国家的立场,设法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是办法。现在竟被丰田公司抢先一步提出要求,松下公司不是慢了一步吗?

  于是他问参与会议的决策人员:“那么,我们要停止制造,还是答应对方的要求降价呢?现在只能在这两个结论中选择一项了。”没有人回答。他又说:“以我的经验,这件事并不难解决。第一,只有百分之三的利润,我们不能接受;更不用考虑往后再降价的问题了。那么,我们只有第二条路可走,那就是重新设计我们原有的产品,使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都符合丰田的要求,同时又能完成我们规定的利润。各位意见如何?如果我们的新设计既能满足丰田公司的要求,又可达到百分之十净利的话,这笔生意不是很合算么?只斤斤计较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的利益,依旧盲目生产的话,成本当然是不会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开会,是得不出具体可行的结论的。”他们照松下的要求,从设计开始,一切从头检查,彻底改进整个制程。经过一年多以后,不仅依照丰田公司的要求降价,也能获取百分之十净利了。

  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往往成果更好。如果当初原子弹落在大阪,它今天可能更繁荣。

  有这样一件事:大阪的姬岛有一家电锅制造工厂。数年前,这家工厂的业绩很差,厂长为此日夜苦恼,几乎引咎自杀。后来得到松下先生的安慰和鼓励。想不到三年后,营业额忽然直线上升,电锅产量占全国总生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三年前只居第三位的工厂,现在跃升为第一位。

  厂长非常感谢松下先生,松下先生对他们厂的工人说:“我们人,或者公司,甚至国家的处境不可能永远都是顺利的。这个工厂也是一样。三年前经营不顺,那时自厂长起,大家都非常辛苦,甚至已在讨论是否要把工厂关闭。

  “不过,大家决心从头做起,而且今天终于勇敢地站起来了。当初这股热诚和努力,终于在今天结下了丰硕的果实。“我认为逆境是天赋予我们人的一种磨练。不论公司工厂乃至国家,不可能始终在顺境中生存,有时会有挫折,有时难免犯错,可是一旦发现错误,只要大家追查原因,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改变劣势。

  “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诸位今后在漫长的人生中,也许会遇到困难,遇到几乎要毁灭自己的事。不过,希望你们要自我勉励,不能消极,重新努力,抱着希望,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偿。如同本工厂一样。希望你们谨记在心里。

  “我为什么这样说?二次大战时,原子弹落在广岛和长崎。当时科学家们说:广岛和长崎今后十年间将寸草不生。广岛和长崎市民死伤者确实非常多,造成历史上空前的悲剧。然而,死里逃生的市民决心重建广岛,复兴长崎。

  “今天这两个城市变成了怎样的情形呢?不但花草茂盛;而且战后日本发展最快的就是广岛,其次是长崎。这充分说明,尽管受了莫大的创伤,只要抱着坚强的意志,一定能够重新崛起的。”

  这个制造电锅的工厂,已经是日本最大的电锅工厂,这是全体员工三年来努力的结果。现在它的确已成为设备最好、构想最好,一切都最好的工厂了。

  在逆境中是这样,遭到天灾也是如此。

  经营者在遭到天灾的情况下,造成损失时,不必抱怨,而要痛定思痛,探讨改善方法。

  大约十年前,在新泻县的一次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物和桥梁被毁坏,居民和经济受到严重损失。

  松下公司设在该地的销售机构也损失不小。松下先生听到损失总额报告时,心里感到十分惊呀。

  只是一个销售机构,损失这么大就太离谱了。调查后才知道公司许多不必要的产品都送往新泻,而造成该地库存过剩。如果当初产品能做正常的供给,保持适当的库存,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了。

  由天灾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抗拒的。尤其是地震,到目前都没办法以科学的方法预知。但仔细一想,天灾虽然无法靠人为力量去控制,但所蒙受损害的大小,却跟经营政策是分不开的。

  单从新泻一例看来,松下公司调查分布在全国的销售机构,大都跟新泻的情形一样。于是经过检讨后,实施了各种改善措施,使经营合理化起来。

  如果没有这次地震,我们就不会去注意库存是否过剩,也就不会采取改善措施。虽然此次地震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反而成了改善的推动力。

  从这件事看来,就可以体会出经营的奥妙了。

  看起来平静无事,其实隐伏着多种弊病;若单靠主管防治,就会象癌细胞,防不胜防。

  有些人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逃避或退缩;有些人则会视问题的严重性及紧急性,考虑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连问题严重的程度都无法判断,那么,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

  公元一九五五年前后,松下电器曾面临很大的危机。这个危机并不单纯的只是业绩突然下降,或是经营有了问题。由于金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