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楣。他做事情小心谨慎,不敢做坏事情,做坏事情很少,不像现在这么普遍。现在的刑罚太轻,你一个人犯罪,你一个人当,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没有罪。所以他敢犯罪,我牺牲自己,我一个人犯罪,我贪一笔钱,让我的儿女父母能过舒服的日子,我就坐几年牢有什么关系,让大家享福,他干这个事情,他不怕。在从前不行,在从前有连带处分的。
  所以说从前这个政治制度,优点确实是很多,不可以说一昧的抹杀那专制,那这对於历史不了解,对中国文化也不了解。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真正讲专制不多,大家晓得秦始皇专制,秦朝政治专制,在明朝有点专制,除这二、三个朝代之外,都没有专制过。这个政权就是君权与相权分得很清楚,它并不专制,它的权划得很清楚,皇帝有皇帝的权,宰相有宰相的权,宰相是治国,治理国家的。就好像我们现在公司组织一样,皇帝好像是董事长,宰相是总经理,他可以任用总经理,聘请总经理,一切的事务都是总经理他去办,皇帝不过问的。你办得不好,我换掉;办得好,你继续办,所以并不是专制。你仔细去研究中国历史政治制度,优良地方确实多!这是讲到无诤,讲到进贤。这里头有几句话我们要好好的把它记住,『无诤故心无高下』。
  【无诤则戏论不生。】
  『戏论』是什么?开玩笑。有伤大雅的玩笑不能开,有伤人心的玩笑不能开,这是要记住。所以佛法里头禁止戏论,戏论就是我们今天讲,不要紧的话,没有意义的话,就俗话所讲开玩笑的话。戏论很容易让人发生误会,所谓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会发生误会。心清净,心没有诤,这些都可以免了,为什么?他心是平静的,自自然然没有这些气分,没有这些玩笑,心是公平的、清净的。底下一句说:
  【无诤则人所乐从。】
  『乐』是爱好,『从』就是追随,一个无诤的人,别人都愿意亲近他,都愿意追随他。为什么?这个人大公无私,待人处世都是能够做到公平。特别是在世出世间要做个领导的人,一定要做到这个原则,你才能够得到部下的爱戴推崇,心悦诚服,真正的服你,这是要自己做到。假装不行,假装你装成这个样子,一旦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结果底下大众一哄而散。所以要认真的去做。虽然讲到一切无诤,这在德行里面讲是基本的德行,我们提出来的这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也许诸位要问,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争,好像不争这个事情办不通。那是要看什么事情,为众生的事情,为大众的事情可以争,为自己的事情不能争。争是非、争利害是大众的是非、大众的利害,自己没有是非、得失,这个争所谓是「其争也君子」,这是君子之争,是菩萨之争,菩萨也争这种。但是怎么样?必须要注意到时节因缘,什么时候可以争,什么时候不可以争,这个要注意。争的时候,对方是个明理的人可以争,对方不明理你跟他争什么?那就是从前人讲「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不能争,他没知识,他不懂理你跟他争什么?孔老夫子对於没受过教育的人,都要什么他也不争,为什么?他不懂礼,你说他哪个地方失礼,他根本就不懂礼,他失什么礼?他懂礼没有尽到叫失礼;他根本不懂礼他就没有失礼,他就不失礼。
  譬如说我们对长辈、老师,我们懂礼的人,他要来了我们赶紧起立,请他上座,我们给他奉茶。如果对一个陌生人,对你根本就不认识,你的身分、地位根本就不晓得,他也没有学过这些,你见了他,他连招呼都不打,你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坐,他不失礼,为什么?他不懂礼,不懂礼就不失礼。懂礼才失礼,这个讲礼,要跟懂礼的人才讲礼,不懂礼的人那你跟他讲礼所谓说对牛弹琴,我们自己就错!你看看佛法里面弘法讲观机,平时待人接物都要晓得观机。就是明理,我们所谓说是正当的,所谓是一种劝告也要有时机,这点诸位要晓得。凡夫修养的功夫还不到家,哪个人都爱面子,好,你有过失大庭广众之下训斥你,虽然是对的,但是我没面子,心里面总是怨恨,总是不服。这种劝告就收了反效果。世出世法都一样,不但同学与同学当中的劝告要在屏处,就是人家看不见,没第三者在。老师训诫学生也要看情形,如果这学生有重大过失的时候,非训诫不可也避免别人,也是关起门来不让第三者看见来训诫,为什么?顾全他的自尊心,顾全他的面子。这样学生接受训诫,对老师感激,知道老师是真正为他好,还维持他的尊严;你就大庭广众当中训斥,有的时候怀恨一生。你要叫人家怀恨,这个事情麻烦大了,那不就等於把人家送到地狱里去,这菩萨大慈大悲,怎么能忍心做这个事情?不忍心。
  所以同学与同学之间,你的事情做错了,不是随随便便跟他说,小事情没关系,无所谓,真正说大的事情那是不能让别人知道,劝告他要在一边。劝告人家时不肯听、不能改,就不能再劝告,再劝告那就要结冤家。还有一种是客气,请你指教,真的一指教他就生气了,那是客气。这些我都有经验过,我有个老同参也非常好,他也是讲经说法,有一次我在听,讲完了之后下了台,他看到我在座,他到我面前来非常客气,我哪个地方不对,请你指教。请我指教,那我们也确实是好朋友,我刚刚想指责他,告诉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这一提,他脸色马上变了,我立刻就恭维他,不说了,我才晓得原来这是客气话,不是真的,那是客气话。所以以后我们听话就要注意,哪些人讲的不是真的,请你多指教,请你多批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真给他一批评指教,这个冤家来了,只有你行,你瞧不起我,我哪样不如你?所以有客气话,听话要会听,他是真的来请你指教,还是客气假的?这就要搞清楚。所以你要不搞清楚,自己吃了亏,人家对你不满意,你还不晓得,那个冤从哪里结的不晓得。所以做人不容易,做菩萨是更不容易,这些都是有智慧,要谨慎。
  真正诚心诚意能够到处请教别人的,虚心下学,这个人决定会有成就。你看佛门里面行菩萨道,求学参学的,善财童子是我们的榜样,善财童子诸位要晓得,那是一个行菩萨道真正修行人。所以《华严经》的好处,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善财就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这种教学真是无以复加,方法用尽。参学,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之外都是佛菩萨、都是老师,所以你的道业就成就。不能有两个人,有两个人怎么样?有争,心不清净就不平等,两个人你跟我同学,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两个差不多。有这个心就障了道,障了什么?刚才你们来问的,障碍了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念佛的时候障碍你一心不乱。所以我们自己要像善财一样,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的善知识,无情众生也是善知识,你去念念《华严经》,蜡台善知识、香炉善知识、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连无情的众生都是善知识。你懂得这意思吗?无情的这些众生它表法,它表我们自性之中无量的智慧德能。我们看到灯烛代表的光明,你们在佛堂里面,看到佛堂点的蜡烛、点的灯,这是代表的般若智慧。你看到这个灯它代表不代表般若智慧?马路上的路灯是不是代表般若智慧?统统都是。你只认定了大殿里面的灯代表般若智慧,其余都不是,你的佛法学的是钻牛角尖。
  日月灯光统统代表般若智慧,见到光明我们的心地就正大光明,心不暗昧、不迷惑,那不是一切光明都是善知识吗?不都是我们老师吗?教我们心里头正大光明。你在佛殿里闻到香那是戒定真香,你这鼻子里头闻到什么样的气味都是戒定真香。闻到水沟里臭气,那个臭气在佛法叫香尘,也是戒定真香,只要一闻到气味,就想到我们要修戒、要修定。香也代表信香,这样才行!所以一切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法的教材,都是活活泼泼的经典,都是一切佛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六尘说法。不要看到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在我们六根暗钝,接触六尘不知道六尘是在说法,所以你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你如果现前就晓得,原来我们现前也是六尘说法,并不亚於西方,也不次於华藏世界,你一生怎么会不成就!不要看到经,经就这么几本,前面不跟你说无量义,哪里是这么几本,你看看佛家的经典几万卷,这就多得不得了,不止!真正是所谓说「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一微尘都是经卷,一天到晚六根所接触的,怎么不是诸佛菩萨所说的经典!底下有一句:
  【议论削平异见。】
  所以这个『议论』,争论有的时候也必须,那是在某种场合,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议论,议论开智慧,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有议论。你们看看《楞严经》,《楞严经》议论最多,阿难尊者有许多的意见提出来问佛,这个一问一答。同学与同学当中还有争论的,虽然是争论,争的是个理,不是意气用事。理是说的愈辩愈明,是辩明个理,理明了大家都有福。所以佛教在从前在印度有辩论大会,在我们中国过去也有辩论大会,佛教不是专制,佛教是开明的。讲到大众选举,我刚才讲这选举,我们中国的选举是贤人选贤,不是大众的。这个大众选举最初实行的,就是在我们佛门,你看我们佛门常住执事是大家推选的,现在制度不像从前,从前是大家选举,每年换一次。执事是什么?执事是服务常住,是服务,那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真正用功的是清众,哪个不愿意做清众,谁愿意管事!但是大众事情谁做?总不能是请别人来做,这是不可能,所以轮流做,一年轮一次。执事是选举,和尚也是选举的,这个普遍选举制度最早就是实行在我们佛门,一切是大家开会决定。
  佛门里头羯磨,羯磨是印度话,翻成现在的意思就是会议,羯磨就是会议。那个三番羯磨、四番羯磨,就等於现在所谓是三读通过、四读通过,这表示谨慎。不是说一次这就决定,三次、四次是叫你仔细思考,不要到以后好像有顾虑不周到地方,有过失,慎重的考虑。我们佛门里面有四番羯磨,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制定法律,最慎重三读通过还没有到四读,我们佛门里有四读。可见得我们佛门里制定一切法规,比世间法律还要谨慎。所以真正的民主是在我们佛门,几千年来我们就实行民主制度,一切事情由大家共同决定,绝没有任何一个人专制。所以制度之良好,这佛法为别人称道,为社会所尊崇,有它的道理。也只有到了最近,这个寺庙所以才变成子孙庙;在从前这个寺庙都是十方常住,只要是出家人,任何庙里都可以挂单,出家人的家就是庙,天下庙都是自己的家。到了以后这才慢慢变成有所谓子孙庙的出现,才分派系,这是错误的,这不是佛门本来的。
  【见平则如来性地清净明了。】
  可见得这『平』是什么平?见解平了,见解要有高下就不平,见地平,心性就显了。禅家所谓说明心见性,念佛人所讲一心不乱;换句话说,我们念佛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参禅得不到明心见性,障碍就是我们的心地不平,我们的见解不平。要不然怎么会不见性?怎么会不一心?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一切大乘经的好处,就是它的理论都是最高的原理原则。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到,无论修哪一宗、修哪个法门,你应用这些原理、原则都能很快的成就。底下有两句说:
  【佛法兴胜。则魔外不侵。】
  从这两句我们也能够明了,现在有很多对佛法关心的人,说我们佛法衰到这个样子,佛法将来还能兴吗?佛门整个都败坏还能兴吗?给诸位说能兴。整个世界的佛法统统败坏了,如果有三、五个人同心就兴起来。你看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组织了个僧团五比丘,连佛一共有六个人,就把佛法兴起来。前面也给诸位说过,邪不胜正!今天真正有个像样道场的话,有个小道场提倡正法,我前面给诸位说过,如果每天能够做到八小时讲经,八小时修行,长年不断,不用多。如果说有个小庙的话,有个五个人、十来个人能够这样做、这样修学,三年这个小庙一定名闻世界。为什么?全世界所没有,你们这个地方能够是有八个钟点讲经、八个钟点修行不得了!在从前你要想名闻世界上很难,为什么?每家都是这样,每个庙都是这样,不希奇!你今天如果有个道场能够这样实行三年的话,电视台就来访问,卫星传播播到全世界,哪个不知道!真正是慕名来拜访、来求道的都到你家来了。正法在此地,你不用出门,真正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庙不在大,有道就灵;那没有道,建再大的庙也没有用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真正有道人,有那么三、五个道人在一块,那个道就兴起来。
  所以这个事情要吃苦,以前洗尘法师碰到我的时候,也曾经跟他拉拉手,我们两个人想合作来做,结果他跑掉了。我给他怎么个建议?我说我们向全世界弘法,我们不要动,找个五、六个志同道合,我们把一切都放下,住帐篷。现在的帐篷很考究,比起古时候是殊胜得多了,又轻便,那个帐篷很轻巧,叠起来是个背包,张开来的时候,晚上哪里都可以住,托钵。过从前释迦牟尼佛时候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这五个人组织一个僧团在全世界弘法。他拍著我的肩膀,「好,我们决定就这么做。」好,我等你,一直等到今天没消息,这洗尘法师说的话。好,真好!什么都没有,到哪个地方人家尊重,托钵一定会有人供养,而且天天吃好菜,为什么?难得!大家斋主一定做了好菜,不容易,会有今天这几个出家人来托钵,天天吃好菜,天天有好供养。可惜他没有很认真的做,肯认真好,把你什么一切事业统统丢掉,我们住帐篷、托钵,弘法利生,我们走到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