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红梅唤春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铸红梅唤春归-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祝远诚一边想,一边说着。祝翼铖的目光也渐渐凝聚起来,抿着嘴,连连点头。

他们正说着,可巧就听到有人喊了一声:“祝大哥,许姐姐,你们都在啊!”祝翼铖闻声转头,正好看到孟芸倩、林晚、吴子佳还有小楠四个人一起走过来,问话的正是他刚刚一直在找的孟芸倩。

一看到孟芸倩,祝翼铖一下子又想起刚才一直在想的事情,连招呼都没来得及打,就急忙说:“芸倩,来介绍一下,这是我堂弟祝远诚,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因为北平沦陷所以才来南方的。”孟芸倩友好地微笑着伸出手,祝远诚礼貌地握了一下,笑道:“堂兄每次提到你们这些童子军都赞不绝口,你们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了。”

祝远诚的话让孟芸倩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祝翼铖又连珠炮般地开口:“芸倩,还有林晚,我记得今天下午的时候你们还说起印传单的事情。”林晚和孟芸倩一起点点头,旁边的小楠插嘴道:“对呀,她们也和惠敏、子佳还有我说了,我们还有何策、小魏都愿意做这项工作,只是印量这么大,要去哪里印才好,我们正在发愁呢。”

“我找你们半天了,就是为的这件事!”祝翼铖有些兴奋,忙问:“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孟芸倩皱了皱眉,抿着嘴有些为难地摇摇头。

吴子佳和小楠互相看了看,也沉默着没说话。林晚在孟芸倩旁补充:“正在想办法。何策和魏鑫桐去商会那边找人帮忙了,惠敏说去找英军试试,不知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说着,她突然抬起头带着些期待地看着祝翼铖:“祝大哥,你刚才说找我们就是为这件事,莫非你有什么办法?”

祝翼铖转身指了指祝远诚,道:“远诚现在住在租界内的公寓里,只要你们能够弄到印刷设备,就可以去他那里开始印。他在报社工作,也可以帮助你们。”

听着着祝翼铖的话,孟芸倩、林晚、吴子佳和小楠都不由得惊喜地蹦了起来,拍手叫嚷着“太好了!谢谢!”祝远诚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点点头,道:“其实是我们这些大人该对你们童子军说声谢谢呢。国难当头,我们却什么都不能做,反而是你们在后方募捐、宣传、鼓舞士气,真的让我们很惭愧啊。”

他们谈得太热烈,便忘记了一边许诗虹。许诗虹插不上话,看看他们是打算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度讨论,她的目光闪烁了几下,便转身走了。而这两个青年学生和四个女童军,因为讨论得过于投入,竟然谁都没有注意到,不知何时,许诗虹已经悄悄地不辞而别。

印传单和工作,主要是有林晚和吴子佳负责。于是祝远诚就和她们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交流暗号。比如说如果祝远诚住处窗口挂着半开的蓝窗帘,就说明是安全的,她们可以过去;反之就说明,可能被日本人留心,要小心行事。如果窗台上摆上了盆栽植物,就说明他所在的报社和祝远诚都已经被日本人注意到,她们就要赶快离开。

林晚和吴子佳认真地记下了这些暗号约定,又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才点点头。孟芸倩看着祝翼铖,突然问他:“祝大哥,我记得你以前曾经说过,绝不会住进用家里从北平寄来的钱租下的公寓。可是现在,是什么让你改变了主意呢?”

孟芸倩的眼神中有点俏皮,但更多的是好奇。这个有些倔强的女孩子,若想知道答案就会一直追问,不像祝远诚那样担心祝翼铖会发火。而祝翼铖因为已经被祝远诚问了一次,再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觉得意外,便又将对祝远诚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祝翼铖说话的时候,孟芸倩认真地听着,表情专注。林晚、吴子佳和小楠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过来,这些活跃在上海租界里的童子军,似乎都很喜欢听祝翼铖发表各种言论,不管那言论有多激进,也不管祝翼铖可能过几天就会推翻自己前几天说过话——被推翻的多半都是有些过于偏颇的那些。

“为了抗战,为了中华民族,个人的清高或者所谓‘气节’,暂时都可以看得不那么重要。国难当头,必定是以身许国,我又何苦为了维持我个人的某种并无实际作用的姿态,而让可以用于民族救亡的资源白白浪费呢?”祝翼铖说完,诚恳而有些惭愧地看了看旁边的祝远诚。

作者有话要说:貌似还有一半就完结了……于是这其实是一篇不到10W字的文XD~
热血青年也该成长了~ 
  15、手术刀也能杀敌
祝翼铖一番话说完,孟芸倩、林晚、吴子佳和小楠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来。孟芸倩对他比了一下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说:“祝大哥,你说得太好了!”顿了顿,她又道:“祝大哥,你说得真对。我们女童军当中的杨惠敏,也有类似的经历。”

孟芸倩边说边环顾四周,她的三个伙伴都一起点头。祝翼铖和祝远诚露出愿闻其详的表情看着她,她于是继续说下去:“杨惠敏的家在镇江,家里有些家产。前两天她的父亲来上海想要带她回去,说是上海乱,镇江不乱,要她乖乖地躲回乡下,还是当个小姐,不要再抛头露面。”

还没等孟芸倩讲几句,祝翼铖便忍不住哼了一声,冷笑道:“又是一个这种的家长!难怪中国人一个个都是那副德行,从小都被迫接受这种教育,长大了又能有什么好?唯有年轻人都和这种长辈决裂,自己闯出去,中国未来方有希望……”祝翼铖还没有感慨完,祝远诚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说:“哥,先听她说完吧。”

祝翼铖也意识到自己这样打断别人确实有些不礼貌。他歉意地看看孟芸倩因为被他这一番言论打断而显出的一点不知所措的申请,忙说:“对不起,芸倩,你继续说,我不是故意想要打断你的。”

“杨惠敏的父亲想带她回镇江,如果她不回,就用绳子捆她回去。”孟芸倩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下去,“可是惠敏不肯,就和她的父亲不厌其烦地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小楠也帮她一起,还举出她自己的例子,说明抗战,其实距离每个人都并不远。最终惠敏的爱国之情打动了她的父亲。杨大伯不仅不再坚持,反而主动捐了钱和大米来支持我们。”

听了孟芸倩的叙述,祝翼铖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下来。孟芸倩注意到他的神色变化,话锋一转,又对祝翼铖道:“惠敏现在应该还在苏州河一带观察情况。祝大哥,在这一方面,你和惠敏,都是好样的。”说着,还带着鼓励地朝祝翼铖笑笑。

祝翼铖回过神来,也回报了一个笑容。他看了看天色,道:“现在也不早了,不如我们今天就先这样定,明天就可以正式开始。”说着,祝翼铖又转向祝远诚:“远诚,你先回到你的住处吧,明天有事再联系。”

祝远诚点点头,又想着四个女童军挥挥手,转身轻快地离开了。孟芸倩俏皮地一笑,突然立正,向祝翼铖敬了个童子军礼。祝翼铖还没反应过来,林晚、吴子佳和小楠三个也纷纷立正敬礼。祝翼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连忙摆摆手:“那个,没什么别的事情的话我就先回去了,你们也回去吧,明天见!”

辞别女童军回到住处,祝翼铖的热血,仿佛仍然在澎湃。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思考第二天的安排。按计划,今天晚上杨惠敏就可以探出四行仓库守军需要什么物资的信息,而孟芸倩她们就可以开始兵分两路,一部分去募捐,一部分则负责继续向民众进行宣传。

等到明天下午祝远诚下了班,林晚和吴子佳,也许还有别的童子军,就可以去祝远诚现在的住处,开始大批量印刷传单,而祝远诚和他的同事,也可以帮她们一些忙。而至于他自己,祝翼铖想了想,他明天就应该去法租界的伟达饭店,找到张柏亭参谋长,提出他关于生物武器的建议。

主意既定,祝翼铖便放下了所有的犹豫不决。他随手抄起手边的一支笔,咬了咬牙,又开始写起一篇铿锵澎湃的演说稿来。当天晚上,祝翼铖又和前几天一样,已经到了凌晨才放下笔,揉着已经有些滞涩的眼睛去睡觉。

尽管前一天晚上睡得很晚,祝翼铖早上起床的时候,却因为想到今天要去找张柏亭参谋长而有些兴奋,反而显得比昨天更加精神些。他一大早就去童军那边找到了孟芸倩,将昨晚写好的稿子交给她,又忍不住和她说起了自己今天的安排。当然,这小姑娘有些认死理的地方,祝翼铖是领教过,也颇为明了的,因此他并没有告诉她,自己的具体想法。

听说祝翼铖要去参军,孟芸倩显然有些惊讶,毕竟就在昨天,她还有幸听到他带着满满不屑的情绪,讽刺起国军的撤退。孟芸倩只觉得,看来八百壮士的事迹,对祝翼铖的鼓舞真的很大。既然如此,这个热血青年若果真到了军中,或许能给军队带去一些正面的力量也说不定。这样想着,孟芸倩伸出手,由衷地说:“祝大哥,祝你好运。”

祝翼铖握了握孟芸倩的手,突然觉得这个女孩子的手很温暖。这种温暖不同于他自己那种激荡的热度,却更为温和,有一种能够融化人心的温度。不过祝翼铖不知道的是,他自己的手心,带着从他那青年的心脏泵出的热力,也给了孟芸倩坚持的力量。

杨惠敏和林晚在孟芸倩的身后喊她,准备一起去找王晓籁会长,想办法为孤军筹集他们需要的压缩饼干、蒸馏水还有手电筒。孟芸倩回头应了一声,向祝翼铖敬了个童子军礼,便转身跑开了。

目送着三个女孩子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祝翼铖咬了咬嘴唇,转身朝法国租界走去。这一次,他决定放下自己从前一直坚持的所谓“原则”,也没有像最初那样钻牛角尖。伟达饭店门口的警卫确实尽职尽责,而事实上,这也是祝翼铖自从来到上海之后,第一次主动承认自己是北平祝家大少爷。

虽然警卫也想不通在上海的国军军官和在北平的新兴资本家能有什么关系,但也不过是象征性地简单问了几句。随后,祝翼铖便顺利地进入了伟达饭店,并且终于找到了张柏亭下榻的房间。

张柏亭参谋长穿着一身白色便装,正靠在窗口,注视着不远处四行仓库的情况。对于这个不速之客,他不免有些诧异。而这地方也是上海抗战指挥部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张柏亭下意识地摸摸贴身藏在衣服里的手枪,警觉地问:“小伙子,你找谁?”

祝翼铖大概还没有意识到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或者意识到了也没有当一回事。他上前一步,坦坦荡荡地回答:“您好,我是国立上海医学院研究生祝翼铖,我有事情想找张柏亭参谋长说说。”

听到这个青年自报家门,张柏亭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租界和难民区的事情,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他这里。“祝翼铖”这个名字,他也听说过一点,知道童军们用来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号召民众抗日救亡支援前线的宣传稿,有不少都出自这个青年学生之手。

“进来吧,请坐。”张柏亭指了指茶几边上的椅子,自己也在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祝翼铖回身关上门,礼貌却不卑不亢地坐好,张柏亭和悦地问:“年轻人,我听说过你,你是个有爱国心的好青年。今天来找我,有何贵干?”

祝翼铖听张参谋长说他听说过自己,不由得有些意外。不过他没有多想,直入主题:“张参谋长,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痛恨那些侵略践踏我们国土的日军。”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郑重地说自己是中国人。当然,他以前不说,也不代表他不爱国,只是中国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落在他有些偏激的眼睛里,就酿成了失望。

张柏亭看着眼前的中国青年,认真地点点头,等他继续说下去。祝翼铖略略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我们的国军在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之下节节败退,我感到心痛,感到悲愤。而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我想我们也许有更好更迅速的方法,来结束这场战争,让侵略我们中华民国的豺狼,自食恶果。”顿了一顿,他又补充道:“我们这些医学学生,也并不是只能在后方做医疗工作,我们同样可以成为杀敌的利器!”

紧接着,祝翼铖便将他对于生物武器的那些设想,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张柏亭和祝翼铖的专业隔得有些远,他便尽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物武器的思路和原理机制,同时也尽量清晰浅显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完祝翼铖的叙述,张柏亭微微沉吟了一会儿,突然说:“小祝,看得出来,你不仅是个爱国的好青年,也是一个有思想、有基础的优秀学生。”祝翼铖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有些疑惑地盯着张柏亭等待下文。

“有你这样的爱国青年,是我党国之幸。”张柏亭接收到祝翼铖目光中的不解,便拍拍祝翼铖的肩膀,道。紧接着话锋一转,又说:“中华民国需要军人,也需要你这种人才。你现在身为学生,仍当以学业为重。战场上的事情,毕竟还有我们军人在浴血。”

张柏亭说着,又一次抬头看了看祝翼铖。见对面的热血青年一脸倔强地摆出一副不服气的表情,他又说:“如果你这的想要投笔从戎,为民众和党国流血流汗,也可以直接应召入伍,或者报考军校。”他顿了顿,由衷地说:“像你这般优秀,一定能够考取,并且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到那时,你就能以身许国酬壮志了。”

作者有话要说:关注张柏亭参谋长的资料似乎不多……网上能找打的主要就只有说他是88师参谋长,汗……
作者尽最大的努力挖到一些相关资料,包括张参谋长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那段回忆。事实上,电影《八百壮士》当中大体上遵循史实,但是存在一部分的虚构。而被渲染得极富有英雄色彩的杨惠敏送国旗时间,据史料和相关人士回忆,其实也并不是像现在公认的那样是缠在身上游过苏州河,而是通过四行仓库在租界防线的后门小道悄悄送进去的,不过送旗的仍然是杨惠敏……至于传成后来那样,也许是抗战舆论的需要吧~
话说这个真的很难找,不过很有用:88师参谋长张柏亭:淞沪会战纪要
另外就是一些其他的pdf档史料,很多都是从别人那里搜集来的,不知有没有网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