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嗯,” 霍克院长说,“是这样的。如果某一天我要拿出一个决议,我就会先花时间收集相关的材料,我自己就是一个收集材料小组。我不去想决议该怎样写,只是专心地研究相关的信息。做完这些事后,决议自然也形成了,就是根据那些事实,做的决定。很容易,对吧?”    
    很对,但显然,同很多极普通的常识一样,被人们完全忽视了。我们就是不愿意根据我们对事实的分析做决定,每每感情用事,行为带偏见,头脑一热就做了,或是让其他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左右我们的举止。所有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冲动做事,其实是孩子气行为的延续,就像小孩不看来往的车辆就随便过马路;不理会40℃的高温,执意跑到海滩上去中暑;完全漠视事实,宁愿冲动,宁愿糊里糊涂干蠢事。    
    一位女士有一次跟我说,她怀疑她丈夫对他不忠实。她一直犹豫,要不要把她的怀疑倒出来给他,或是离开他带着孩子回娘家。    
    “究竟是什么,让你怀疑他出轨了呢?”我问她。    
    “是他做事的方式呀。”她说。“他以前很随和的,现在变的很急躁,很挑剔。他说他得加班,太累了,哪里也不想陪我去。还有很多别的小事。他甚至连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都忘了,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听起来像是出了什么岔子,但我还是劝她在采取最后的行动前,搞清楚事实,不要冲动。    
    我建议她先联系一下她丈夫的医生,让他做一个体检。然后再看看他工作出了什么问题。    
    正好被我言中了。医生发现她丈夫需要马上手术。手术后,他很快恢复了健康,又和以前一样好脾气了,他太太也不再怀疑了。    
    尽管关系到婚姻成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在如此关键的问题上,这位女士还是差一点儿就莽撞行事,根据仅仅是她的怀疑。    
    有能力采取行动,当然是成熟人格的一部分。但行动,要基于准确的理解和正确的知识,而不是当时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改变生命的三个字(1)

    1946年,一个叫G·戈斯泰罗的小伙子,从加拿大军队退役了,他搬进了尼亚加拉瀑布市。他马上出去找工作,在安大略省水电委员会里当上了机械师。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他十分开心。十八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找到他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他——他升职了,做班长,负责厂里的重型柴油机。    
    “从那地方、那时候起,” 戈斯泰罗先生说,“我开始担心。我曾是一个快乐的机械师,但当班长,对我来说是个灾难。身上的责任,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焦虑无时无刻不跟着我,不管我是睡着了,还是醒着;不管我是在家里,还是在厂里。”    
    “后来,我心里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一个大事故。那天,我朝砾石坑走去,那应该有四台牵引车带动四台巨大的削刮机在工作。但非常奇怪,周围静悄悄的。很快地我明白了,四台巨型牵引车全坏了!”    
    “如果说我以前也担心过什么事的话,和那一刻比,全不算事儿。我的脑袋好像开锅了,还咕嘟咕嘟地直冒泡。我找到经理,告诉他这个坏消息,说四台牵引车全坏了。我一口气儿说完,等着天塌下来。”    
    “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天没塌。经理转过身来,脸上挂着微笑,看着我说了三个字。假如我能活一千岁,我都不会忘了这三个字。它们是:    
    ‘修好它!’”    
    “就在那地方、那时候,我所有的忧虑、害怕、担心,全部烟消云散,世界又恢复了老样子。我走了出去,抓起工具,修那几台牵引车。修好它,这是多么神奇的三个字啊,它标志着我生命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想法。从那天起,每天我都默默地感谢那位经理,是他让我不但对工作有热情,而且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我知道,如果有一天什么事搞糟了,我会亲自出马,把它们理顺,而不是在那里瞎担心。”    
    正是由于那位经理非凡的意识,G·戈斯泰罗先生明白了,成熟人格要求我们具备采取行动的能力,该出手时就出手。作决定并实施它,是成熟人生的一个环节。当然,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去研究问题;但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要采取切实的步骤,去解决问题。    
    很多人害怕承担责任。做决定要担责任;采取措施,实施决定也要担风险。害怕出错挨骂,远胜过对成功的渴望。所以只要可能,他们就远远地躲开要承担责任的场合。必须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就退缩到忧虑、迷惘和怀疑的浓雾里。总是迟疑不动,会引发冲突和紧张。如果经常这样,会导致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崩溃。    
    遇见难题,迟迟不敢动手去解决它,战胜这种恐惧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一头扎进去,去干我们因害怕不敢干的事。那些在小时候就学会了这个道理的人,是芸芸众生中的幸运儿。    
    西奥多·斯坦卡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他住在印第安纳州。他父亲不但懂得正确行动的价值,而且懂得怎样教给他的儿子,才能让他铭记终生。事情是这样的:    
    西奥多·斯坦卡伯小时候,大约12岁左右吧,经常被住在附近的一个小流氓欺负。西奥多想,呆在家里,离那个小子远点更安全。几天以后,因为西奥多帮家里剪草,父亲给了他一笔钱,足够他去看场电影和散场后买冰淇淋了。西奥多拿了钱,但不肯去电影院。以前,看电影是他最喜欢的事了;可现在,他怕挨那小子揍。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改变生命的三个字(2)

    西奥多·斯坦卡伯说:“我爸问我,是不是病了。我含含糊糊地嘟囔了一句。第二天晚上,我乍着胆子跑到街上玩弹子。刚玩一会儿,我就看见了我的敌人——那时候,在我的眼睛里,他简直就是杰克·戴谱西和高里斯合二为一的化身,他从街的那边向我冲过来。我躲进了我家的车库,喘着粗气,浑身都吓僵了。这时,我抬头发现了我爸,他跟我面对面地站着。我爸问我在干嘛,我心虚地解释说在玩藏猫猫。这时,街上传来一声咆哮:    
    ‘出来!你这个娘娘腔。’”    
    “我爸走过去拿了一条很沉的机器皮带过来,有两英尺那么长。接着他非常平静地告诉我,要不就是街上的那个坏小子,要不就在车库里,用这条皮带抽一阵。我犹豫了一会儿,在我两脚之间的皮带,给我的刺激远远超过了我过去挨的打。”    
    “我像出膛的炮弹似的,一下从车库门冲了出去,抓住那个小子就打。因为我是第一次揍他,他全无防备。所以像热身似的这几下子,很有效,我追着那小子一直打到街尾。”    
    “后来的那几天,是我少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我享受勇敢带给我的回报,我找回了自尊。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真理,它将照耀我一生——决不能逃跑,要面对现实。我是从一条皮带和我善解人意的老爸那里学到的。”    
    有能力做决定,同时也要有能力实施,这种才能不仅仅是必要的,有时甚至能保护我们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轰隆隆地沿着同一条轨道往前走。我们没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紧急事故。也许有一天,在生死一线间,权衡各种可能、选出最好的、当机立断采取行动的习惯,会救了我们和依赖我们的人。    
    这样的事就曾发生在欧·比绍博的身上,他住在俄亥俄州斯宾菲尔德市观光路1701号。    
    比绍博先生和太太还有他们三岁的小女儿,一起开车去丹佛市过圣诞节时,天降大雪,把路都封住了。高速公路上,他们前面的车停了下来,比绍博先生也跟着停了车。他想调头,可他们车后的路,也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住了。他们被困在了雪沟里。    
    “我们焦急地坐在车里,干等了一个小时,” 比绍博先生回忆道,“那个小时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担心。天渐渐黑了,气温越来越低,狂风吹着雪花在我们车的周围,越堆越高。我看看太太和小女儿,心想如果我们想活下去,就必须做点事。”    
    “我记得我们曾路过一个农场,离这里大约四分之一英里。如果我们能赶到那里,我们就有救了。我把女儿抱在怀里,走进了茫茫大雪的世界。非常不好走,我陷进了齐腰深的雪堆里,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我们做到了!”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改变生命的三个字(3)

    “我们在那个有4个房间的农舍里,等了24小时。同时陷在雪堆里的共有三十三辆车,同他们比,我们就像在天堂。假设在认识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后,我们不敢走,我们很可能在大雪和寒冷中,悲惨地死了。”    
    是的,有些情形不容得你思考和分析,需要强有力的、直截了当的行动。    
    在圣经《传道书》第三章中,有这样的话: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收获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对这些优美的、充满智慧的文字,也许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    
    “思考有时,行动有时。”    
    当需要实际行动的时候,让我们停止焦虑,停止浪费时间,停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各就各位,预备,出发!    
    本章内容集锦    
    大人自有大人样    
    信,是行动之源——了解你的信仰,按照它有所行动    
    研究研究,再行动——了解你要做的事,然后再做    
    改变生命的三个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    
    


第三章 保持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你是独一无二的(1)

    认清自己,欣赏自己,做你自己    
    1。 你是独一无二的    
    我先生是一位热情高涨的园丁,他设计了一个玫瑰园,自己侍弄,他的园子给了我俩不少乐趣。一天,我们俩一起欣赏我们的玫瑰时,他对我说:“乍一看上去,所有的玫瑰都长的差不多,是吧?其实,完全错了!你仔细看看,就是同样品种、同样颜色的玫瑰,但不同棵上开的花,多多少少有些不同。成长速度了,花瓣儿的卷曲程度了,颜色的均匀程度了,每朵花都同别的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    
    自然界的多样性已经如此丰富,更不要说人类社会了。曾担任英国科协主席的阿瑟·基思爵士,因其对古人类的研究成果闻名天下,他说:“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从没有两个人,有同样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险过程。”    
    是啊,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险过程。尽管我们几乎是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的,但每个人都与他人有区别,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要让自己成熟长大、增长智慧,我们有必要认清和理解这一事实。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除非我们认识到对方和我们一样都是人,否则我们没法伸出手去,与之建立有实际意义的联系。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可做起来一天比一天难。我们喜欢说,美国是一个没有阶级意识的地方,但事实上仍旧等级森严。我们发明了一种行话,用这些行话把人在统计数字里,或是在调查报告里分类,这本身就反应出我们对于生命个体的不尊重。“普通人”、“中上阶级”、“中下阶级”、“露宿街头者”、“白领”、“蓝领”、“咖啡阶层”,诸如此类。所有这些标签都表明,我们不愿意或是没能力把别人看成是独特的人,宁愿把他们看成一群人里的一个,面目模糊、无名无姓。    
    我们深深陷入了分类的陷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均被调查得清清楚楚。掌握这些信息的社会工作者们,知道我们所有的事:我们喝多少咖啡;有多少人有车,都是什么车;我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喜欢听什么广播;甚至每年做爱多少次,以什么方式等。    
    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适应”、“群体意识”和“社会化地流动”。淹没自己的个性、服从团体意志的人,被认为是好样的;而有强烈的个性的人,则被看成像渡渡鸟一样,不合时宜。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时常丢失自己的意志。当我们的想法、行为与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一点也不出奇,我们害怕死了。    
    做一个独特的人,让自己拥有特别的、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现代人实在是缺少这样的知识。尽管面对着被归类的压力,忍受着强调一致造成的束缚,但每一个人的心里,还是藏着一个秘密:他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也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我们拼命想挣脱束缚、张扬自己,这种极度的渴望,却把我们送进了心理医生的诊所、精神疾病研究中心;我们酗酒、吸毒或是卷入婚外性交易。无谓的努力,让我们更加迷失了自己。    
    解药在哪里?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明白自己?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我们才能成熟长大,有自知之明?下面是几个建议:    
    首先,要撤退下来,让自己独自呆一会儿,静静地熟悉、了解一下自己。我们的生活太紧张,没有机会同自己交流;我们必须找个机会,让自己独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式。我认识的一个人告诉我说,当他想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就走到大街上去散步,让自己淹没在人流里。他说:“我一点也不分心,就这样一直想,直到把我的问题想明白。”    
    我先生在纽约住的时候,习惯到附近的教堂去。他说,教堂能让他神经放松,心灵净化,精神焕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