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人格--弗洛依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欲人格--弗洛依德-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释梦,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否则,弗洛伊德博士就用不着写那么厚的一本书了。 为了便于说明“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这一普遍性命题,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显象”(或称“显梦”)与“梦的隐意”(或称“隐梦”)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显梦”与“隐梦”

    ,并非指两种不同的梦,而是指同一个梦的两种不同的内容。 简单的说,显梦是梦的表层形象,即我们常说的梦境;隐梦则是指梦境背后所隐藏的意念。梦的显境与隐意虽有密切联系,但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122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71

    在弗洛伊德看来,二者的关系犹如谜面与谜底,又好像译文与原文。 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关系:第一,以部分代替全体。 如弗洛伊德关于“植物学专著”的梦,梦中的“植物学”成分,代表了弗洛伊德“在同事间相互帮助中出现的纠纷和冲突,以及对习惯于在自己的嗜好上消耗太多的时间的谴责”的全部思想;第二,暗喻。 比如这样一个梦:梦中将他所认识的女孩子从沟渠中拉出来,便是暗喻他选中了她,看中了她;第三,以意象代思想。一个“登高以望远”的梦意象,便是代表“梦者自以为是一个评论者”的思想;第四,象征关系。 显梦的元素是隐梦的象征,它们之间有固定的关系。 比如:皇帝与皇后或其他高贵人物是父母的象征,长形直竖之物(手杖、伞、竹竿、蛇等等)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圆形凹陷之物(洞、船、房间、炉灶、柜子、箱子等等)是女性生殖器象征,拔牙是手淫的象征,被车辗过是性交的象征,乘车出去旅游是死亡的象征等等。日常话语中“梦”

    ,指的多是“显梦”或“梦的显意”

    ;而在精神分析领域,只有通过对显梦的释义,才能指向梦的实质,才能达到对“梦的隐意”的理解。对于人格分析来讲,释梦就是去蔽,就是拨开梦一般的迷雾,去把握真实的自我,去见出个体人格的真貌。梦的隐意,包含着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潜意识愿望,它是产生梦的动机力量;其次是指正常精神活动的遗留物(或称“遗念”)

    ,它包括日间印象、决心、警告、辩论、计算以及判断推理等智力操作。 上述两层意义上的隐意,都可以在

 123

    8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潜意识中产生,在睡眠中继续存在,其作用是为梦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梦的产生,都需要二者的结合。 它们的关系,有点像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家提供费用,企业家则负责设计与操作。 前者为梦提供心理能力的必要资源,后者则决定消耗能力的方式。同样一个梦,为什么会有“显境”与“隐意”之别呢?

    弗洛伊德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检查作类比,认为这是梦的检查作用和化装作用的结果。 弗洛伊德设想人心中存在着两种精神力量,一种构成梦者所要表达的愿望,另一种则对这个梦的愿望实行化装与检查。 他在《精神分析引论》“梦”这一编中写道:

    梦之所以奇异而不可理解,就是由于梦的化装作用。 我们要知道的是:(1)化装的起因(即动因)

    ,(2)化装的功用,(3)化装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说化装是“梦的工作(dreamwork)”的产物。

    为说明梦的化装与检查作用,弗洛伊德接着分析了一个梦。梦者是一位受过很好的教育,且年高望重的妇人。 很多医生都认为这个梦不可解。 他们说:“一个五十多岁,日夜只替孩子操心的老妇人,竟然有这么一个荒唐的梦!”

    因为老妇人的梦境居然是关于大战时的“爱役”!

    梦是这样开始的。 她来到第一军医院,对门警说要进院

 124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91

    服务,须和院长谈一谈。 她说话时,非常着重“服务”二字,以至警卫立即察觉她所指的是“爱役”。

    因为她是一个老妇人,警卫有些犹豫,后来,才准许她进了医院。 但她并没有去见院长,而是走进一个大暗室,室内有许多军官、军医,或坐或站地围在一个大餐桌旁边。她在梦里所说的话仿佛是:“我和维也纳的无数妇女准备供给士兵、军官或其他人等……”

    最后变为喃喃之声。 然而,她一看军官们的半困惑半恶意的表情,便知道他们都已领会了她的意思。梦中的老妇人继续说,“我知道我们的决定是很古怪的,但是人们都十分热忱。战场上的士兵,决没有人问他是否愿意战死的。”然后,是一分钟的难堪的沉默。 军医就将两臂抱住她的腰说:“太太,假如真的是这样,那,……”

    (又继之以喃喃之声)。老妇人脱身而退,想道,他们大概都是一样的吧。 于是回答:“天啊!我是一个老妇人,或许不致于有这回事吧。 有一个条件是不得不遵守的:年龄总得加以注意,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孩子或许不……(又是喃喃之音)这简直太可怕了。”军医说他很明白,但几位军官,还有一个曾向她表示爱情的少年,都高声大笑。那老妇人就请求要见院长,要把事情弄清楚。 可是她大吃一惊,因为她竟然不知道院长的姓名。 军医向她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告诉她上三层楼的路,有一条很狭的铁梯,由这个暗室直通楼上。上楼时,她听见一个军官说,“不管她年龄大小,这个决定够惊人的了。 向她致敬吧!”朦胧中,老妇人觉得自己在尽义务,走上了一个无穷尽的铁梯……

    弗洛伊德在分析这个梦的时候指出:此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语气中断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

 125

    02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语气一断,便代之以喃喃之声。这些模糊的“喃喃”之声,似可根据梦的上下文来补充。 弗洛伊德说,补足之后,结果便形成一种梦幻,意思是说梦者随时准备献身尽职,以满足军队中各色人员的性的需要。 这的确是一种无耻可怕的性欲幻想,然而,梦却完全没有谈及此事。 每当前后关系中应当有所表露时,便在显梦内出现模糊不清的喃喃之声。 那些秘密意义已经受压抑或消灭了。显而易见,梦中的那些被“喃喃”掉了的细节,其本身的性质太令人惊异了。 弗洛伊德打了一个比方:任何一种有政治色彩的报纸,人们都会发现被删削之处触目皆是,于是纸上屡有空白。 这些空白之处,便是新闻检查官所不赞许之事。 所谓梦的检查作用,便是将梦境中的不妥当之处或者删去,或者化装成模糊不清的喃喃之声。 弗洛伊德接着指出:

    梦的显意乃大大不同于梦的隐意,以至不再有人怀疑隐意的存在了。 这个重心的转移就是化装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梦之所以如此奇异,使梦者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内心的产物,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梦的检查作用,有点儿类似我们在“人格结构图”中所介绍过的那位楼梯口的警卫。 看来,即便是在梦中,在潜意识最活跃、最生动、最典型、最无遮拦的时刻,超我或意识的力量依然存在。 不同的是,这种力量到了夜间,到了梦境,就不是那么严峻,那么咄咄逼人,那么正襟危坐。

 126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121

    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之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人格面具”之说,大意是说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身份,对不同的他者,总是需要戴不同的人格面具。对于个体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是别无选择的选择。然而,戴人格面具毕竟是一件很累的事,戴的时间长了,真实的自我就会被面具所异化,甚至会完全蜕变成面具,而最终丢失自我,丢失人格的真实与尊严——这是非常可怕的结局。人什么时候才能不戴面具呢?梦中。梦中的自我,卸下“人格面具”的重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笑着哭着或者不哭不笑地酣睡着。 梦中的自我,随心所欲地做着各种各样的梦,快乐的,忧伤的,或者是不悲不喜的,气得破口大骂地,或者是兴奋得在床上连翻跟头的。梦中的自我,又像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创造着风格各异的梦,惊险的胜过《07》,缠绵的类似《红楼梦》,诙谐的又好像是在与卓别林同台表演……当然,也有冗长乏味的,如同时下的那些电视连续剧。梦者是“艺术家”

    ,梦是“艺术品”

    ,因此需要解读,需要释义,需要拨雾揭障,需要穿过梦境的雾障,去把握梦的隐意与真谛。

    3看家本事A时下是科学与迷信“并驾齐驱”。君不见,街头巷尾,算命先生席地而坐,而“占梦”则是他们的“业务”之一。 根据梦者对梦境的自述来推测梦者的未来,从形式上看,“占

 127

    2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梦“与弗洛伊德的”释梦“有某些相似之处。 笔者大胆猜测,当初整个科学界对《梦的释义》反应冷淡,说不定是将”释梦“等同于”占梦“。

    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史业已证明,弗洛伊德的释梦是科学而非迷信,尽管它有不少的缺陷。 在《梦的释义》问世之前,弗洛伊德在他的私人诊所里运用释梦法来治疗精神性疾病,释梦法实际上是一种治疗方法。 因此,释梦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 释梦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信度,影响到治疗的最终效果。所以,弗洛伊德非常重视释梦的技术。他不仅对自己的和患者的梦作了大量的示范性分析,并且详细地说明了释梦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医生,首先要了解梦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琐事。 这是因为,梦境是对过去的再现,梦境中的材料是来自近日或早年的生活经验。 只有了解梦者的过去经历,才能对梦的各个成分的来源及内涵有所了解,并以此为线索,去寻求梦境后面的隐意。梦境并非是简单地或照像似地再现过去的生活,而是有千奇百怪的化装或变异,其中包括“浓缩”

    、“移置”

    、“润饰”和“象征化”。尤其是象征化,在梦的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梦者把自己的愿望变成梦中的情节,变成视觉感极强的图像,用的就是象征的方法。 换句话说,梦的显境与隐意并非一一对应,它们之间的那种或隐或现错综复杂的联系,不是别的,正是象征。 因此,要想成功地释梦,要想找到显梦与隐梦的内在联系,不掌握有关的象征知识是不行的。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大堆精神构成物的混合体”。释

 128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321

    梦者要化整为零,把庞杂之梦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并以各个部分为注意的目标,而不管它是合理的或是荒谬的,明白的或是含糊的。 只要读读《梦的释义》,看看弗洛伊德对一个个梦的剖析,就不难明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在释梦中是何等重要,其运用是何等频繁。显梦的伪装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梦者不能直接意识到梦的隐意,因此需要自由联想。自由联想不仅是释梦的方法,更是精神分析或人格透视的主要方法。 对此,我们想多说几句。弗洛伊德刚刚从事精神病治疗时,对病人往往是采取催促、鼓励的方法。 后来,弗洛伊德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双方的压力都太大。 而且,根据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观点,这种方法也不符合人的潜意识活动规律。弗洛伊德很快地改用新的方法。 他不再催促病人对某一个指定的题目说些什么,相反,他要患者尽量放松,全身心地放松,进入所谓“自由联想”的状态。 他要病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予任何的限制或暗示。 病人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感受到的每一件事都说出来,但不能屈服于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把自己认为不够重要的事弃置不谈。临床实践证明,自由联想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能把病人因“阻抗”而隐蔽的东西,从潜意识带到意识中来。当然,所谓自由联想法,并非是绝对的自由。 病人这一特定的角色,便注定他是处于精神分析的状态之中。 这种角色定位,使得被分析者必定对分析者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阻抗”

    ,也就是说,他不太愿意把已被压抑下去的潜意识袒露出

 129

    421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来,而是采用替代或隐喻的方式来叙述他的“自由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所报告出来的联想借用物,与分析者所要探索的真相之间,差别很大。一位高明的分析家,当他倾听叙述者的自由联想时,能从对方的暗喻中,判断出显境与隐意究竟有多大程度的错位,从而推论出潜意识里的材料与内容的真实性。 由于自由联想法可以不间断地进行,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不对它加以限制,它总可以找到联想的对象。在自由联想法的操作过程中,个体的精神活动得到彻底的解放,人格构成中的各种因素都可以真正自由地流出。 而正是在这样一种自由流出的过程中,由于排除了外来的干扰,主体人格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净化过程,即出现精神活动的纯粹状态。 何为“净化过程”或“纯粹状态”?就是指个体人格排除了一切外来因素,恢复了精神活动的本来面貌。主体就是主体,主体是自己的真正的主人。 在这种纯净状态中,人格建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自动呈现且自动分离,人格流变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原始的、再生的、分化的、组合的、趋向复杂的、趋向简单的——也统统地呈现出来。弗洛伊德将他的自由联想法喻为筛子,它筛出了个体人格流变中混杂在一起的各种混乱因素,使我们得以见出个体人格建构的本真模样。 这个筛子还有调节作用,它的筛孔并非一样大小一个尺寸,而是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自我调节。因而,它能够将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任何大小的因子,顺利地流筛下来。 自由联想法所裸露的心理现象,看似混乱、无序、无规律且无逻辑性,其实它恰恰展示出精神活动本身的最原

 130

    白天与黑夜的梦——人格之蔽521

    始的状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