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评传-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升、周绍濂、魏光焘、刘端冕、吴士迈等军“剿回”;令刘松山军从河南经山西赴陕北与陕北清军刘厚基、成定康、
刘厚填等部进攻“土匪”,署宁夏将军金顺也已驻扎陕北榆林。十二月十八日(1869年 1月 30 日),刘松山等军在延
安府定边县的镇靖堡击败董福祥军,董福祥的父亲董世有、弟弟董福禄向清军投降,董福祥突围后被唤回来乞抚。左宗
棠从董军挑选千余人改编为董字三营从征,并对镇靖堡一带“御回力竭,无家可归,迫而为匪”②者加以招抚。随后,
左宗棠加强了对董志原一带陕西回军的进攻。据守董志原的十八营回军于同治八年(1869年)二月多次分股反击,均被
左军击败,他们在“饥蹙日甚,屡次乞抚,复无成议”③的情况下,遂倾全力主动迎击,结果余彦禄等人战死,其他首
领败退董志原。在这种情况下,陕西回军只好“挈眷先徙金积堡”,将十八营并为四大营,以其半护家口、辎重先行,
留崔伟、马正和等人断后。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4 月 4日—5 日),左军雷正绾等部先后攻
    ①《料理西征就绪即行赴京陛见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759页。
    ②《与吴子儁庶常》,《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五一。
    ③《陕甘饷源奇绌请旨拨实饷折》,《左宗棠全集》奏槁,第 3册,第 778779 页。
    ①《饷项苦绌恳增拔巨款以利戎机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785—788 页。
    ②《刘松山径捣贼巢并剿败北窜回逆现筹安抚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4 页。
    ③《回逆全股东犯迎剿大捷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49 页。
    占泰昌镇、西峰镇、萧金镇、直抵庆阳府城,董志原一带为左军占据。陕西回民起义失败。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对
准了甘肃回军。
    同治八年六月(1869年 7月),左宗棠抵达甘肃径州。他首先攻剿灵州金积堡马化龙部。灵州一带回军以金积堡为
中心,周围有堡寨四百数十余所。
    金积堡首领马化龙曾多次向清朝官府求抚,旦改名马朝清,以表示对清朝的归顺,于同治四年由宁夏将军穆图善奏
请赏加副将衔。本来左宗棠对陕甘回民起义表示“剿抚兼施”,但他因陕西回军曾阻挠其镇压捻军,以致捻军进入山西、
直隶,左宗棠为此受到清廷的指责,于是他决定全力剿杀陕西回军。
    左军在攻打董志原时,陕西回军曾得到马化龙的粮食和军火接济,特别是陕西回军遁往金积堡,左宗棠更为未能
“一收聚歼之效”而恼火。于是,他对马化龙“阳虽就抚,阴实助逆”大为不满,遂决定对金积堡马化龙部实施痛剿。
左宗棠表面上讲“只分良匪,不分汉回,为久远之规,制贼之本”,但实际上他在为镇压马化龙部已找到了借口。他上
奏清廷说:“业经就抚之灵州金积堡回目马朝清即马化漋,清水县张家川回目李德昌,或以马械、粮食显与市易,嗾其
扰陕;或以官军声势浩大,劝其暂就安抚,相时而动。皆以同教一家,隐相亲附。外虽貌为恭顺,无异王民,内则暗肆
狓猖,仍滋他族。”
    ①“若壹于主抚,贼必以抚愚我,阴集其党众蚕食汉民,又将抚不可抚,窃恐渐渍既久,势不至如云南抚回为回所
制不止!臣前疏所言攻心为上者,窃以为大局虽终归于抚,然非俟其畏剿之极,诚心乞抚,则固未可漫然允之。”①可
见左宗棠坚持要对马化龙部采取“主剿”的政策。他认为:“以大局计之,欲平陕甘回逆,非先攻金积堡不可。”②左
宗棠分兵三路,除南路直趋秦州(今天水市)以扼陇南回军外,中路和北路合力进剿灵州金积堡一带回军。八月初六日,
刘松山与马化龙所部回军开始交战。自此至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1871年 1月 6日)马化龙向左宗棠军投降止,进攻
金积堡等堡寨的战斗持续了一年三个月。在此期间,回民起义军屡次痛击左宗棠军,左的亲信战将刘松山在同治九年正
月(1870年 2月)进攻马五寨时被飞弹击中身亡,左以刘的侄子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为“老湘营”总统。金
积堡被攻克后,左宗棠将马化龙杀害。尽管左宗棠打垮了灵州金积堡一带的回军,但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不得不承认
:“陇事艰阻万分,先攻金积,尤非时局所许,一年之间,连丧大将,人心震骇。??仆十余年剿发平捻,所部伤亡之
多无逾此役者。”③金积堡之役结束后,左宗棠进兵河州马占鳌部回军。河州属兰州府,且与省城相连接。河州回军对
陕甘总督治所兰州构成威胁。早在左宗棠初任陕甘总督时,他就向清廷陈述须“俟剿捻事竣,自当先剿陕甘交界之回,
节节扫荡而西。惟不敢冒昧从事,急趋兰州,致蹈杨岳斌故辙。”④他在部署进剿金积堡时,署陕甘督篆的穆图善奏请
清廷令左宗棠由泾州赴秦州接篆,然后就近进入省城。左宗棠则把进攻目标重点放在金积堡,坚持在泾州一带指挥作战,
而不立即到兰州赴任。他说:“臣若舍泾州而进秦州,局势何以异此!
    ①《进驻泾州筹办军务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22页。
    ①《复陈查明刘松山各情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95页。
    ②《答刘寿卿》,《左宗棠全集》书牍,卷一○,页三六。
    ③《答王子寿比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三五。
    ④《遵旨复陈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504页。
    人之议臣者必且谓知有穆图善而不知有国事,知有兰州而不知有陕甘。“①左宗棠在用兵方略上确比杨岳斌、穆图
善高出一筹。左宗棠在进攻金积堡时,专门派出南路军到秦州以牵制河州回军并壮兰州之威。当金积堡被他攻占后,自
然移兵由东向西挺进。据有河州的马占鳌获悉金积堡遭荡平的消息后,急于求抚。左宗棠感到”马占鳌求抚之心乃益切
“,认为”此时而言招抚,固可省兵力而赴戎机“。但他也强调”此等嗜乱之民,非创巨痛深,固难望其永久帖服也
“。②同治十年八月初二日(1871年 9月 16 日),左宗棠率军抵达安定(今定西县)后,即向河州马占鳌部回军发动
攻剿。马占鳌被迫于同治十一年初向左军投降,其”所递央保投诚禀词,极为迫切“。③左宗棠决定对马占鳌予以招抚。
左宗棠认为:”办抚之道,以编审户口为要;编审户口,以迁徙客回、安辑土回为要。??安插之地,汉、回各有攸宜。
“④这样,左宗棠比较顺利地解决了河州问题。不久,左宗棠又从马占鳌回军中挑选两营,饬马占鳌督带,并赏马占鳌
五品顶带翎顶。
    同治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72年 8月 18 日),左宗棠在“肃清”陕甘后路的情况下进驻兰州。这是他被任命为陕
甘总督 7年后第一次进入总督驻地。他的下一步进军计划为“致力西路,以清边圉”。①八月初,左宗棠调派刘锦棠等
部军队向西宁马永福、马桂源、马本源部回军发起攻势。鉴于清军来势凶猛,马永福及逃至西宁的陕西回军首领崔伟、
禹得彦等于十月中旬向刘锦棠交出马械投降。马永福的两个堂侄马桂源、马本源兄弟则撤出西宁至巴燕戎格(今青海化
隆回族自治县)。陕西回军头目白彦虎也西逃,后来至新疆。接着,左宗棠调驻守河州的前山西按察使陈湜率军进剿巴
燕戎格,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将马桂源、马本源捕获。
    马氏兄弟原先曾受到清政府的重用,马桂源担任西宁府知府,马本源为西宁镇标中军游击,他们在西宁率领回民起
义,被左宗棠视为“罪大恶极”,遂在兰州遭杀害。至此,甘肃回军的 4个中心只剩有肃州(今酒泉市)。
    还在左宗棠抵安定开始进攻河州回军的前 7天,即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五日(1871年 9月 9日),左宗棠接到了清廷
的一个“上谕”,内称俄国已派兵于五月十七日侵占伊犁,“并闻俄人尚欲带兵前往乌鲁木齐”。清廷认为:“伊犁沦
陷,兵力未能顾及,致俄国从而生心,难免觊觎要求情事,若乌鲁木齐再为该国收复,则更难于措手。”于是,清廷令
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统率所部出关,以“肃州一带关系紧姜,着左宗棠迅即调派劲旅前往扼剿窜匪,替出成禄一军出关剿
贼,毋得以兵力不敷稍形推诿。刘铭传所部已谕令鼓行而西,绕赴兰州北路,由甘,凉、肃一带出关,节节前进,为收
复新疆各城之计。左宗棠身任兼圻,本应统筹全局,况镇、迪一带又系该督所辖,尤当妥筹兼顾。”①左宗棠指出俄国
占取伊犁,“名虽代为收复,词近顺而心甚狡”,应当以武力对付。他一面咨商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酌定
进兵道路;一面飞饬所部徐占彪一军速由靖远防所取道兰州,逾凉、甘两郡以抵肃
    ①《敬陈分道进剿布置联络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4册,第 132页。
    ②《敬陈进兵事宜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100页。
    ③《迭攻太子寺屡胜两挫逆回乞抚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209页。
    ④《收复河州安插回众办理善后事宜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281页。
    ①《后路肃清进驻省城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311页。
    ①《派兵前赴肃州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113页。
    州,替出成禄一军出关。左宗棠还把肃州视为通往新疆的通道,认为陇中局势,“自宜先规河、湟”,“然后一意
西指”。②这样,他派徐占彪赴肃州的目的除替出成禄出关之外,就是要消灭肃州回军,以打开西进的道路。十一月二
十七日(1872年 1月 7日),徐占彪军驰抵高台,与成禄会唔,交接防务,开始对肃州发动进攻。肃州回民起义军首领
马文禄率部抵抗长达一年九个多月。同治十二年八月十二日(1873年 10 月 3日),左宗棠亲抵肃州,驻营城南两里许,
指挥攻城。左部各军用后膛大炮和劈山炮等新式武器对肃州城猛烈轰击,马文禄与所部回军难以抵挡,遂于十五日出城
投降,随后被杀。清军在夜间闯进肃州,“诸军入城纵火,枪轰矛刺,计土回五千四百余名,除拔出老弱妇女九百余口
外,尽付焚如,肃州以平”。③至此,活跃了十几年之久的陕甘回民起义基本被镇压下去了。这是左宗棠继镇压太平天
国和捻军之后犯下的又一严重过错。左宗棠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镇压国内人民起义方面确实是竭尽全力。特
别是左宗棠在镇压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的过程中,从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开始“陆续招募马、步土客各营”,到同
治十二年(1873年)“肃州克复截至年底止”,共开销白银 40148500 余两①,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年
财政收入的一半。清廷在左宗棠“平定”陕甘之后,赏加他为协办大学士。
    ②《派兵前赴肃州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114页。
    ③《克复肃州尽歼丑虏关内肃清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5册,第 503页。
    ①《遵旨开单报销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66 —67页。
    第六章收复新疆与开发西北
    一、“引边荒艰巨为己任”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一大壮举。正是在“引边荒艰巨为己任”的使命感支配之下,左
宗棠勇于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提出塞防与海防两者并重的主张,并经过积极的谋略和艰苦的筹备,为清廷制定规复新疆
的决策起了关键的作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文献中已把此地称作西城。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年),西汉政权曾两次派张骞通西域。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西汉政府又命
郑吉为西域都护,遂设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及至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勘定西域,四年后将西域
改名新疆。①清政府在伊犁(今伊宁市)设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另设乌鲁木齐都统,为该地区的军政
长官,地位仅次于伊犁将军。乌鲁木齐以东设镇西府和迪化州,由镇迪道统辖地方民政事务,隶属于陕甘总督。新疆回
部事务,则设立伯克管理,伯克由清政府任命。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各种矛盾的激化,人民日益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期间,全国许多地区的起义
纷起响应,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也先后在库车、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举行起义,打击清王朝的腐败统治。
但起义的成果却被各族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所据有,新疆地区出现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即以喀什噶尔(今喀什市)
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权;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得璘(妥明)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黄和卓政权;以和阗为中心
的玛福迪、哈比布拉汗政权;以伊犁为中心的迈孜木杂特政权。这些割据政权的混战,给伺机入侵新疆的外国侵略者以
可乘之机。
    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 1月),位于我国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国利用金相印、司迪克向其求援的机会,派阿古柏带
领侵略军进入新疆,先后攻下天山南路的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县),和阗(今和田县)
等地。同治六年(1867年)又攻占乌什、阿克苏和库车。阿古柏在喀什噶尔悍然宣布建立“哲德沙尔汗国”(意即七城
汗国),自立为汗,据有南疆。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势力又向天山北路扩展,在北疆打败妥得璘政权,占取乌
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新疆几乎沦为异域,阿古柏野蛮势力浸染天山南北。
    阿古柏对新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