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战事珍文闻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野战事珍文闻记录-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偷摸摸地干’,还说‘要是摆开阵势干,还不知道谁俘虏谁呢!’为这些问题,经常和子弟兵争论,有些时候甚至还动手,很不和气。营教导员夏伟同志很关心解放战士,问寒问暖,行军中还让老兵和子弟兵帮他们背东西。一个解放战士很感动,很动情地对夏伟说,‘我们在家里受地主老财的欺负,在国民党队伍里,又受长官的打骂,还挨过拳头,也挨过鞭子。没想到,共产党队伍里的长官这么好。虽然缺衣少食的,但我们心里舒服!’夏伟从中受到启发,立即在全营搞了一个诉苦活动,让大家把心里的苦,在家的苦、在国民党队伍里的苦说出来。一诉苦才知道,几乎所有战士都出身贫寒,在家里受尽了地主老财的欺负折磨。解放战士大部分都是被国民党抓丁抓过去的,都挨过国民党军官的耳光和皮靴,重的还挨过鞭子。而到我们这里后,不仅没挨过打,还经常受干部的照顾。这样一对比,一诉苦,效果就出来了。解放战士战斗积极性上来了,和子弟兵关系也好了。后来2营的经验在全团推开,效果非常好。在后来的历次战役战斗中,714团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彭德怀不断地点头,连说:“这个好,这个好!这个要在全军推广!”    
    这一天,他躺在床上思考了一夜,决定搞一次长时间的整训,就根据358旅的经验,从国共两军的对比教育入手,以诉苦的形式,引导战士挖掘造成他们苦难的根源,再结合土改的纪律教育,搞一次轰轰烈烈的整军运动。    
    11月29日,彭德怀把西野旅以上首长叫到一起,把任务布置下去了。


第三部分:大步进退全面反攻 西野驰骋势如破竹诉苦(2)

    余秋里心里沉甸甸的,他们旅解放战士的问题最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诉苦运动,也是他们旅首先搞起来的。整训刚刚开始,他就带着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杨浩到了714团。刚刚坐下,团政委就告诉他,诉过苦后,就在昨天晚上,那个有名的“解放战士”路新理趁其他战士睡着了,半夜里悄悄爬起床,拿着一大包东西往外跑。连指导员以为他开小差,就悄悄跟上了。跟到一个山沟里,只见路新理掏出一个木牌牌插在土坑上,又点燃几根蜡烛和供香,磕了3个响头,又是喊爹,又是喊娘,一边痛哭一边诉说起自己的那本血泪史。路新理的哭喊声触动了指导员,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血泪史,再也忍不住,上去与路新理抱在一起,哭了大半夜。后来路新理告诉指导员,他平时在连里表现不好,又是国民党的俘虏兵,他怕把自己的血泪史说出来得不到同志们的同情,才跑到外面来哭的。    
    “好呀!走,到2营去,我们都去听路新理诉苦去!”听说路新理都被感化了,余秋里兴致特别好。    
    余秋里一行赶到路新理所在部队时,诉苦会正在进行当中,轮到路新理发言时,还未开口,路新理眼泪就跑出来了。战友们同样的遭遇早已经触动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段伤痛。路新理的老家在山东曹县,有一个小妹妹。父亲给地主当长工,自己稍大点后也帮着打短工。父子俩一年累死累活还养不活一家人,后来父亲硬是被活活累死,死后穷得连买草席送葬的钱也没有。草草掩埋了父亲,就和母亲、妹妹一起逃命到了晋南的夏县。为了活命,他去给一家盐场晒盐。因为穷,连鞋也没有,常年光着脚干活,时间一长,脚就被盐汁沤烂了,痛似万箭钻心。但为了母亲和妹妹不致饿死,他还是咬着牙干下去了。母亲饿病交加,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从此,他就和妹妹流浪乞讨,相依为命。一次拾破烂回来,路过母亲的坟头时,内心的伤痛再一次爆发出来,就和妹妹趴在母亲的坟头痛哭流涕。正在这时,一群如狼似虎的国民党兵路过,不由分说把他抓走了,从此当上了国民党的兵。    
    路新理泣不成声地说:“现在我还记得,国民党兵把我抓走的时候,我妹妹又喊又哭的情景。我给他们下跪,给他们磕头,但国民党兵根本不理不睬。现在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我的妹妹在哪里,她是不是还活着……”说到这里,路新理再也说不下去,嚎啕大哭起来,嘴里直喊着“妹妹,我的妹妹”!    
    在场的所有同志都流下了眼泪,余秋里也不例外。    
    哭了一会儿,路新理用袖子把眼泪一抹,抓起枪往上一捣,说:“我现在明白了,是谁让我这么苦!我也明白了,我手里的枪要打谁!以后我要好好打仗,为我的父亲母亲报仇!等打完仗,我还要去找我的妹妹!”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干部战士们都是穷苦人出身,都受过地主老财的欺负,解放战士也都挨过国民党的皮鞭。同样的出身,同样的遭遇,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些悲惨记忆,此时此刻也渐渐清晰起来。路新理讲完之后,干部战士们又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台去发言,声泪俱下,痛哭流涕,内心深处那一段悲伤的情感,像火山爆发一样,无法阻挡。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因为不断打胜仗而欢欣鼓舞的话,那么,在此之后,整个西北野战军里就充满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一场使西北野战军精神面貌为之一变的整训教育运动,就在这样“句句血、声声泪”的控诉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第三部分:大步进退全面反攻 西野驰骋势如破竹“三    查”

    毛泽东边抽着彭德怀送来的“战利品”边听着彭德怀关于西野整风运动的汇报,他的眼角也湿湿的。显然,他也被感染了。良久,他把那还剩半截的烟猛吸一口,吐出一团浓厚的烟雾,狠狠地掐灭烟头说:“诉苦,诉什么苦?就是诉地主阶级给予劳动人民的剥削之苦,诉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士兵群众的压迫之苦。通过诉苦,达到深入的阶级教育之目的。”说完,又点了一支烟,转头对彭德怀说:“老彭,这种教育形式很好,激发了同志们的阶级感情。但还要深入下去,把诉苦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干部战士们彻底认识到反动派的剥削本质,并自觉地拿起武器跟反动派作斗争。”    
    认识反动派的剥削本质是从算帐开始的。    
    716团战士张学成边说边算:“我和另一个长工给地主种了140垧地,每垧地大概产粮7斗。”其他战士帮他一算,140垧地每年产粮98石。每个长工生产49石,折合细粮24石5斗。    
    有战士问张学成:“你一年工钱多少?”    
    张学成说:“我一年的工钱在当时可以买7斗米。”    
    “那种子、牛工及其他开支呢?”    
    “大概10石。”    
    一算,大家明白了。张学成辛辛苦苦干一年,被老财剥削了12石8斗米!张学成干了三年,一共被剥削38石4斗!    
    连里的文书王生福接着说:“地主的剥削还不止这些。他们手里的钱又不是死的。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拿出去放高利贷。一石要还一石半,息钱也要算利。这样利滚利,息滚息,滚得长工根本就还不起。这样下去,老财们吃香的喝辣的,而长工一年累到头,不仅一个子儿赚不到,还欠下老财们一屁股的债。偶尔老财们开恩了,给长工一个铜板,长工还要下跪磕头,感恩戴德!把自己卖了还在给他们数钱!”    
    这一帐算下来,气得战士们个个挥着拳头喊打,打死那些狗日的地主老财们。    
    团领导不失时机地给战士们提了一堆问题。“为什么各处的地主都这么坏,心都这么黑?”“为什么天下的穷人都这么苦?”“为什么共产党要分土地,要打地主,而国民党蒋介石不让,要跟共产党打内战?”“我们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当时连里还有个战士叫刘四虎,他父亲受地主欺负,把状告到县里。但县里的老爷们却说刘四虎父亲是刁民,判他赔地主10石米。连里针对这个问题又提出“刘四虎的父亲为什么打不赢官司”?    
    很简单的问题,却包含着穷人为什么受苦、地主为什么能作威作福的答案。战士们说呀,谈呀,讨论呀,分析呀,像剥树皮一样,把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层层剥开。说到动情处,他们抱头痛哭,彻夜难眠,终于把他们受苦受难的根源挖到了。原来,蒋介石就是地主老财们的总代表,蒋介石的军队就是地主老财们的保护伞。不打垮蒋介石,穷人们永远翻不了身;不打垮蒋介石的军队,地主老财们就会永远作威作福!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再一次在战士们中间响起。但这一次响起时,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此时,它已经是战士们肺腑里喷发出来的强烈呼声,也是他们从心底里喊出的最迫切要求!通过诉苦,通过算帐,蒋介石的反动面目终于被战士们彻底认识!    
    这真是一场伟大的整军运动,惯于发号施令的反革命总头子蒋介石,是永远也学不来的!    
    诉过苦,算过帐,彭德怀又出了一招:“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要查别人,也要查自己。一定要把以前存在的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阳奉阴违、违犯群众纪律的问题查清楚!”    
    一查,358旅就查出了问题。715团6连战士刘登旺和王金盛是清涧战中一起解放入伍的,王金盛表现不好,经常找刘登旺,还指使刘登旺暗中捣乱。听了战友们声泪俱下的控诉,刘登旺也想起了自己的苦难。他从人群中站起来,脸色发紫地说:“国民党把我抓了丁,像犯人一样被送到陕北。当官的怕我们开小差,白天像蚂蚱一样,10个人拴着胳膊连一串,拖着绳子走。从延安到清涧,当官的让我一个人挑4箱子弹,走不动,当官的就在后面一步一棒子。最后,我累得晕倒了,当官的……”说到这里,他发疯似地指着王金盛,说:“就是他,这个狠心贼,把我推到山沟里……”后来搞清楚,王金盛是国民党的排长,家是褒城县的大地主。在清涧被俘后,他要刘登旺串通几个解放兵拖枪投奔国民党,还说不干就杀了他全家。“共产党先甜后苦”的话也是他说的。    
    刘登旺这一被“查”,查得原来思想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解放战士们心里不安起来。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找到连长、指导员谈话,一边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一边作检查,有的还写下了请战血书。    
    西北野战军的“三查”活动就从这里开始,后来一直查到工作、经济、纪律、领导、党支部的作用,等等,无所不查。查出了隐藏在队伍中的敌伪军官、阶级异已分子、自首变节分子和企图组织投敌逃跑分子……    
    关于“三查”的作用,时任358旅政治委员的余秋里后来是这样说的:“经过群众自觉的三查,解决了许多长时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干部战士立场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旺盛;新兵与老兵、子弟兵与解放兵、干部和战士、党员和群众之间更加团结;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部队中涌现了大批积极分子,不少同志订出立功计划,写了入党申请……达到了审干和整党的目的。”


第三部分:大步进退全面反攻 西野驰骋势如破竹“十大军事原则”(1)

    一场大雪染白了整个黄土高原。    
    彭德怀和张宗逊各骑一匹好马,踩着皑皑白雪,迎着12月的寒风向米脂杨家沟缓缓而行。他们去那里参加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中央是11月22日迁移到杨家沟的。杨家沟是米脂县东20公里外一个较大的山村,原来是一个地主的庄园。这里不通大路,偏辟安全,保密性好,房子又多,中央就在这里驻扎了下来。在陕北转战8个月,居无定所,到了这里,才得到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    
    骑在马上,望着高山,彭德怀第一次发现平日里光秃荒凉、飞沙走石的黄土高原,在鹅毛大雪的覆盖下,景色竟然如此不同凡响。置身在这个白色的世界里,彭德怀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心也跟着纯净起来。我们的彭老总平时一直领兵打仗、南征北战,经历的都是暴风骤雨、刀光剑影,现在有这样的感觉,足见彭德怀意志能横刀立马、情感也能细腻如水。    
    望着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峦,彭德怀不禁轻声念起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蟒蟒;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词写得好,祖国的河山也好啊!”彭德怀不禁发起感慨来。    
    榆林战役的阴影在彭德怀心里已经散去,此时,他只记得四个字——“诉苦三查”。    
    先前,彭德怀带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到了358旅,搞了三天的调查研究。他们听了战士们的诉苦,也看了战士们如何清算地主老财们的剥削帐,还参加了“三查”会。这个由358旅首先搞起来的整军运动,此时在彭德怀的心里已有了相当的分量。天气很冷,但他心里一点都不冷。战士们那些发自肺腑的检讨书、按着手印的杀敌请愿书,还有那些“声声血、字字泪”的诉苦场面,在他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他不曾想到,二败榆林后,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西北野战军会有这么大的收获,会有这么一个泪洒陕北的场面。    
    在358旅的三天,彭德怀一直心潮起伏,情感难抑。彭德怀也是穷苦人出身,受过地主老财的剥削,也挨过地主老财们的鞭子。听得动情的时候,他也是泪流满面。他扭头对余秋里说:“翻身农民参军的子弟兵,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只受过一重苦;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绝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在家受地主老财剥削压迫,在国民党军队又受压榨打骂,受的是双重苦。”    
    回想着这些,彭德怀现在还有些情绪难抑,他与张宗逊走在人迹未至的雪地里,感觉自己正在走进另一片天地。    
    那边彭老总为“诉苦三查”感怀,这边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边烤火,一边也在说着“诉苦三查”。    
    “听说西野的‘诉苦三查’现在搞得有声有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