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明- 第6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如今在大中军大批为燧发枪装备上了刺刀之后,长枪兵的地位便在大中军之中直线下降,装备的发展,也导致了军队战术和编成的变化,所以肖天健在重新组建第二师和第四师的时候,彻底将长枪兵这个兵种,从这两个新编师之中清除掉,仅保留了两成的刀牌手,作为近战掩护兵力,同时也充当掷弹兵使用,大量为刀牌手装备了霹雳炮,使得这两个新编师战斗力更为强悍,特别是近距离火力输出,大大超出了时下所有的师一级的编制,同时也超出了时下西方军队的火枪手的比例,使得大中朝的陆军,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另外随着大中朝地盘稳步的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铁已经不是大中朝稀缺资源,加上肖天健这些年极力的发展冶炼业,在湖广大冶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很大规模的铁厂,大型冶铁炼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使得大中朝的产铁量越来越大,隐隐已经接近大明鼎盛时期的铁产量了。

再加上新式的炼炉不断的被建立起来,炼铁炉的铁水直接流入炒铁炉炒制成熟铁,如此一来,铁产量增加的同时,铁的质量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虽然现在肖天健还没有时间去主持研究出炼钢平炉,但是中国的工匠的智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通过小型炼钢炉的炼制,大中朝已经可以初步得到质量更好的钢材,这都成了大中军坚实的后盾。

再加上推广使用的铁范铸炮工艺,这些年来铁范铸炮工艺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现如今在肖天健的提点之下,铁范铸炮的工艺已经发展到了芯部引水冷却的工艺,使得铁炮铸造的时候,内膛凝结速度加快,形成了炮身自紧,如此铸造出的铁炮质量更好,炮身沙眼更少,而且承受膛压的能力也更强。

这样铸成的铁炮,便可以装填更多的火药,射程也更远,精度也更高,使得大中朝的铸炮技术,现在也基本上已经赶上了这个时代西方最好的铸炮技术,特别是铁范铸炮这一项工艺,使得大中朝铸炮的速度和成品率已经可以笑傲天下了。

再加上钢产量的增加,使得大中朝铸造钢炮也已经成为了现实,钢的特性注定所铸成的钢炮,膛壁可以更薄一些,炮身重量比同等口径的铁炮也大幅下降,仅仅是这一点,就让大中朝的陆军炮的水平现在可以独步天下了。

故此大中军装备的大炮数量也越来越多,最早铸造的那些铁炮,现如今已经开始被淘汰掉,换装上了更新式的火炮。

原来的三磅炮,因为属于应急产品,另外炮身比较轻,便于大中军机动作战,但是三磅炮却存在威力过小的缺点,现在大中朝已经建立,牵引大炮用的骡马数量开始充足,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需要这种小口径火炮了,所以为了加强炮兵的作用,三磅炮近期被停止铸造,原来营属炮兵,被升格到了师属炮营,一个炮营五个炮连,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以连为单位补充到各营随行使用,如此一来,两个新编近卫师变成了实验性的单位。

这两个师开始以六磅炮为轻型火炮主力,辅以一个连的八磅中型炮,一个连的十二磅重炮,使得后勤补给也简单了一些,火力更优于此前许多。

这两个近卫师也在年前的时候,完成了整训和武装,在年前的时候,在南京城外进行了一次演习,展示出了极强的战斗力,随时都可以南下作战,成为了未来南下作战的中坚部队,料想当他们投入战场的时候,南方的南明军队和郑家军会切身体会到大中军的厉害。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军第一战

除了陆军之外,还有大中皇家海军,在肖天健返回南京之后,肖天健直接抓海军的建设,在他的旨意之下原来松江府和宁波府两地的水军,被大幅度扩编成了六个水营,另外南京城外老郑和宝船场,在肖天健不遗余力的投入之下,也被彻底复建起来,旧的船坞被重新开挖出来,形成了共有六个船坞的造船厂,船坞在重新开挖的时候,也被扩大成了可以承建两千料以上的中型船坞,各种于造船厂配套的比如帆索作坊、铁作、桐油作坊等等,另外还有各种储存材料的木料仓库、麻绳仓库、桐油仓库……等等一干为造船厂服务的设施,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被建立起来。

大批各地收罗起来的造船工匠们,被送到中华造船厂安置,同时还招募了两千多学徒工,进入船厂以及船厂辅助工坊之中,一边帮忙打下手,一边学习造船的技艺,每个工匠负责带几个学徒,先以传帮带的方式,来进行授徒,今后这些人便是大中朝扩大各地造船业的基础,用不了五六年时间,只要大中朝资金投入能跟得上,中国将会重新爆发巨大的生产潜能,成为时下世界上的造船大国。

另外在肖天健的督促之下,造船厂九月之后,便停止了全部民船的建造,全力以赴的开始为海军赶造战船,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备料的限制,现如今这里还造不出太大的战船,仅能建造二百料以下的海沧船,排水量充其量也就是百吨左右,这已经是暂时造船厂能建造的最大的船只了。

至于更大的大福船和福船等,现如今暂时还不能建造,这还不算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更让肖天健郁闷的事情是,在第一艘海沧船下水的时候,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专程兴冲冲的赶至船厂,观看这条海沧船下水。

海沧船排水量不大这件事也就算了,肖天健可以不计较,毕竟南京船厂刚刚恢复生产时间不久,不能一蹴而就建造太大的战船,但是当问罢了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真是失望到家了。

肖天健原来并不懂船,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对古代海战也仅停留在看过的一些有限的资料和一些外国的影视方面,以为这个时代的战船,不管中西都是两舷布满了大炮,开到海上拉开战列线对轰,那样的场景实在是令人热血沸腾。

但是当问清楚了眼下他们所造的海沧船的性能之后,肖天健失望的差点下旨把这海沧船给就地拆了拉倒。

原来肖天健问及海沧船的装炮数量的时候,船厂的工匠们告知肖天健,此船只能在船首和船尾装四门千斤弗朗机也就是中型的弗朗机炮,另外船舷两侧,各自只能再装碗口铳那样的小炮,甚至于连炮弹只有四磅多重的,早已被大中军淘汰的大发熕都不敢装,否则的话开炮的时候,后坐力就能把船体震裂导致船只进水沉没。

其余的武备也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火枪、弓弩、刀剑、灰瓶、喷筒、火砖之类的东西。

肖天健听罢之后才知道,他想的太过简单了点,明代的水师厉害,完全是吹出来的,于是他连忙找人打听有关明代水师战船的事情,仔细了解一番之后,才搞明白,大明的水师战船,到这个时代早已是落后西方太多了。

虽然不能否认中国造船业以前很发达,曾经创造过福船广船、沙船这样的优秀海船,但是船只的结构因为使用肋板,虽然起到了水密隔舱的作用,使得中式船只的抗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却因为没有坚固的肋骨,造成船只的结构无法承受大炮开火时候巨大的后坐力,另外也无法像西方风帆战船那样,在战船上形成连通的甲板,只能将大炮放置在结构最强的船首和船尾,船舷两侧只能在上层甲板上放置碗口铳抑或是小弗朗机这样的轻型火炮,甚至连大中军陆军已经开始裁撤的三磅炮,放置在船上的时候,都有可能造成开火的时候,甲板破裂的情况。

如此结果让肖天健大为泄气,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在这个时代,造船水平和技术都已经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也无法立即便开始建造类似西方的风帆战舰,只能先建造这样的海沧船来临时满足海军的需要,否则的话,他的海军就要靠着划舢板去守卫沿海了。

如此一来,虽然不满意海沧船的性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肖天健还是在年前两三个月时间里,督促着造船厂以飞快的速度,为海军先建造出了近三十条海沧船,并且立即交付给了松江府和宁波府的水军使用。

同时肖天健也下旨,在浙江和山东以及南直隶的沿海,临时性的实行封海措施,除了掐断陆上郑家获取江浙和南直隶一带的商品之外,也迫使郑家暂时无法在沿海获取补给以及商品的渠道,给郑芝龙集团造成一些损失。

当然这种封海策略只是临时性的措施,只要解决了南方的事情之后,肖天健肯定还是要开放海禁,让中国的海商走向大海,走出国门的。

刘江也没有辜负肖天健,近几个月来,除了抽调内地的水师兵将,补充松江府和宁波府水营之外,又招募了不少的江浙一带沿海的渔民充入军中,然后加紧操练一番之后,使之初步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大中朝海军开始显现出了雏形。

对此兵部在肖天健的重视之下,也为海军补充了一批兵员,充实到了海军之中,其中包括了一批素质不错的讲武堂结业生,虽然他们不熟悉海战,但是军事素养却远超过一般兵卒,今后这些人将会成为海军的骨干力量。

至于海军讲武堂,虽然兵部按照肖天健的意思,在宁波府成立了起来,但是眼下因为人才极度缺乏,也仅仅是搭建起了一个框架,第一批也仅招募了百余少年入学,先学习一些简单的操舟和水战的东西,如果想要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海军学院的话,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走,这一点肖天健也知道欲速而不达,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倒也没有太过紧逼。

刘江按照肖天健给他定下的最后期限,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在宁波府外的海面上,发动了自海军正式成立之后的第一战,刘江亲自率领船队和数千海军兵将,另外刘耀本也派出了麾下两个精锐战兵营配合海军,在宁波府外,强行对盘踞在舟山一带的郑家水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海军方面以战船先行在海上拖住了郑家水师,然后刘耀本麾下的陆军和两个刚刚组建起来的海军陆战营则趁机乘坐各种杂色船只,强行登陆了舟山群岛,和盘踞在上面的郑家的人马一个岛一个岛的进行争夺,最终在海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之后,才将盘踞在舟山群岛一带的近期经常袭扰浙江沿海的一支郑家水师给逐离了舟山群岛。

这一战海军付出的代价虽然不小,但是收获也不小,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初建起来的大中海军,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才叫海战,哪怕只是初级的,对于刚刚组建起来的皇家海军来说,也是难得的,这对于以后海军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

而且这一战下来,也让大中朝了解了郑家水师的实力,在海上,最起码现在郑家的水师还是一股不能轻视的势力,他们在海上交战的时候,经验老道,而且十分凶悍,调动也相当快捷,最初交手的时候,大中海军方面,一直被郑家水军压着打,损失很大,几乎差点当场崩溃,如果不是刘江拼了老命,督军死战不退的话,而且大中军船只上装备的火枪数量比较多,火力上比较占有优势!而郑家显然派出的这支水师,不是他们的主力精锐,而且战意不强,看到舟山已经被大中军登陆之后,再加上预定之中的松江府船队突然间出现在了海面上,大大的打击了郑家水师的士气,率军的郑芝龙的弟弟郑芝彪见到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获胜的可能了,于是便主动撤出了战斗,否则的话这一战结果对于大中皇家海军来说,可能会很惨。

不过同时大中军也了解到了郑家水师在陆战方面,比较弱,虽然他们水师厉害,但是一旦让大中军登陆之后,便无法在陆地上和大中军相对抗,这一点对于下一步攻打福建,也让大中军方面积累的不少的经验。

总之这一战的结果,让肖天健比较满意,舟山群岛的收复,对于大中朝来说,起码浙江沿海的局势开始转好的许多,也让郑家在浙江沿海,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此战下来之后,肖天健大力的褒奖了一番刘江和他麾下的皇家海军兵将们一番,并且厚抚了此战之中,伤亡的兵将,使得海军上下无不为之振奋,士气顿时高涨了许多,大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毕竟水师从建立开始,到现在为止,以前都是充当的陆军的配角,主要是负责给陆军打下手,最多的是为陆军提供运输的支援,这是大中军水师自建立以来,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水上的作战,虽然教训很多,吃亏也不小,损失战船和各种船只十几条之多,可是这一仗最终毕竟还是打赢了,这让一直以来都有些被陆军兵将们瞧不起的海军,着实的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让海军方面,对未来发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下一步海军建设来说,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这三个多月来,大中朝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南方的军事准备,可以说对于南明两个小朝廷的最后一击基本上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四十四章 从天工开物说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群臣谈笑了一番之后,一方面总结了一些近两三个月诸部的工作之外,还令人送上来了一批由前段时间,刚刚在工部下面建立起来的印务局刊印出来的新书。

肖天健在令人将这批新刊印出来的新书送上来之后,立即给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于是诸臣纷纷好奇的开始观看这些尚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最先映入众人眼帘的一套书,封面上印制了几个大字《天工开物》,旁边有著书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写着“宋应星”三个字。

其中几个大臣立即便兴奋了起来,因为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旧臣,曾经见到过抑或是听说过这套书。

现任大中朝修史馆大学士的丁启睿,还曾经拜读过这套书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于叫得出著这本书之人的名字,立即便惊呼道:“好书!却是是好书呀!著此书之人,实为大才,据微臣所知,宋应星曾在亳州任职,先前在江西分宜县任教谕之职,多年潜心编著,才写下了这本书!实为难得呀!只可惜现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处!如果圣上能找到此人的话,定要请圣上重用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