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10月15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陀教育杂志+-+10月15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期内容如下:

  佛的教学枢纽,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当中,你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智慧作主,智慧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人智慧开了,自然就离苦得乐。请看本期专栏。

  发心要发像佛一样的心,不可以与佛心不同。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凡夫,罪业深重,怎么敢与佛发一样的心,那是自卑。佛教导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真心里没有自卑,也没有傲慢。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本期专栏:怎样使内心生出快乐

佛的教学枢纽,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当中,你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智慧作主,智慧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人智慧开了,自然就离苦得乐。这个乐不是富贵之乐,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之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乐!他离苦得乐了。孔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一瓢饮,一箪食;喝水连个茶杯都没有,葫芦瓢当茶杯;吃饭,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竹篓盛饭。这样的生活,在一般人讲是苦不堪言,而孔子赞叹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这叫做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完全在心境上做个大转变,他明白这些道理,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净心现前,道理明白了就快乐了。

  养身太容易了,身的需要不多,何必为这个身去造业?所以有智慧的人,决不为这个身去造罪业,愈简单的生活,愈健康。为什么会健康?快乐,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什么事情是最欢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这种欢喜快乐,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佛家叫「法喜充满」,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刺激,那个乐是无常的、会坏的,所以佛家讲「乐是坏苦」,不能常保持的;但是法喜充满是能永远保持的。

  为什么?自性觉,自性觉无有止尽,天天觉悟,年年觉悟,时时觉悟,处处觉悟,他怎么不快乐!不但对现前社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清楚明了,这个人就叫佛。他生在富贵里面他是富贵佛,他在贫贱里面他是贫贱佛,富贵跟贫贱对他都不相干,作佛这个快乐是相同的、平等的,不是说富贵人多快乐一点,贫穷人少快乐一点,没有,绝对是平等的。所谓是功名富贵权势,与他毫不相关,有也好,没有也好,随缘度日,这是自在随缘。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带给一切众生,真实究竟圆满的幸福。

  (节录  早餐开示——怎样使内心生出快乐 档名:20…14…0902)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38)

2。妄尽情空,业识既转,生灭心灭,生死海出,而证入不生灭之圆明性海,谓之入无余涅盘。为究竟觉果之称。

  发心要发像佛一样的心,不可以与佛心不同。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凡夫,罪业深重,怎么敢与佛发一样的心,那是自卑。佛教导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真心里没有自卑,也没有傲慢。佛教导我们,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佛的好学生、就能发大心。发大心,方能修大行。佛期望我们能很快的证大果,故心不大不行。妄是妄想,情是情执,妄想尽了,情执空了,你才能契入境界。一切众生情执太深,乃是烦恼的根源。

  我学佛,我懂得,人家对我很好,点点头,假的,不能当真。要是当真,就被他迷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是妄想,全是情执。所以诸位要知道,真的情、真的爱,只有佛菩萨有。佛菩萨不叫情亦不叫爱,换个名相称作慈悲。「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你尊敬佛菩萨;佛菩萨爱护你。你毁谤他、侮辱他、杀害他,他还是爱你,从未变过。诸佛菩萨讲「我爱护你」,我们可以接受,那是真的。六道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亦不要怪他,亦是假的,过几天他的心又变了。不要放在心上,你就有智慧了。世间凡夫用的心是三心二意,一焉能当真?学佛就是要「妄尽情空」。妄尽了,情就空。情与智是一回事。觉悟了,感情则变成智慧;迷惑了,智慧则变成感情。

  「业识既转」。妄尽情空,业识就转了,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才是真实的功夫,乃是修行之总纲领。「生灭心灭」。「生灭」是念头妄想。妄尽情空,生灭心没有了,妄念就没有了,生死就没有了。生死轮回从何而来?从生灭念头而来。换言之,只要有妄想,有念头,就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3。「入无余涅盘」者无他,灭识色欲之生灭心,便度生死海,而达涅盘之彼岸矣。

  古人讲,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其它法门与净土法门相比,难行道,真难!可是此易行道难信。若不相信,亦是枉然。许多难行道,反倒很容易相信。虽然信了,白白忙一生,不能成就。净土法门难信,可是信的人,非常幸运,都成就了,「证入不生灭之圆明性海」,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即是「入无余涅盘」,乃究竟果觉之称。我们要像佛一样帮助一切众生,要度众生入无余涅盘,要发这个心。也就是说,帮人要帮到底,若半途而废,没有功德。帮到什么程度?直至帮助他成佛。想想,太难太难!我们自己是凡夫,何能帮助他人成佛。其实不难,真做得到。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即是帮助他人成佛!

  今人与前人不一样。以前的人老实,见人话很少;现代人喜欢表现自己,废话连篇,不听也不行。我们念佛人有好方法应付他,不管他讲多少,讲完之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将「阿弥陀佛」一句一句灌到他的八识田中。他的废话,我们一句也没听进去。此法妙极了,即是度他人入无余涅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岂不是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


4。经云:「佛种从缘起。」又云:「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又云:「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佛性虽众生本具,而佛种要待缘生。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现在迷了。要破迷开悟,再恢复佛性,要靠缘,所以说「佛种从缘起」。《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缘很重要,我们遇到佛法,也是多生多劫因缘成熟。因此,我们要为广大众生作增上缘,以一切善巧方便将此殊胜的法门介绍给人,方是真正学佛,真正报恩。

  台湾有位做汗衫的同修,他们要到大陆设厂,我就劝他,汗衫上印上阿弥陀佛,印上经文,求三宝加持,销路一定好。这是端正社会风气,一定会得到大陆社会大众欢迎。不要印些妖魔鬼怪图案,那不好。或者,前面印「弥陀弟子」,后面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底下四个字「世间如梦」,是弘一大师写的。这说明无论从事那个行业,就在本行业上弘法利生,「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不必改行。「缘」很重要,一定要发心为一切众生做佛种的增上缘。

  一切众生真能得度,因为众生本来是佛,本有佛性。凡有佛性定当作佛,因此我们种这种缘一定有效果。何况《华严经》上讲,「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此义很深。「无情」是指植物、矿物。植物矿物也能成佛,因为它也有性。佛法说,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与法性是一个性。因此,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就跟着转,「依报随着正报转」。

  我们凡夫用生灭心,因此这个世界依报都是生灭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都有生灭。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念头不生不灭。所以,西方世界的依报也不生不灭,花草树木都不生不灭,此即是「同圆种智」。《华严经》上所讲的,在弥陀净土中看到了。

  「佛性虽众生本具,而佛种要待缘生」。成佛一定需要缘分,没有机缘不能成就。其实机缘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不仅能成就自己,亦能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世尊在本经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我们布施佛法,布施成佛的增上缘。不要生别的心,要生这种心。

  》》续载中… …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师开示: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伦理道德:三岁看八十

下面莲池大师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经云:治世语言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个话是真的,这是什么?圣贤治世。你看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记录古圣先贤用什么方法治世?总纲领就四个字,你看多简单,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治理社会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在中国古代,中国社会组成的特色是家,这是全世界没有的,所以中国,家齐,国就治了。

  家里面什么是第一?也是教育为第一,还是教学。教学从哪里开始?这个大概世界其它国家很少,在中国很普遍,胎教开始。母亲怀孕,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言语动作会影响胎儿,所以她行住坐卧都端庄,常常保持清净的慈悲心,这个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小孩一出生就知道,他睁开眼睛他在看,他已经在那里听,虽然不会说话,他已经开始在学习。所以,所有一切负面的行为决定不能在婴儿前面,要让婴儿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是善的。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庭里做出来让他看。他天天看,看到三岁,他学了三年,这叫扎根教育。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扎下这个善根,这个好的根,他到八十岁不会变。

  所以中国人重视家教。因为他是大家庭,人丁不旺,也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左右;人丁稍微兴旺的,就是一般家庭,三百人左右;人丁真兴旺的是五百人左右,它这么大一个团体,大家庭,兄弟不分家的。诸位看《红楼梦》,《红楼梦》就是一个家庭。所以小孩从小就要防止他有私心,从小要学大公无私,他要有私心,这个家就会毁掉。所以养成他一个观念,你生下来,你这一生为什么?为我的家,不是为我自己,为家,荣宗耀祖,光大门楣。所以他一生,他奋斗,他有个目标,我是为家的。命里有财富,再多的财富都要归公。自己生活费用,你们在《红楼梦》上看到,每个月发分子,零用钱,衣食住行等于说都是家来负责,给你制作。

  家负责育幼、负责教育、负责养老,所以家是你一生唯一的依靠。你在社会上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失败的时候,你的家是你最好、最得力的后盾,它支持你,它帮助你。所以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弟子规》里就显示出来,在家里真的是大公无私。所以他将来长大成人,踏进社会,他的德行能够符合古圣先贤的标准。他常常能为别人着想,他不会为自己着想,这是从小养成的,这是教育。所以家庭里面培养这些子弟都是好人,善人、君子,他怎么会做坏事情。在社会做坏事情,家庭蒙羞,头一个人家说,父母没把你教好,父母感到羞辱,祖宗感到羞辱,这个家族怎么出这样一个人出来?出一个贤人,出一个好人,大家赞叹,家教好,祖宗有德。你看,这么教出来的。所以家齐,国就治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四集) 2010/5/9  檔名: 02…039…0034)
 
因果教育:悭吝之报(王戎)

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园田水碓。周天下。积实聚财。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子万。有美名。年十九卒。庶子兴。戎所不齿。以从弟愔子为嗣。(王戎传)

  王戎晋朝临沂人(今山东省峄县东北),字浚冲,是竹林七贤之一。虽有文名,然为人悭贪啬吝,平生好兴财利,广为收买园田及米水碓,周遍州郡,积聚财物,心不厌足,不知终极。常常独自手持象牙算盘,日夜劳心算计,常如不足之感。而对自己日常生活却又舍不得花费,天下人都称他为「膏肓之疾」。

   王戎女儿嫁裴頠为妻,曾经向王戎贷款数万,经久未奉还,王戎介介于怀,女儿回家省亲,王戎容色表现得很不愉快,其女急将所借还清,王戎这才高兴。

   侄儿结婚,王戎送他一件单衣,婚后便又责命取回。

   王戎家中生产香甜李子,惟恐他人得到种子,于是费尽心思,每次出售都将李核钻孔,使他人无从得种,由此深受世人讥评。

   王戎子王万,有好名望,可惜年仅十九岁就去世了,妾子王兴,行为不端,王戎屏弃不认。后来竟以其弟儿子王愔继承后嗣。 。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连载五十七)
 
心得交流:eb20647同学的学佛心得

题目: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佛法修学充满着感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