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庶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庶妃-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孟晓不觉也有一丝好奇,因为她自己也想知道,以前的孟侧妃,到底在贺清风心里占多少分量,或者说,现在还占有多少分量,贺清风会不会来救她。

不过很快,孟晓就无聊地闭上了眼睛,人家孟侧妃在贺清风心里有多重要,与自己有何关系,现在还是想想怎样脱身吧。

于是又睁开眼睛,和那两个很年轻的山匪搭讪“两位大哥,刚才听你们的大王的口气,不是一年多以前贺清风已经把这里荡平了吗,可你们为什么还能在这里安然无恙?”

那两个山匪立刻嗤笑道“这枯鹰涧大着呢,方圆几百里,而且地势复杂,贺清风只是扫平了涧前的山岭,我们这些住在涧后的,他根本就找不到。”

孟晓立刻来了八卦的精神“这么说,贺清风带兵扫荡这里的时候,你们其实是有两拨人马,你们大王的哥哥带着一拨人马在前面,所以做了贺清风的炮灰,而你们大王带着你们在后面,所以侥幸逃过一劫?”

其中一个山匪露出了心有余悸的表情“是啊,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那天的情形我们记得很清楚,是天快亮的时候,守山的弟兄们已经又困又乏,就在那个时候,贺清风突然带着军队出现了,而且没有任何声响,见人就砍,等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有几十个兄弟丧命了。当时我们大王的哥哥负责涧前,他的人马多一些,大概有百人,看见朝廷的人来,立刻通知在涧后的我们大王,叫我们大王无论如何也不要去前面冒险,只需守住涧后就行。就这样,我们大王的哥哥和他手下的兄弟全都被贺清风杀光了,可是贺清风没想到涧后还藏着我们,所以清理了战场就回去了。那天,就是我和另一个兄弟到涧后报信的,所以侥幸捡了一条命,要不然,这时候都不知道投胎到哪里了。”

另一个山匪很不耐烦地说“二牛,你跟她说这些干什么?像她这种达官贵人家的女人,一点儿也没有同情心,巴不得我们这样的百姓死光了才好呢!”

孟晓不禁翻了个白眼,仇富心理在哪里、在哪个朝代都有啊。

两个山匪不吭声了,只是警惕地看着孟晓这个“达官贵人家的女人”,仿佛害怕她突然插翅而飞。

可是孟晓的八卦心理还没有得到满足,不顾人家对她态度冷淡,又找出了新的问题“可是,贺清风为什么要扫荡这里?是不是你们打扰得周边百姓不得安宁啊?”

两个山匪很鄙夷地看着她“你们这些人就会这么想。告诉你吧,我们枯鹰涧向来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打劫的都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家伙,对于穷苦百姓,我们不仅不抢他的东西,还会周济一些呢。而且原来我们大王的哥哥立了规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抢,女人不抢,六岁以下的孩童不抢。”

孟晓笑得前仰后合“那你们怎么知道一个老人是五十九岁还是六十岁呀!难不成你们在每次打劫的时候都要核对一下人口资料,问一声,‘喂,你今年多少岁?到没到六十’啊?而且孩童的年龄也不太好确定,有的孩子实际年龄,可看上去很大,而有些孩子看上去瘦瘦的,可实际上年龄不了呢。”

两个山匪遭到了嘲笑,有些恼怒“你有什么资格对我们枯鹰涧的规矩说三道四?都死到临头了还笑话别人!”

孟晓眼珠一转“可是,你们枯鹰涧既然定了规矩,女人不抢,那么我是女人,你们是不是坏了规矩啊!”

两个山匪立刻反驳道“我们又不是稀罕你的金银财宝,不过是拿你做个筹码罢了。”

“那你们刚才为什么说我死到临头了?”孟晓紧追不放。

“这个……这个……”两个很年轻的山匪一时之间被孟晓绕了进去,张口结舌,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汗。

不过一个山匪很快就饶了出来“我们大王的意思是,你只是个人质,要是贺清风来了,你自然就没事了。”

另一个山匪紧接着明白过来,立刻呵斥刚才那个山匪“你不想活啦,怎么能给她说这些?”

前面的山匪也急眼了“那有什么关系?反正现在她也是插翅难逃,就算知道了大王的打算,也不可能去告诉贺清风。而且刚才大王也已经和她说过了么,又不是我先说的。”

孟晓急忙劝架“好了好了,都是好兄弟么,吵什么吵?说了这么半天,我依然没有弄明白,贺清风为什么要杀你们?”

两个山匪摇头“人家是王爷,当今皇上的哥哥,而我们是山匪,在这里造反占山为王,人家当然不会放过我们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











第二十四章 枯鹰涧的信

。 第二十四章 枯鹰涧的信 孟晓看着他俩那副认真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就算是这样吧,可是你们躲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贺清风迟早会发现你们的,到时候,你们岂不是要重蹈覆辙?”

“我们才没那么傻呢!”其中一个山匪立刻豪气冲天地高声说。

另一个赶紧碰了他一下,意思是不要继续泄露秘密了。

孟晓觉得无聊“你们不想说就算了,反正我知道了也没用。不过,我看你们两个年纪也不大,难道打算在这里做一辈子山匪?”

前面那个山匪立刻显出了伤心的表情“可是我们不做山匪又能做什么呢?官府只知道欺压百姓,我们都是穷得没活路了才会这么做,要不,我们穷虽穷,可也是清白人家,要不是走投无路,才不会做这种给祖宗抹黑的事哩!”

孟晓说“官府欺压你们?是不是贺清风啊?”

“不是。王爷倒不欺压我们,可是潞州的官府经常收苛捐杂税,尤其是潞州知府何志权,因为朝中有人,所以嚣张得不得了,欺男霸女,什么恶事都做!”

两个山匪越说越气愤。

“你们说的那个何志权,朝廷里有什么人给他撑腰啊?”

“你不知道吗?”两个山匪不相信似的看着孟晓,“何志权的妹妹是宫里的娘娘,那他就是皇亲国戚,皇上的舅子哥,谁敢惹他呀。”

“那么贺清风还是皇上的哥哥呢,也不敢得罪这个何志权吗?”

“哼!自古以来官官相护,王爷虽然不欺压我们贫苦百姓,可也眼睁睁看着何志权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装作不知道。”

“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吧。”

孟晓心想,朝廷对贺清风极其不信任,贺清风既然正在积蓄力量扩充军备,那就应该很低调,不可能当面与皇帝妃子的哥哥发生冲突,而且,也许那个妃子在宫里面很得势呢。再说了,那个什么何志权就算再欺压人,也不敢欺压到王爷头上来。至于贺清风剿匪,那也怨不得他,谁叫这些人匪呢?不管什么原因让他们做了匪,可匪终归是匪,是不能被朝廷允许存在的,也许贺清风只是为了地方安宁或者迫于朝廷压力才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的吧。

该死!怎么替贺清风说起话来了?孟晓不禁暗暗埋怨着自己。这个贺清风,从看见自己的第一眼起,就没有好脸色和好声气,自己为什么要为他着想?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不过,孟晓眼珠一转,又想出一个主意来,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如果能实现的话,说不定自己在东盛王府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辞,孟晓很和蔼地问那两个山匪“假如,我是说假如啊!假如你们有条件可以不做山匪,你们会怎么选择?”

两个山匪显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时间愣在那里。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要是能吃饱饭穿暖衣,那谁还来当山匪啊?”

孟晓又问道“那么,如果现在你们就能吃饱饭穿暖衣,那么你们是否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不再整天担忧会被朝廷剿杀?”

那个话多的山匪挠挠后脑勺“那当然好了,只是我们这些人哪里有这么好的运气?”

孟晓笑了“事在人为,更何况这本不是难事。”

那个话少的山匪横了孟晓一眼“哼!不要花言巧语哄骗我们,像你们这种有钱人,只顾自己快活就行,哪里管我们百姓是死是活?”

孟晓无奈道“好吧,既然你们对我这么仇视,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吧。不过,你们能不能帮我送一封信给贺清风啊?”

那个话少的山匪立刻一脸警惕“你想耍什么花招?告诉你,放老实点儿,说不定我们大王还会发慈悲饶你一命,要是你不老实,你就跟贺清风死一块儿吧!”

孟晓愤愤不平地想,凭什么要和那个贺清风死在一起?他死就死了,与我毫无关系,可我怎么这么倒霉?

见山匪不肯替自己送信,孟晓只得寄希望于贺清风赶紧和山匪们见面。

…………………………………………………………………………………………………。

贺清风还没走到京城,谨太妃就接到了枯鹰涧送来的信。信上说,孟晓现在正在枯鹰涧,若是想要人,贺清风必须亲自独身一人前往枯鹰涧。

谨太妃急忙差人将贺清风从半道上叫了回来。

看到“枯鹰涧”三个字,贺清风想起了一年多前的那次剿匪。

…………………………………………………………………………………………………。

说心里话,贺清风是不愿意搅和到这件事里去的。枯鹰涧聚集了一山匪,据说时间长达六、七年之久,在他来到潞州之前,这些山匪就已经成了气候了。不过这些山匪也不是那么穷凶极恶,只是做些劫富济贫的事情,从不骚扰贫苦百姓。贺清风知道,这些山匪原本也都是本分的百姓,只是被潞州知府何志权欺压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占山为王。而且贺清风本人与何志权也很是弄不到一起。

按照常理,作为地方官吏,何志权应该对贺清风这个王爷非常恭敬,可何志权仗着自己妹妹是宫里最受宠的皇妃,又加上知道很多皇帝和太后对两个王爷极不信任的内幕,所以竟然对贺清风不理不睬,因为在他看来,东盛王贺清风与西平王贺远宁其实就是被放逐了。因此,在贺清风初来潞州的时候,他只是去礼节性地拜会了一下,连件礼物都没送。其他地方官吏一则害怕得罪何志权这个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二来也知道先帝驾崩之后,东盛王与西平王远不如以前做皇子的时候那样风光,所以也不敢与贺清风走得太近,以至于堂堂东盛王很冷清在潞州安了家。

贺清风也不是好惹的,只是知道形势比人强的道理,暂时忍耐何志权这个人,等到势力逐渐壮大了再收拾他。贺清风知道,自己来潞州才两年时间,虽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已经在潞州配置了不少亲信,并且秘密扩充了军队,购买了大量战马和武器,可想要做些什么,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他必须低调、低调、再低调。 。











第二十五章 缘由

。 第二十五章 缘由 尽管贺清风并没有主动追究何志权对自己的不敬,可何志权却认为,这是贺清风窝囊无能的表现,一时间很有些得意。

大约六、七年前,枯鹰涧聚集了一山匪,刚开始毫不引人注意,可渐渐地,竟然慢慢壮大了势力,据侦察,有两千人之多。这伙山匪武功高强,神出鬼没,来无踪去无影,而且专只打劫贪官污吏和富商大贾,令当地有钱有势的人家非常害怕却又无可奈何。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何志权作为地方父母官,也曾派出军队剿匪,可是枯鹰涧那个地方,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打了几回,不仅连一个山匪都没捉到,反而折损了不少人马。百姓们暗暗拍手称快。

贺清风来到潞州后,也了解了这些情况,不过他认为这与他无关,因为他又不会去欺压百姓,反而喜欢周济穷人。在京城的时候,他的慈悲与慷慨就是有口皆碑的。这次到了潞州,他依旧在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除夕将至的时候搭棚舍粥,因此枯鹰涧的山匪将他列入了不被打劫骚扰的名单。

贺清风甚至设想过,要把枯鹰涧的这些山匪招到自己帐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武装力量。可是这个设想被几名心腹谋臣给否定了。他们认为,这伙山匪的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恐怕不太容易受管教,到时候万一与其他人不和,反倒是个麻烦。

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朝廷猜忌。本来先帝在遗诏里保留了两位王爷依然拥有各自军队的权力,但是他一驾崩,太后和皇帝就想尽各种办法、找了种种借口,大大削减了他们的兵力,还明令他们到了任地之后不不许再招兵买马,否则以谋反罪论处。所以,贺清风认为那几个谋臣的提议是对的,于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想观察观察再说。

有一次朝廷派了巡抚大人到潞州来巡视,何志权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设宴招待,由于贺清风是王爷,所以何志权给了他一个面子,也将他邀请在列。

那天的宴会也算是其乐融融,可是到尾声的时候,不知道何志权是不是喝多了,竟然当面拿贺清风一直没有子嗣的事情开玩笑,尽管不是很过分,只是轻描淡写地笑话了贺清风一下,可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贺清风尤其生气,当场拂袖而去,任凭那位巡抚大人怎样劝阻都无济于事。

何志权酒醒之后,恨得牙根儿痒痒,心想你就算是王爷又能怎样,现在还不是一点儿权力也没有?而且不管怎么说,我也是皇帝的舅子哥,你怎么敢当场给我下不来台。可是下属们都劝他,贺清风毕竟是王爷,面子上的和气还是必须有的。

何志权总算忍下了这口气,可随即向朝廷送了一份加急奏折,说潞州枯鹰涧的山匪逐渐实力强大,经常骚扰百姓,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地方治安,可是由于潞州地方军队力量薄弱,所以请求朝廷派人来剿匪。

太后和皇帝一看到这封奏折就笑了。他们认为,何志权是个很聪明的人,就在他们想要试探一下贺清风的时候,何志权就送来了这么一个很好的理由。

于是皇帝批复了这封奏折。说朝廷一时之间也抽调不出军队来长途跋涉剿匪,刚好骁勇善战的东盛王就在潞州,就让东盛王剿匪吧。

又给贺清风发了一道圣旨,令他在某月某日前将枯鹰涧的山匪剿灭干净。

圣旨到达潞州后,何志权暗喜不已,因为他终于逮找了一个既可以整治贺清风、又可以整治枯鹰涧的好办法。将来贺清风与枯鹰涧打起来,不管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