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作者:李海明-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这样的观点看来,努力复兴生产固然没错,但种种生产设备都遭受根本的破坏,因此在这个不幸的期间,或许消费是可以限制的,但是象这种事态,就等于天灾,或者是大战争那样,是属于非常特殊,而且不正常的状态,并不时常发生,因此以配合生产去限制消费,在经济的原则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使生产丰裕,也使消费丰裕,这便是正确的观念,因此我们不是要把进展的东西加以抑制,而是把迟缓的东西提高,使生产与消费无限地调和下去。我们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放在这里。为政者如能抱此观点,去推行一整套的经济政策,人们的经济生活才会开始顺利地运转,而繁荣、和平、幸福的大道,也就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穷则变,变则通”是面对困难时的法则;更重要的是,必须以有始有终的乐观态度经营事业。

  在一九六一年,松下先生到处去演讲,当时他的言论,稍微倾向悲观。也就是说,这种经济状态,如果长此以往的话,日本的经济情势就会逐渐恶化,也就是说经济危机就要出现。因此,他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悲观论者。事实上对于经济发展,他并不是悲观者,而是乐观者。如遇到非常困难的时候,就思考“穷则变”的先人教训。

  自己也体验了很多,结局总是“变则通”,万事都可解决的。

  松下先生就是这样,“有始有终”地以这样乐观的态度,经营事业至今的。

  人的观念可以象孙悟空的如意棒伸缩自如,在困境中发挥神奇功效。

  面对这个艰难的局面,如果要把它当作空前发展的基础,进而巩固松下电器公司百年发展的根基,松下先生认为一定能办得到。他希望大家也要有这样的想法和信心。倘若各位以为不行、不可能,例子的想法就不能实现了。

  倘若大家都和他的想法一致,愿意为松下电器公司的百年大计贡献力量,那么,必然会有各种完善的方案制订出来。如果有人以为很勉强,没有那么简单,请不要客气地说出来,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思想。

  这样,人们昨日以前的想法和今后的想法,便会截然不同。从来很害怕、很担心,也感到怀疑的事,反而会觉得很有意义,从而不断产生勇气来。

  人的观念,是象孙悟空那支如意棒一样变化无穷的。有人悲观地认为在大世界中没有活下去的价值,非自杀不可;也有人无论工作是多么辛苦,也能把天下视同己物,怀着宽宏广护的胸怀,昂首阔步地前进。

  困难的时局才是开拓我们处境、公司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大好机会。人在逆境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奋通向前。最近常听到“转变想法”这句话,松下先生觉得很有意思。“转变想法”简单地说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原来是从正面看的,现在要从反面看。这样原来从正面看不到的,现在却可以看到了。同样的道理,原来从反面看的,改从正面看了以后,也可以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很多东西,产生很多新的想法,而直接促进事情的发展。

  这样说好象很简单,其实“转变想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到了紧要关头,往往因主观作祟,马上又犯老毛病了。

  松下先生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心胸愈来愈狭窄,象拉马车的马一样,将眼睛的两旁遮起来,留下只能看到前面的一点空隙。这样怎么能转变一百八十度呢?应该把心胸放宽,才能期待想法转变。

  现在是想法转变的好时机。景气好的时候照原来的想法,事情都很顺利,谁会去想转变想法?可是困难的时期就不一样了,一切都不正常,产品滞销,经费、人事费因通货膨胀一直上涨,资源、材料愈来愈缺乏,企业经营面临崩溃的危机。在这个非常时期,靠平常原来的想法困难是不容易克服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改变想法”。比方说过去做一件东西需要一吨的铁,现在因原料缺乏,能不能改用五百公斤而做出比原来更好的东西?这靠平常的想法做得到吗?所以想法必须要改变。

  最要紧的还是心胸要宽广。遇到困难就惊惶失措,不能沉着应付,怎么能改变想法,而从另一个角度去处理问题呢?现在是空前困难的时期,也是靠“转变想法”开创新路的最好机会。但愿我们都能放弃旧观念,能够从另一角度看,那么无论面临如何困难的局面,相信也可以顺利解决。

  倘若方法妥当,处处有出路。一有这种心态,好方法、好计划一定会不断涌现的。

  最近报纸天天都有公司裁员或倒闭的新闻。不景气的现象依然没有好转,这是很糟糕的事。不过,象现在这种情形,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只有等待时间来解决。

  这么一说,好象令人有无计可施的感觉。实际上,若想凭个人的力量挽救时局,根本不可能。这就是日本的现况。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地改革政治,另一方面只好耐着性子慢慢等待了。可是,也不要太过悲观,政治与经济总有好转的一天。

  我们要知道,虽然处在不景气时期,可是仍然有好多公司经营得非常顺利。可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当我们想到“倘若方法得当,要发展的路处处都有”的事实时,就会觉得今天日本这种陷入僵局的局面非常“有趣”了。有志之士不妨抓住机会,不要单纯地认为,日本的政治与经济都已经陷入僵局,非常糟糕;不如把它当做一件“有趣”的事,趁这个机会创造出一番事业来。如此一来,好主意、好计划一定会源源而出。

  因此,千万不要忘记,即使在困境中,仍然有人不断在茁壮发展。要时时提醒自己,日本在面对世界不景气的困难局面时,只要全体国民能“转变思想”,也一样能利用这个机会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真正的模范国家。

  然而,现在政府有没有这种想法呢?日本有没有具备“因为世界已经非常混乱,现在正是日本起来领导世界的时候”这种想法与意志呢?日本最高领导阶层的人士与国民,有没有把握住这点?可惜,大家好象都没有这种想法,也没有十分坚定的意志。

  不景气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戏,每个人都是主角,要好好地表演好这出戏。

  最近,不景气的形势,常令经营者觉得受不了,但此时不妨把包括人生和工作在内的现实社会,当做一场戏剧。

  戏剧是很有趣的。我们看电视剧时,常觉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有时甚至不惜花很多钱去看一场电影或戏剧。看戏时,好象自己就是戏中人物,随着剧情,时而爆笑,时而流泪。

  站在某一种角度来看,现实的社会就等于一场戏。在这场戏里,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大家都在展开一场活生生的戏。

  这场人生之戏,有时甚至远比普通的戏剧还要有趣得多。只要你好好发挥演技,就能演得很精彩,而自己当观众,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我们自己主演的活生生的戏也一样。与其在平稳、无事的世间演出,倒不如以动荡的社会为舞台,这样会有趣得多,也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基于这种想法,现代的社会情形、经济情形,无异是一场很有趣的戏剧。惟有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变化激烈的事态,才能展开充满了波澜的、刺激有趣的剧情。

  人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觉得不安或忧虑,会悲叹生不逢时。这虽是人之常情不易避免,但如果始终如此,就不会有奋斗的力量,精神必然颓丧,也不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希望大家把现在这种不易度过的时代当做一场戏,自己就是剧中的主角。那么,动荡的现代社会,不正是最能发挥演技的时代,也就是最有人生意义、最有趣的时代吗?在面临危机时,经营者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决心,绝不能失去信心。

  就战争而言,在作战时,即使战况不利于我军,只要指挥官有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通常会取得胜利的。因为指挥官的坚强信念,会增强部属信心,鼓舞士气,全军士气高昂,胜利必然属于我军。

  从事买卖或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面临重大困难时,经营者必须先有“我一定要克服这个困难,而且必能克服它”的信念,否则很难克服困难。

  具体地说,那就是,在公司不景气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设法避免员工士气低落。来鼓励他们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员工随时在注意经营者的言行。经营者应该时时刻刻切记这一点,在任何的情形下,都不能失去旺盛的经营热情。企业不景气宛如狂风暴雨,要想前进,就必须勇敢地于暴风雨作斗争。

  石油危机发生后,生意或企业经营的条件变得很不利。但是处于瞬息万变且难以预测未来动向的情况下,仍须不断采取对策。然而,如果因应的对策不适当,又难免雪上加霜,可说是到了绝境。此时经营者就应当勇敢地带领员工,从绝境走向美境。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经营者都要有一种应变原则,这就是:“基于经营者的自觉,尽最大的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地克服困难”。如果缺少这种斗志,必然会被淘汰。

  总之,不景气宛如一场狂风暴雨。暂时避一下,有时也是一种办法。但经营企业却不容你只知躲避,即使自己不愿意,最后也得勇敢地向前迈进。

  在任何困境下,尽管被切身的痛苦所束缚,只要鼓起勇气,不断拼命地奋斗,自会产生智慧或机智。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智慧,不妨请教前辈或同行。假如你诚恳地请教:“我遭遇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请问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即使是竞争的对手,也可能乐于面授机宜。松下先生过去就是这样克服困难的。

  因此,应付今天这种非常的局势,必须先有“想退却不许退”的心理准备。经营者应有这种觉悟,“尽最大努力,勇敢地向现实挑战”。这可以说是战胜困难的第一个步骤。

  大家在不景气下一筹莫展时,你仍有拓展事业的勇气与能力,如果困境再继续发展下去,将来就是你的天下了。一九五七年,日本正处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当时竹中工务店的竹中藤右卫门先生,正建设梅田大楼。完工时,松下也应邀出席庆祝酒会,席上与竹中先生见面,才知道他是一位资深的经营前辈,使松下十分尊敬这位老先生。

  在向他道喜之后,松下对他说:“如果再不景气,将来就是贵公司的天下了。”松下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般商界在遇到不景气时,往往是一筹莫展,可是竹中公司却成了很出色的公司,而现在又完成了一栋新式大楼。尽管在不景气的情况中,新的工程或生意仍一定会源源而来的。

  竹中先生紧握着松下先生的手,很激动地说:“松下先生,你也了解其中的道理。”接着松下先生向他说:“是的,我也懂这个道理。因为你热诚地对待顾客,又负责地管理工程,而你的工程师也能认真做事。这些我都很熟悉。所以在这不景气的情况下,你的公司仍然有发展。我向你道贺就是这个意思。”竹中先生非常感激地向松下道谢。这时,松下先生深刻地觉得竹中先生实在是位深得经营诀窍的前辈,而能将竹中工务店,一手培养成现今这么庞大的工程企业,实在是一位经营天才。在景气好的时候,实施经营改革,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反而在不景气时比较简单,因为公司职员比较会听话。一般人的心理总认为景气这么好,没有什么需要改革,所以不太理会会长的话。因此,在不景气时,将计划改革的方案,马上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心的经营者,应善加考虑的一个改革方案。

  谁都不希望出现不景气的局面,但我们必须去面对它,所以我们不妨将不景气当作“转祸为福”的机会,而松下的构想是要抓住不景气的时候,以促成事业的成长,至少也应借此机会实施改革,打好基础,以便在不景气消退时,获得长足的进展。

  松下先生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的经营者,都不该放弃的好机会。

  由人到人才的路程并不是平坦的,一个人能克服困难,承担压力,才能成长为人才。

  “人心”是不可思议的,在安逸的状态中待久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疏忽、懒散。所以有句话说“居安思危”,正是用来警惕我们。即使处在太平的日子里,也要准备随时面对困难。常言虽是这么说,但对于安逸的人们来说,就很难保持这种“思危”的心理。

  所以,公司或商店对于人才的培育也是一样。处在万事俱备,事事顺利的环境里,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相反的,处于困境,又常被一些棘手的事情所困,这种情况下才容易使员工成长。

  所谓困难的处境并不是指平常一些小挫折而言。而一个公司或商店在能顺利发展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故意去制造一些逆境。

  因此松下认为,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时机。当然,遇到不景气的时候,东西不好卖,货款难收,公司的经营也陷入困境。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是干着急,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最起码这是一个教育员工和强化公司体制的大好机会。

  愈是困难的时候愈能激发个人及公司的潜力,创造空前的业绩。

  历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团体或国家,当遭遇非常困难的情况时,若能明确把握困难所在,决心除去困难,恢复本来的面目,进而谋求发展,从此决心去拼命努力,则定然会有伟大的成就。古谚说:“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正是这种道理的写照。

  在社会太平的时期,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或奠定伟大的基础,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充分做到,大家都容易享于安逸;然而一旦面对非常大的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