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中)-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席,六姊未醒。七姐入摇之,始呵大而起,系裙理发从众去。徐拳拳怀念'32',
不释于心,将于空处展玩遗巾,而觅之已渺。疑送客时遗落途间,执灯细照
阶除,都复乌有,意顼顼不自得'33'。女问之,徐漫应之。女笑曰,“勿诳
语,巾子人已将去,徒劳心目。”徐惊,以实告,且言怀思。女曰,“彼与
君无宿分'34',缘止此耳。”问其故,曰:“彼前身曲中女'35';君为士人,
见而悦之,为两亲所阻,志不得遂,感疾贴危'36'。使人语之曰:‘我已不
起。但得若来,获一们其肌肤,死无憾!’彼感此意,诺如所请。适以冗羁

'37',未遽往;过夕而至,则病者已殒:是前世与君有一们之缘也。过此即
非所望。”后设筵再招诸女,惟六姊不至。徐疑女妒。颇有怨怼。

女一日谓徐曰:“君以六姊之故,妄相见罪。彼实不肯至,于我何尤?
今八年之好,行将别矣,请为君极力一谋,用解从前之惑。彼虽不来,宁禁
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徐喜,从之。女握手,飘若履
虚,顷刻至其家。黄甓广堂'38',门户曲折,与初见时无少异。岳父母并出,
曰:“拙女久蒙温煦。老身以残年衰慵,有疏省问,或当不怪耶?”即张筵
作会。女便问诸妹妹。母云:“各归其家,惟六姊在耳。”即唤婢诸六娘子
来,久之不出。女入,曳之以至。俯首简默'39',不似前此之谐。少时,曳
温辞去。女谓六姊曰:“姐姐高自重,使人怨我!”六姊微晒曰:“轻薄郎
何宜相近!”女执两人残■,强使易饮,曰:“吻已接矣,作态何为?”少
时,七姐亡去,室中止余二人。徐遽起相逼,六姊宛转撑拒。徐牵衣长踢而
哀之,色渐和,相携入室。裁缓襦结,忽闻喊嘶动地,火光射闼。六姊大惊,
推徐起曰:“祸事忽临,奈何!”徐忙迫不知所为,而女郎已窜避无迹矣。
徐怅然少坐,屋字并失。猎者十余人,按鹰操刃而至,惊问:“何人夜伏于
此?”徐托言迷途,因告姓字。一人曰:“适逐一狐,见之否?”答云:“不
见。”细认共处,乃于氏殡宫也。快快而归,尤冀七姊复至,晨占雀喜,夕
卜灯花'40',而竟无消息矣。董玉■谈。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临淄:县名。今为山东淄博市临淄区。
'2'姻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俗谓“亲家”。
'3'殡宫:古代称临时停柩之所。此处犹言墓地。
'4'当户坐:在门里向外而坐。
'5'孟浪:犹鲁莽。
'6'清门令望:门第清白,威仪令人仰望、式法。清门,指寒素高洁之家。
令望,有威仪而为人景仰。语出《诗·大雅·卷阿》。
'7'充下陈:谦言备侍妾之列。语见《战国策·齐策》四。充,备。下陈,
后列侍女之称。
'8'援拾:收纳。
'9'■(d 
ú促)|(j 
í籍):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0'■(bēng崩);使者。《尚书·洛诰》;“■来,以图及献卜”。
'11'峨冠博带:着高冠,束宽带。为古时儒者装束。
'12'炫装:犹华装、艳装。炫,光彩夺目。
'13'馆同爱止:谓居如凤凰双栖。馆,止宿。同,如。爱止,止宿于所
止。《诗·大雅·卷阿》:“风凰于飞,■■其羽,亦集■止。”此借凤凰
栖止之意,喻夫妻新婚洞房之乐。
'14'门阀:门第阀阅。
'15'吏肾:即胥吏。旧官府中书办之类的小吏。辱寞:玷辱。寞,通
“没”
'16'研穷:犹穷究,追问到底。
'17'除:清除整理。
'18'籍:通“藉”,衬垫。
'19'阖:此据青柯亭本,原作“合”。
'20'桥(qiāo跷)起逆之:急起迎之。桥起,疾起,急起。《庄子·则
阳》:“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逆,迎。

'21'局局而笑:犹言吃吃而笑。局局,笑貌。语出《庄子·天地》。
'22'酒■(z 
ì字):酒肉。戴,大块肉。
'23'庖人:厨师。
'24'晡(p 
ú)后:谓黄昏后。宋玉《神女赋》: 
“晡夕之后,精神恍忽,
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晡,晡夕,傍晚。
'25'砧(zhēn斟):通“椹”。砧板。切肉的木板。孙光宪《北梦琐言》:
“唐卢延让。。又有‘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
'26'四簋(guǐ鬼):即四碗。簋,古代食器,青铜或陶制,圆口,圈足,
或圆口、方座,无耳,或有两耳。有的带盖。《诗·秦风·权舆》:“每食
四簋。”朱熹注云:“四簋,礼食之盛也。”
'27'调(tiǎo条)人:此谓调味之人。徐妻“职庖人之役”,庖人调和
众味,故称。
'28'觞政:即酒令。语出《说苑·善说》。旧时饮宴中,为助酒兴,先
推一人为令官,众皆听其号令,或吟诗对句,或作其他游戏,并规定输赢饮
酒之数。
'29'录事:此指酒宴中监督座客执行酒令及饮酒之数的人。据载,唐时
考中进士者,即聚饮于曲江亭。宴会中请一人为录事,行纠察座客饮酒之数。
参见王定保《唐摭言·散序》。
'30'酡(tu 
ó驼)然:酒后脸红的样子。《楚辞 
·招魂》:“美人既醉,朱
颜酡些。”
'31'心旌:心如悬旌,谓心神不定,摇曳如旌。《战国策·楚策》一:
“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旌,旗帜。
'32'拳拳:犹“■■”。耿耿于心,牢记不合。《中庸》:“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33'顼顼(xū旭):自失的样子。《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
顶顼然不自得。”
'34'宿分:犹言“宿缘”,旧时迷信以为前生所定的缘分。也作“夙分”。
'35'曲中女:即行院妓女。曲,曲巷,指妓院。
'36'阽(di 
àn电)危;犹濒危,谓生命垂危。
'37'适以冗羁:恰为冗事所羁绊。冗,繁杂琐事。
'38'甓(p 
ì辟):砖。
'39'简默:少言沉默。简,少。
'40'“晨占”二句:谓早晚占卜,希望出现七姊复至的征兆。古人以清
晨雀噪、晚间灯芯爆花为远出亲人归来的征兆。

乱离二则

学师刘芳辉,京都人。有妹许聘戴生,出阁有日矣'1'。值北兵入境'2',
父兄恐细弱为累'3',谋妆送戴家。修饰未竟,乱乒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
录俘去'4'。从之数日,殊不少狎。夜则卧之别榻,饮食供奉甚殷。又掠一少
年来,年与女相上下,仪采都雅'5'。牛录谓之曰:“我无子,将以汝继统绪

'6',肯否?”少年唯唯。又指女谓曰:“如肯,即以此为汝妇。”少年喜,
愿从所命。牛录乃使同榻,泱洽甚乐。既而枕上各道姓氏,则少年即戴生也。
陕西某公,任盐秩'7',家累不从。值姜■之变'8',故里陷为盗薮'9',
音信隔绝。后乱平,遣人探问,则百里绝烟,无处可询消息。会以复命入都

'10',有老班役丧偶'11',贫不能娶,公赉数金使买妇'12'。时大兵凯旋,
俘获妇口无算,插标市上'13',如卖牛马。遂携金就择之。自分金少,不敢
问少艾'14'。中一媪甚整洁,遂赎以归。媪坐床上,细认曰:“汝非某班役
耶?”问所自知,曰:“汝从我儿服役,胡不识!”役大骇,急告公。公视
之,果母也。因而痛哭,倍偿之。班役以金多,不屑谋媪。见一妇年三十余,
风范超脱'15',因赎之。既行,妇且走且顾,曰:“汝非某班役耶?”又惊
问之,曰:“汝从我夫服役,如何不识!”班役益骇,导见公,公视之,真
其夫人。又悲失声。一日而母妻重聚,喜不可已。乃以百金为班役娶美妇焉。
意必公有大德,故鬼神为之感应。惜言者忘其姓字,秦中或有能道之者。
异史氏曰:“炎昆之祸,玉石不分'16',诚然战。若公一门,是以聚而
传者也。董恩白之后'17',仅有一孙,今亦不得奉其祭祀,亦朝士之责也,
悲夫!”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出■:方言,谓出嫁。■,通“阁”。
'2'北兵:与下则“大兵”,均指清兵。此言明末事,因称清乒为“北兵”;
下言清初事:故以“大乓”称之。
'3'细弱: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4'牛录:牛录章京。满语。后金武官名。清太祖时始编三百人为一牛录,
官长称“牛录额真”。太宗天聪八年(1634)定为官名,改称额真为章京。
'5'仪采都雅:仪容风采,漂亮而闲雅。都,漂亮。《诗·郑风·有女同
车》:“洵美且都。”
'6'继统绪:意为继承家世。一脉相承谓之“统”,前人开创而未竟之事
谓之“绪”;统绪谓宗族的延续。
'7'盐秩:盐官。清代设盐政、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盐法道、驿盐道等督
理盐务。秩,职位。
'8'姜■:陕西榆林人,明河北宣化镇总兵。李自成义军至居庸关,姜■
迎降。后李自成义军为清兵所逼撤离北京,姜■即入大同降清,任大同总兵。
清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又据城叛清,自称大将军,易明冠服,为清兵
所围困,第二年八月被部下杀死,城遂陷。但其他各处仍继续抗清,直到顺
治十二年始平息。清兵在山、陕一带,前后七八年,烧杀掳掠,害民甚惨。
“姜■之变”系指其据大同抗清事。
'9'盗薮(soǔ叟):盗贼聚集之处。
'10'复命:回朝复命,即向朝廷述职。

'11'班役:服侍官员的差役。
'12'赍(l 
ài赖):赐给。金:此据山东博物馆本及铸雪斋抄本,原作
“命”。
'13'标:标记。旧时掠卖人口,或因穷困自卖,均在被卖者头上插草为
标。
'14'少艾:少女。
'15'风范:风度容仪。
'16'“炎昆”二句:炎,焚烧。昆,■冈,山名,传说山上出玉石。《尚
书·胤征》:“火炎■冈,玉石俱焚。”此以“玉石俱焚”喻指清兵镇压抗
清军民,祸及拥清的汉族地主官僚,如盐宫亲属,亦遭掳掠。
'17'董思白:即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
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生
平详《明史·文苑传》。

豢蛇

泗水山中'1',旧有禅院'2',四无村落,人迹罕及,有道士栖止其中'3'。
或言内多大蛇,故游人益远之。一少年入山罗鹰。入既深,无所归宿;遥见
兰若'4',趋投之。道士惊曰:“居士何来'5'?幸不为儿辈所见!”即命坐,
具■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余围,昂首向客,怒目电■'6'。客大惧。
道士以掌击其额,呵曰:“去!”蛇乃俯首入东室。婉蜒移时,其躯始尽;
盘伏其中,一室尽满。客大惧,摇战。道士曰:“此平时所豢养。有我在,
不妨;所患者,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较前略小,约可五六围。
见客遽止,■■吐舌如前状'7'。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无卧处,半绕梁
间,壁上土摇落有声。客益惧,终夜不寝。早起欲归,道士送之。出屋门,
见墙上阶下,大如盎盏者,行卧不一。见生人,皆有吞噬状。客惧,依道士
时腋而行,使送出谷口,乃归。

余乡有客中州者'8',寄居蛇佛寺。寺僧具晚餐,肉汤甚美,而段段皆圆,
类鸡项。疑,问寺僧:“杀鸡几何遂得多项?”僧曰:“此蛇段耳。”客大
惊,有出门而哇者'9'。既寝,觉胸上蠕蠕;摸之,则蛇也。顿起骇呼。僧起
曰:“此常事,乌足骇怪'10'!”因以火照壁间,大小满墙,塌上下皆是也。
次日,僧引入佛殿。佛座下有巨井,井中有蛇,粗如巨瓮,探首井边而不出。

■火下视,则蛇子蛇孙以数百万计,族居其中。僧云,“昔蛇出为害,佛坐
其上以镇之,其患始平”云。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泗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2'禅(ch 
án蝉)院:佛教寺院。禅,梵文音译“禅那”的略称。
'3'道士:此指僧徒。宗密《盂兰盆经疏》下:“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
道士。”
'4'兰若:梵语“阿兰若”音译,简称兰若。佛教僧徒静修处,因泛指一
般佛寺。此指上文所云“禅院”。
'5'居士:佛教称居家信佛的人为唇士,也作为对普遍人的敬称。
'6'怒目电■(cōng■):愤怒的目光象闪电一样。语出张协《七命》。
电■,如电光闪烁。■,目光。
'7'■■(shǎ 
nshǎn闪闪):闪闪,闪烁。
'8'中州:指令河南一带。古时分中国全境为九州(见《尚书·禹贡》),
而豫州(今河南一带)居中,因称。
'9'哇:呕吐。
'10'乌:何。

雷公

毫州民主从简'1',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见雷公持锤'2',振翼而
入。大骇,急以器中便溺倾注之。雷公沾秽,若中刀斧,返身疾逃;极力展
腾,不得去。颠倒庭际,嗥声如牛。天上云渐低,渐与檐齐。云中萧萧如马
鸣'3',与雷公相应。少时,雨暴澍'4',身上恶浊尽洗,乃作霹雳而去。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毫(b 
ó泊)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毫县。
'2'雷公:古代神话中的司雷之神,也称“雷祖”、“雷师”。《山海经·海
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论衡·雷
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
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持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
连鼓相扣击之意也。”
'3'云中萧萧如马鸣:指施雨之龙。古人喻称龙为”天神上帝之马”。见
《艺文类聚》九六引刘碗《神龙赋》。
'4'澍(zh 
ù注):通“注”,浇灌。

菱角

胡大成,楚人。其母素奉佛。成从塾师读,道由观音祠'1',母嘱过必入
叩。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儿遨戏其中,发裁掩颈,而风致娟然'2'。时成年十
四,心好之。问其姓氏,女笑云:“我祠西焦画工女菱角也。问将何为?”
成又问:“有婿家无?”女酡然曰'3':“无也。”成言:“我为若婿,好否?”
女惭云'4':“我不能自主。”而眉目澄澄'5',上下睨成,意似欣属焉。成
乃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