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红梅唤春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铸红梅唤春归-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就是一些其他的pdf档史料,很多都是从别人那里搜集来的,不知有没有网络资源,此不赘述…… 
  16、舆论与人道
张柏亭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祝翼铖却不以为然。就在参谋长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只是出于礼貌才一直没有插嘴。等张柏亭话音一落,祝翼铖便脱口反驳:“不,参谋长,我不是为了我个人的什么志向才来找您!”如果单纯为个人理想的话,那么他应该已经在海外,并且此生不再回国了。

祝翼铖说着,有些激动起来:“我是不愿看到东洋禽兽在我中华民国的国土上猖狂,才会想到要以这种方法,快点结束战争!”说到这里,祝翼铖忍不住“蹭”地站起来,似乎忘记了他对面的人是谁,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不知不觉间竟用上了雄辩的语气。

“日军的武器比国军不知强过多少,即使两个月前的笕桥空战国军占了上风,也并不能就改变我们武器不如人的现状。而且日本国内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是上下一条心,男人争先恐后上战场送死,女人也义无反顾地主动充作军妓。”这些内容,都是祝翼铖零碎从留过东洋的同学或者医疗区的民众口中听说的,他也不知确切真假,便一股脑说了出来。

“而我国呢?”祝翼铖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有些暴躁,碍于张柏亭参谋长正看着他,他竭力忍住发火的冲动,然而已经开始话里带刺:“从八一三日军开战那天起,我就有幸看到了我国国民的种种丑恶嘴脸!”祝翼铖冲动之下,将他这些天看到的那些国人丑态,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参谋长面对祝翼铖尖刻的抨击,却始终面容平静,不动声色。等祝翼铖终于说完了,他才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反问了一句:“你真的认为,我们中华民国炎黄世胄,已经完全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了吗?”

经过刚刚那一番批判,将心中郁积的那些愤懑发泄出去,祝翼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情绪似乎平静了许多,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充满怒火了。他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张柏亭这个问题,才发觉如果自己真的如他原来以为的那样,对中国完全失去信心的话,那么他显然也不会那样积极地帮助童子军,更不会在今天来找张柏亭了。

想到这里,祝翼铖终于努力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认真地说:“参谋长,我想,大概我一开始就是被自己的愤慨所影响,您这一问,我才真正发觉,其实我还是对中华民国抱有希望的。”他坦率地承认了自己从前的偏激,张柏亭闻言,赞许地点点头。

祝翼铖没有再说话,却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张柏亭叹口气,觉得这时候可以对这个青年学生说了,便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你们青年的爱国之情,就是我们党国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你刚才说的方案,确实不能用在战争当中。”

“为什么?”祝翼铖的问句脱口日出,“如果是因为人道,那日本人的行为又算什么?对人类才讲人道,对嗜血的畜生还讲人道,那是妇人之仁!”说到这里,刚刚才有些平静的祝翼铖,再一次显出了激动的神色,双手也下意识地在空气中用力一挥。

张柏亭认真地打量了一下祝翼铖,倒没有觉得他这样的态度是对自己的冒犯。参谋长温和地对祝翼铖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坐下来。见祝翼铖并没有坐下的打算,他便不强求,只是语气平和地说:“年轻人,这种武器的不人道,并不取决于使用的对象,只取决于武器本身的特征。”

祝翼铖仍然不服,正欲反驳,张柏亭却朝他摆摆手,示意他先听自己说完:“我们的国军以必死的决心留下来,是为了争取时间让国际联盟调查团认清日军残暴侵略的真相,也让世界都看到我中华民国抗战到底的决心。通过这些,来争取国际舆论上的支持。”

说着,参谋长停了一停,朝窗外看了一眼,又说:“我们的弟兄们在留下来的时候,就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四行仓库原本只是上海市仅剩的一座孤岛,想要凭这一个点,牵制或者消灭多少日军,都是不可能的。想要让他们守住那里打退日军,更是不现实的妄想。”

张柏亭说着,脸色一下字变得极其凝重。祝翼铖也被这突然严肃起来的气氛所感染,不由自主地站直,立正,表情也从刚才的愤怒与激动,转变成了郑重认真。

“所以,这就是他们留下来的唯一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战士们早已置生死与度外,而他们的负责人谢晋元团长,已经给他的妻子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留下了了诀别的遗嘱。”张柏亭站起来,目光凝聚在了窗外的四行仓库:“为了这些人牺牲得有意义,任何有悖于人道主义的事情,国军决不能做。”

虽然祝翼铖也明白四行仓库大概会是个什么形式,可是这番道理,他却仍然抱着些自己偏执的看法,不肯接受张柏亭的说法。张柏亭看出这一点,又转过头来,轻轻拍拍祝翼铖的后背,诚恳地说:“祝翼铖,你很有才华,头脑也很清晰。如果你报考军校,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

热血青年咬着嘴唇没说话。张柏亭顿了一下,看看祝翼铖的表情,又说:“或者你也可以来国军当中,做个军医。不管怎样,我都代表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欢迎你。”没等祝翼铖回答,他又补充道:“你这样的青年人,就是我党国的希望和未来。”

“这话,我堂弟也说过。”祝翼铖听到这里,突然想起自己离开北平之前,祝远诚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不由下意识地说了出来。张柏亭笑笑,道:“他说的没错。”同时鼓励地看着祝翼铖:“或者你也不一定要从军。继续你的学业,将来你也一定能够有一番建树,一样可以成为为中华民国的中流砥柱。”

祝翼铖听着参谋长的话,表情似乎有些纠结,让他这就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一时半会儿之内显然有些困难。他的咬着嘴唇,沉默了大概一分钟,突然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参谋长,坦率地说,我觉得这种托辞有些伪君子的味道。”

张柏亭闻言,并没有生气,只是看了看祝翼铖,微微一笑。祝翼铖继续说:“我从来都没想到,就连国军的参谋长都会使用这种托辞,寄希望于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舆论’。如此说来,也就难怪国军节节败退,难怪民众对政府失望!”

这热血小青年的失望和偏执,完完全全地体现在了他的表情上。张柏亭没有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祝翼铖愤而转身离去,不过即使情绪有些冲动,毕竟张柏亭还是坚持抗日的将领,他也并没有忘记竭力压抑着胸中的愤慨,礼貌地说了声“打扰参谋长了,告辞!”

离开伟达饭店,祝翼铖不想回到医疗区,便索性在租界里随意走动。反正这段时间由于战争爆发制造了大量的难民,提着棍子的西捕也不像从前那样视华人为外星物种了。

祝翼铖本来是漫无目的地四处转转,正巧遇到了出来办公事的祝远诚。祝远诚一见祝翼铖,便热情地挥了挥手,问:“哥,怎么样,你今天去找张柏亭参谋长了吗?”祝翼铖先是点点头,却不想说什么。祝远诚没看出他表情中的负面情绪,仍然满怀希望地追问:“怎么样,他一定很很欢迎你这样的人才加入国军吧!”

“还能怎么样,我总算知道,号称是坚持抗战到底的国军将领,也一样是贪生怕死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祝翼铖说着,嘴角牵出一丝不屑的冷笑。而说话的语气,也是冷冰冰似乎能将人冻僵。

听到这样一个回答,祝远诚不由得有些糊涂,疑惑地问:“哥,怎么了?他对你说什么了,让你有这么大的意见?”祝翼铖将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堂弟,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想法。
祝远诚听堂兄说起生物武器的构想时,不禁被吓了一跳。这种构想太出人意料,他不相信似的将祝翼铖打量一番,忍不住有些惊讶地叫了出来:“哥!你……你都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对这个问题,祝翼铖却没有回答,只是耸了耸肩,又摇了摇头:“没什么,我只是根据以前学过的东西,联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而已。”说着,他又勉强笑了笑,表情也从刚才有些忿忿然的神色平静下来,道:“远诚,你是出来办公事的,应该还有事吧。那我就不多打扰你,等你下班之后,有时间再说吧。”

兄弟两人只顾说话,却没有注意到距离他们大约十几米处,有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盯了他们许久。那双小眼睛下面,是并无任何特征的鼻子和嘴,只是上嘴唇那里的一撮仁丹胡子看起来有些扎眼;而这副五官的主人身上穿着长衫,戴着一顶软帽,也似乎再平常不过。

这个人和一般路人唯一不同的,就是眼睛里两道鬼鬼祟祟的精光。直到路上这兄弟两人道别,祝远诚回报社而祝翼铖也离开,那双眼睛才消失在了人群当中。

作者有话要说:小祝其实真的的确完全不是反人类……只是目前仍然有些偏激……
他冷静下来之后自己也会否定自己这个想法的~ 
  17、忍耐不是麻木
祝翼铖辞别祝远诚后,又四处随意逛了逛,心情却仍没有什么好转。他心里有些莫名的压抑和烦躁,而这些却似乎并不完全来自于刚才张柏亭参谋长对他说的,那些被他贴了“伪君子”标签的话。究竟是因为什么,祝翼铖自己也不知道。

直到他远远地听到一个清脆又很激昂的声音,在号召着所有上海市民团结起来,一起支持四行仓库的国军时,祝翼铖心中的阴霾和沉重才散开了一点。他循声望去,正看到孟芸倩拿着一张稿纸在演讲,听那内容,应该就是出自祝翼铖之手。杨惠敏、吴子佳和魏鑫桐则抱着简陋的募捐箱,在人群中奔走。

孟芸倩高昂声音和挺直的身影,在祝翼铖心中的一片阴云当中,投下一丝微光。他忍不住快步走过去,站到了周围的人群中,和他们一起听这个女童军对日本侵略者字字血、句句泪的控诉,和她激动人心充满鼓舞的号召。

女童军的演讲,确实有着一种能激发出每个听众赤子般的的爱国心,并将之凝聚在一起的力量。祝翼铖听了一阵,不知是因为被感染,还是因为他本就已澎湃,总之他感到自己的心脏似乎开始剧烈地狂跳。而这时孟芸倩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讲话已经有些吃力,却还在坚持用最大的力气,将祝翼铖写过的每一句话,都拼命地喊出来,喊得振聋发聩。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热血也已在奔涌激荡,另一方面也因为听着孟芸倩嘶哑的声音,祝翼铖不知为何有些心疼的感觉。当孟芸倩再也喊不出来,双手压着胸口开始咳嗽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冲上去,接着孟芸倩刚才的话,继续讲下去。他甚至不用拿稿,因为出自他手里的每一个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是被滚烫的战火烙在了头脑之中。

祝翼铖朗声历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国土上的罪状,从东北到华北,从北平到上海。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讲述他所知道的、或是听说过的那些英勇事迹。东北的义勇军揭竿而起,拿着简陋的土枪甚至大刀,便冲上了抗日的战场;北平看似文弱的青年学生们,也从课桌前拍案而起,发起一波波抗议,犹嫌稚嫩的肩膀上,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救亡的重任。

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甚至比刚才孟芸倩的演讲更加令人激动和振奋。孟芸倩在他慷慨陈词的时候,已经悄悄地退到了人群中和杨惠敏她们站到了一起。此刻,孟芸倩明亮的目光中带着些倾慕,躲在人群里,仰望着振臂一呼,便引起围观民众山呼海啸般云集响应的热血青年祝翼铖。

演讲中的热血青年,也不时地用眼神追踪着人群中的孟芸倩。他或许还没有注意到她看着他时,眼神中含着的复杂内容,可他只要看着她,就会感到自己似乎充满了力量,和久违了的、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信心。而与此同时,祝翼铖看着周围有的民众眼里似乎闪着泪花,他突然觉得,中国,决不会亡国。

中华不会亡,因为民众毕竟还没有忘记他们的炎黄血脉;还没有忘记或抛弃他们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还不愿在异族的践踏中跪在地上当亡国奴;还会为他们的祖国流下发自内心的热泪,并在这热泪当中,学会坚忍,学会奋起。

更因为还有无数青年和少年,或者如祝远诚在北平的同学相仿,投笔从戎,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或者就如他一般,用自己热血的温度点燃国人的复国斗志;或者就像孟芸倩、林晚、杨惠敏她们这些童子军一样,活跃在后方,顽强而积极地支援着前线浴血的军人;或者如祝远诚那样,谦卑而虔诚地支持军人和童子军。而这些青少年,正在成长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祝翼铖自己也愈发激动起来。他突然发觉,在以激昂的语言和响当当的文字号召着民众抗日救亡的同时,他自己也突然想明白了许多东西。

这个热血青年,突然意识到,无论他曾经看到过多少让他作呕的“恶”,无论他的同胞有多少丑态落在他苛刻的眼睛里,他却不能抹杀或者否认他们与生俱来的民族之心、爱国之情。这种情感,已经融在每个炎黄世胄的血脉当中,无论贵贱,不分高低,不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还是浑噩一辈子的庶民,都是一样的不可剥离。

不管他们有多么懦弱,都会记得这是他们的祖国;无论他们平时有多自私市侩,每个人的心里都封印着一个充满无私和理想主义的宝匣。而他,还有祝远诚,孟芸倩,以及全上海的童子军、和全国像他们一样的热血青年,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直刺人们的心底,打开那些尘封的宝匣。

孟芸倩、林晚、杨惠敏她们站在人群中,不知不觉中听得也有些出神。直到祝翼铖的演讲告一段落,他自己的声音也有些沙哑时,人们才意识到,已经差不多中午了。女童军手中的募捐箱里,除了有纸币和铜板,还装了市民们从身上摘下来的首饰,甚至摘下的项链、撸下的手镯。

祝翼铖深呼吸几下,努力让自己从刚在的激动中平静下来。他不再继续演说,而是和童子军们打了个招呼,回到了医疗区继续去做义务服务。杨惠敏、林晚、孟芸倩和魏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